..續本文上一頁到,只要壯年開始節欲就可以了。
太倉張翠,九十幾歲,尚耳目聰明,仍然作畫不辍,別人問他:“何能若此?”張公答曰:“只有欲心淡、欲事節而已。”
劉元城,八十歲,猶身強體健,自言:“已寡欲叁十年了。”
程頤,世稱伊川先生,宋朝洛陽人,年七十,精力猶如盛年;平時動靜語默,以聖人爲師,以正心窒欲爲言,以迷于色欲爲深恥。
包宏齋,宋朝人,八十八歲尚在樞密院任職,平日神清氣爽,強健如昔。賈似道想:“其必有特別的攝養之術。”閑聊時,向包宏齋詢問偏方,包老回答:“我的確有偏方,我有一種藥丸,自己服用,但不外傳。”賈似道拜托包老,務必授此不傳之秘方,不可一人獨享。包老于是徐徐的回答:“閣下真願意服用此丸?我是吃了五十年的獨睡丸子。”舉座聞者哄堂大笑。
“老而強健”,人生第一樂事,而其方法不過是節淫減欲而已,實在是不難!
延壽增福與守戒
先人累積了長期的生活經驗,觀察到自然界的運行法則,天地、日月、寒暑、晝夜、四季輪轉,與人類的動靜、垢潔,在順逆、生滅之間,彼此有相互依存、製約與轉化的關系。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體認宇宙間自然環境與人體健康之關系密不可分。
工業社會對于四時節氣已不若農業社會那般重視,但四時節氣對人體的生理影響卻不容忽視;不僅中醫鹹認如此,目前西方社會也在研究朔望、潮汐,對于人體……等的互動關系
現時之科技發達,寒熱幹濕雖可利用機械調整,但人類的健康卻未見提升,疾病型態更形複雜,天災及各種意外災害頻頻疊起,中外傷亡者不計其數,雖科學昌明亦無從預防。每見災害中有全家俱亡,有絕嗣失子;飛機高空失事案件中,有傷亡慘重,也有輕傷無礙,其福咎之間的關系,無從研判。若能洞徹福善禍淫、因果循環之理,就不會阻塞在有限的知識範疇,處處打結。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指出人們之身心變化,順逆、盛衰、福禍、壽夭和宇宙自然界的天象、地理、人文實有相應之處;若欲求得平安、福壽,實需順應天地間自然現象界的規則,有所警惕,誠當戒慎!
屬天象界之天忌:
一、諸佛菩薩聖誕日,天神法界降鑒之六齋或十齋日,宜齋戒清淨,以示尊敬,雖夫婦亦當禁欲。
二、二十四節氣:謂天地之氣有所限節,天文家將周天分爲叁百六十度,自春分起算,以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而將二十四氣,分配在十二個月稱之。夏至、冬至之日,及其前後的半個月,以戒欲爲宜,違犯者來年容易神昏氣衰。冬至之半夜子時,冬至後之庚辛日,冬至後的第叁個戌日,犯者短壽。
叁、大風、大雨、大寒、大暑:犯欲事者易得陰厥症,男者縮陽,女者縮乳,並得婦女病症。四肢易冷,腹痛,腦逆頭痛。
四、雷電霹雳、天地晦冥,日蝕月蝕,虹霓地動:犯欲事而有孕者,易産畸形兒,易夭折。
五、日、月、星辰之下:犯欲事者,減壽。
六、初一、十五日爲朔望日,切忌犯欲。夜入五更時分,體內陽氣初生,欲事大損氣血,一次之欲事百次之耗損,切忌。
屬地理之地忌:
一、寺廟、觀、堂:犯欲事者,大減祿壽。
二、山川神祇,社稷井竈,荒園、冢墓旁,神前柩後,持齋祭祀日:犯欲事者,惡神降胎,産畸形兒身死。
屬人文之鑒戒:
一、祖先、父母之誕日、忌日,以及自己之生日,甲子日、庚申日,均應戒欲事,犯之減壽一年。
二、屬身體之生理現象禁忌:
1、酒醉、飯飽:犯欲事者,五髒翻覆俱動,傷脾、胃、腎,生熱、生痰、腹瀉、胃痛。腐聚成毒則生瘡疽。
2、空腹:犯欲事者,大傷元氣。
3、眼疾未愈或初愈:犯欲事者,視神經受損。
4、筋骨受傷:愈後須戒欲半年,未過百日犯欲事者,易亡,過百日未過半年,犯欲事者,複發難愈。
5、肺病:愈後須斷欲一年,否則,複發,難治易亡。
6、惡瘡、出痘、病中:未愈前、須戒欲,犯者輕病加劇,重病易死。
7、大病初愈:犯欲事, 者,易複發,加劇,或轉並發症。
8、懷孕:有孕宜分床絕欲,重視胎教,所生之子,男必方正莊嚴,女必娴靜優雅,及長,不犯邪淫之事。若欲事不節,傷胎、流産。小兒易胎毒、陰痘、疥癬、疳積及小兒五痫病。
9、産後:十日內犯欲事者,血崩,惡血成塊、成疱,日久成瘤,惡病易死。百日內犯欲事者,得婦女病及腰疾。
10、欲事後,勿立刻哺乳,氣血易損,易腎虧。
11、月經期間:犯欲事者,得血麻症。經血成塊,浮腫。男女俱病。
12、過度辛勞、郁怒、煩憂、驚怖、過熱:犯欲事者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影響中樞神經及自律神經。
13、激烈運動或長途跋涉之前,犯欲事者易病。之後犯欲事者易亡。
14、不可在有風處及竹席上行欲;欲事畢,不可揮扇、吹風、受冷氣、飲冷茶冰水:寒邪侵入體內經絡,易氣滯血瘀,筋脈拘攣、收縮、髒腑蓄毒,或長年咳痰──不重、不急、不愈。
15、一日勿兩度行淫,勿服春方邪藥,勿蓄縮不泄:大傷腎髒,易導致緊張、多夢、頭痛、心神不甯、意識恍惚,記憶力衰退。
傷損筋骨 戒欲百日
一九一七年,有一钜商之子在日本學西醫,成績斐然,考試均名列前茅;有一次乘坐日本電車,在車未停妥時就往下跳,結果跌斷一只胳臂。因爲他自己就是學醫的,所以很快就治好了。但是,西醫並不了解:凡傷骨者,必須百日之內不行房事。
不久,這名醫科高材生爲了母親過壽而回國,因不懂傷筋損骨戒慎之事,與女性夜宿。第二天清晨,被枕邊女伴發覺透體冰涼,已氣絕多時。
這名醫生家境好、功課好、人又聰明,即將學成,獻身醫界,濟世救人,只因不知這種忌諱而白白丟掉了性命。
以俄頃之歡樂,犧牲至重之生命;其哀痛,莫此爲甚!
行百裏而欲事者 死
民國前,有一青年與同窗好友進城應考,二人俱新婚不久,考期雖尚未結束,在城裏獨宿了幾日,難耐寂寞。他與好友相約,于當日考試下堂後,結伴回鄉;步行百余裏(約五十多公裏),至二更天返抵家門。父親問他因爲何事漏夜趕回?他說:“沒事,回來看看。”父親見狀,了然于胸,知道兒子所爲何來!于是怒斥:
“一定是在城裏惹事生非,才連夜趕回家來避禍,明天再以家法痛責。”
父親命家人將他雙手反綁,關在倉庫,從外鎖上。
第二天,父親較平常的日子晚起,放出兒子,什麼話也沒問、也沒說、也沒責罰。
這位兒子興匆匆的回來,一進門父親就來了這一招,覺得又冤枉又畏懼,不過,他自己想想,的確沒什麼理由需要連夜趕回家的。平日父親治家嚴謹,此刻雖被放了出來,也不敢探詢或解釋什麼,但是,心裏卻始終不明白父親的心意。
當他到好友家催促進城時,才知道好友已死;入內見狀,頓時恍然大悟:父親故意冤枉他,把他關在倉庫,遲遲釋放,原來都是因爲愛子心切,又不便明說,彼此尴尬,不得已才這麼做,實在用心良苦。!
以現代而言,除了軍人或行軍受訓之外,鮮有機會走叁十多公裏的長路;但是在消耗體力甚多,或在劇烈運動之前之後,也應慎重避免男女欲事。昔日曾有一武打巨星,平日熟練武術以增強體魄,他確實肌肉健美,卻在盛年時暴斃在美豔女星的枕畔。運動乃爲健身延命,但切記在運動前後,必須節製男女熾燃之欲火。戒之!慎之!
大病初愈 房事殒命
近代高僧印光祖師有一在家弟子羅濟同,四川人,年四十六歲,性情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絅之等人合辦“淨業社”,平常在上海經營船業。一九二五年得重病,身體腫脹數月,經過中西醫的治療,醫藥罔效,病情甚危。
八月十四日,清理藥帳,面對龐大的醫藥費,不禁慨歎的說:“如此钜額之中西醫藥費,猶不能減輕我的病苦,服藥何用?從今而後,縱然病死,也不再服藥。”其妾聞之于耳,泣之于心;乃在佛前至誠懇切的禱求:“願終身吃素念佛,祈求丈夫得以痊愈。”之後,羅濟同大瀉淤水,腫脹乃消。
八月底,印祖到上海,寄居“太平寺”。九月二日到“淨業社”會晤關絅之,濟同也在場,當時,他身體雖尚未完全恢複,但氣色淳淨、光華,容貌非常好。見到印祖極爲高興的說:“師父,您來了,我就在上海求授皈依,一償夙願,不用再上山去了。”
九月八日,濟同與其妾至太平寺,同受叁皈五戒,又請程雪樓、關絅之、丁桂樵、歐陽石芝、余峙蓮、任心白等幾位居士作陪,請印祖用齋。
九月十日,濟同又請印祖至其家用齋,向印祖禀承:“師父即弟子之父母,弟子即師父之兒女。”印祖向濟同開示說:“父母最憂心兒女者,即爲兒女之身體健康,你病體雖愈,但尚未複原,應當慎重。”印祖所言慎重,乃指:此時房事不宜,但又不便明說。
九月底,印祖于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濟同也在。散會後,有十多人留下吃飯;濟同交代管帳者數語即匆匆離去。印祖觀濟同之精神甚差,面如死蠟一般,知道濟同犯了房事耗損之忌,非常懊悔當時未能明白指出:“大病初愈,切不可犯淫”,如今濟同之身體又現危機,本打算立刻修書叮咛,但被眼前其他諸多繁冗事情延擱。
印祖回山後,立刻寄信給濟同,告之此事之嚴重性,但斯時已晚,回天乏術。不數日,濟同即死。
印祖聞訊至爲心痛,感懷世上尚有衆多之人不知忌諱,冒然誤犯而殒命者,爲數更多,應設法勸告預防,以拯救衆人免于同樣之危難。于是殷切勸衆將《安士全書》、《不可錄》篇、《壽康寶鑒》大力推廣,以期舉世鹹知戒慎以避之。
“叁界輪回淫爲本,六道往返愛爲基。”由羅濟同之死,使人警惕:在重要、關鍵之時刻,即使是佛教徒,猶不能戒淫、斷欲,而被“情、欲”層層縛綁,難脫、難解,一不謹慎即落入生死長流。
無量壽經雲:“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戒與功德
于天、地、人忌之重要戒期,應當敬天法祖,不犯淫欲,持齋守戒,則可修德廣業,滅諸苦惱,又可延壽增福,諸事順遂!
《薩婆多論》雲:“若一閻浮提王,廣行布施,使一切人民于金銀財寶,得受用自在,其所有之功德,不及八關齋戒十六分之一。”
《無量壽經》雲:“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
是故,求功德當首具淨戒。
佛教不倡定命論,但講因緣論,“命”隨造作因緣而有順逆取向;因此,衆人淨持八關齋戒,其功、其德,廣勝無比,自能延壽改命。當知:
戒是一切善法階梯!
戒是無上菩提之本!
戒是正順解脫之本!
結語
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念念存因果,其後必昌。司馬溫公雲:“積金以饋子孫,子孫未必能享;積書予以子孫,子孫未必善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
古人強調“萬惡淫爲首”,色欲令人傷身、敗德、毀家、喪志,甚至江山令失;自古迄今,中外皆然,多有實例,不作贅舉。雖言“女色禍水”,但若君子忍心不淫,則禍去福來,自有相應。至盼讀者認真體察,誠效書中福善禍淫之理。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于寡欲”,蓮池大師告弟子曰:“淫,實爲安毒藥于美食之中,智者思之!”《安士全書》首論:“淫殺二業乃一切衆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
《楞嚴經》明白指出:“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智者叁思!
汝欲子弟賢良,多種福田栽善果;
祈願大衆積德,須知富貴重陰功。
有幸能讀此書者,普願廣布流通,當成功德海!
印書功德殊勝行 無邊福慧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刹
《戒淫修福保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