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淫修福保命▪P8

  ..续本文上一页沉表弟体格强壮,但素行不良,屡作奸淫之事。王行庵劝诫他:“我淫人妻,人淫我妇;报应是很可怕的,你应该改掉这种习惯。”沉表弟听了笑答:“谁听说或见著好色的男士都是头顶绿帽、尽作龟儿了?我把家门关紧了,有什么好担心的?”行庵道:“这种不可告人的羞耻事,想掩饰都怕来不及了,谁还会说实话?到处去讲?”

  沉表弟曾暗中指使一名仆妇去引诱王行庵结果被行庵严正的拒绝;后来又找了一名年轻美艳的婢女,朝夕借故亲近,想要找到把柄取笑表兄,但是王行庵依然不为所动,表弟的诡计也就未能得逞。

  有一日,沉表弟从外回家,见到妻子与人裸合,顿时恨彻心脾,想要抓起手边的器具掷击二人,可是手却抬不起来,愣愣的站在一旁,其妻以为是丈夫因为自己行为不端,所以心虚不和她计较,于是与人从容尽欢;沉表弟看了气极!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徒然在旁顿足、瞪眼,一时头晕目眩,大叫一声倒地而亡。

  王行庵十岁时,生了一场重病,奄奄一息之际,家人及医师都以为他活不成了。是夜,家人梦见一位老人说:“公之大限,寿仅五十,但公曾两次不犯邪淫,并且遇有机会,即劝人亦不可犯,以此之德,增寿三纪。”次日家人将梦中老人所说告诉王行庵王行庵听了,悚然而惊,心想:虚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鉴我也;头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临我也;暗室闲居,莫生妄想,勿丧良心,正念须持。

  王行庵后来果然寿至八十六岁,亲眼目睹子孙俱为富贵。

  表兄曾劝诫表弟:“你淫人妇,人淫你妻,”但表弟偏不信。壮年之身,因色心炽盛,纵欲过度,精竭气耗,神疲力乏,身体虚弱而不觉知;见了妻子与人苟合,欲伐之却力不从心,加上盛怒攻心,壮年即毙。表兄身体虽不如表弟强壮,但知珍重有节,不犯邪淫,又复劝诫他人亦勿犯淫,因而得享高寿。表兄弟二人,一正行,一邪行,现世之果报立见。

  颠沛流离 全一妇女 功不唐捐

  明朝末年,福建省流寇四起,青年张文启与同村周姓青年避寇,躲入山中洞穴内;当时洞内已先有一位女孩躲在里面,女孩一见两位年轻男子进来,心生恐惧,害怕他们会有不良举动,于是急忙起身,打算离开。张文启告诉女孩:“外面到处都是贼寇,姑娘出去必然会发生危险;你不要怕,留在这里比较安全,我和朋友都是老实人,决不相犯于姑娘。”女孩见张文启说得很诚恳,就留在山洞中。

  到了半夜,张文启发现周某蠢蠢欲动,就委婉相劝,为了防范周某又起邪念,再次造作,索性陪著他说话到天亮。

  天明后,张文启不敢留周某在山洞,就邀他一齐下山去打听贼寇是否已经离去,并且问清楚女孩居家住址。下山之后,确定贼寇已退,立刻到女孩家中,通知她的家人上山接女孩。

  张文启后来经由媒妁之言,娶了一位黄姓小姐为妻。岳家非常有钱,随嫁之奁田、奁资极为丰厚,这些都是张文启事先一点也不知道,而且媒人也没有说明的。

  成婚当日,张文启见到新娘,才知道就是洞中避难的少女!

  原来少女回家后告诉父亲避难洞中的经过,黄父听后,断定张文启必定是行谊高洁之人;于是央请媒人深入访查其人品如何?经过细心打听,果然是端正青年。

  张文启当时并不知道洞中少女的家庭背景,只因为他念头纯净,处处为别人著想,护人名节。这也是他平日守身第一,摄心第二,言语第三……等等日积月累的好习性使然。

  张文启后来的两个儿子也都登科及第,仕途平顺。

  古德说:“颠沛流离之际,保全一妇女,节功必倍;损害一妇女,节过亦倍;得失天渊,尤宜谨守。”

  天道祸淫 不分古今

  数十年前的日据时代,有不少经营妓院及淫业生意的人,虽然赚了不少的钱,后来都花在治疗自己的恶病上,子孙的命运也都非常凄惨。有一位后代曾忏悔:他的祖父继承家里的淫业,到了他父亲那一代,果报现前:他的父亲、叔、伯父的家族在一年内,共有七人以各种方式丧命,他的同辈兄弟中有的白痴、有的家中乱伦,侵占子媳,以至于子、媳双双自杀。这位忏悔者的身上经常长满毒疮,遍体流脓,非常痛苦。最让他痛心的是他的女儿顽冥难教,竟然离家出走去做流莺。

  他以前都是生活在无奈、怨愤与易怒的日子里,一直到他在偶然中,接触到佛法,读到古大德及智者的谕示:“祖先若犯邪淫及助淫,后代俱受“犯淫”、“无子”、“破家亡身”之报”他才恍然大悟。在渐趋平和的心情下,说出自己多年来,心情的起伏与黯然无助的彷徨。

  这件事,若不是当事人忏悔说出,谁会去追溯那么多代?又有谁会去记录别人家,几代前或几代后的事呢?

  文昌帝君云:“天道祸淫,其报甚速。人之不畏,梦梦无知。”

  贾君的涟漪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事,贾君出差到台北,办完公事,应酬完毕,回到饭店,饭店特地代他找一位女郎陪宿。贾君见这名女郎年轻、秀丽,从外型和气质上看,都不像做这一行的;基于好奇,就和她聊了起来,知道她是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个性开放,前卫。她认为这种行为纯属交易,赚钱又快,不需要付出太多时间及劳力。她从高中时就开始以这种方式生活,现在是大学生,价钱较一般人高。

  贾君听她娓娓道来,好像在述说一件和她全然无关的事,态度从容。贾君非常讶异,一位大学女生,竟连一点羞耻心和贞节观念都没有,这个时代的道德,居然已经沦丧若此!

  贾君跟她聊熟了,于是询问她的家庭背景,双亲做什么行业?女郎挺大方的,也不隐瞒,贾君听到后来,却在心中暗暗的打鼓,这位女郎竟然是朋友的女儿!于是不动声色的问清楚价钱,付了钱请她离开。她走了以后,贾君彻夜失眠,他想:

  “我的女儿是否也会背著我做出这种事?”

  现在的孩子半夜回家是平常事,况且学校的课业并非全日排满,有时说是同学聚会、上图书馆、郊游……她们若是不讲,谁会往这种事上去猜测?贾君又想:

  “儿子现在交的女朋友是不是也做这种兼差的?会不会有传染病?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世界?……”

  十年后的现在,大学女生公然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她们在警察面前,理“直”气“壮”的辩称:“喜欢享受不同的滋味,又可自力更生。”

  报载这些新新人类主张:“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这个“我喜欢”到底会给明天的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这些事情所产生的悲剧,也许是宿命的,罪或错,不全在当事人;然而,希望我们记得:上苍并没有注定要每一粒种子都落在沃土,或必落在贫瘠。

  风月场中,半生沦堕,若说进出其中能不被污染者,几稀?莫非众人都看不透吗?

  古人说:

  皮包骨肉并污秽,强作妖娆诳惑人;

  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

  他们没有看到未来,没有想到因果。

  生命的尊严,以及生活的意义,岂可如此糟蹋!

  第七章 修福篇

  童庆成·夫妇有节 修福有报

  童庆成,安徽宁国府宣城县人,秉性聪明耿直,待人和颜悦色,顺情入理;平日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教,常对人说:

  “敬天地、礼神明,不在焚香秉烛,不在化楮(纸钱)呈文。身有污垢当勤洗,沐浴需隐蔽,便溺需遮盖,若对日月,即是触犯三光;不著内衣、小衣与父母、子女及其他家亲共见;为人当自省,小愆大过,警一戒百,时防失足,此即敬天礼神之道。”

  他无论尊卑上下,逢人常劝:“作人一定要知耻!”受他感化而改变的人非常多。及长,父母为他完婚,庆成自忖: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原也是为了繁续香火,但不可贪图色欲之乐。”继而又想:

  “别人女儿嫁我为妻,不就是为了家庭欢乐,有所依靠吗?不知道她能否接受我的观念?如果我节制夫妇之事,恐怕她会误认我,嫌弃她有不好之处。”

  这件事实在难以启口,庆成左思右想,不讲不行,最后还是向妻表明自己的想法,他对妻说:

  “夫妇之欢,虽无伤碍,但是,乐不可极,欲不可纵;因为娶妻并非是为淫乐,而好淫者多精神涣散,所生子孙也易夭折。人们繁衍子孙,必欲求聪明、乖巧之子,因此需要拣择时日才行;根据古人累积经验的记载:“凡暴雨狂风、雷鸣闪电、双亲生日、长上忌辰、诸圣诞日,需当禁忌,不可肆行淫欲”,否则损精减寿,夫妇常争斗口,儿女冥顽不孝,或是愚钝难教,甚至忤逆,岂不让你我痛心?”

  童妻说:“全依丈夫的意思。”

  庆成夫妇虽同房共宿,但并不邪言戏谑;虽然如此,也没有影响到夫妇的感情,他们彼此关怀,互相照顾及鼓励对方。

  后来庆成在春季考试时,中了进士,殿试时更拔得头筹,蒙皇帝亲自点入翰林院;三个儿子也都位居高官,一个女儿嫁到名门,女婿与儿子均同朝为官。

  庆成并以夫妇之礼教诫儿子,女儿则由妻子去教导,他们一家果真都得到行善之功、修福有报。

  文采丰富 尽作轻狂 老来凄惨 精神失常

  明末,苏州有一秦姓书生。聪敏好学,多才多艺,尤其善于诗词乐府,而且才思敏捷,即刻成文。但美中不足的是:秦生个性轻狂、刻薄,口不择言,文不饶人。见人形貌不堪,立刻吟诗而成,讥讽对方;听说某人做事可笑,便将其事编写成歌;同窗好友入学宫之时,秦生曾作游庠诗一百韵以贺之,可见其文采丰盛之一斑。

  有一邻居,因闺房之事不检,被秦生知道了,即填词“黄莺儿”十首加以调笑,内容绘影描形,刻露尽相,流传于远近;为了这件事,秦生多次被饱以老拳,或当街被追打,甚至要强剥其衣衫而痛殴之。还有一次,也是为了填词成歌,讽刺别人行为不端,而被告毁谤,诉讼于官府。但是,也许是秦生夙世习性使然,始终不知悔改。

  秦生晚年染上疟疾,痊愈后不久,精神又告错乱,常常自啖己粪,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亏被家人发现,夺下刀器,家人没办法,只得把他锁在一间空屋中。他找不到刀器,于是一点一点的自嚼舌头,然后和血吐出…

《戒淫修福保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节欲主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