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機會還要當大官;你不但要做生意,你還要越做越大。有人會說:“哎喲,師父你這個跟佛教不相符!”我說:“怎麼不符啊?”佛教讓你當官,要當好官;讓你做生意賺錢,要賺幹淨的錢。所以說,絕對不是說讓你不幹,是要你幹,而且要好好幹。但是諸位這個“好好幹”可不容易哦,我都怕做不到,爲什麼?諸位你試試看嗎,你們一天到晚罵那些個貪官,這個貪官太壞了。我告訴你,要你去做官,你還可能更貪。你相信不?到了那個位置你就不一定把持得住了,我給你講,要把得住才是真功夫。
有些人認爲那錢是假的,不要用。嗨,要是真的有錢你用一下,舒服呐!你今天去那個賓館,看那個門口寫的:“衣冠不整恕不接待”,你進去跟人家講價錢講了半天,八折吧、七折九吧?人家討厭死你了,走的時候人家心想,下次不要來了,窮死了還來我們這消費。可是要是去個有錢的,進去就不講價,拿最好的來,吃完了,算賬,多少,九千九,拿去一萬不用找了,他高興死了,好啊下回再來哈。這就是錢的力量,你知道吧,但是你有的時候就把持不住了。你多去上幾次,嗨,這個錢還讓我挺有面子的來,你就開始發暈了,你就開始迷失方向了。
佛教講的是什麼?有不拒絕,沒有不刻意,而且在有的時候能夠把持得住。保持正念——做到這一點不容易的呐,所以這才是佛教的名利關,而不是佛教說看破啦,不要啦,都仍給你們去做吧,不是的。所以我一般聽到人家說哪個哪個家夥好貪啊,我就一句“阿彌托佛”,同情而已,不恨他。爲什麼?因爲說不定他比我還好一點,說不定我去搞他那個可能還更貪呢,還更壞呢!爲什麼?剛剛講的嗎,人內心好多“魔鬼”啊,他們隨時都在踮著腳,伸著腦袋,在等機會啊呢!是不是?哎呀,那可怕死了。所以,那個大菩薩的境界,不是不要,是多多益善,但是他能把持得住。
所以這個問題我就少說一點。主要來講關于是和非的社會現象。
二、認識是和非
(一)佛家的是非觀
實際上天底下啊,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和非的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被你對我錯、他好你壞等這樣的是非觀念所纏繞。我給你講,按照佛家的觀點來說,這個天下沒有壞人,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好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你信嗎?人是變化的。你說那個人真是壞,壞的不得了。那個監獄裏的人還互相幫助來,監獄裏關的是什麼人?我們今天講都是壞人。嗨!他們還都互相幫助,生病了還幫他去看醫生呐,他這個時候好像還有點善心。他絕對的壞嗎?不是。你說好人絕對的好嗎?他有時候也有私心的來。你看今天我們有些人,他當好人當的煩惱的很呢。爲什麼?還是有私心、自我的觀念還沒有突破,所以他還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所以按照佛家的話講,沒有徹底的壞人。爲什麼?他可以變好人。沒有徹底的好人,爲什麼?他有可能變成壞人。所以我們見到壞人別罵他,聽到沒有?這是我們容易犯的毛病:見到壞人就咬牙切齒地,哎呀,這家夥壞,壞死了,怎麼還不死呢。不能有這樣子的心那,這是憎恨心,不可以。
(二)認清是非的根源 —— 我執
爲什麼你會有這樣子的心呢?因爲你覺得他是壞人。按佛教來講,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但是有人就和我說了,哎呀,你這個和尚不行,你怎麼連好壞都不分呢!不是這樣的,不是連好壞都不分,如果他這個時候真正犯了錯誤,你把他看成對立的絕對的壞,第一,從主觀上你不會去接近他,對吧;第二,你會跟他對立,你能幫助他嗎?幫助不了嗎。佛教講要度一切衆生,沒說要只度好人,不度壞人。否則,這個學佛的心量到哪兒去了?所以你越是那個,就是普通人所認爲的壞人,他越缺乏溫暖和關懷,他越會走向極端。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是有點良知,有點慈悲心的人,你就更應該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感化他。這樣他就能轉化過來。你想啊,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溫暖的人,你給他一絲絲的溫暖,他都會對你感恩戴德啊!壞人你把他推向對立面,你不可能讓他改過,你這樣就讓他永遠的成爲一個壞人了啊!爲什麼我們會有這樣好人和壞人的劃分?就是因爲有我們今天的是非標准:對的、錯的。有些東西啊,我們光看現象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今天說,這個社會的是非現象,這個江湖上的是非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爲什麼會存在?就因爲我們每個人按佛教剛才給你講的那個《百法明門論》裏告訴你的,都有一個“我慢”之心。什麼叫慢?爭強好勝!有爭強好勝是非就來了,總要贏嗎,我比你行嗎,我的是對的嗎。對吧?這樣是非就開始了。
還有我們中國人哪,有些傳統的思維習慣也是不好的,需要改的。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好面子。特別好哦,以前你看那個請客的(特別是成都人):我請你嘛,到我家去吃飯嘛;沒空!好,我下回再請你嗎。說了十回也沒去成,哎!喊的都是假的。爲什麼?因爲好面子。好像天底下好多人都有這個觀念,爲什麼?總覺得自己要有個尊嚴,要活的有臉面。諸位我問你,你那個面子值多少錢
什麼是面子?甚至我們今天講,還不僅要活的有面子,死的也要有面子。我的天哪,你看看那個死的有面子的,有沒有?是有面子啊,因爲死了都化了妝的。你看嗎,那些火化場裏,我送過很多人開追悼會。生的時候沒有化妝,死了還要塗一下,我說哎呀天哪那也叫面子啊!有幾個死的有面子的?沒有嗎。你看你死後就把你送到那個冰凍箱裏去了,你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尊嚴?你泡到那個水裏還都是一樣的,最後那個工人把你撈起來,提前兩天給你抹一抹,化一化。到了那個時候都是平等了,你還哪有面子來!這個都成問題,那麼這些面子也好,什麼尊嚴也好,都從那兒來?都是從爭強好勝來。但是諸位啊,不是說人不要尊嚴,真正的尊嚴是什麼?是人要自尊自重,你是人就要做合乎人的事,這個才叫尊嚴。你不要一天到晚,做人那幹的全是鬼的事,那就沒有尊嚴。所以我們佛法裏面講,這個人那,是非曲直就源于我們爭強好勝,爭強好勝的根源在那裏?就是我執,以自我爲中心,你就開始狹隘。一狹隘就跟其他人對立,一對立判斷他是對的,他是錯的,我要對,我絕對不能錯,我怎麼能錯那,錯了我都要把他說成是對的。好像這樣心裏才舒服,這個現象是不好的。
叁、是非與曆史
(一)由曆史劇而知是非的不實與虛幻
第叁是非與曆史,爲什麼我講這個?我講完了你才知道什麼是非啊,都是假藏貨。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霸王別姬》。看過這個戲嗎?熟悉這個故事嗎?你看那個楚霸王跟那個虞姬,被逼到那裏走投無路了,兩個人生離死別,情投意合啊。最後虞姬幹嘛呀?抹脖子了,自殺了。楚霸王到那兒去了?投江自盡了。兩個人都死了,我試問諸位,那個曆史書上寫的,津津樂道的,兩個人生離死別、情投意合的,多麼的不得了啊!兩個人都死了,那麼我問你?他們兩個人的事情誰知道的啊?他兩個人不是都死了嗎?誰知道的?那是曆史啊,編的!是不是編的你想嗎——兩個人都死了嗎,就是兩個當事人都死了,結果我們還寫的活靈活現的,還唱了幾千多年了。今天還在唱,讓好多人都羨慕,你看生死不相棄啊,典範啊。當然從倫理意義上我們確實應當提倡,但是從曆史角度上講,那個是站不住腳的。老實說,還有那個電視裏面演的,一個人得罪了別人了,是吧,于是另外一個人就雇個殺手殺他。結果那個人殺手去行刺的時候看對方挺正派,覺得要是把他殺了呢,天下又少了一個好人,可是要是不殺他呢,自己又收了別人的錢了。左琢磨右琢磨,算了(做了個抹脖子自殺的動作),我自己死了算了,兩頭都不是人。諸位我問你們,他既然都自殺了,他在那兒來回的徘徊,矛盾的心理,誰知道的呢?所以諸位啊,那個什麼是非曆史,好多東西是靠不住的。
(二)由30年來社會不同年齡階層觀念的流變而知是非如過往雲煙
我們最近不是老是講這個嗎,不是要總結過去的叁十年嗎?我們今天不是看中國哲學史,中國曆史,中國通史嗎?我問諸位,中國哲學史裏面,從先秦諸子開始、經唐宋理學到明清考據就寫完了。嗨!好像我們全中國就那麼幾個人活動了幾千年似的一樣,其他社會上的人都在活動,這些人的東西都到那兒去了?誰記住了?所以我老是給他們講中國的曆史主要是精英的曆史,中國的思想史、哲學史完全就是一部精英史。你我這些老百姓誰管你哦,你想什麼,留得下來嗎?你以爲將來還有哪個人會研究你們兩個人今天,因爲爭了一批蒜苗兩個人打了一架?這是一個曆史事件?有沒有人來研究?沒有的啦!所以我給他們開玩笑講,我說,過去叁十年你們要好好總結,青年人怎麼在變化,老年人怎麼在變化,小孩子怎麼在變化。你們琢磨一下,這裏面有佛法啊!
我給你們提供一個參考,我思考的。我說青年人的變化,最大的參考和坐標是什麼?是流行歌曲的排行榜,它就是這叁十年青年人的心路曆程的變化。你看開始的時候是八十年代初,我們這些人“捆紅領巾”(指歌曲《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神聖的不得了,要寫叁回申請,還要審查一下你們家裏是不是地主啊,所以那一刻,捆個紅領巾簡直是歡欣鼓舞。爲什麼?因爲寫了叁回申請,還膽戰心驚擔心通不過,你說高興不高興?今天有那個小朋友他捆紅領巾有那麼高興過。所以我們那個時候我們寫的第一篇作文是《當我捆紅領巾的第一天》,覺得這是自己生命重生的開始啊!我們那個時候唱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今天給你報告,那個時候還真的以爲自己要接班了,真的是啊!當初你聽八十年代的那些校園歌曲,哎喲,並且你看那些老照片,八十年初的人,那個臉上的笑容啊,純潔,無暇,歡快,對吧?可是這個過了五年,不行了,八六、八七、八八又開始了,西方的自由思想來了,這個時候就要“燃一把火” 了(指歌曲《冬天裏的一把火》…
《人.家庭.社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