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分,還是六和合。所以凡夫用功一門深入,找著一個根下手,一根返本源,六根都得解脫。心法是精神體,不是物質,不是像我們把西瓜切成六塊,再合合不攏。觀音菩薩從耳根下手,聽了《楞嚴經》耳根圓通,文殊師利菩薩抉擇爲第一,所以他說得很清楚、很詳細,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就這麼用功,我們的耳根發耳識,是聞所聞的聲塵,越聞越起分別,好的聲音,起貪心、起愛心;不好的聲音,起瞋心、起憎惡心,就起惑造業,造業就受報。現在用功我不要往外聞,我反聞聞到我的自性上,入了流就亡所,把所聞的聲塵空掉。外面的聲塵,我聽不到,聽到自性上。等你聽到自性,這是耳根得了圓通,六根統統圓通了。這裏跟那個道理一樣,你眼識清淨,聞塵清淨了,「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這是總說,應該一個識、一個識、一個根、一個根說,「覺」包括「見聞覺知」的覺,除了眼、耳,下面還有鼻、舌、身叁個,都屬于覺。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六根統統清淨了,鼻子所聞的香塵:鼻根、鼻識;舌頭所嘗的味塵:舌根、舌識;身體上的觸塵:身根、身識;意根所緣的法塵,意根清淨,意識也清淨了。這四個根、四個識、四個塵,統統也清淨,這就六根、六塵、六識都清淨了。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我們看見外面的色塵,不是染汙性嗎?因爲我們眼根發的眼識不清淨,你的眼根、眼識清淨,外面的色塵都變成清淨,所以我們看見娑婆世界,是染汙世界,佛看見是清淨的。「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這六塵都清淨了。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六塵是外四大,身體是內四大,因爲外面六塵清淨,內四大也都清淨。先說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四大種都清淨了。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叁界以內的凡夫法,不出十二處、十八界。前面說六根、六塵,叫十二處,再加上六識,叫十八界,這十八界清淨了,一切衆生都清淨。
叁界的衆生叫有,記住這個專門名詞,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叫叁有。我們念經、拜忏,有回向的結詞:「四恩總報,叁有均資,法界衆生,同圓種智。……」叁有是叁界的衆生,我統統回向給他們,有字是叁界以內的衆生,造什麼因,結什麼果,有因有果,有生有死,它是輪回的範圍,凡夫超不出這個範圍。叁有再分爲九有,叁界分九地,欲界叫五趣雜居地,上二界分八個地,色界分四個: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無色界分四個: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一共九地,九地都沒有出叁界,都有因有果,有生有死,所以叫九有。我們天天做早課,念回向偈:「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叁途,共入毗盧性海。」就是替叁界的衆生回向,叁界的衆生受生方法不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按得的果報,不出于九地叫九有。「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華藏玄門就是《華嚴經》最高最深的玄妙之門,都叫他證入華藏玄門。有一個偈子:「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禅四空處,無想阿那含。」叁界再詳細分,一共二十五有,「四洲」是講人,叁界以內人的果報,不出東西南北四大部洲。「四惡趣」,叁惡趣:地獄、餓鬼、畜生,加上阿修羅,阿修羅可以說叁善道,也可以說是惡趣的衆生,因爲他瞋恨心重,只有墮落,不能超生。「六欲並梵天」,欲界有六層天,加上大梵天是七有,前面四洲、四惡趣八有,加上七有,共十五有。「四禅四空處」,色界四禅天,無色界四空處八有,前面十五有,再加這八有,共二十叁有。「無想阿那含」,前面二十叁有,加上無想天、阿那含天,一共二十五有。這二十五有,總指叁界一切衆生。
真空絕相觀,是把叁界一切衆生相,都觀成真空的境界,拿佛的眼睛看衆生,看到一切衆生都是清淨的,都是佛。下面講到佛的境界,更玄更妙,我們拿慈悲的眼睛看一切衆生,一切衆生都是好人。這個道理很好了解,人家說社會上選職業,不要選捉賊的職業,因爲你要捉賊,你看一切人都是賊,你看人都不順眼,就像賊一樣。所以你就知道佛的眼,看一切衆生都是佛,這個時候菩薩還沒成佛,修真空絕相觀,叁界以內的凡夫都清淨了。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彼清淨故」,叁界以內的凡夫法統統清淨了,前面給諸位介紹過,要看圓瑛法師《講義》的注解,他是講經的老法師,按老規矩消文釋義,法相統統消通,你不必查《大辭典》,也不用查《教乘法數》,他都已經解釋出來。「十力」是佛的十種智慧之力,佛證得根本智以後,就是證得唯一諸法實相智力以後起十種功用。智慧只有一個,它的妙用有十種。「四無所畏」,佛有四種無所畏。「四無礙智」,也叫四無礙辯才: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得之于心叫智慧,發之于口叫辯才,這是先講內心的智慧,叫做四無礙智,也叫四無礙辯。「佛十八不共法」,佛不但跟六道凡夫不共,跟叁乘聖人也不共,佛獨獨有十八種法,叫佛十八種不共法。
「叁十七助道品清淨」,這是叁乘人共修的,二乘人專修這個法,叫做叁四、二五、支七、單八。叁四,是叁個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在娑婆世界修行下手,先修四念處,佛臨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請問四種要事:佛世尊在世,我們依世尊而住,世尊涅槃之後,佛弟子依何而住呢?佛回答:依四念處住。所以我們現在出了家,最要緊先修四念處,詳細的名相,你們看圓瑛法師的《講義》。二五,是兩個五:五根、五力。支七、單八,支也是單,是一個七、一個八,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你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必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叁個四的功夫都有,不要修了,所以《阿彌陀經》叁十七道品從五根、五力說起,前面叁個四怎麼不說呢?因爲用不著講這些道理。四念處,第一、觀身不淨,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身,還要觀身不淨嗎?由這個道理類推,你就明白,一生到西方,前面叁個四不要修,就從五根五力下手。叁十七助道品,二乘人專修這個法證道。大乘菩薩,叁十七道品是助道,也從這裏修起,但是他接著再修六度萬行。
「如是乃至」,「乃至」是超略之詞。「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就是八萬四千法門,一切總持法門,統統清淨。就是一切世間法清淨,一切出世間法清淨,這是真空絕相觀,不但世間的法相要絕,出世間的法相也要絕。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由法再說到正報上,一切實相名詞要會消文,實相只有一個,怎麼叫一切實相呢?一切法的實相。一切法有差別相,但是它的本體只有一個,就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的實相清淨,一切法都清淨了,一個衆生的正報,他的身體清淨了。「一身清淨故」,你修真空絕相觀,把身相觀空,自己的身體清淨了,「多身清淨」,其他的衆生都清淨。
「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一切實相,就是圓覺,從本體上觀一切衆生的染汙身相,都是如幻如化。觀到它的本體,觀到圓覺上,衆生相都是清淨相。所以我們發大願度衆生,《楞嚴經》上有一句:「如一衆生未成佛,終不于此取泥洹。」地藏菩薩發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按事相發願,到現在不能成佛。這就是我們念蒙山施食,先發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結果把自性衆生度盡,十方衆生都圓覺清淨了。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裹叁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你得觀到依報上,像娑婆世界本來是染汙的國土,這是衆生的眼睛看見,以衆生的心分別的。你修真空絕相觀,看見娑婆世界清淨,這一個世界清淨,多世界都清淨了。
「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裹叁世」,「裹」是包含之義。在空間上講,十方。在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你講十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不平等有差別相,它不清淨;你講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叁際,它不清淨有差別相。現在絕相,一切差別相都斷絕,完全觀在真空理體上,一切平等都是清淨的。清淨不動,它怎麼會動呢?講正報,一個凡夫的身體,有生、住、異、滅,生、老、病、死。講依報世界,有成、住、壞、空,都在動,就是你第八識的本體,業相就是動相。現在把第八識心清淨過來,圓覺妙心現前,清淨不動,衆生清淨,世界也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下面說的是理事無礙觀,「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虛空也是如幻如化,叫一顯色,現在你觀想到虛空平等不動,你要知道,根本的問題在你的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種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現在你觀四大種清淨不動,也是因爲圓覺妙性平等不動。
「如是乃至…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