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P51

  ..續本文上一頁最廣。「圓覺」是總持法門,梵語「陀羅尼」,翻成中國話叫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總一切法,一切法都在圓覺裏面;持無量義,一切義理都在圓覺裏面,叫做總持法門、陀羅尼法門。

  「亦名修多羅了義」,這是第二個名字,「修多羅」是梵語,翻成中國話叫契經,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簡單翻成經。佛說的經有了義經、不了義經,了是究竟圓滿,義理究竟圓滿叫了義經。佛說法爲什麼不都說了義經,還有不了義經呢?爲應衆生之機,必須說不了義經。修多羅指一切經,《圓覺經》是一切經中的了義經。現在我們取這部經,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就是依著佛取的這兩個名字,把「陀羅尼」略掉,合成經的題目。

  「亦名秘密王叁昧」,這是第叁個名字,「叁昧」翻成中國話叫正定,圓覺叁昧是叁昧之王,叫做王叁昧。王叁昧是九法界衆生皆不能了知,等覺菩薩也不能了知,唯佛與佛才能了知,所以叫做「秘密王叁昧」。

  「亦名如來決定境界」,這是第四個名字,《圓覺經》說如來的境界是決定的,就是不可動搖。如來的境界不能隨便變動,所以叫做決定境界。

  「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這是第五個名字,頓教大乘,也有漸次的道理,就是說些差別法、差別義,但是都是依著如來藏自性流出來,差別就是無差別,叫做「如來藏自性差別」。

  「汝當奉持, 」,答複賢善首菩薩第二個問題,「雲何奉持?」我們怎樣奉持?你就依著經的名字,你就這樣奉行、這樣受持。這跟《金剛經》上答複的一樣,「此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你就依著經的名字,奉行受持就對了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

  下面答複賢善首菩薩第五個問題:「流布此教至于何地?」「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顯,就是唯獨顯明佛的境界。如來的境界什麼樣子?看《圓覺經》就知道佛的境界什麼樣子。「唯佛如來能盡宣說」,《圓覺經》的道理,只有佛與佛才能盡量地宣說、究竟地宣說。佛在世的時候,佛、弟子、天、仙、化人,這五種人都可以說經,但是必須經過佛印證許可,才可以流通,這叫做經。佛涅槃之後,只可以造論,不可以說經,這是佛教的大規矩。《圓覺經》不是其他四種人可以說的,只有諸佛如來才能究竟宣說。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假若當時的大菩薩,以及末世大乘根性的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佛答複賢善首菩薩說:依此修行決定成佛。佛說的經不全是叫衆生成佛,了義經是成佛的,不了義經,不能成佛。譬如佛說人天乘的經,來生來世包許你轉人,這叫做人乘法。你依著經修行,來生來世包許你升天,這叫做天乘法,合起來叫做人天乘法,這是不了義經。你依著這一部經,可以證阿羅漢果,可以證辟支佛果,這叫做二乘法,也叫小乘法,都不能成佛。唯有佛說的大乘法,才能至于佛地。《圓覺經》可以成佛,可是《圓覺經》屬于頓教大乘,除了含攝頓超的根機,兼帶含攝漸次的根機。你依著《圓覺經》修行,不能頓超,不要退懼,你漸次增進,一定成佛,因爲《圓覺經》是成佛的法門。

  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

  「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前面判教的時候,判《圓覺經》爲頓教大乘,是依著佛說的,不敢給它改名爲圓教大乘,實際它是頓圓之教,不是頓教禅宗。頓教禅宗根本不講教法,《圓覺經》講教法,是佛說的,怎麼叫做頓教大乘呢?衆生的根機不一,有「頓機的衆生」,「頓機」就是頓超,像文殊師利菩薩章:「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就達到成佛的目的,那就是頓教的根機。普賢菩薩章請問漸次,說了四個漸次,還是結到頓超上:「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還是頓教大乘的道理。就是希望我們一超直入,身心如幻,一切都如幻。一切如幻如化,你知道了,不是一下子就成佛了嗎?土話說一下子,實際就是頓超成佛。頓超的根機,就從此能夠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攝」是攝持,「羣」是多,「品」是類,多種多類叫做「一切羣品」,漸次的根機,則不一樣,有多種多類。只要你願意成佛,發願成佛,都可以攝持你。《圓覺經》不舍棄任何一個衆生,就怕你不發願成佛,發願成佛,你一定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及至蚊蝱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讓」就是拒絕。大海廣大甚深,但是小小的流水,大海並不拒絕,你是大江的水,它能容納;你是大河的水,它能容納;你是小水溝的水,就怕你不流到大海,流到大海,它也不拒絕。如此才見到大海之大,能容納一切衆流。《圓覺經》之大,能攝持一切衆生。

  「及至蚊蝱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蚊蝱」,大陸上的人都叫蚊子,臺灣人叫蝱,是一種很小的蟲,它的肚子、胃都很小,只能飲一點點水。「阿修羅」,身量大,肚子大,胃囊也大,多大呢?阿修羅跟帝釋天打仗,帝釋天住在須彌山頂,他抱住須彌山搖,把帝釋天搖下來,他兩個手臂抱住須彌山腰,足見身體有多大!阿修羅身體、肚子、胃囊都大,飲水很多,但是大海的水能滿足他的願,盡量飲,能令他充滿,這就顯出大海之大,能攝持一切衆生。這就是說你是大根機,你學《圓覺經》,頓超直入;你是漸次的根機,慢慢地修,只要你肯修,都可以成佛,都可以滿你的願,這就是答複他依法修行,至于佛地,皆成佛道。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這是答複賢善首菩薩第叁個問題:「衆生修習得何功德?」衆生修持這個法門,得什麼樣的功德?「假使有人」,這是假設之詞,沒有這個事實,作一個譬喻,假使有一個人。「純以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把積聚充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拿來行布施,這個人得的功德甚多。

  「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聽到《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部經的名字,功德超過前面七寶布施的功德。聽到一句《圓覺經》義理的功德,超過前面以七寶布施的功德。這個功德諸位在座都得到,你不但聽到經名,聽到一句義理,全部《圓覺經》都聽到了。不是佛故意這麼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诳語者,佛說的都是真實的話,佛怎麼會打妄語騙衆生呢?你聽一句經的義理就能成佛,什麼功德能超過成佛的功德呢?你聽到不了義經,受持叁皈、五戒,來生不過轉人,那有多少功德?你加修十種善法,不過升天上享點天福,天福享完還要墮落下來,那有多少功德?你聽不了義的小乘經,能成阿羅漢、辟支佛,不過超出叁界,結果證偏空涅槃,掉到死水坑裏,那有多少功德?所以《圓覺經》是成佛的經,你聽到經名就能種成佛的善根,聽到一句義理決定叫你成佛,依著一句經文的義理修行,譬如:「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你明白這一句經文的道理,就能成佛。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再說個比喻,「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假使有這一個人單行小乘的教化,他教化一百個恒河沙的衆生,都成阿羅漢果,這個法師功德甚多,但是沒有一個人成佛。「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你能宣說這部《圓覺經》,講兩句這部經的義理,就令衆生種成佛的善根。頓超的根機,現在就能成佛;不是頓超的根機,將來也決定成佛,你的功德大了。所以諸位同學聽了經,得了無量功德,你學講《圓覺經》,你的功德更不可思議!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注意「聞」字,你學講經,得先聽經?聞思修叁慧,第一個就是聞慧,你不聽,怎麼能開智慧?現在聞經的人太少,因爲講經的人太少,實際有人講經他也不聞,怎麼能開智慧?怎麼能得到功德?聞到《圓覺經》,不要說全部經文的義理,你都聞到,就是聞到《圓覺經》的經名,你發起來信心,不起疑惑。「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這個人的善根很大,不是在一個佛、二個佛的面前種的善根。你親近佛,當然要供養佛,供養佛你就得到福;你聽佛說法,就得到慧。大乘善根包括福慧兩種,等你成了佛,福慧兩足尊。

  「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在恒河沙那樣多的佛的所在,「種諸善根」,就是種諸福慧。「聞此經教」,他種福、種慧、種善根,親近到佛,聽佛講經說法,講的是《圓覺經》。前面說沒有哪一個佛不講《圓覺經》,所以他種善根,親近恒河沙那麼多的佛,都在佛的面前聽過《圓覺經》。《金剛經》也有這樣的經文:「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面前種諸善根,亦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聽見這句話,你要是心裏想:我怎麼有這個善根?這就叫做自卑感,衆生瞧不起自己,是大障礙。我們的佛性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十方諸佛都能成佛,我怎麼不能成佛呢?你有自卑感,自認是薄地凡夫,心裏想:「我是末法時代的衆生,我怎麼能成佛!」那你永遠不會成佛。儒教也有這個道理,孔子的弟子顔淵曾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大舜怎麼成爲大舜呢?他做了大舜的事啊!大舜是人,我也是人,我只要做大舜所做的事,我也可以成爲大舜一樣的偉人…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