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淫修福保命▪P9

  ..续本文上一页。那间空屋中所发出的臭秽之气,令人作呕,但老态龙钟的秦生毫无所觉。有一日,他自窗隙窥见庭院中,有一把劈柴用的斧刀,于是竭尽所能,破窗而出,取斧自砍而死。

  他的病既不是家族遗传,又不是受刺激使然,令医生百思莫解。

  以秦生的才华,若多作劝善利民之文,或隐恶扬善之词,将有多少读者蒙受其德;可是他专写揭人隐私、传播闺文、刻薄讽刺之调,恼害大众,令当事人或其家庭眷属心有不甘,怨恨、嗔怒,至死不忘;由此自招恶报,不得善终。

  悬崖勒马 为时未晚

  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工文章,长于诗,善行草书,奇崛放纵。某日与画马名家李伯时,同去参访当代高僧圆通秀禅师,禅师不忍二人因心、意、识之作用而落于恶道,于是劝诲二人:“伯时好画马,心念日日浸淫于马之百态,思而画之、赏之,再思之,日久成习,马态俱熟,形随心转,将来难免不知不觉于习性中堕于马身。”黄庭坚笑道:“我可会落于伯时所成之马腹中,与其相伴?”秀禅师回称:“伯时之心念与意识,思之在马,转身易形为马,也不过一身所受。而你,大丈夫翰墨之妙,当作有用之才。若尽作艳语绮词,靡靡之音,动人心弦,使阅读者、喜好者、传闻者,竟作遐想,心思荡漾,启动爱欲神往之念,误认追逐情爱、私下偕奔为浪漫风雅之事,这过失之重又岂只在马腹?恐怕要落在地狱之中。”黄庭坚听了,悚然惊惧,自此绝笔不作靡音无益之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朝东都人,名子安。在书中描写男女奸淫之事,刻画尽致。他的子孙三世俱为哑障。

  上海一崔姓书生,曾绘倩女春宫图十数幅,淫巧绝伦,尝自把玩并展于友人共娱。后来罹患疟疾,忽冷忽热之际,见俊男美女十数对,赤身露体俱在眼前,有二个鬼差在左右挟持他们,剖腹抽肠,血流满地;而后轮到崔生,只见他满床翻滚,疼痛呼号,家人均不知何以如此?崔生于是详述始末,而猛然醒悟,急忙焚化这些春宫图,病即痊愈。

  扬州也有一擅写淫书之人,曾梦到天神呵责示警,梦醒后因为害怕,而未将新稿付印。但因早先恶业已成,仍遭子息夭折之痛,复临家财耗尽之患,又不能忍贫,或改以别种方式谋生,于是又将淫书付印流通,赚取钱财。不多久,双眼俱盲,五指关节患病变,筋肉收缩如弓,不能伸直,两手生无名恶疮,溃烂至骨而死。

  近代赵岩士,年少曾犯色戒,作淫欲好乐之事,渐渐神衰形枯,骨瘦如柴,几乎已无生机。偶然阅读谢汉云所刊“不可录”之文,顿觉过失之处,痛改前非,又捐钱大量刊印“不可录”篇,免费赠送、广布流通。后来精神与身体渐恢复,并且生育六子。

  注:“不可录”为近代高僧印光祖师极力倡印之文。

  护正行 毁淫书 功名显耀

  清朝谢履端,少年时即独具异禀,不仅好学不倦,事亲至孝,品格尤其清朗端正;虽年少,却广览圣贤书。又知道邪书害人,流毒甚广,因此从不涉猎。不仅如此,并常将坊间邪书买回烧毁,所焚之淫文邪画非常之多。有一天梦见金甲神对他说:“你不吝惜巨金购买淫书烧毁,无形之中挽救甚多青少年,所积累之阴功必将使你功名显耀。”梦境虽已显现大好前程,但谢履端仍然持续他的广行焚毁淫书邪画之行,他认为善护正行是作人的本份。在康熙丙子年间,初试即中解元,癸未年进士及第,果然冠盖当代,数代子孙俱显达。

  印书悔过勤劝化 浪子回头金不换

  燕慧安,镇江府丹阳县人。燕府家财富足,慧安是双亲中年时求神许愿而得,因此深受宠爱。读书时自我期许,希望功名显达。青少年时期,慧安与同年龄之朋友相聚,常以谈论男女之事而互相取笑。隔邻住著一位年龄相仿之少女,慧安起初在墙上钻洞偷窥,后来干脆爬墙过去相戏,整日专思淫欲,懒读诗书,会考时哪来的成绩中榜?接连二年,慧安都以应付考试为由,离家住在城里,经常出入茶馆酒楼,与歌妓弹琴唱曲,或入花街柳巷,或掷骰赌钱,放纵游乐,无所不为,又爱买春宫淫画,异说邪书,言行轻薄浪荡,俨然疯癫少年。

  第三年,燕慧安在街上遇到沿路发送善书的人,接过手一看,是《感应篇》、《觉世经》,因为好奇,翻开阅读,不禁触目惊心;仔细思量,幡然悔悟:“这书中描述之行为,尽与我同,仿佛就是写自己!我是何等愚痴?不肖至此!古圣劝戒邪淫,谆谆教诲,我偏贪恋不舍,不知禁忌,真是自暴自弃!”当天焚香跪祷,发誓“再也不犯邪淫,并立志唤醒在学少年,不要迷恋色欲”;又许愿印送这种善书千卷,以求消减过去曾犯之罪。他一样一样去实践。

  在慧安立志悔过后的第二年,当他应考时,文思斐然,而得到县试榜首,于是更加努力劝人不辍,又再大量的印送劝戒淫之经文,确实化导很多不同年纪之人。

  慧安有一同窗,顽劣不化,因为奸淫而被发现,惨遭围殴,答应赔钱遮羞,并立下借据,但是又怕凶蛮无理的父亲知道而不饶他,情急之下,投水而死。早知如此,何不听慧安之劝?

  燕慧安因为及时悔过,又大力倡印善书劝化,不仅自己得享高寿,而且子孙俱贵。

  第八章 保命延寿篇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江府节推。亲友、同窗都羡慕他少年得志,既有才华,貌又俊伟,可惜他有个毛病——好色!也坏在他少年得志,有才有貌,因此年纪轻轻的,宠妾、宠姬有十多人,个个娇艳,他自己常自诩:风流韵事配才子佳人!但不知“人之精液如树之有脂、灯之有膏,滋之则茂,竭之则枯。”精竭气耗,则百病乘隙丛生。

  徐生这位青年才子,因为纵欲过度,上任不足数月,即虚脱而死,一生无限之前程,均消归于乌有。美妾娇姬们也都琵琶别抱了。

  诚如古德所言: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

  徐生,大不智、大不孝也,徒令父母相对惊惶,束手无措。但为人父母者,爱子心切,虽自幼管教,唯色欲伤身之大事,多不甚明白训诲。子女结婚后将房事视为乐境,以致伤身毙命或绝嗣无子,不可胜数,徒自叹息。

  徐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即纵欲成患,以有限之精力,资无穷之淫欲,无怪乎年方少,而寿遽夭;此固然是徐生之不才也,但为人父兄者,诚然,亦不免有失教之咎。

  老汉枉痴迷 心脏顿麻痹

  一九九四年十月,报纸登了一则新闻:“观赏小电影,花甲老翁“爽死”,警方会同法医相验尸体,初步研判为“兴奋过度”心脏麻痹致死”。

  六十六岁翁姓老人,下午至宁夏路一家专门放映色情电影的戏院,观赏香港三级片“荒山女郎”,到晚间十时三十分电影散场,被范姓管理员发现:老翁暴毙于座位上,全身冰冷,已气绝多时。经向辖区大同分局报案,警方会同法医相验尸体,发现死者是因兴奋过度,导致心脏麻痹而死。

  以目前养生方法之广泛与进步来说,六十六岁并不算老,倘若淫心不动,不去看小电影,不去寻求感官刺激,也就不会有猝死的事情发生了。

  电影院的老板必然心有不安,惋惜类似的事情发生,内心难免会有“虽非我杀,却令其死”的遗憾。也总是会有个大疙瘩、大阴影在心中盘旋。

  但愿从事色情影片而牟利的世人,为了自心的平安,家眷的康寿,也为了后代子孙的昌盛,放弃色情影片的制作、出品和播映,这将拯救无数青年学子,和老年人家。天道祸淫,但不加于悔过之人;现在悔过,为时不晚!

  识得破 忍得过 健康到老

  程彦宾攻下宁城,取得城池那天,大设酒宴庆功;部属从城中百姓家,抢掠三名娇美少女献给彦宾。彦宾于宴上已微醉,回房后告诉三名少女:“不用怕!你们三个女娃虽然体态丰盈娇美,但年纪跟我的女儿差不多,我怎么可能侵犯你们?我不做这种缺德事!”于是将三位少女锁在同一屋内,第二天将她们送回各自的父母身边。

  彦宾虽醉,却能临美色而不淫,这是平日练就的严正操守;他是古代武将,自知节欲以保健;所以冶艳当前,亦能守礼、有耻。常言道:“酒后见真性”,真君子──暗室心不亏!

  彦宾的品德和他识得破、忍得过的功夫使他健康到老,九十三岁时,先告别亲友之后,无疾而逝,潇洒自在。

  平和对待 老人养生

  文士麦爱新,见妻已年老色衰,萌生嫌弃,想要“吐故纳新”,重觅第二春。有一天,趁著老妻进书房送点心时,写了上联请妻属对。上联写著: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老婆聪明,明白丈夫的心意,知道自己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丈夫想要变节,另找新欢,心中虽是感慨万千,但也不愿老丈夫,因为有了新欢却性命不保;于是幽默地对了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为新粮。

  麦老见妻以“禾稻”“黄熟”对“荷莲”“败残”,“新粮(娘)”对“老藕(偶)”,想了想,确实佩服妻子才思敏捷,心胸开朗,以幽默来包容自己。心想万一娶了不如意的小妾,失去了这么好的老妻,反不值得,也就打消了迎新弃旧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有了悔意,立刻顺水推舟写道:

  老公十分公道,

  丈夫对之:

  老婆一片婆心。

  这对老夫妻就这样平和对待,化解了一段嗔怨。这老妻确实心胸宽广,并不因为丈夫想变节而大吵大闹,或唠叨不止。保持平和、平淡的心,是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老年人实不宜多色欲,尤不宜娶年轻之妻妾;因为两人兴趣不一,步调不一,情性皆难调和;我既管她不了,她也恨我特深,日积月累,怨气所积,损德消福又伤身,由此减寿,日影夕阳难自保。

  清心寡欲 福寿延年

  李觉,宋朝人,年已百岁,面色红润光泽。杭州知府蒲得政问李老:“如何摄养,可享高寿且肤不干瘪?”李老回答:“简单极了,只是早些开始绝欲而已。”

  卢陵周和尚,九十余岁,犹行远路,健步如飞,须发不白。他劝告在家居士:想要像他这样的身体状况,不难做…

《戒淫修福保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节欲主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