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句经讲记(四)

  ◎1997.5.15 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四)

  主讲:释传道

  〈无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  

  二、释颂义及因缘

  12.虽寿百岁亦死过去  

  为老所压病条(倏)至际

  【案:「条」,为「倏」之误。】  

  寿,音(受)siu7时臼切  

  百,音(逼)pek4边激切  

  岁,音(税)soe3时【过】切  

  死,一音(史)su2时矩切  

  一音(始)si2时纪切  

  过,音(告)k3求告切  

  老,音(恼、潦)l2 柳稿切  

  压,音(鸭)ap4英鸽切  

  病,音(并)peng7边竞切  

  倏,音(肃)siok4时菊切  

  际,音(制)che3精计切  

  「虽」然「寿」命长达「百岁」,「亦」不免一「死」而命终「过去」。尽管年轻时或者身强力壮、意气风发,但随着韶华渐逝,到底一年不如一年,一日不若一日,逐渐「为」衰「老所」侵「压」,甚且「病」苦亦「倏」忽即「至」身「际」。可叹一生中,真正可用之修善利人的时光,着实十分的有限!

  ※ ※ ※ ※ ※ ※ ※  

  一般人在盛年得意、强健矫捷之时,除非感受力特别敏锐,否则,通常鲜少正视生命的课题与人生的意义,更遑论敬慎地面对它、规画它。总得等到老、病或逆境现前了,才会开始意识到生命之于自己与他人,甚至社群、家国的意义。依此看来,老、病、逆境,似乎也并不太坏!怕只怕缠绵病侧或老之将至了,还不能有所觉悟,那就十分可悲!  

  逆境或有否极泰来的一刻,病痛或有痊愈康复的一日,但消逝的年华,却无论如何不能再来!尤其既老又病,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堪!偏偏,这确是大多数人老来无可逃避的窘境!老者、病者、残疾障碍者,在我们的周遭随处可见,且张开我们的心灵之眼,看看他们吧!如果我们今天还年轻、健壮,还充满生命的活力,请多多将自己的心力投注在有意义的事业上吧!并且,也请好好善待我们身边的人事因缘吧!不管是善缘、恶缘,顺缘、逆缘,且抛开因境系心而起的贪心、瞋恨与无明吧!与其将生命耗掷在无济于事的争斗与计较之中,何妨在老病倏至之前,好好地为自己与自己的理想而活这一回!

  13.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过,音(告)k3求告切  

  命,音(孟)beng7文竞切  

  少,音(筱)siau2时矫切  

  水,音【揜】sui2时鬼切  

  鱼,音(愚)gu5语渠切  

  乐,音(鹿)lok8柳络切  

  「是日」(此日、今日之谓)「已」经悄然溜「过」无踪影,我们有限的生「命」,「则」又「随」之递「减」了一日。恰「如」水塘中的鱼,尽管现时或因暴雨而有满塘的池水,任彼悠游;但是日复一日,太阳蒸发掉一些,土壤吸收掉一些,风又吹干了一些,再满的水塘也终有干涸的一日。生活在越来越见枯竭「少水」的塘中「鱼」儿,就犹如我们过去一日,便短少一日的生命,「斯」──这,哪里还「有何」等心情可以纵「乐」放逸呢?

  ※ ※ ※ ※ ※ ※ ※  

  这一首偈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普贤菩萨警众偈中的句子,一般寺院晚课常会习诵此偈,用以警醒为佛弟子无常迅速,生命一转眼即至尽头,当如救头燃般地精勤把握当下,慎勿放纵五根于逸乐之中,而空过此生!  

  乍读此偈,似有一分对于生命不确定性的无奈与伤感,但这和世俗所讲「人生到头一场空」的消极幻灭,是极不相同的。常人多半循着社会既定的惯习,就学、成家、立业,庸庸碌碌的一生,莫不是为了家庭、事业而两头奔忙。只是,这样的生命,偶尔还会兴起一丝不能满足的缺憾,不能甘心自己的一生,就随着人群这么寻常地走到终点。于是,每当夜阑人静,必须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候,一种幻灭的感觉,便不由袭上心头,究竟自己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一生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呢?生命原不该祇是这样啊!  

  有人于是借助纵情欲乐,来逃避内心对于真理的呼唤;有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地麻木度日,反正日子总是得过嘛!何必想得太多,自找麻烦!又有人虽然对生命已有了醒觉,但却选择错误,而以无义利的宗教仪式和行为,希望穷究生命的意义与苦痛的解脱。可想而知,此举亦如缘木求鱼一般,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检省自己一日少过一日的生命,到底,该如何运用它,生命才显得出它的意义呢?  

  时间,对稚子是没有意义的,在他们童真的心里,只希望自己快些长大;因为长大就可以做很多小孩所不能做的事。及长,又忙着追求事业、爱情,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等到年纪老大,或者家庭、事业均已成了定局,时间似又变得多了起来,多希望它过得慢些啊!因为生命的尽头已不觉隐然浮现!  

  今生我们何其有幸呢!得信受这济世觉人的佛教,得闻持这究竟人生义理的佛法,是否,我们也该认真地在佛法中找寻生命的答案?你愿意以何者作为自己人生的究极意义呢?愿大家深思它,而后全心全意地实现它!  

  有些人或者也有着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也想乐助别人、做些有意义的事;但多数人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甚至连三分钟的热度都不到,而只停留在「想要怎么做」的心理状态,凡事总一句:明天再说吧!过一阵子再看看吧!如果我们一向如此,请别忘了提醒自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身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或者在一日将尽,我们也可如此反躬自省:「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我应该尽的本分尽了没有?应该担负的责任担负了没有?应该学习,应该修正的,我尽了全力没有?今日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对得住自己?是否辜负了别人?明天──如果还有明天,我最想做什么?该要怎么做?经过这样深刻反省的生命,相信日日不虚度!

  14.老则色衰 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 命终自然

  15.是身何用 恒漏臭处 

  为病所困 有老死患

  16.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见闻变 寿命无常

  17.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为死所迫 无亲可怙  

  老,音(恼、潦)l2柳稿切  

  衰,音【梳】soe1时【瓜】切  

  病,音(并)peng7边竞切  

  坏,音(怀去)hoai7喜坏切  

  腐,音(父)hu7喜拒切  

  朽,音hiu2喜久切  

  命,音(孟)beng7文竞切  

  漏,音(路)lo7柳度切  

  臭,音chhiu3出救切  

  死,一音(史)su2时矩切  

  一音(始)si2时纪切  

  患,音(犯)hoan7喜倦切  

  嗜,音(是)si7时芰切  

  恣,音(注)tsu3精句切  

  增,音(晶)cheng1精经切  

  子,音(主)tsu2精矩切  

  恃,音(寺)si7时芰切  

  父,音(妇)hu7喜拒切  

  兄,音(兴)heng1喜经切  

  迫,音(逼)pek4边激切  

  怙,音(户)ho7喜度切  

  人一步入中「老」年,「则」形「色」、体力、健康,一日一日走下坡,无论如何,「衰」相是逐渐显现了。若再加上机能障碍、退化「所」伴生的疾「病」,那无疑更催迫其「自」然趋于败「坏」。用了数十年的「形」体,就犹如一部陈旧的机器,日见毁「败」以至「腐朽」不堪;一期的生「命」,就这么渐向「终」点逼近。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接受或不接受,这就是吾人生而必须面对的「自然」法则,任谁都无可逃避!  

  如「是」脆弱的色「身」,又有「何」大「用」呢?此身「恒」为渗「漏」污秽诸「臭」的「处」所,它不但轻易便「为病」痛所苦、「所困」,更「有老死」侵逼的过「患」。确如老子所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了这个身体,饿了就得吃,冷了就得穿,累了就得休息,病了就得服药。即使什么都不做,镇日就是费尽心思地呵护备至,它依然会病、会老、会死;而且保护得越紧,身体的抵抗力就越弱。  

  不过,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常见有些人对自己身体的那种珍爱,不但令人叹为观止,还有点啼笑皆非,这情形尤以女性为然。怕病、怕苦、怕劳动、怕受伤、怕肥胖、怕皱纹,还怕丑、怕老,所以整天涂涂抹抹,吃什么、补什么,一切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了保养这个色身,希望它不病、不老、不死,最好还青春永驻。试问:这可能吗?纵使可能;但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可言!  

  另有些人则专门修精炼气,欲借助外在的什么神功,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健身、强身并非不好,生命、健康也诚然可贵,但如果做了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而所作所为依旧无益于自己的提升净化,无利于他人的向上和谐,这样的活着,于己于人又有何用?我们当深自惕励啊!  

  生命原是一连串因缘的聚散离合过程,若不能在缘生缘灭的剎那,掌稳自己人生的方向,而只是随波逐浪,甚至为「嗜」好色、声、香、味、触等可意「欲」求,而一任「自」己纵情放「恣」于外界的驱驰;管他合于佛法或「非」佛「法」、道德或不道德,只要能满足眼前的感官享受与主宰支配──即使如「是」的思想、言行,一日一日「增」长自己的恶业、加深自己的串习,亦在所不惜!而因为沈迷于这样的贪欲(贪名、贪利、贪情、贪权势、贪地位)之中,对于世间因缘的离合生灭,也就无心思惟观察,尽管真理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彼等眼前,他们亦「不见」不「闻」其如幻流「变」,更别谈「寿命无常」的警语了!  

  一旦今生的业缘报尽,谁都免不了要独自踏上孤单的旅程,届时「非」但「有子」不足为「恃」,甚且「亦非」有「父兄」即得庇护,一步一步「为死」亡「所」召唤逼「迫」,更「无」任何眷属「亲」爱「可」堪依「怙」!六亲眷属、财富、权势、名望、地位,不消说,亦如过眼烟云;所剩的,唯有自己今生与累世所造的善恶业习相随,生死死生的流转不…

《法句经讲记(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法句经讲记(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