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奧義。他們合掌禮請如來慈悲,再宣法音。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敕阿難。及諸大衆。我初成道。于鹿園中。爲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衆言。一切衆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
這時候,如來輕舒兜羅綿網相光手,伸開五輪手指,教誨阿難和大衆:當初我成就佛道時,爲阿若多僑陳那等五位比丘和你們諸位說過,所有世間生靈,不能成就無上智慧和阿羅漢果位,都是由于居留塵世煩惱之中而耽誤的。你們那時,都是因爲什麼而開啓了智慧,從此依持佛法而獲得了涅槃智慧的?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于大衆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爲客義。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爲塵義。
這時僑陳那站起來對如來說:現在我是會中年齡最老的,在初受度的大衆之中,獨獨得到“解”的稱名。我是因“客塵”兩個字而成就聖果的。世尊,就像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睡過吃過之後就整裝離開往前走去,並不想安住下來,如果視自己爲主人安住下來,那就不會再往前走了。這樣來看,不住就叫做客,住就叫做主人,客的含義就是不住。另外,就像清晨陽光初出時煙塵清揚,受光的照射,這些煙塵在空氣中清晰分明,呈現出塵世物質世界的形貌,這時煙塵搖晃流動,而空間是寂然不動的,這樣來看,澄明寂靜叫做“空”,搖動就叫做“塵”,那麼“塵”的含義就可叫做“搖動”。
佛言如是。即時如來。于大衆中。屈五輪指。屈已複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衆中開合”佛告阿難。汝見我手。衆中開合。爲是我手。有開有合。爲複汝見。有開有合。阿難言。世尊寶手。衆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有開有合。佛言。誰動誰靜。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爲無住。佛言如是。
如來說:說得對。這時候,如來對著衆人合起五輪指又放開,放開又合起,問阿難:你看見了什麼?阿難回答:我看見如來的百寶輪掌,在大衆面前又開又合。如來問阿難:你看到我的手掌在大衆面前又開又合,是因爲我的手掌有開有合呢?還是因爲你的觀見有開有合?阿難回答:世尊的寶手在大衆面前有開有合,我看見如來的手在自開自合,並不是因爲我的觀見有開有合。如來問:誰是動誰是靜?阿難回答:如來的手在動,我的觀看,也沒有停止不動,那麼,到底誰在動呢?如來說:是這樣。
如來于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又則回首左盼。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爲汝頭動。爲複見動。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爲搖動。佛言如是。于是如來。普告大衆。若複衆生。以搖動者名之爲塵。以不住者。名之爲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雲何汝今以動爲身。以動爲境。從始泊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爲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
于是從如來百寶輪掌中飛出一道寶光在阿難的右面,阿難立刻就轉頭向右面看,又一道寶光射向阿難左面,阿難急忙回頭向左看。如來對阿難說:剛才你的頭爲什麼搖動?阿難回答:我看見如來放出寶光在我的左面和右面,我向左向右觀看,所以頭就搖動起來。如來說:阿難,你看寶光時頭就左右搖動,這是你的頭在動呢?還是你的見在動?阿難回答:世尊,這是我的頭在動,而我的觀見,既沒有靜止下來,又哪裏說得上是在搖動呢?如來說:是這樣。于是,如來就對衆人說:如果有人以“搖動”叫做“塵”,不住叫做“客”,那麼你們看,雖然阿難的頭在搖動,然而觀見本身並不會隨之而搖動,你們再來看我的手雖在開合,然而觀見本身也不會隨著舒卷流動。爲什麼你要以搖動的東西爲本體,以搖動的東西爲實境呢?那麼,從始自終,你的心心念念就隨順著搖動的事物而生生滅滅,從而就遺失了本真心性,行事作爲生出顛倒。本心失卻真性,就是認它物爲本己,自然逃不脫在此顛倒中流轉,在生死苦海中輪回。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那時候,阿難和大衆們聽聞了佛的教誨,一時身心安穩泰然,意織到自己從久遠以來,就已失卻了本真的心性,從而以幻影爲真實,去攀緣在世間器物世界上面,今日聽了如來教誨,開啓了智慧,就如迷失了的嬰兒又回到了慈母的懷抱,他們一起合掌頂禮,祈願如來爲衆人顯示身心的真實與虛妄,現示身心的生生滅滅,和不生不滅的二種真實性相。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爲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雲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衆。諸有漏者。鹹皆願聞。
當時,波斯匿王站起來對如來說:從前,我還沒有領受到如來教誨時,我去見迦旃延和苦修者毗羅胝子,他們都說,人死後一切斷滅就叫做涅槃。雖然我尊奉佛法,但是我現在仍然有疑惑,怎樣才能發物本心,從而證知這個心不生不滅呢?法會中沒有證到無漏聖位的大衆都願意聆聽如來的教誨。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複問汝。汝此肉身。爲同金剛常住不朽。爲複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雲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殒。殒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顔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顔貌已老初十歲時。叁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過于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複令我微細思惟。其變甯唯一紀二紀。實爲年變。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沈思谛觀。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如來對波斯匿王說:你這身軀如今猶存,那麼,我問你,你這肉質身是像金剛石那樣常存不壞呢?還是會衰變毀壞呢?波斯匿王說:世尊,我這身軀終究會損毀滅絕的呀!如來說:大王啊,你還沒有滅絕,爲什麼就知道你會滅絕呢?波斯匮王說:世尊,我這變易衰壞的身軀,雖然現在還沒有毀滅,但是我看到面前一切,都如心念一般此起彼伏,變化不停息,它們像燃燒著的火焰,逐漸成爲灰燼,隨即也就熄滅了、毀壞了,從而使我知道這肉身一定會滅絕的。如來說:是這樣,大王。如今你已經到了衰老年齡了,顔容哪襄還能像兒童那樣潤滑呢?波斯匿王回答:世尊,當我還是孩童時,肌膚有多麼潤澤光華,成年之後,血氣有多麼充盈,如今年老血衰,形容枯梏,精神昏沈,皺皮白發,恐怕已是不久于人世了,哪裏比得上血氣旺盛的時候?如來說:大王,看你的容顔,不像是突然就變的如此衰朽的吧?波斯匿王說:世尊,身軀的變化隱約不顯,我確實感覺不到,但是寒來暑去,就到了如今這個衰頹的年齡了,這是爲什麼呢?當我二十歲時,雖然仍舊是少壯年齡,但是已經比我十歲時年長了,到了叁十歲,又比二十歲時衰老,現在我六十二歲了,返觀五十歲時,覺得那時候仍然比現在強健的多。世尊,我看到身軀的隱約變化,甚至直到它的毀損破壞,這當中的變化流易不過以十年爲一限。如果我再仔細的感知,那它的變化時限豈止是十年、二十年,實際是以年爲限的,又豈止是以年爲一限,簡直是月月在變,日日在變的。如果我再沈觀細察,這變化簡直就是瞬息之間的事,就是念念刹那之間的事,沒有任何停息的時候,所以,我知道我的身軀終歸要變易以至于滅絕。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于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叁歲。慈母攜我。谒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于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叁歲見此河時。至年十叁。其水。雲何。王言。如叁歲時。宛然無異。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于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爲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雲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舍生趣生。與諸大衆。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如來告訴波斯匿王:你看到了變化,這變化遷移流轉不曾停息,從而起啓發你知道自己終將滅絕。然而,你可曾知道就在你的身軀正在遷謝變易之時,你身中還有不曾滅絕的東西嗎?波斯匿王合掌對如來說:我實在不知道。如來說:現在我就告訴你不生不滅的道理。大王,你初見恒河時是幾歲?波斯匿王說:在我叁歲時,母親帶我去拜谒長命天神耆婆天,經過這條河,那時,我就知道了恒河。如來說:大王,如你所說,二十歲時比…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