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淨土文▪P8

  ..續本文上一頁善同歸集。宗鏡錄等。共數百卷。住持雪窦永明。課一百八事。精進以修西方。既坐化。焚畢爲一塔。有僧每日繞塔禮拜。人問其故。僧曰。我撫州僧也。因病至陰府。命未盡放還。見殿角有僧畫像一軸。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僧何人。主吏雲。此杭州永明寺壽禅師也。凡人死者。皆經此處。唯此一人。不經此處。已于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王敬其人。故畫于此供養。我聞之。故特發心來此繞塔作拜。以此見精修西方者。爲陰府所重。

  宋明州僧可久

  可久。常誦法華經。故號久法華。平生修淨土業。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叁日卻還說淨土事。與十六觀經所說一同。見蓮華臺皆標合生者姓名。一紫金臺標雲。大宋成都府廣教院熏法華。已生其中。又一金臺標雲。明州孫十二郎。合生其中。又一金臺標雲。久法華臺。又一銀臺標雲。明州徐道姑臺。語訖。複化去。五年徐道姑亡。異香滿室。又十二年。孫十二郎亡。天樂盈空。

  宋會稽金太公

  太公名奭。網魚爲業。一日改業。持阿彌陀佛日萬聲。蔬素修行。不曾暫辍。後無疾告家人雲。我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在門前。我今歸淨土也。次日又雲。我已見金蓮華來迎我矣。索香爐安坐捏印而化。鄉村遠近聞音樂異香。終日不散。時政和六年。

  宋潭州黃打鐵

  黃打鐵。本軍中人。打鐵爲生。每打鐵時。念阿彌陀佛不絕聲。一日無疾。托鄰人寫頌印行。廣勸人念佛。頌雲。日夜叮叮當當。久煉成剛。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即化去。此頌廣行湖南。人多念佛。

  宋臨安府仁和吳瓊

  吳瓊。先爲僧。後還俗。前後兩娶生二子。屠沽無所不爲。常與人作廚子。每殺雞鴨等物命。以手持起叫雲。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遂殺之。連稱佛數聲。每切肉時。一面切肉。一面念阿彌陀佛。常念佛不辍。教村中人念經修忏。及勸人念阿彌陀佛。後眼上生瘤。如雞子大。乃憂怖。造一草庵。分散其妻子。晝夜念佛修忏。紹興二十叁年秋。告村人雲。瓊來日戌時去也。人皆笑之。將用碗缽鍋子盡與人。次日晚。報諸道友行婆雲。瓊去時將至。盡來與瓊高聲念佛相助。將布衫當酒飲了。即寫頌雲。似酒皆空。問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日清風。端坐合掌念佛。叫一聲佛來。即化去。

  宋荊王夫人

  元祐間荊王夫人。與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進。久之謂他妾雲。吾今夜當生西方。其夜異香滿室。無疾而終。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雲。昨夜夢化去之妾。托致起居雲。夫人訓責我修西方。今已獲往生。感德無量。夫人雲。使我亦夢。乃可信耳。其夜夫人夢見亡妾。敘謝如前。夫人雲。西方可到否。妾雲。可到。但從妾行。夫人隨之。見池塘廣大。紅白蓮華大小相間。或榮或悴。種種不同。夫人問雲。何以如此。妾雲。此皆世間發念修西方人也。才發一念池內便生蓮華一朵。若願心精進。則華日日敷榮。以至大如車輪。若願心退轉。則華日日萎悴。以至殒滅。次見一人坐蓮華上。其衣飄揚散去。寶冠璎珞嚴其身。夫人問雲。何人也。妾雲。楊傑也。又見一人坐于華上。妾雲。此馬玕也。夫人雲。我當生何處。妾引行數裏許。遙望見一金壇。金碧照曜。妾雲。此夫人化生處。乃上品上生也。夫人既覺。訪問楊馬所在。則傑已亡。而玕無恙。是知精進不退者。雖身在娑婆之內。其神識已在淨土矣。後夫人于生日。秉爐焚香。望觀音閣而立。子孫方具獻壽之儀。已立化矣。

  宋觀音縣君

  縣君姓吳氏。其夫都官員外郎呂宏。亦悟佛理。夫婦各齋戒清修。吳氏有二侍女。亦絕葷血勤力助爲勝業。其一頗好禅理。既病猶怡然笑語而逝。如委脫然。其一奉戒克苦。或終月不食。但日飲吳氏所咒觀音淨水一盞而已。忽見金蓮捧足者叁。又數日見其膝。又數日見其身。又數日見其面目。其中乃阿彌陀佛。左右則觀音勢至也。又悉見其堂殿國界。皎如指掌。曉然知其爲淨土。問其詳。則雲。彼皆清淨男子。經行遊樂。無女人也。又問彼佛如何說法。雲。我得天眼。未得天耳。故但見問答指顧。而不能聞所說也。如是者叁年。未嘗一瞬不在目前。忽感疾。自言往生。乃終。吳氏事觀音有靈感。每于淨室列置瓶缶數十。以水注滿。手持楊枝誦咒。必見觀音放光入瓶缶中。病苦者飲水辄愈。所咒水歲不壞。大寒不凍。世號觀音縣君。

  宋馮氏夫人

  夫人名法信。贈少師許珣之女。適承宣使陳思恭。少多疾。及嫁。疾尤甚。醫者以爲不可療。往見慈受深禅師。問愈疾之方。深教以持齋念佛。夫人盡去葷血。及裝飾之奉。衣掃塔服。專以西方爲念。行亦西方也。坐亦西方也。起居食息亦西方也。語默動靜亦西方也。酌水獻華亦西方也。誦經行道亦西方也。刹那之念。秋毫之善。一以爲西方之津梁。十年間無惰容。心安體健。神氣昌盛。人皆尊尚之。一日忽書偈雲。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老牛爲耕田。打疊身心早歸去。免教鼻孔受人穿。族黨怪之。夫人雲。行即西歸。何怪之有。乃臥疾。微有喘息。忽矍然而起雲。吾神遊淨土。面禮阿彌陀佛觀音左顧。勢至右盼。百千萬億清淨佛子。稽首慶我來生其國。若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華嚴經及十六觀經所說一同。明日安然化去。家人聞妙香芬馥。不類人間。及叁日茶毗。舉屍如生。

  龍舒淨土文卷第五終

  龍舒淨土文卷第六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修淨土者。宜隨其所以爲善。以資進修之功。故此卷名特爲勸谕。若不識字人。全賴慈仁君子。發菩薩心。爲彼解說。此布施之大者。先後之序。乃自近及遠。或自急及緩。不拘其人高卑。

  勸士人

  士人或有未深讀書。遂登高科者。有深讀書。終身尚不預薦者。豈非前世所種不同故。其報不同乎。雖然。使少年登科。涉華要。功業濟一時。福報亦有時而盡。奉勸後生者。勤于學問笃于孝友。遠念吾曾高以來。誰其存者。亦留心此道。日月長而積累之功多。久則自有可樂。及年高者。當念已往之事。皆如夢幻。日複一日。其誰免者。豈可不急留心此道也。不問老少。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有官君子

  有官君子。無非前世修種作福。故受此報。譬如春時下種。秋乃收獲。若不修福。何緣得此。然此報有盡。若更修福行種種方便愛人利物之事。以此回向西方。則直出輪回之外壽樂無窮。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若切意斯民而不忍舍去。且生西方。了生死之後。卻來此世界。現宰官身。以大興功利。何有不可哉。若能轉以此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言重。必樂從之。據大慈菩薩偈。生世可以消災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在公門者

  在公門者。當自念雲。彼爲有官。我乃事彼。彼尊我卑。彼逸我勞。奉事常喜。得以無虞。或有觸忤。加之譴責。是我前世所修不及于彼。故至于此。我但小心謹行以保此身。事無大小。隨宜方便。目前人見歡悅。必無後患。積善不已。福及子孫。當思在公門者。其子孫榮顯。必祖上積德。天道昭明。不可不信。更常念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又轉以此化人。使更相勸化。非徒現世獲福。身後可中上品生。

  勸醫者

  醫者當自念雲。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召。急去無遲。或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爲心。以結人緣。以積己福。冥冥中自有祐之者。乘人之急。切意求財。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禍之者。吾鄉有張彥明善醫。僧道貧士軍兵官員。及凡貧求醫。皆不受錢。或反以錢米與之。人若來召。雖至貧下亦去。富者以錢求藥。不問錢多寡。必多與藥。期于必愈。未嘗萌再攜錢來求藥之心。病若危笃。知不可救。亦多與好藥。以慰其心。終不肯受錢。予與處甚久。詳知其人。爲醫而口終不言錢。可謂醫人中第一等人矣。一日城中火災。周回爇盡。煙焰中獨存其居。一歲水災尤甚。而其莊上獨全。此神明祐助之明效也。其子讀書後乃預魁薦。孫有二叁。厖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也。使其孜孜以錢物爲心。失此數者。所得不足以償所失矣。同門之人。可不鑒哉。若常如是存心。回向淨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淨土。則易生信心。使複發大願。以廣其傳。以贖宿譴。以期痊愈。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上願力。徑生淨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上品化生。現世則人必尊敬。而福亦無窮流及子孫矣。

  勸僧

  僧家當自念雲。我爲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分事。不能如此。遂汨沒俗塵。一日大限到來。有何倚賴。平日雖有善業。不免逐輪回去。善業報盡。又複墜墮。不如早修淨土。直脫輪回。面見阿彌陀佛。方是出家事畢。如永明壽禅師。長蘆赜禅師。萬年一禅師。皆修此道。又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豈可不效彼哉。凡受人一錢之施。一食之供。皆當爲說淨土以報其德。縱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漸熟。久而自信若或便信。其利益大矣。常如此是化人。現世則爲人所敬。己之善緣愈見純熟。又能精心觀想。不久必見佛之真身。此報身盡後。必上品上生。爲不退轉地菩薩矣。古語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當常念此意。不可懈怠。

  勸參禅者

  參禅大悟。遂脫生死輪回。固爲上矣。然至此者。百無二叁。若修西方。則直出輪回而生死自如。萬不漏一。故予欲勸僧家上根器者。參禅之外。每日以頃刻之暇修西方。若參禅大悟。遂超脫輪回。尚去佛地極遠。更往見阿彌陀佛。展禮致敬。有何不可。若未得大悟。而壽數忽盡。且徑往西方見佛聞法。何患其不大悟也。若不修西方。不免隨業緣去。雖如青草堂戒禅師真如[吉+吉]。皆汨沒輪回。誠可畏者。詳見第七卷。若不忽此道。精心修進。仍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爲名僧。必樂從其言。其爲利益無窮。己必上品上生。

  勸富者

  富者當自念雲。我今生富足皆由前世修種。譬如今年所食之谷。乃去年所種也。然人生衣食財祿陰司皆有定數。徐徐營生。合有之數亦自然來。其來之遲乃可延壽。如…

《龍舒淨土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