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幾件奇事
(一)恽鐵樵耳聾聞念佛
(二)張氏婦嗜蟹得現報
(叁)金志骞久癱忽能步
(四)林佩熙還陽化姻親
(五)徐應男入夢求伸冤
(一)恽鐵樵耳聾聞念佛
滬上名醫恽鐵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裏廿號),患耳聾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薩,忽聞念佛之聲。聶雲臺君(前上海總商會會長)筆記其事甚詳,原文如下(見一零一期佛學半月刊):
十八年夏,余赴廬山養病;抵山而大病,越四閱月,不能起床。時梁璧園居士在山,告小兒以地藏菩薩靈感事,並勸其念地藏經,爲余消業;小兒遵命念十余日,而余病大有轉機,遂得下山返滬;同時兒婦得孕,誕生一男;余于是印地藏菩薩靈感錄一萬冊,報佛恩也。前歲湘中各居士發起影印地藏經,先後印六千冊,余亦隨喜。適者友人恽鐵樵君久病,余勸之念佛,多函辯論,未肯見聽。去秋贈以地藏經,讀之十余遍,深信悅之。忽一日清晨四時,聞磐一聲,繼以念佛,字字清晰。然恽君耳聾十余年矣,雖耳邊大叫,不能聞聲,今聞念佛之聲,連續數十句,其音勝妙,生平所未聞。初疑系其夫人念課,而尚在旁床未起,驚詫之余,不覺全身戰抖。次早四時,聞聲如故,遂隨之而念佛。其日下午坐樓下,聞聲如前,皆先磐一聲,後念佛號。一日食蟹,而次晨佛聲不作,乃默禱雲:願此後終身不食蟹,隨念南無地藏王菩薩七聲,磐聲立聞,佛聲又作。今將近半年,仍日日聞之。初自以爲大小腦之異態,而不聞他種聲,故知爲地藏菩薩靈感啓導,令其念佛。遂捐資二百元,發起重印地藏經,托余代印。同時友人姚君,年及六旬,誦地藏經兩年,遂得使嗜好痼疾除去,身得健強,信仰尤笃;囑爲記其靈感,傳告他人,俾凡有災厄病苦者,同發信心,歸依地藏菩薩。或誦本經,或念菩薩聖號,自然一切罪障鹹得解脫,同沾佛法利樂。地藏經既有如是大功德、大威力、大靈感,謹略述緣由,願見者鹹發菩提心。如有隨喜附印者,可函致佛學書局及鄙人接洽;每冊約一角六分零,多少皆可,其功德之大,不可勝述也。茲有地藏菩薩靈感錄奉送,如欲閱者,可向上海遼陽路二十號聶宅函索;或向膠州路佛學書局及永生廣播電臺面取;並有五色地藏菩薩像奉送,須至聶宅面取,是爲啓。二十四年叁月廿八日聶雲臺。
編者按:觀此記有須注意者一端,即恽君食蟹而佛聲即不作,迨發願終身不食蟹,隨念南無地藏王菩薩七聲,磬聲佛聲又作,此真是不可思議,可見蟹是斷斷吃不得的。蟹何以吃不得?因殺生惡業極重故也。(請參看下條)蟹既不可吃,一切活物亦都不可吃,可以推知矣。
(二)張氏婦嗜蟹得現報
殺生索命之事,古今記載,曆曆不爽;惟報有遲早,報之顯現方式,亦各不同,世人遂昧焉不察耳。最近南京發生一螃蟹索命之事,乃現世即報者也。其詳情據廿四年七月二號上海佛教日報所載,及朱本源君之調查,(朱君住無錫駐骢橋,系在南京親眼看見。)綜合記之如左:
南京城內太平橋,有住戶張某之婦,年四十五歲;曾皈依叁寶,法名智定;惟酷嗜螃蟹,不克戒斷。今夏(廿四年)五月初五日,忽臥病不起,自言有螃蟹無數,來咬其身,痛苦不堪。每日喊叫求救,經十四日,始吐血而亡。一時見聞者鹹驚異不置,因此有許多人發心戒食螃蟹。
按:殺生之惡最重,烹蟹之慘特酷;種因感果,理有固然。況張婦已入佛門,不遵佛戒,猶貪欲恣殺,其獲現世慘報也宜矣。世多有念佛而不戒殺者,其以張婦爲鑒。
附載“傷心錄”說烹蟹慘狀一則:“烹蟹之慘,與烹鳝等;湯火既熱,鍋中狂奔疾走,其聲甚急,少頃遂寂然矣。亦有先用箸一點而後烹之;然一點之下,足爲之自落,其慘痛如此。至若蟹醬,無不腰斬,斬時兩鉗八足俱捧住刀口,劃然一切,分作兩截,足猶戰栗不已,閱之可慘。”
(叁)金志骞久癱忽能步
上海閘北建國中學教務長金志骞君,患瘋癱多年。其師查猛濟教授勸其供養藥師如來像,遂夢見如來相好光明,醒後便能行步,痼疾頓失。下記一則見廿四年四月二十叁號佛教日報,該報記者按語,亦附錄于後:
本埠閘北建國中學教務長金志骞氏,精研社會科學;早歲因□喪過甚,患瘋癱疾,兩足不能舉步。現在該校兼課,登壇須他人扶助;迄今已叁四年,曆經德日醫生治療無效。今歲其師查猛濟教授來滬,與共居處。查氏素信佛教,室中供養佛像,常以佛法勸導。金于宗教向少信心,惟與查氏師生誼切,亦不便深拒,且願從持齋。查氏憐金病苦,最近特向佛學書局請藥師琉璃光如來像一幀,囑其盡形供養,並爲開說藥師如來功德經;日來頗起信心。昨(二十日晚)忽夢見如來遍體光亮,相好無比,贊歎未畢即醒,忽覺全身舒暢,遂發誓奉佛終身,天明竟能步行。遠近知者,無不驚怪佛力之不可思議。
佛教日報記者謹按: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如來第六大願雲:“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偻,白癞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又第七大願雲,“若諸有情,衆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觀此,可知如來悲願宏深,功德難量;而金君區區愈疾靈感,又不足奇矣。然值此劫濁之世,衆生業障深重,貧病交加,苦惱煎逼,雖有出世大心,甚難直趨菩提。苟欲于現生得享安樂,轉以發心出世而成佛智者,固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深祈人人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獨消災延壽,離苦得樂,如如意珠,隨願成就;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永無退轉,何幸如之。
編者按:余與金君及查猛濟君本不相識,見報載此事後,親往建國中學(在天通庵路止園路)訪問;金君未遇,晤查君久談。查君海甯人,年叁十余,誠懇笃實,一望而知爲有道之士。據查君謂佛教日報所載各節,悉系事實。金君久擬作日本之遊,因癱病未果,現即將偕友東渡,藉償宿願。又謂金君曩曾從友勸,食吉林蛤士蟆,雲能愈癱症,旋即夢見蛤士蟆作人立狀,前足挾刀矛,向伊舞弄,厥狀可怖;但癱疾依然如故,深悔徒造此殺業雲。
(四)林佩熙還陽化姻親
浙省麗水縣林佩熙君,持戒念佛十余年,熱心弘法,爲善不倦。民國廿四年舊曆二月廿七日病殁,臨終前一個多月,疊有種種生西瑞應。邵福宸君(在金華杭江鐵路局辦事)據林君公子觀良所面述,紀其詳情如次。文中所雲今年,即廿四年也。
林清叢,字佩熙,浙江處州麗水人,今年叁十八歲,世居碧湖鎮林家村,皈依谛閑老法師,法名聖志。前任麗水縣佛教會執行委員。其第叁公子觀良,現在浙贛鐵路金華塘雅車站任警務組長。茲據面述,林居士于國曆叁月叁十一日生西。生輝法師命爲文記載,以資策勵,特略紀之如左:
林居士曆任臺州溫嶺縣立蠶業學校校長,處州縣立農業學校校長。十余年來,念佛持戒,熱心弘法。溯其信佛之初,乃民十叁在杭州西湖省立蠶業學校任助教時,經丁仲孚先生指示佛理,乃覺悟輪回之苦,入佛教會。逾兩年,棄職返裏,研究佛學,當時僅供拜一西方極樂圖及觀世音菩薩聖像而已。經半載,常見觀世昔菩薩示夢現身,因自思在家修持,爲子女受累,易生煩惱,不若遁世出家,易于往生。于十五年,遽往溫州遂安縣仙岩寺出家;嗣爲家人偵悉,再叁懇求,勉強回來。乃另營一屋,名爲覺覺盦,藉得清心念佛;由是菩薩更顯靈感。
十六年,劉文雅(其外姑)囑爲營造一亭,爲便利行人休息之所;亭上有樓,立佛像,供禮拜習禅。是年四月鸠工,九月告竣,名其樓曰大覺,名其亭曰佛照,以示自覺覺他佛光普照之意;計費及一千余元。當其功成之日,得附近西竺寺唐代舊阿彌陀佛聖像,遂擇日迎來,修理裝金。至開光日,男女進香,數達五千;問病求藥,立奏奇效。居士因進香人多,而佛亭地方狹窄,常感不敷分配;于十八年誓願造觀音閣,報佛深恩。即于是年開始購買地址,惟處州系屬山僻窮鄉,人民雖亦有信仰佛教者,然皆屬無知之輩,但知愛惜金錢,不悉爲善積德布施種福之因果,鄙吝之態,到處皆然;故數載奔走募緣,費卻無數心血,而應命者寥寥。
至二十一年,因心神耗損,雙目失明,兼且疾病纏身。居士恐不久人世,數年奔波,勢將功虧一篑。忽夢阿彌陀佛示曰:“你命未絕,待天樂迎空,異香滿室之日,可以往生西方矣。”醒而奇之。適逢十五日,六齋,乃題詩爲記,以便驗將來是否靈驗;未幾目複明。至廿叁年八月,殿已落成,惟經濟困難,縮小範圍,改閣爲圓通殿,名之曰小普陀(仿南海普陀之意),塑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身像。前後六年,才半功竣,已費銀四千元之譜。
居士因個人創辦,心力已瘁,于本年陰曆正月十叁日得病。才四日(十七日),告夫人曰:“觀世音菩薩于初七日天樂已迎空矣,一待異香滿室之日,我即往生西方。”夫人乃詢天樂若何。曰:“若風琴似者,惟其聲音,皆系法語,其發音作悟......聲,此乃令人自悟也。”夫人告其子曰:“你父不久于人世矣。當初七日上午四時,天尚未明,我作早課時,已聞有異音奏喧,我亦不知爲何物;曾一度與你姨母言之,惟未告你耳。今你父所說,與我所聞相同,我所以憂也。”
至正月廿一日,忽昏去,經一晝夜醒來,自雲:“往遊西方,見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華,大如車輪,有金銀蓮華二朵,系你我二老(指居士及夫人);其他所見,與彌陀經一般無二。”蘇醒後,神志大異,所語皆北平口音,所說皆歌詞。問之,曰:“此天歌也,阿彌…
《眼前的幾件奇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