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5.15 講于法雲文教協會
法句經講記(四)
主講:釋傳道
〈無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
二、釋頌義及因緣
12.雖壽百歲亦死過去
爲老所壓病條(倏)至際
【案:「條」,爲「倏」之誤。】
壽,音(受)siu7時臼切
百,音(逼)pek4邊激切
歲,音(稅)soe3時【過】切
死,一音(史)su2時矩切
一音(始)si2時紀切
過,音(告)k3求告切
老,音(惱、潦)l2 柳稿切
壓,音(鴨)ap4英鴿切
病,音(並)peng7邊競切
倏,音(肅)siok4時菊切
際,音(製)che3精計切
「雖」然「壽」命長達「百歲」,「亦」不免一「死」而命終「過去」。盡管年輕時或者身強力壯、意氣風發,但隨著韶華漸逝,到底一年不如一年,一日不若一日,逐漸「爲」衰「老所」侵「壓」,甚且「病」苦亦「倏」忽即「至」身「際」。可歎一生中,真正可用之修善利人的時光,著實十分的有限!
※ ※ ※ ※ ※ ※ ※
一般人在盛年得意、強健矯捷之時,除非感受力特別敏銳,否則,通常鮮少正視生命的課題與人生的意義,更遑論敬慎地面對它、規畫它。總得等到老、病或逆境現前了,才會開始意識到生命之于自己與他人,甚至社群、家國的意義。依此看來,老、病、逆境,似乎也並不太壞!怕只怕纏綿病側或老之將至了,還不能有所覺悟,那就十分可悲!
逆境或有否極泰來的一刻,病痛或有痊愈康複的一日,但消逝的年華,卻無論如何不能再來!尤其既老又病,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堪!偏偏,這確是大多數人老來無可逃避的窘境!老者、病者、殘疾障礙者,在我們的周遭隨處可見,且張開我們的心靈之眼,看看他們吧!如果我們今天還年輕、健壯,還充滿生命的活力,請多多將自己的心力投注在有意義的事業上吧!並且,也請好好善待我們身邊的人事因緣吧!不管是善緣、惡緣,順緣、逆緣,且抛開因境系心而起的貪心、瞋恨與無明吧!與其將生命耗擲在無濟于事的爭鬥與計較之中,何妨在老病倏至之前,好好地爲自己與自己的理想而活這一回!
13.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過,音(告)k3求告切
命,音(孟)beng7文競切
少,音(筱)siau2時矯切
水,音【揜】sui2時鬼切
魚,音(愚)gu5語渠切
樂,音(鹿)lok8柳絡切
「是日」(此日、今日之謂)「已」經悄然溜「過」無蹤影,我們有限的生「命」,「則」又「隨」之遞「減」了一日。恰「如」水塘中的魚,盡管現時或因暴雨而有滿塘的池水,任彼悠遊;但是日複一日,太陽蒸發掉一些,土壤吸收掉一些,風又吹幹了一些,再滿的水塘也終有幹涸的一日。生活在越來越見枯竭「少水」的塘中「魚」兒,就猶如我們過去一日,便短少一日的生命,「斯」──這,哪裏還「有何」等心情可以縱「樂」放逸呢?
※ ※ ※ ※ ※ ※ ※
這一首偈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普賢菩薩警衆偈中的句子,一般寺院晚課常會習誦此偈,用以警醒爲佛弟子無常迅速,生命一轉眼即至盡頭,當如救頭燃般地精勤把握當下,慎勿放縱五根于逸樂之中,而空過此生!
乍讀此偈,似有一分對于生命不確定性的無奈與傷感,但這和世俗所講「人生到頭一場空」的消極幻滅,是極不相同的。常人多半循著社會既定的慣習,就學、成家、立業,庸庸碌碌的一生,莫不是爲了家庭、事業而兩頭奔忙。只是,這樣的生命,偶爾還會興起一絲不能滿足的缺憾,不能甘心自己的一生,就隨著人群這麼尋常地走到終點。于是,每當夜闌人靜,必須獨自面對自我的時候,一種幻滅的感覺,便不由襲上心頭,究竟自己人生的意義何在?這一生究竟爲誰辛苦爲誰忙呢?生命原不該祇是這樣啊!
有人于是借助縱情欲樂,來逃避內心對于真理的呼喚;有人則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地麻木度日,反正日子總是得過嘛!何必想得太多,自找麻煩!又有人雖然對生命已有了醒覺,但卻選擇錯誤,而以無義利的宗教儀式和行爲,希望窮究生命的意義與苦痛的解脫。可想而知,此舉亦如緣木求魚一般,只會離真理越來越遠!檢省自己一日少過一日的生命,到底,該如何運用它,生命才顯得出它的意義呢?
時間,對稚子是沒有意義的,在他們童真的心裏,只希望自己快些長大;因爲長大就可以做很多小孩所不能做的事。及長,又忙著追求事業、愛情,時間似乎永遠都不夠。等到年紀老大,或者家庭、事業均已成了定局,時間似又變得多了起來,多希望它過得慢些啊!因爲生命的盡頭已不覺隱然浮現!
今生我們何其有幸呢!得信受這濟世覺人的佛教,得聞持這究竟人生義理的佛法,是否,我們也該認真地在佛法中找尋生命的答案?你願意以何者作爲自己人生的究極意義呢?願大家深思它,而後全心全意地實現它!
有些人或者也有著崇高的理想與抱負,也想樂助別人、做些有意義的事;但多數人只有叁分鍾的熱度,甚至連叁分鍾的熱度都不到,而只停留在「想要怎麼做」的心理狀態,凡事總一句:明天再說吧!過一陣子再看看吧!如果我們一向如此,請別忘了提醒自己:「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身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或者在一日將盡,我們也可如此反躬自省:「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今天,我應該盡的本分盡了沒有?應該擔負的責任擔負了沒有?應該學習,應該修正的,我盡了全力沒有?今日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對得住自己?是否辜負了別人?明天──如果還有明天,我最想做什麼?該要怎麼做?經過這樣深刻反省的生命,相信日日不虛度!
14.老則色衰 所病自壞
形敗腐朽 命終自然
15.是身何用 恒漏臭處
爲病所困 有老死患
16.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見聞變 壽命無常
17.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爲死所迫 無親可怙
老,音(惱、潦)l2柳稿切
衰,音【梳】soe1時【瓜】切
病,音(並)peng7邊競切
壞,音(懷去)hoai7喜壞切
腐,音(父)hu7喜拒切
朽,音hiu2喜久切
命,音(孟)beng7文競切
漏,音(路)lo7柳度切
臭,音chhiu3出救切
死,一音(史)su2時矩切
一音(始)si2時紀切
患,音(犯)hoan7喜倦切
嗜,音(是)si7時芰切
恣,音(注)tsu3精句切
增,音(晶)cheng1精經切
子,音(主)tsu2精矩切
恃,音(寺)si7時芰切
父,音(婦)hu7喜拒切
兄,音(興)heng1喜經切
迫,音(逼)pek4邊激切
怙,音(戶)ho7喜度切
人一步入中「老」年,「則」形「色」、體力、健康,一日一日走下坡,無論如何,「衰」相是逐漸顯現了。若再加上機能障礙、退化「所」伴生的疾「病」,那無疑更催迫其「自」然趨于敗「壞」。用了數十年的「形」體,就猶如一部陳舊的機器,日見毀「敗」以至「腐朽」不堪;一期的生「命」,就這麼漸向「終」點逼近。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接受或不接受,這就是吾人生而必須面對的「自然」法則,任誰都無可逃避!
如「是」脆弱的色「身」,又有「何」大「用」呢?此身「恒」爲滲「漏」汙穢諸「臭」的「處」所,它不但輕易便「爲病」痛所苦、「所困」,更「有老死」侵逼的過「患」。確如老子所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有了這個身體,餓了就得吃,冷了就得穿,累了就得休息,病了就得服藥。即使什麼都不做,鎮日就是費盡心思地呵護備至,它依然會病、會老、會死;而且保護得越緊,身體的抵抗力就越弱。
不過,多數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常見有些人對自己身體的那種珍愛,不但令人歎爲觀止,還有點啼笑皆非,這情形尤以女性爲然。怕病、怕苦、怕勞動、怕受傷、怕肥胖、怕皺紋,還怕醜、怕老,所以整天塗塗抹抹,吃什麼、補什麼,一切的一切,無非就是爲了保養這個色身,希望它不病、不老、不死,最好還青春永駐。試問:這可能嗎?縱使可能;但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可言!
另有些人則專門修精煉氣,欲借助外在的什麼神功,來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健身、強身並非不好,生命、健康也誠然可貴,但如果做了一切的努力,只是爲了讓自己活著,而所作所爲依舊無益于自己的提升淨化,無利于他人的向上和諧,這樣的活著,于己于人又有何用?我們當深自惕勵啊!
生命原是一連串因緣的聚散離合過程,若不能在緣生緣滅的剎那,掌穩自己人生的方向,而只是隨波逐浪,甚至爲「嗜」好色、聲、香、味、觸等可意「欲」求,而一任「自」己縱情放「恣」于外界的驅馳;管他合于佛法或「非」佛「法」、道德或不道德,只要能滿足眼前的感官享受與主宰支配──即使如「是」的思想、言行,一日一日「增」長自己的惡業、加深自己的串習,亦在所不惜!而因爲沈迷于這樣的貪欲(貪名、貪利、貪情、貪權勢、貪地位)之中,對于世間因緣的離合生滅,也就無心思惟觀察,盡管真理明明白白地呈現在彼等眼前,他們亦「不見」不「聞」其如幻流「變」,更別談「壽命無常」的警語了!
一旦今生的業緣報盡,誰都免不了要獨自踏上孤單的旅程,屆時「非」但「有子」不足爲「恃」,甚且「亦非」有「父兄」即得庇護,一步一步「爲死」亡「所」召喚逼「迫」,更「無」任何眷屬「親」愛「可」堪依「怙」!六親眷屬、財富、權勢、名望、地位,不消說,亦如過眼煙雲;所剩的,唯有自己今生與累世所造的善惡業習相隨,生死死生的流轉不…
《法句經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