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P43

  ..續本文上一頁用功精進把它伏住,它沒有起現行,我根沒有拔除掉,等于石頭把草壓住了,石頭一搬動,草就生出來。拔草要除根,你草根沒有除掉,潛伏于藏識,就是第八識。第八識有種子,有我的種子起現行。這時候用功修行,把我降伏住不起現行,你以爲把我斷掉,其實在第八識潛伏住,遇見境界就起現行。有人贊歎你,就生歡喜;有人毀謗你,就動瞋恨。「遊戲于諸根,曾不間斷。」就是它又起現行,在你的六根表現歡喜,表現瞋恨,從來沒有間斷,因爲草根沒有除掉,隨時可以發現。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彼修道者」,末法時代要修道的人。「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佛再答複淨諸業障菩薩問的,怎樣不能入清淨覺呢?我相,包括我法二執的相。凡夫的我相要除,二乘的我相、菩薩的我相也要除。凡夫是我執,二乘的我執去掉,還有法執,菩薩的法執沒有完全斷盡,還是法執,不能把我相完全除掉。你不能入清淨覺,是我相未除,不是圓覺拒絕你,不叫你入。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假若你真正了知到「我空」,我也空,法也空,誰毀謗你呢?沒有我,他毀謗虛空啊!有人毀謗你,你動瞋恨,就證明你的我相存在。「有我說法,我未斷故。」你存了一個我相,你在那兒說法,就證明我相根本沒有斷。「衆生壽命,亦複如是。」我相不斷,包括人相、衆生相、壽命相都是這樣。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末法時代的衆生講經說法,不是講佛法,說來說去都是增加我執、增加法執,天天說病,當成是說佛法。釋迦牟尼佛怎麼說法呢?《金剛經》有明文:「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我天天說法,年年說法,我不起我執,不起法執,這才叫說法。你一執著有我、有法,你在那兒說的不是法,說的是病,增加我執、法執,所以叫做可憐愍者。怎麼叫可憐愍者?因爲末法時代衆生,誰聞到佛法呢?聞到佛法就不容易,誰能講經說法呢?你居然能在末法時代講經說法,不是稀有中的稀有嗎?可是你不了解我等四相,起我執、起法執,天天在那說法,結果在那裏養無明,所以叫做法師的架子大,難侍候難招待,因爲你說法犯了過,天天說病,當成說法,所以真正是可憐愍者。這是勉勵諸位同學,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末法時代要能講經說法,你天天說、年年說,不起我執、不起法執,才叫說法。

  「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法師不容易當,得勤勞精進,你不研究,不看注解,怎麼能講經說法呢?如此類推,就是念佛要精進用功,參禅也要精進用功,但是你不除我等四相,都是增加諸病: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才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這幾句話更要注意,各位同學沒有學過大乘經,不曉得如來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最初聽不懂,聽久了什麼你都懂了。你能說會道,也能講經說法,可是你不了解我等四相,以如來的解釋,爲自己的解釋;以如來的修行,爲自己的修行。你不曉得你所解釋的道理,都是聖人所說的言語,以聖言量解釋,並不是我們開悟。如來的修行是經上說的,不是我們修行得到的。但是末法的衆生,看了經學得多,說得很流利,以爲自己開悟證道,所以以如來的解爲自己的解,以如來的行爲自己的行,你怎麼能成就呢?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這是另外一類打大妄語的衆生,他沒有得到聖人之法,他說他得到了;他沒有證到聖人之果,他說證到了。譬如念佛,沒有得到一心不亂,他說得到了;沒有得到不退轉,他說得到了。參禅,沒有開悟,他說開悟了;沒有證到菩薩果位,他說證得了。修密宗,天天吃衆生肉,說他斷了貪瞋癡,都在大打妄語。

  「見勝進者,心生嫉妬。」有一個人超過你的功夫,就生嫉妬心。這位法師講經比你講得好,嫉妬、障礙、破壞,叫他講不成功。嫉妬就生障礙,念佛比你念得好,參禅比你參得好,修密宗比你修得好,見有勝進的,一定嫉妬、障礙他。

  「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怎麼見人超過你的功夫,就生嫉妬障礙?因爲沒有斷我愛,才起我憎,嫉妬是由我憎生出來的,所以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這更是開導同學,你學了大乘佛法,教理通了,你要求開悟,悟到自己的心。禅宗專門求悟,學教的人叫大開圓解,解就是悟,大開圓悟。你要求悟,不然你所說的道理,都是如來的解,不是你自己的解;你所說的功夫,都是如來的行,不是你自己的修行。

  「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不求開悟,單單增加多聞,天天研究文字,結果增加我見,我見越來越大。所以當法師的人,起了邪見,難以挽救,等于水裏面生火,起了火應該用水來澆滅,水裏生火,怎麼澆滅?他什麼都懂,起了邪見,你跟他辯論,辯不過他,他能說會道,這就是增加我見。所以一定要用功修行,但是不要另外走一條錯路,中國禅宗,一下手用功要破相、掃相,掃就是掃除,尤其掃除文字相。他們說:「你天天研究經,等于鑽故紙,你爲什麼悟不到自己的心呢?」掃文字相,掃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一個大字不認識,硬要開悟,這簡直拿六祖大師頓教禅宗開玩笑。他說:六祖大師也不認識字,請問你跟六祖大師的善根一樣嗎?有一個人念《法華經》幾十年,見六祖大師頂禮,頭不著地,六祖大師一看,就曉得他的毛病,問他:「你見我頂禮,爲什麼頭不著地呢?你一定有點功夫生起障礙,你平常用的什麼功夫呢?」他回答說:「我《法華經》念了叁十年了!」「那你功夫不錯啊!《法華經》裏面講的什麼道理呢?」他說不來,念了幾十年《法華經》,就執著貢高我慢,這能學到佛法嗎?六祖說:「《法華經》你會念,念給我聽聽!」這個人會背,背了一段,六祖說:「好,夠了!」六祖大師雖然不認識字,但是《法華經》上講的道理,他都能清楚說出來,你不認識字,雖然會念《法華經》,但是你懂嗎?所以弄到不認識字,還要冒充六祖,禅宗怎麼會興盛呢?中國大乘佛教,禅宗是一個核心,現在禅宗一點影子都沒有了,有文字相,就掃文字相,不認得一個字,還在那兒掃,真是盲修瞎練。我們現在學教的人,「唯益多聞,增加我見。」你要求大開圓解,要求有個悟處,不能以如來的解,爲自己的解;以如來的行,爲自己的行,這樣是不對的。不是不叫你多聞,不多聞你怎麼知道有如來的解、如來的行呢?你不要把如來的解,當成自己的解;把如來的行,當成自己的行,這樣你就不會起我見。應該怎樣呢?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谄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

  末法時代用功,要把這一段經文記住,從前面說起,一直說到成佛的功夫,是告訴我們地圖。把這一段經文,當成你開步走的方法,就不會走錯路,不然你以如來的解爲自己的解,就發狂解。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末法時代的衆生,應該精勤用功,要降伏你的煩惱,煩惱就是貪瞋癡、我愛、我慢等。「起大勇猛」,精進再精進。「未得令得」,要求悟處,你沒有開悟,要求開悟;你沒有大開圓解,要求大開圓解;你沒有證得,要求證得。「未斷令斷」,你應該要斷煩惱,天天學教理,煩惱不斷,會生障礙,佛法學不到心裏,所以你天天研究佛法,天天要修行用功,你的煩惱應該斷,什麼是你應該斷的?下面再說清楚。

  「貪瞋愛慢,谄曲嫉妬」,這就是應該斷的,最粗重的煩惱是貪心、瞋恨心、愛心、慢心。谄曲心,直心是道場,你心裏不直,彎彎曲曲,見了有錢有勢的人就谄媚,都是彎曲心。嫉妬心,看到有人勝進,你就嫉妬障礙。這些境界現前,你用功要斷。「對境不生」,貪境現前,不動貪心;瞋境現前,不動瞋;可愛的境界,不起愛心;會起我慢的境界,不起我慢;會起谄曲的境界,不起谄曲;會起嫉妬的境界,不起嫉妬,這樣功夫進步,對著境界降伏煩惱,煩惱都是境界引生,凡夫用功,外面境界觀不空,先降伏它,對著境界,不要被境界轉,境界本來是空的,你爲什麼把它當成真實的?

  「彼我恩愛,一切寂滅」,前面說彼我的恩愛,是生死的根本,把恩愛心都寂滅下來,我要求佛法。「佛說是人漸次成就。」你不是頓超的根機,才跟你詳細說,你漸次就可以成就了。

  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求善知識,不墮邪見。」這是開示我們末世的衆生,應該勇猛精進,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谄曲、嫉妬,這一切煩惱都應該斷掉,還有一切恩恩愛愛都要斷掉。這是發心,發了心你得尋訪善知識,也就是所謂善友。求善知識作什麼呢?因爲恐怕自己修不好,墮落于邪見,所以要求善知識,才不墮邪見。

  你親近善知識,一切聽善知識的指導。「若于所求」,你對于這個善知識,「別生憎愛」,不要另外生起憎愛之心,「則不能入清淨覺海」,這樣就不能進入清淨覺海,這就是不得觀法師的種姓,《梵網經菩薩戒本》有這一條,你親近善知識、親近法師,你不能看他的相貌醜陋、不醜陋,出身高明、不高明,你只問他有…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