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P34

  ..續本文上一頁,指我們。「心不生虛妄」,要用妄心頓證,不要生虛妄心,生了虛妄心,就有能有所。「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佛說這個人現世就是菩薩。這個菩薩就是等覺菩薩,他決定成佛,才叫做一切種智。「供善恒河佛,功德已圓滿。」末世的時候,怎麼有這麼大善根的人呢?善根是前生培來的,前生前世供養過恒河沙數的諸佛,功德都圓滿成就了,下面是總結。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雖然有多種方便,統統叫做隨順智慧。隨順圓覺的智慧,名字都叫始覺智,始覺智有差別,但都隨順覺性。

  《圓覺經》分卷上、卷下,講到這裏,上卷講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下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威德自在菩薩先贊歎佛之前的開示。「承佛圓音」,佛說法的音聲叫圓音,就是圓滿周遍的音聲,分別開來有八種音,這裏不講八音,只講圓音。佛前面以一音演說,衆生隨類各得解,「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佛前面的開示,妄心頓證,次第,即是無次第。你能一念不生,頓超佛境,隨順覺性,已經識得自己的心,即是圓覺,不因修觀行,而得到如斯善利。這裏威德自在菩薩贊歎了還要請問。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譬如有一個大城,外面有四個城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隨著東西南北四方入城的人,不止是一條路。由東方來的,就入東門;由西方來的,就入西門;由南方北方來的,也是如此。城不能只開一個門,使各方來的人在那打轉,非轉到那個門才能進來。這就是《楞嚴經》上說的:「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就是悟道,悟道沒有兩條路,但是方便有多種門,其目的都在悟道。諸方來的衆生,根機不同,得有各種方便。

  「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一切菩薩想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來莊嚴佛的淨土,及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一切菩薩根性不一樣,不能只有一種方便。

  惟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

  「惟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請佛再跟我們說方便、漸次的法門。「並修行人總有幾種?」都是修圓覺妙行,但是修行人的根性不一,究竟有幾種人呢?

  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令現在法會的菩薩及末世學大乘衆生,快速求得開悟佛理。「遊戲如來大寂滅海」,「大寂滅海」就是如來的大涅槃、圓覺的境界,能到如來圓覺境界之中遊戲。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這是表示請法的儀軌、請法的恭敬。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先贊歎威德自在菩薩。「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爲初發心的菩薩,就是爲我們請問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佛答應說給他聽。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下面佛就開示了。

  善男子!無上妙覺徧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于諸修行實無有二。

  「善男子!」佛叫一聲當機者。「無上妙覺」就是佛的覺,佛的覺沒有再上的叫「無上」,佛的覺不可思議叫「妙覺」。「徧諸十方」,如來的無上妙覺,遍滿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一切佛、一切法,都從無上妙覺生出來。

  「同體平等,于諸修行實無有二。」一切佛統統從妙覺性流出來,妙覺性平等,十方佛都是平等。一切法都是從妙覺性裏生出來,妙覺性跟一切法沒有差別,也是平等。這是開示我們修行的法門,哪有差別?哪有漸次?如是修行,實實在在沒有二,就是沒有差別,沒有兩個樣子。

  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叁種。

  佛的無上妙覺平等無二,一切法沒有兩樣、沒有差別,「方便隨順」,是隨順衆生之機,在衆生方面就有差別,「其數無量」,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還是總其大數,實實在在無量數。因爲衆生無量,根機無量,佛的法門也無量。

  「圓攝所歸」,把無量數方便,圓滿收攝、歸納起來。「循性差別,當有叁種。」「循」者順也。順著一切方便法門的差別性,歸納起來應當有叁種:一、奢摩他,修止。二、叁摩缽提,《大乘起信論》叫做毗缽舍那,修觀,就是修如幻的叁昧。叁、禅那。這一章就是講這叁種,先說第一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善男子!若諸菩薩」,包括末世學大乘的衆生在內。「悟淨圓覺」,這句記著!下面統統是從這裏開始,先悟清淨圓覺之理,悟後再起修。

  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以淨覺心」,先求開悟,悟到清淨的圓覺心,依著清淨的圓覺心,再去修行。「取靜爲行」,前面是悟理,這是事修,在事相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得取靜的相,要靜下來。就是在無量數差別之中,歸納起來有一類衆生歡喜靜,以靜爲他的行門,記著!取靜爲行,不怕著相,因爲他曉得這是方便,他開悟悟到圓覺之理才起的事修,在事相上,不能講一空一切空,還是腳踏實地修行,你歡喜靜,不妨從靜入手,要取靜爲行門。

  「由澄諸念,覺識煩動。」叁個觀,圓瑛法師《講義》上用叁個科目,都是依著圭峰大師取的名字,這叫泯相澄神觀,泯是滅除,泯一切相。《大乘起信論》上修止,止一切境界相。衆生的心念,本來渾濁不清,要把它靜下來、澄清。衆生這一盆水,本來有泥沙,叫做渾水,你把它靜下來就澄清了,取靜爲行,就是爲澄清諸念。我們衆生的苦惱在哪裏?苦惱本是一盆渾水,天天用手攪,當然渾濁不清;你天天動新的貪瞋癡,等于用手攪渾水,越攪越渾。這個時候,他用功修行,把一切妄念都停止下來,用這個靜功。

  要「取靜爲行」,不是簡單的事,你最初打坐靜不下來,要強製叫它靜,所以我們現在上早殿,叫你打坐叁十分鍾,有的同學不耐煩,大衆的規矩不好意思不坐,腿盤不上去就不盤,因爲盤上去會痛,怕痛就把它放下來,你什麼時候才學會盤腿呢?出家人連半點鍾都不能坐,你不慚愧,那千佛出世也沒有辦法,不要說我道源了。誰的腿不是娘生的,都是肉造的,哪個人的腿不疼!你練習就不疼了。出家人雙腿不能盤,盤單腿總要能坐兩個小時腿不疼。現在臺灣打禅七的很少,打佛七的很多,參加佛七,出家人是僧寶,居士很多要來打佛七,請出家人領導,你腿盤不上去,或盤上去連叁十分鍾都不能坐,你不慚愧嗎?所以要練習,練久不疼了,這是調身。還要學會調息、調心。

  這是第叁步調心的功夫,把妄念停止下來,打我們閑岔的煩惱很多,最大的兩個煩惱,一個是掉舉,一個是昏沈,你不用功不知道,你一用功就掉舉,就是打妄想,東想西想,很多事都想起來。剛剛不想了,昏沈,瞌睡來了,這樣能了生死、成佛道嗎?這個時候,悟淨圓覺的菩薩,他已經開過悟,他會調身、調息,現在就是調心,他要把妄念澄清下來,找到自己的妄想心。

  「覺識煩動」,我前面跟諸位說過,念念生滅,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都是妄想心,我們坐下來回光返照,一剎那九百個生滅,觀照不出來;一念九十剎那,也觀照不出來,就是念念生滅的粗念頭還觀照不到。爲什麼觀照不到呢?我們的妄想心,攀緣外面的六塵境界習慣了!你坐那兒打坐,閉著眼睛,沒有看到外面的境,耳朵也沒聽到聲音,還是要打妄想,想的不是法塵嗎?你得用功,把聽到的法相都對上,你說沒有對著五塵境界,你的分別妄想卻是法塵,妄想心緣的法塵還是外境,沒有觀照到自己的心。這個時候觀照到了,「由澄諸念」,把妄念降伏下去,「覺識煩動」,覺到自己的妄想心,就是第六識在那兒「煩動」,一覺到它,它就沒有了。再對照《大乘起信論》,你覺到異相無明,念無異相;覺到住相無明,念無住相;覺到生相無明,心無初相,沒有初相可得。就怕你沒有覺照,覺照到它,就被你觀空了,妄想心本來是六塵緣影,它沒有本體、沒有自性,等你覺到妄識在那煩動的時候,它就空了。

  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

  妄想心一空,「靜慧發生」,佛法學的是心法,般若智慧不是佛給我們,是本來具有的,這時因爲修靜功,所以靜慧就發生出來了,學佛法能學到這裏,才得到真正的法樂,才曉得佛說的法,都是我們的心法,般若智慧本來現成。

  「身心客塵,從此永滅」,前面講過了,四大假合的身體,把它執著是自己的身相;六塵緣影,把它執著是自己的心相,不曉得四大種以及六塵都是客塵,客,不是主人、不是我,是我圓覺自性以外的東西,客是從外面來的。你不「靜慧發生」,滅它不掉,因爲它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所以我們學佛法,不腳踏實地用功,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盡在那裏說,打你一巴掌,你就受不了,還…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