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講記(叁)▪P3

  ..續本文上一頁意思禀告給父王知道後,父王瞬時喜不自勝,直希望我藉遊園之便,能得一展愁容。所以就趕忙親自欽點了叁十部車,除去前後導引外,左右翼從各有十五部,護衛我出城去。

  來至路上,見到有一老人形體枯槁,皺紋滿面,還有氣無力地拄了根拐杖徐徐而行。我就問車夫說:『這是什麼人呢?爲何形容枯槁、衰弱至此?』車夫回答我說:『那是老人。』『人老了就是這模樣嗎?』車夫又恭敬地回答我:『是的,太子!所謂老,就是年邁體衰,生命危在旦夕,不知死神何時前來召喚!』

  向居深宮的我,從來只知人間榮華,身邊圍繞的是青春婀娜的宮女,年輕力壯的侍衛,即使是朝臣,也個個雍容體面,幾曾見過這般孤單落拓的身影呢?所以內心有了不少的沖擊。車夫還告訴我:凡生而爲人,不論貧富貴賤,皆當領受老來的苦痛。想想自己是幸而生在帝王家呢!否則豈不也像眼前這個老者一般嗎?但榮華權勢能夠享有多久?它能夠使我不受老患嗎?腦子裏不斷地浮現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但卻一個都得不到解答,越想越深,一時遊興全無,便吩咐車夫駕車返宮。

  父王見我與護衛們回宮,深恐壞了我的興致似的,也不敢直接來問我是否暢遊盡興,便轉而向車夫詢問。豈知他得到的答案,竟是還沒抵達禦後園,就返宮來了;又聽到車夫描述路上所見,及至滿懷憂思而還,父王心中更是充滿忐忑與怅惘。沒想到事前早已安排侍衛先行出訪,嚴令街道兩旁不得出現不淨穢汙之人、物,免得我見了徒增感懷的,而我到底還是見到了。愛我至深的父王,那時真是憂心如焚啊!

  而回返宮中的我,雖複陷入深深的思惟,但慢慢地,也就接受人自出生,就必然要老邁的事實。過了一些時日,念及上次未竟之遊,又想至禦後園一攬勝景。甚爲憐愛我的父王一聽到我想出遊,高興得什麼似的,又趕緊親點了叁十部車護衛我出遊。

  這一次來至半路,卻見到了一個渾身惡臭的病人,形銷骨立,口吐穢物,身臥大小便溺之中,一任蠅蟲沾滿他黃臘的軀體與便便的大腹。車夫告訴我:『凡生而爲人,不論貧富貴賤,只要四大不調,即生病痛。如若得病,再怎麼可口的美食,都索然無味;再怎麼歡愉的樂事,也都無心消受。甚至連聽了人聲,都覺煩厭!』想到自己他日也不免要遭受此患,一時遊興闌珊,就回車返宮去了。當時內心只想一個人獨處靜修,以找尋讓自己與衆生鹹能免脫此患的方法。

  返回宮中,父王從車夫那裏得知情形後,又大爲不悅,心裏著實擔心我會因出遊所見,更加悲憐世間衆生的憂苦,而竟出家修道,去追求那可以度脫一切苦厄的究竟方法。于是就增派侍衛宮女,常隨我側,伴我習武娛樂,以解我煩憂。

  數日之後,我慢慢地也接受了人自出生以至于老,終必面對病苦折磨的事實。一日,又念起禦後園之遊,便又囑車夫擇日成行。這一次來到路上,卻見一亡者停屍路旁,親族朋友都蓬頭散發地圍繞在他身旁涕泣號哭,令我不覺也感染了那一分的悲傷!車夫告訴我:『凡生而爲人,不論貧富貴賤,都必然要死。人死,即四大分散,各在異處,形同幹木,無所覺知,即連世所親愛的眷屬、名位、財富等皆當永離。』瞬息之間,之前所見老、病者的影像,與眼前的亡者,竟在我眼前交織成一幅人間悲苦圖,令我撼動不已!

  老、病、死,真是衆生所必不可免的苦患啊!即使貴爲帝王之尊,亦無能豁免。想到國家的前途、衆生的苦難,如果我留在宮中繼承王位,充其量也只能使我國內的人民得到富足安樂;而即使能令壯有所用、老有所養、病有所護、死有所歸,仍無法使我的人民免除這老、病、死的大苦。更何況人生世間的憂苦又何止于此呢?親愛別離、怨憎會遇、所求不得,而最根本的,就是我們這個由四大所和合的身心,它才是一切苦患的根源。爲了度脫一切衆生的苦難,我願意舍棄王位、出家修道,以求成究竟無上的度苦之道!所以諸比丘啊!我今日得成等正覺,度脫無邊衆生,皆因無戀慕世間短暫的欲樂,立堅固願以救拔全人類的苦難而來。」于是,釋尊即在衆中宣說此偈:「老見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貪世不斷。」

  11.咄嗟老至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咄,一音(茁)tut4地骨切

  一音(惙、辍)toat4地括切

  嗟,一音(炙)chia3精【寄】切

  一音(遮)chia1精【爹】切

  老,音(惱、潦)l2柳稿切

  耄,音(帽)b7 文道切;

  音mo7

  少,音(筱)siau2時矯切

  蹈,音(道)t7地賀切

  藉,音(寂、賊)chek8精極切

  「咄嗟」,猶言倉卒,意爲呼吸之間,以喻很短暫的時間。《晉書.石崇傳》有雲:「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耄」,《禮記‧曲禮》上說:「八十九十曰耄」,在此泛指老年。

  人生匆匆數十寒暑,無論是庸庸碌碌,抑或叱咤風雲,一眨眼,「老」年便已忽焉來「至」。老來,不但形「色」容貌一「變」而「作」龍鍾「耄」態,體力、記憶力、執行力也都大不如前了,「少」壯「時」期做起事來,盡管外界的因緣不一定能配合,但至少個己身心還能「如」己「意」所使,以向既定的目標努力。一旦年紀「老」大,只「見」年輕人活力充沛地,一個個迎頭趕上自己,甚至超越自己;想再做些什麼,已徒然有心無力了!恍然覺得過去的光榮,像被老病之患踐踏(「蹈藉」)在地上一般,如今也僅能自我憑吊追憶一番了!

  釋尊晚年,有一日,侍者阿難前來禮座,並禀白佛說:「世尊啊!而今弟子看您形變色衰,身體諸根已漸朽緩,似乎已不如從前那般靈敏了!」釋尊聞語,不禁慈和地回答阿難說:「是啊!是啊!誠如你所說的,老,能使極妙的容貌不複殊勝,圓滿的諸根不複靈敏,病爲老伴、死爲老待,顔色體力不複豐澤,豪貴財富不複盈溢。平正強健的身體,如今須憑杖佝偻而行;如绀青又如純墨的頭發,如今已斑白零落;黑白分明的雙眸,如今既失光澤複生眼翳;光亮照人的額頭,如今已然皺紋滿布;甚至連純白整潔的皓齒,如今也已疼痛難當、動搖掉落!總而言之,諸病之苦,實莫甚于老!如來身相莊嚴,又兼具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尚且爲老病所踐踏,何況是凡夫,哪能得免于此患呢?」于是釋尊即說偈曰: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待續)

  注釋:

  1.印順導師,《成佛之道》〈歸敬叁寶章〉。

  2.《雜阿含經》卷二(大正2.12下)。

  3.同1。

  4.印順導師,《中觀今論》,頁170、171。

  

《法句經講記(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法句經講記(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