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P34

  ..续本文上一页,指我们。「心不生虚妄」,要用妄心顿证,不要生虚妄心,生了虚妄心,就有能有所。「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佛说这个人现世就是菩萨。这个菩萨就是等觉菩萨,他决定成佛,才叫做一切种智。「供善恒河佛,功德已圆满。」末世的时候,怎么有这么大善根的人呢?善根是前生培来的,前生前世供养过恒河沙数的诸佛,功德都圆满成就了,下面是总结。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虽然有多种方便,统统叫做随顺智慧。随顺圆觉的智慧,名字都叫始觉智,始觉智有差别,但都随顺觉性。

  《圆觉经》分卷上、卷下,讲到这里,上卷讲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下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威德自在菩萨先赞叹佛之前的开示。「承佛圆音」,佛说法的音声叫圆音,就是圆满周遍的音声,分别开来有八种音,这里不讲八音,只讲圆音。佛前面以一音演说,众生随类各得解,「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佛前面的开示,妄心顿证,次第,即是无次第。你能一念不生,顿超佛境,随顺觉性,已经识得自己的心,即是圆觉,不因修观行,而得到如斯善利。这里威德自在菩萨赞叹了还要请问。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譬如有一个大城,外面有四个城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随着东西南北四方入城的人,不止是一条路。由东方来的,就入东门;由西方来的,就入西门;由南方北方来的,也是如此。城不能只开一个门,使各方来的人在那打转,非转到那个门才能进来。这就是《楞严经》上说的:「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悟道,悟道没有两条路,但是方便有多种门,其目的都在悟道。诸方来的众生,根机不同,得有各种方便。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一切菩萨想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来庄严佛的净土,及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一切菩萨根性不一样,不能只有一种方便。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请佛再跟我们说方便、渐次的法门。「并修行人总有几种?」都是修圆觉妙行,但是修行人的根性不一,究竟有几种人呢?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令现在法会的菩萨及末世学大乘众生,快速求得开悟佛理。「游戏如来大寂灭海」,「大寂灭海」就是如来的大涅槃、圆觉的境界,能到如来圆觉境界之中游戏。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表示请法的仪轨、请法的恭敬。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先赞叹威德自在菩萨。「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为初发心的菩萨,就是为我们请问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答应说给他听。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下面佛就开示了。

  善男子!无上妙觉徧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善男子!」佛叫一声当机者。「无上妙觉」就是佛的觉,佛的觉没有再上的叫「无上」,佛的觉不可思议叫「妙觉」。「徧诸十方」,如来的无上妙觉,遍满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一切佛、一切法,都从无上妙觉生出来。

  「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一切佛统统从妙觉性流出来,妙觉性平等,十方佛都是平等。一切法都是从妙觉性里生出来,妙觉性跟一切法没有差别,也是平等。这是开示我们修行的法门,哪有差别?哪有渐次?如是修行,实实在在没有二,就是没有差别,没有两个样子。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佛的无上妙觉平等无二,一切法没有两样、没有差别,「方便随顺」,是随顺众生之机,在众生方面就有差别,「其数无量」,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还是总其大数,实实在在无量数。因为众生无量,根机无量,佛的法门也无量。

  「圆摄所归」,把无量数方便,圆满收摄、归纳起来。「循性差别,当有三种。」「循」者顺也。顺着一切方便法门的差别性,归纳起来应当有三种:一、奢摩他,修止。二、三摩钵提,《大乘起信论》叫做毗钵舍那,修观,就是修如幻的三昧。三、禅那。这一章就是讲这三种,先说第一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善男子!若诸菩萨」,包括末世学大乘的众生在内。「悟净圆觉」,这句记着!下面统统是从这里开始,先悟清净圆觉之理,悟后再起修。

  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以净觉心」,先求开悟,悟到清净的圆觉心,依着清净的圆觉心,再去修行。「取静为行」,前面是悟理,这是事修,在事相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得取静的相,要静下来。就是在无量数差别之中,归纳起来有一类众生欢喜静,以静为他的行门,记着!取静为行,不怕着相,因为他晓得这是方便,他开悟悟到圆觉之理才起的事修,在事相上,不能讲一空一切空,还是脚踏实地修行,你欢喜静,不妨从静入手,要取静为行门。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三个观,圆瑛法师《讲义》上用三个科目,都是依着圭峰大师取的名字,这叫泯相澄神观,泯是灭除,泯一切相。《大乘起信论》上修止,止一切境界相。众生的心念,本来浑浊不清,要把它静下来、澄清。众生这一盆水,本来有泥沙,叫做浑水,你把它静下来就澄清了,取静为行,就是为澄清诸念。我们众生的苦恼在哪里?苦恼本是一盆浑水,天天用手搅,当然浑浊不清;你天天动新的贪瞋痴,等于用手搅浑水,越搅越浑。这个时候,他用功修行,把一切妄念都停止下来,用这个静功。

  要「取静为行」,不是简单的事,你最初打坐静不下来,要强制叫它静,所以我们现在上早殿,叫你打坐三十分钟,有的同学不耐烦,大众的规矩不好意思不坐,腿盘不上去就不盘,因为盘上去会痛,怕痛就把它放下来,你什么时候才学会盘腿呢?出家人连半点钟都不能坐,你不惭愧,那千佛出世也没有办法,不要说我道源了。谁的腿不是娘生的,都是肉造的,哪个人的腿不疼!你练习就不疼了。出家人双腿不能盘,盘单腿总要能坐两个小时腿不疼。现在台湾打禅七的很少,打佛七的很多,参加佛七,出家人是僧宝,居士很多要来打佛七,请出家人领导,你腿盘不上去,或盘上去连三十分钟都不能坐,你不惭愧吗?所以要练习,练久不疼了,这是调身。还要学会调息、调心。

  这是第三步调心的功夫,把妄念停止下来,打我们闲岔的烦恼很多,最大的两个烦恼,一个是掉举,一个是昏沈,你不用功不知道,你一用功就掉举,就是打妄想,东想西想,很多事都想起来。刚刚不想了,昏沈,瞌睡来了,这样能了生死、成佛道吗?这个时候,悟净圆觉的菩萨,他已经开过悟,他会调身、调息,现在就是调心,他要把妄念澄清下来,找到自己的妄想心。

  「觉识烦动」,我前面跟诸位说过,念念生灭,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都是妄想心,我们坐下来回光返照,一剎那九百个生灭,观照不出来;一念九十剎那,也观照不出来,就是念念生灭的粗念头还观照不到。为什么观照不到呢?我们的妄想心,攀缘外面的六尘境界习惯了!你坐那儿打坐,闭着眼睛,没有看到外面的境,耳朵也没听到声音,还是要打妄想,想的不是法尘吗?你得用功,把听到的法相都对上,你说没有对着五尘境界,你的分别妄想却是法尘,妄想心缘的法尘还是外境,没有观照到自己的心。这个时候观照到了,「由澄诸念」,把妄念降伏下去,「觉识烦动」,觉到自己的妄想心,就是第六识在那儿「烦动」,一觉到它,它就没有了。再对照《大乘起信论》,你觉到异相无明,念无异相;觉到住相无明,念无住相;觉到生相无明,心无初相,没有初相可得。就怕你没有觉照,觉照到它,就被你观空了,妄想心本来是六尘缘影,它没有本体、没有自性,等你觉到妄识在那烦动的时候,它就空了。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妄想心一空,「静慧发生」,佛法学的是心法,般若智慧不是佛给我们,是本来具有的,这时因为修静功,所以静慧就发生出来了,学佛法能学到这里,才得到真正的法乐,才晓得佛说的法,都是我们的心法,般若智慧本来现成。

  「身心客尘,从此永灭」,前面讲过了,四大假合的身体,把它执着是自己的身相;六尘缘影,把它执着是自己的心相,不晓得四大种以及六尘都是客尘,客,不是主人、不是我,是我圆觉自性以外的东西,客是从外面来的。你不「静慧发生」,灭它不掉,因为它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所以我们学佛法,不脚踏实地用功,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尽在那里说,打你一巴掌,你就受不了,还…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