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分,还是六和合。所以凡夫用功一门深入,找着一个根下手,一根返本源,六根都得解脱。心法是精神体,不是物质,不是像我们把西瓜切成六块,再合合不拢。观音菩萨从耳根下手,听了《楞严经》耳根圆通,文殊师利菩萨抉择为第一,所以他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就这么用功,我们的耳根发耳识,是闻所闻的声尘,越闻越起分别,好的声音,起贪心、起爱心;不好的声音,起瞋心、起憎恶心,就起惑造业,造业就受报。现在用功我不要往外闻,我反闻闻到我的自性上,入了流就亡所,把所闻的声尘空掉。外面的声尘,我听不到,听到自性上。等你听到自性,这是耳根得了圆通,六根统统圆通了。这里跟那个道理一样,你眼识清净,闻尘清净了,「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这是总说,应该一个识、一个识、一个根、一个根说,「觉」包括「见闻觉知」的觉,除了眼、耳,下面还有鼻、舌、身三个,都属于觉。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六根统统清净了,鼻子所闻的香尘:鼻根、鼻识;舌头所尝的味尘:舌根、舌识;身体上的触尘:身根、身识;意根所缘的法尘,意根清净,意识也清净了。这四个根、四个识、四个尘,统统也清净,这就六根、六尘、六识都清净了。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我们看见外面的色尘,不是染污性吗?因为我们眼根发的眼识不清净,你的眼根、眼识清净,外面的色尘都变成清净,所以我们看见娑婆世界,是染污世界,佛看见是清净的。「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这六尘都清净了。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六尘是外四大,身体是内四大,因为外面六尘清净,内四大也都清净。先说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四大种都清净了。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三界以内的凡夫法,不出十二处、十八界。前面说六根、六尘,叫十二处,再加上六识,叫十八界,这十八界清净了,一切众生都清净。
三界的众生叫有,记住这个专门名词,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叫三有。我们念经、拜忏,有回向的结词:「四恩总报,三有均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三有是三界的众生,我统统回向给他们,有字是三界以内的众生,造什么因,结什么果,有因有果,有生有死,它是轮回的范围,凡夫超不出这个范围。三有再分为九有,三界分九地,欲界叫五趣杂居地,上二界分八个地,色界分四个: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分四个: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一共九地,九地都没有出三界,都有因有果,有生有死,所以叫九有。我们天天做早课,念回向偈:「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就是替三界的众生回向,三界的众生受生方法不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按得的果报,不出于九地叫九有。「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华藏玄门就是《华严经》最高最深的玄妙之门,都叫他证入华藏玄门。有一个偈子:「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阿那含。」三界再详细分,一共二十五有,「四洲」是讲人,三界以内人的果报,不出东西南北四大部洲。「四恶趣」,三恶趣:地狱、饿鬼、畜生,加上阿修罗,阿修罗可以说三善道,也可以说是恶趣的众生,因为他瞋恨心重,只有堕落,不能超生。「六欲并梵天」,欲界有六层天,加上大梵天是七有,前面四洲、四恶趣八有,加上七有,共十五有。「四禅四空处」,色界四禅天,无色界四空处八有,前面十五有,再加这八有,共二十三有。「无想阿那含」,前面二十三有,加上无想天、阿那含天,一共二十五有。这二十五有,总指三界一切众生。
真空绝相观,是把三界一切众生相,都观成真空的境界,拿佛的眼睛看众生,看到一切众生都是清净的,都是佛。下面讲到佛的境界,更玄更妙,我们拿慈悲的眼睛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好人。这个道理很好了解,人家说社会上选职业,不要选捉贼的职业,因为你要捉贼,你看一切人都是贼,你看人都不顺眼,就像贼一样。所以你就知道佛的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时候菩萨还没成佛,修真空绝相观,三界以内的凡夫都清净了。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彼清净故」,三界以内的凡夫法统统清净了,前面给诸位介绍过,要看圆瑛法师《讲义》的注解,他是讲经的老法师,按老规矩消文释义,法相统统消通,你不必查《大辞典》,也不用查《教乘法数》,他都已经解释出来。「十力」是佛的十种智慧之力,佛证得根本智以后,就是证得唯一诸法实相智力以后起十种功用。智慧只有一个,它的妙用有十种。「四无所畏」,佛有四种无所畏。「四无碍智」,也叫四无碍辩才: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得之于心叫智慧,发之于口叫辩才,这是先讲内心的智慧,叫做四无碍智,也叫四无碍辩。「佛十八不共法」,佛不但跟六道凡夫不共,跟三乘圣人也不共,佛独独有十八种法,叫佛十八种不共法。
「三十七助道品清净」,这是三乘人共修的,二乘人专修这个法,叫做三四、二五、支七、单八。三四,是三个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在娑婆世界修行下手,先修四念处,佛临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请问四种要事:佛世尊在世,我们依世尊而住,世尊涅槃之后,佛弟子依何而住呢?佛回答:依四念处住。所以我们现在出了家,最要紧先修四念处,详细的名相,你们看圆瑛法师的《讲义》。二五,是两个五:五根、五力。支七、单八,支也是单,是一个七、一个八,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必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个四的功夫都有,不要修了,所以《阿弥陀经》三十七道品从五根、五力说起,前面三个四怎么不说呢?因为用不着讲这些道理。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身,还要观身不净吗?由这个道理类推,你就明白,一生到西方,前面三个四不要修,就从五根五力下手。三十七助道品,二乘人专修这个法证道。大乘菩萨,三十七道品是助道,也从这里修起,但是他接着再修六度万行。
「如是乃至」,「乃至」是超略之词。「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总持法门,统统清净。就是一切世间法清净,一切出世间法清净,这是真空绝相观,不但世间的法相要绝,出世间的法相也要绝。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由法再说到正报上,一切实相名词要会消文,实相只有一个,怎么叫一切实相呢?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有差别相,但是它的本体只有一个,就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的实相清净,一切法都清净了,一个众生的正报,他的身体清净了。「一身清净故」,你修真空绝相观,把身相观空,自己的身体清净了,「多身清净」,其他的众生都清净。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一切实相,就是圆觉,从本体上观一切众生的染污身相,都是如幻如化。观到它的本体,观到圆觉上,众生相都是清净相。所以我们发大愿度众生,《楞严经》上有一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按事相发愿,到现在不能成佛。这就是我们念蒙山施食,先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结果把自性众生度尽,十方众生都圆觉清净了。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你得观到依报上,像娑婆世界本来是染污的国土,这是众生的眼睛看见,以众生的心分别的。你修真空绝相观,看见娑婆世界清净,这一个世界清净,多世界都清净了。
「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裹」是包含之义。在空间上讲,十方。在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你讲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不平等有差别相,它不清净;你讲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它不清净有差别相。现在绝相,一切差别相都断绝,完全观在真空理体上,一切平等都是清净的。清净不动,它怎么会动呢?讲正报,一个凡夫的身体,有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讲依报世界,有成、住、坏、空,都在动,就是你第八识的本体,业相就是动相。现在把第八识心清净过来,圆觉妙心现前,清净不动,众生清净,世界也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下面说的是理事无碍观,「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虚空也是如幻如化,叫一显色,现在你观想到虚空平等不动,你要知道,根本的问题在你的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种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现在你观四大种清净不动,也是因为圆觉妙性平等不动。
「如是乃至…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