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P39

  ..續本文上一頁依禅定生。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叁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長行說完,說偈頌。「辯音汝當知!」佛叫一聲當機者辯音菩薩,你應當知道。「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一切諸菩薩的智慧清淨,都不起障礙。「皆依禅定生」,學佛法不是依文解義求學問,你的學問大了,以前不會作文章,現在會作了;以前不會講經,現在會講了,你沒有開悟,那智慧叫世智辯聰,切不可執著,你一執著,變成八難之一,學佛法遭了難,所以你要曉得清淨無礙的智慧,是依著禅定生出來的。《楞嚴經》說:「依戒生定,因定發慧。」沒有禅定,你發的智慧叫狂慧。什麼是禅定呢?「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就是奢摩他、叁摩缽提、禅那,這是偈頌,所以省略一個「缽」字。禅定都依這叁種定輪、定功生的。「叁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或頓或漸,交絡起來,一共有二十五種定輪。

  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過去十方諸佛,過去的菩薩、現在的菩薩、未來的菩薩,還沒有成佛以前,沒有一個不是依著這個法,得了菩提大道。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有兩種人不必用這二十五輪,一種是頓超的根機:「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用不著這二十五輪。普賢菩薩章說了四個次第:「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還是頓超的人,也用不著這二十五輪。除了上根利智的人,頓時可以覺悟,不必用這二十五輪,其他修行的人都得用。「並法不隨順」,還有一種人,他不相信這個法,叫一闡提,又叫信不具,根本不相信,當然把他除開。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初發心菩薩及末世衆生,除了頓超根機,都得依著這二十五輪拈個結出來作開示,隨順開示精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成了佛得兩個果,一個叫菩提果,一個叫涅槃果,菩提果,叫智果、智慧果;涅槃果,叫理果、理性果,實際就是一個佛果。那麼你依著這二十五輪精勤修習,還有佛的大悲力加持你,一定會成功。講到這裏,辯音菩薩章講完。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下面這一章是淨諸業障菩薩當機,這些菩薩的名字,都是他的德號,他一切業障都淨除了,才成爲一位菩薩,他的德號也是開示我們,要想成爲菩薩,得淨諸業障。你懂得這個道理,這一句話就夠你修行成爲菩薩了。這就是說,你爲非作惡,舊的業沒除,天天造新業,怎麼當菩薩?新業不造,前生前世無始劫帶來的業,都把它淨除,這個時候成菩薩道,成菩薩道後還要成佛呢!「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淨諸業障菩薩出來,替我們請問。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衆得未曾有,覩見調禦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輩」者類也,就是爲我們,「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來只有叁種觀門聽得很清楚,輾轉交絡起來有二十五輪,真是不可思議。「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你廣說不思議事,也就是廣說一切如來在因地中,所修的行門相貌,一切如來最初也是凡夫,他在本因地中,最初發心修什麼行門?「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大衆從來沒有聽過,今天才聽到。

  「覩見」,就是看見,我們今天聽到,等于看到了。「調禦」,佛稱爲調禦師,是十個德號之一,佛能調順駕禦一切衆生,等于調禦師。「曆恒沙劫,勤苦境界」,佛成佛是長時間苦修出來,經曆過恒河沙數的長劫,勤苦修行的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怎麼用功修行?恒河沙數劫長時間勤苦修行的境界,猶如一念之間,我們今天在短短的時間,都聽明白了。

  「我等菩薩深自慶慰!」我們今天都很歡喜,很慶幸自己得了大安慰。出家以來沒有聽過《圓覺經》,不知圓頓大法什麼樣子?《圓覺經》講的才真正是佛法,我們今天聽到了,真是深自慶幸!贊歎世尊說的法,使我們都得到大法的利益,下面是淨諸業障菩薩替衆生請問。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惟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

  「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淨諸業障菩薩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前面我們聽明白了,一切衆生本具有清淨圓覺妙性,圓覺妙性本來清淨,到衆生份上是什麼因緣把它染汙了呢?第二個問題,末法時代初發心學佛法的菩薩,悟圓覺悟不到,想開悟悟不來,爲什麼我們迷悶不入,不能悟入圓覺境界呢?

  「惟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我們沒有開悟,請佛多說,使我們悟到諸法的本性,也就是圓覺妙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佛開示,就是開發我們的智慧眼,使初發心菩薩不會走錯路,尤其是末法時代的衆生,離佛太遠,想修行,得先開智慧眼,作將來眼,也就是慧眼。你想修行,像走路,由凡夫的此地,走到佛的涅槃寶所,到達目的地。走路你得先睜開眼睛,閉著眼睛走路,盲修瞎練,墮坑落塹。外道不是不用功,還真不怕苦,結果都沒有開真智慧,不會成佛,因爲沒有開智慧眼,他修行,都在盲修瞎練。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說是語已」,不是淨諸業障菩薩不知道,他明知故問,是替我們問的。「五體投地,如是叁請」,表示恭敬。「終而複始」,請求叁遍。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谘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先贊歎淨諸業障菩薩。「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你能爲現在初發心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谘問如來如是方便」,「谘問」,有所謀而問。請問如來清淨圓覺,是什麼因緣染汙?衆生想開悟悟不到,怎麼迷悶不入?這就是請問開示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你們現在仔細聽,我將爲你們解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下面佛就開示了。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爲實我體。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這就是《金剛經》說的四個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裏的「壽命」,就是《金剛經》說的「壽者相」。但是你要注意看《講義》的科文「開示迷識四相」、「開示迷智四相」,先講迷識四相,後面還是這四個相,意義高深了,叫做迷智四相。你不看科文,只看淨諸業障菩薩章,佛的開示你弄不明白,覺得怎麼前後講得不一樣?這四個相,前面是從我們凡夫份上說起,我們是迷識,第六意識是妄想心,我們不知道起了迷,就生這四個相,叫迷識四相。下面講的是修行的菩薩,他起了始覺智慧,沒成佛還有迷,是迷智四相,淺深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你要注意科文,先講迷識四相,清淨圓覺怎樣染汙?先答複這個問題。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一切衆生,自從無始以來就迷,找不出開始的時間,今生迷,前生也迷,再前生也迷,推不出個開始,所以叫無始以來。一切衆生都一樣,不是這一個迷,那一個不迷,一切衆生統統迷。「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因爲衆生一開始就執著這四個相,四個相都是妄想出來。「認四顛倒爲實我體。」這四個相本來沒有,他妄想執著實在有,這就是顛倒執著,本來是空的,他妄想執著有。

  把迷識四相解釋一下:

  一、我相:他執著身心,以爲有個我,就是前面講的「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外面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合成的假相,他認爲是真實的身體;裏面的心,是六塵緣影,有受、想、行、識四種作用,他認爲是真實的心,這麼身心組合起來叫五蘊,《心經》上觀世音菩薩用功:「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本來是空的,我們凡夫執著有,就執著五蘊和合的假相爲我。把受、想、行、識合起來叫心,裏面執著個心,外面執著個身,身心合起來的假相,認爲有一個我。

  二、人相:他執著一個我,也知道有六道輪回,認爲六道輪回都是我在那兒轉生,我升天堂,我墮地獄,對著我,流轉于諸趣的相,就叫做人相。

  叁、衆生相:譬如有的人升官發財,這就是盛;有的人貧窮下賤,這就是衰,富貴則生樂,貧賤則生苦。人在那兒流轉諸趣,有盛、衰、苦、樂差別的感受,種種差別相,就是衆生相。

  四、壽命:一期命根不斷,叫做壽命相,他執著生命執著得厲害,我要活著,這就是壽命相。一期人生不過百年,執著這一期命根住世不斷。所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他認爲要活一千年,這就是壽命相。我們是依著佛經解釋的道理,才懂得這四個相不應當執著,實際我們無始劫來執著慣了,人家一見面,跟我們說:「你會活一百二十歲!」你聽見了很歡喜,是不是能活到一百二十歲不知道,但是你喜歡聽順耳的話。要是有人說:「恐怕你快死了!」你聽這話高興嗎?本來是假的,本來壽命相本空,無始劫來執著習慣了,人家說你能活得壽命長遠,你就愛聽。要是說你馬上會死,…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