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菩萨用功用到第三步,他明了第一步的证,叫我相;第二步的悟,叫人相。「而我、人相所不及者」,这个菩萨用功用得很高,他能「了」之智,超过前面「证」、「悟」的我相、人相。「存有所了,名众生相。」他不是我相,也不是人相,但是他心里面存了一个所「了」,就叫做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这是迷智的第四个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他用功再用功,精进再精进,到心里面最高深、最精细的地方,认为自己的心已经很清净,心里起了能「觉」之智。觉知前面存个「了」,还是要不得。「觉」是能觉,「了者」是所觉,觉知以前所了之众生相,还是错误的。
「一切业智」,就是最细的一个智相,还是个相,就是三细六粗的第一个相,叫做业相,业相就是生相无明,虽然是智,但是它还属于业,叫「业智」。但是这个业智,只有能觉,已经没有所觉。「所不自见,犹如命根」,我们人人都爱命,什么都舍了,舍不了命,命根你看见了吗?谁也没有看见,因为人的命根,只有能觉,没有所觉,人不觉知。就是起第四个「觉」,还是个业智,自己见不到,因为这个相太细了。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用功用到这里,能用智慧照见一切觉者,这个时候完全是觉悟的境界,超过前面三步功夫,第一超过「证」,第二超过「悟」,第三超过「了」,有「觉」还是尘垢,为什么还是尘垢呢?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因为你最后还有能所分别。上面的「觉」是能觉,有能觉有所觉,前面的证、悟、了,是自己所觉的。你现在有能觉,统统不离尘,所以还是尘垢,垢是染污,你的圆觉不清净。譬如:「金屑虽贵,入眼成尘。」我们人身上六根,眼根最清净,一尘不染,不能放进一粒沙子,放进一粒很小的微尘,就受不了。金屑是黄金的细粉,虽然很名贵,把它放进眼睛里,还是受不了,跟沙尘一样。用功用到这里,用到证、悟、了、觉,最高的觉,你存能觉所觉,还是尘垢,下面再说个譬喻,怎样存觉,还是尘垢?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有一块冰,我用热汤来销化。这一块冰销化就没有了,没有另外一块冰,知道这块冰销化了,因为总共只有一块冰,销化了就没有冰了。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现在你要破「我」,人我执、法我执,这里就是要破法我执,法我执还是「我」,你存「我」,你觉「我」,上面的「我」是所觉,下面的「觉」是能觉,你有能觉所觉,「亦复如是」,也和冰一样,总共只有一块冰销了,哪里另外还有一块冰,知道冰销呢?总共只有一个我,把我空掉了,哪里另外还有知道空我的我呢?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一切圣果」,就是佛果。不是说你不用功、不修行,但是你不会用功、不会修行,虽然勤苦修行,经过很长的时间,都不出有为法。有为法,有所作为,就是有为的心没有完全空掉,你终究不能成就佛果。毛病就出在你不明了迷智四相,就是证、悟、了、觉这四个相。这四个相是菩萨的境界,先说给我们听。不说给我们听,你难得小小的证得,就起执着,证,还是我相;悟,更深一步,还是人相;了证了悟的「了」,更高深,还是众生相;最后一个「觉」相,高深到极点,还是寿命相。这是说到最高深的地方,我们学大乘法,你只要细心一思惟,很容易了解,因为它都是尘垢之相。圆觉是清净的本体,清净本体上面放了「证」,放了「悟」,放了「了」,放了「觉」,堆了一堆好名词,却把清净理体染污了,这个道理很容易懂,我时常讲,清净的觉体,等于一面镜子,我们起贪瞋痴、我憎、我爱,这是往上擦黑墨,要不得。证、悟、了、觉,是好的佛法,你起执着,还是个相。你现在不往镜子上抹黑墨,往上面抹白粉,抹一个证,抹一个悟,抹一个了,再抹一个觉,你抹了证、悟、了、觉一大堆白粉,镜子还是不清净。所以不学《圆觉经》,你不了解最高四相,勤苦修道,终不成就。
「是故名为正法末世。」末法时代的众生,谁能修圆觉行呢?你想求圆觉,修的是正法,然而你不了四相,起执着,就是法执。你在正法之中,又变成末世,所以叫可怜愍者。不知道修圆觉行的人,不足挂齿,不要谈他。修圆觉行,修末法时代的正法,因为你不了四相,正法你又变成末法。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如来的涅槃,是清净的圆觉,没有一点点相。你把四个相合起来就是我相,这叫做迷智四相,就是法我执。证、悟、了、觉合起来还是我相,你把它当成涅槃,不是正法的末世吗?
「有证有悟名成就故。」你以前没有证得,今天证得圣人的境界,今天开了悟,你执着有一个悟,你以为成就如来的大涅槃,实际你还是执着一个我。
下面再说个譬喻,「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譬如有个人,把贼当成自己的儿子,那他家的财宝,能不失去吗?他本来是贼,你把他当成儿子,家里财宝都交给他,结果都被他盗光。你把我当成涅槃,怎么能成佛呢?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恨,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这是对二乘讲的开示,二乘超过凡夫,他怎么落到二乘,不能成佛呢?因为爱有深有浅,三界以内都是凡夫,爱为凡夫的生死本。欲界的爱,是爱淫欲、爱五欲。上二界的爱,是爱禅定、爱空定,你能说它不是爱吗?所以前面说「弃爱乐舍,还滋爱本」,因为你有爱,滋养你爱的根本,出不了三界。大乘是讲理的,讲得最高最深最究竟,你爱涅槃,还不是我爱?
「有我爱者,亦爱涅槃」,所以我爱是生死之本,你爱心没有除掉,才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你用功修行,把我爱根降伏住,你认为清净了,实际里面潜伏有我爱的根,你却以为证得涅槃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憎爱二心是与生俱来的根本烦恼,凡夫的憎爱二心,是憎爱心外之境。现在你有憎心没有除掉,你里面有憎心,才会去憎恶、讨厌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你爱涅槃,真正是爱根,那是真生死。「别憎生死,名不解脱。」先有爱后有憎,你不去断除爱涅槃的爱心,别去憎恶生死,永远得不到解脱,二乘人虽然证了阿罗汉、辟支佛,还是不能成佛。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我法二执,「法不解脱」,就是法我执,为何知道我对于佛法不得解脱呢?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不说当时的菩萨,单开示末世的众生,因末世的众生去佛太远,亲近不到善知识,所以《圆觉经》详细说明末世众生都起惑造业,哪有一个修习菩提的呢?「习菩提」就是修菩提,「以己微证为自清净」,末世众生,没有佛在身边,也没有善知识在身边,自己修行用功苦修,小小一点证得,就以为得了清净圆觉。
这样的人我碰见不少,比方参禅的人,用功见到特别的境界。在禅堂叫坐一枝好香,禅堂的香,短的三刻钟,长的五板香,一点三刻钟。止静,三板一钟,叩三槌木鱼止静,一槌引磬开静,不要说坐一点三刻钟,就是坐一点钟,也是时间很长。碰!碰!碰!叩三槌木鱼,止静了,这一止静自己就入定。当……一槌引磬开静,刚刚止静,怎么就开静了?这就是有微证,你证得时间相空,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个时间,一枝香、一点钟,剎那之间过去,就以为了不得,自己参禅开悟了。这样的同参,我碰见很多,都是生自己的障碍。你坐了一枝好香,就以为开悟,你第二枝香还有这个境界吗?在禅堂,还有句话叫做透消息,给你透这么一点消息,告诉你时间性是空的,不是你真正证得的功夫。你每一枝香都是这样,才是得到了功夫,没有得到功夫,起执着就不进步了。末法时代修习菩提大道的人,小小一点微证,就以为得了清净的圆觉。
「犹未能尽我相根本」,他的我相的根本没有断尽,他已经得到清净的境界,怎么知道他还有我相没有断呢?考验考验他,前面那个人,百骸调适,忽然忘了我,他以为没有我了,扎他一针,艾灸一下,耶!痛,不是我是谁?你我完全存在,怎么考验呢?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譬如他是参禅的,有一个人赞叹他:「哎呀!你参禅太好啦!明心见性,顿时就成佛道。」他心里生欢喜,就觉得这个人真正有善根。「好啊!你也跟我参禅好不好?」就要度他。「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假若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不顺人情,看见他在参禅用功,说:「哈!这是末法时代,你还参禅用功?自己着了魔还不知道呢!」毁谤他所得的法,他当时就生了瞋恨。
「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有人赞叹你,就生欢喜;有人毁谤你,就动瞋恨,里面不是有我吗?这就是扎你一针,艾灸你一下,我相就现出来,所以你就晓得,你的我相没有除掉,而且坚固执持着。「潜伏藏识」,你用功修行,怎么有微少的证得呢?是你…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