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长行说完,说偈颂。「辩音汝当知!」佛叫一声当机者辩音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一切诸菩萨的智慧清净,都不起障碍。「皆依禅定生」,学佛法不是依文解义求学问,你的学问大了,以前不会作文章,现在会作了;以前不会讲经,现在会讲了,你没有开悟,那智慧叫世智辩聪,切不可执着,你一执着,变成八难之一,学佛法遭了难,所以你要晓得清净无碍的智慧,是依着禅定生出来的。《楞严经》说:「依戒生定,因定发慧。」没有禅定,你发的智慧叫狂慧。什么是禅定呢?「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就是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这是偈颂,所以省略一个「钵」字。禅定都依这三种定轮、定功生的。「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或顿或渐,交络起来,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轮。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过去十方诸佛,过去的菩萨、现在的菩萨、未来的菩萨,还没有成佛以前,没有一个不是依着这个法,得了菩提大道。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有两种人不必用这二十五轮,一种是顿超的根机:「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用不着这二十五轮。普贤菩萨章说了四个次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还是顿超的人,也用不着这二十五轮。除了上根利智的人,顿时可以觉悟,不必用这二十五轮,其他修行的人都得用。「并法不随顺」,还有一种人,他不相信这个法,叫一阐提,又叫信不具,根本不相信,当然把他除开。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除了顿超根机,都得依着这二十五轮拈个结出来作开示,随顺开示精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成了佛得两个果,一个叫菩提果,一个叫涅槃果,菩提果,叫智果、智慧果;涅槃果,叫理果、理性果,实际就是一个佛果。那么你依着这二十五轮精勤修习,还有佛的大悲力加持你,一定会成功。讲到这里,辩音菩萨章讲完。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下面这一章是净诸业障菩萨当机,这些菩萨的名字,都是他的德号,他一切业障都净除了,才成为一位菩萨,他的德号也是开示我们,要想成为菩萨,得净诸业障。你懂得这个道理,这一句话就够你修行成为菩萨了。这就是说,你为非作恶,旧的业没除,天天造新业,怎么当菩萨?新业不造,前生前世无始劫带来的业,都把它净除,这个时候成菩萨道,成菩萨道后还要成佛呢!「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净诸业障菩萨出来,替我们请问。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覩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辈」者类也,就是为我们,「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来只有三种观门听得很清楚,辗转交络起来有二十五轮,真是不可思议。「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你广说不思议事,也就是广说一切如来在因地中,所修的行门相貌,一切如来最初也是凡夫,他在本因地中,最初发心修什么行门?「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大众从来没有听过,今天才听到。
「覩见」,就是看见,我们今天听到,等于看到了。「调御」,佛称为调御师,是十个德号之一,佛能调顺驾御一切众生,等于调御师。「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佛成佛是长时间苦修出来,经历过恒河沙数的长劫,勤苦修行的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怎么用功修行?恒河沙数劫长时间勤苦修行的境界,犹如一念之间,我们今天在短短的时间,都听明白了。
「我等菩萨深自庆慰!」我们今天都很欢喜,很庆幸自己得了大安慰。出家以来没有听过《圆觉经》,不知圆顿大法什么样子?《圆觉经》讲的才真正是佛法,我们今天听到了,真是深自庆幸!赞叹世尊说的法,使我们都得到大法的利益,下面是净诸业障菩萨替众生请问。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净诸业障菩萨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前面我们听明白了,一切众生本具有清净圆觉妙性,圆觉妙性本来清净,到众生份上是什么因缘把它染污了呢?第二个问题,末法时代初发心学佛法的菩萨,悟圆觉悟不到,想开悟悟不来,为什么我们迷闷不入,不能悟入圆觉境界呢?
「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我们没有开悟,请佛多说,使我们悟到诸法的本性,也就是圆觉妙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佛开示,就是开发我们的智慧眼,使初发心菩萨不会走错路,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众生,离佛太远,想修行,得先开智慧眼,作将来眼,也就是慧眼。你想修行,像走路,由凡夫的此地,走到佛的涅槃宝所,到达目的地。走路你得先睁开眼睛,闭着眼睛走路,盲修瞎练,堕坑落堑。外道不是不用功,还真不怕苦,结果都没有开真智慧,不会成佛,因为没有开智慧眼,他修行,都在盲修瞎练。
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说是语已」,不是净诸业障菩萨不知道,他明知故问,是替我们问的。「五体投地,如是三请」,表示恭敬。「终而复始」,请求三遍。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先赞叹净诸业障菩萨。「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你能为现在初发心的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谘问」,有所谋而问。请问如来清净圆觉,是什么因缘染污?众生想开悟悟不到,怎么迷闷不入?这就是请问开示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下面佛就开示了。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这就是《金刚经》说的四个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的「寿命」,就是《金刚经》说的「寿者相」。但是你要注意看《讲义》的科文「开示迷识四相」、「开示迷智四相」,先讲迷识四相,后面还是这四个相,意义高深了,叫做迷智四相。你不看科文,只看净诸业障菩萨章,佛的开示你弄不明白,觉得怎么前后讲得不一样?这四个相,前面是从我们凡夫份上说起,我们是迷识,第六意识是妄想心,我们不知道起了迷,就生这四个相,叫迷识四相。下面讲的是修行的菩萨,他起了始觉智慧,没成佛还有迷,是迷智四相,浅深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你要注意科文,先讲迷识四相,清净圆觉怎样染污?先答复这个问题。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迷,找不出开始的时间,今生迷,前生也迷,再前生也迷,推不出个开始,所以叫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一样,不是这一个迷,那一个不迷,一切众生统统迷。「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因为众生一开始就执着这四个相,四个相都是妄想出来。「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这四个相本来没有,他妄想执着实在有,这就是颠倒执着,本来是空的,他妄想执着有。
把迷识四相解释一下:
一、我相:他执着身心,以为有个我,就是前面讲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外面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合成的假相,他认为是真实的身体;里面的心,是六尘缘影,有受、想、行、识四种作用,他认为是真实的心,这么身心组合起来叫五蕴,《心经》上观世音菩萨用功:「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本来是空的,我们凡夫执着有,就执着五蕴和合的假相为我。把受、想、行、识合起来叫心,里面执着个心,外面执着个身,身心合起来的假相,认为有一个我。
二、人相:他执着一个我,也知道有六道轮回,认为六道轮回都是我在那儿转生,我升天堂,我堕地狱,对着我,流转于诸趣的相,就叫做人相。
三、众生相:譬如有的人升官发财,这就是盛;有的人贫穷下贱,这就是衰,富贵则生乐,贫贱则生苦。人在那儿流转诸趣,有盛、衰、苦、乐差别的感受,种种差别相,就是众生相。
四、寿命:一期命根不断,叫做寿命相,他执着生命执着得厉害,我要活着,这就是寿命相。一期人生不过百年,执着这一期命根住世不断。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认为要活一千年,这就是寿命相。我们是依着佛经解释的道理,才懂得这四个相不应当执着,实际我们无始劫来执着惯了,人家一见面,跟我们说:「你会活一百二十岁!」你听见了很欢喜,是不是能活到一百二十岁不知道,但是你喜欢听顺耳的话。要是有人说:「恐怕你快死了!」你听这话高兴吗?本来是假的,本来寿命相本空,无始劫来执着习惯了,人家说你能活得寿命长远,你就爱听。要是说你马上会死,…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