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P51

  ..续本文上一页最广。「圆觉」是总持法门,梵语「陀罗尼」,翻成中国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一切法,一切法都在圆觉里面;持无量义,一切义理都在圆觉里面,叫做总持法门、陀罗尼法门。

  「亦名修多罗了义」,这是第二个名字,「修多罗」是梵语,翻成中国话叫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简单翻成经。佛说的经有了义经、不了义经,了是究竟圆满,义理究竟圆满叫了义经。佛说法为什么不都说了义经,还有不了义经呢?为应众生之机,必须说不了义经。修多罗指一切经,《圆觉经》是一切经中的了义经。现在我们取这部经,叫「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就是依着佛取的这两个名字,把「陀罗尼」略掉,合成经的题目。

  「亦名秘密王三昧」,这是第三个名字,「三昧」翻成中国话叫正定,圆觉三昧是三昧之王,叫做王三昧。王三昧是九法界众生皆不能了知,等觉菩萨也不能了知,唯佛与佛才能了知,所以叫做「秘密王三昧」。

  「亦名如来决定境界」,这是第四个名字,《圆觉经》说如来的境界是决定的,就是不可动摇。如来的境界不能随便变动,所以叫做决定境界。

  「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这是第五个名字,顿教大乘,也有渐次的道理,就是说些差别法、差别义,但是都是依着如来藏自性流出来,差别就是无差别,叫做「如来藏自性差别」。

  「汝当奉持, 」,答复贤善首菩萨第二个问题,「云何奉持?」我们怎样奉持?你就依着经的名字,你就这样奉行、这样受持。这跟《金刚经》上答复的一样,「此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你就依着经的名字,奉行受持就对了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下面答复贤善首菩萨第五个问题:「流布此教至于何地?」「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显,就是唯独显明佛的境界。如来的境界什么样子?看《圆觉经》就知道佛的境界什么样子。「唯佛如来能尽宣说」,《圆觉经》的道理,只有佛与佛才能尽量地宣说、究竟地宣说。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天、仙、化人,这五种人都可以说经,但是必须经过佛印证许可,才可以流通,这叫做经。佛涅槃之后,只可以造论,不可以说经,这是佛教的大规矩。《圆觉经》不是其他四种人可以说的,只有诸佛如来才能究竟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假若当时的大菩萨,以及末世大乘根性的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佛答复贤善首菩萨说:依此修行决定成佛。佛说的经不全是叫众生成佛,了义经是成佛的,不了义经,不能成佛。譬如佛说人天乘的经,来生来世包许你转人,这叫做人乘法。你依着经修行,来生来世包许你升天,这叫做天乘法,合起来叫做人天乘法,这是不了义经。你依着这一部经,可以证阿罗汉果,可以证辟支佛果,这叫做二乘法,也叫小乘法,都不能成佛。唯有佛说的大乘法,才能至于佛地。《圆觉经》可以成佛,可是《圆觉经》属于顿教大乘,除了含摄顿超的根机,兼带含摄渐次的根机。你依着《圆觉经》修行,不能顿超,不要退惧,你渐次增进,一定成佛,因为《圆觉经》是成佛的法门。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羣品。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前面判教的时候,判《圆觉经》为顿教大乘,是依着佛说的,不敢给它改名为圆教大乘,实际它是顿圆之教,不是顿教禅宗。顿教禅宗根本不讲教法,《圆觉经》讲教法,是佛说的,怎么叫做顿教大乘呢?众生的根机不一,有「顿机的众生」,「顿机」就是顿超,像文殊师利菩萨章:「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就达到成佛的目的,那就是顿教的根机。普贤菩萨章请问渐次,说了四个渐次,还是结到顿超上:「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还是顿教大乘的道理。就是希望我们一超直入,身心如幻,一切都如幻。一切如幻如化,你知道了,不是一下子就成佛了吗?土话说一下子,实际就是顿超成佛。顿超的根机,就从此能够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羣品。」「摄」是摄持,「羣」是多,「品」是类,多种多类叫做「一切羣品」,渐次的根机,则不一样,有多种多类。只要你愿意成佛,发愿成佛,都可以摄持你。《圆觉经》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就怕你不发愿成佛,发愿成佛,你一定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及至蚊蝱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让」就是拒绝。大海广大甚深,但是小小的流水,大海并不拒绝,你是大江的水,它能容纳;你是大河的水,它能容纳;你是小水沟的水,就怕你不流到大海,流到大海,它也不拒绝。如此才见到大海之大,能容纳一切众流。《圆觉经》之大,能摄持一切众生。

  「及至蚊蝱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蚊蝱」,大陆上的人都叫蚊子,台湾人叫蝱,是一种很小的虫,它的肚子、胃都很小,只能饮一点点水。「阿修罗」,身量大,肚子大,胃囊也大,多大呢?阿修罗跟帝释天打仗,帝释天住在须弥山顶,他抱住须弥山摇,把帝释天摇下来,他两个手臂抱住须弥山腰,足见身体有多大!阿修罗身体、肚子、胃囊都大,饮水很多,但是大海的水能满足他的愿,尽量饮,能令他充满,这就显出大海之大,能摄持一切众生。这就是说你是大根机,你学《圆觉经》,顿超直入;你是渐次的根机,慢慢地修,只要你肯修,都可以成佛,都可以满你的愿,这就是答复他依法修行,至于佛地,皆成佛道。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这是答复贤善首菩萨第三个问题:「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众生修持这个法门,得什么样的功德?「假使有人」,这是假设之词,没有这个事实,作一个譬喻,假使有一个人。「纯以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把积聚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行布施,这个人得的功德甚多。

  「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听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这部经的名字,功德超过前面七宝布施的功德。听到一句《圆觉经》义理的功德,超过前面以七宝布施的功德。这个功德诸位在座都得到,你不但听到经名,听到一句义理,全部《圆觉经》都听到了。不是佛故意这么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佛说的都是真实的话,佛怎么会打妄语骗众生呢?你听一句经的义理就能成佛,什么功德能超过成佛的功德呢?你听到不了义经,受持三皈、五戒,来生不过转人,那有多少功德?你加修十种善法,不过升天上享点天福,天福享完还要堕落下来,那有多少功德?你听不了义的小乘经,能成阿罗汉、辟支佛,不过超出三界,结果证偏空涅槃,掉到死水坑里,那有多少功德?所以《圆觉经》是成佛的经,你听到经名就能种成佛的善根,听到一句义理决定叫你成佛,依着一句经文的义理修行,譬如:「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你明白这一句经文的道理,就能成佛。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再说个比喻,「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假使有这一个人单行小乘的教化,他教化一百个恒河沙的众生,都成阿罗汉果,这个法师功德甚多,但是没有一个人成佛。「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你能宣说这部《圆觉经》,讲两句这部经的义理,就令众生种成佛的善根。顿超的根机,现在就能成佛;不是顿超的根机,将来也决定成佛,你的功德大了。所以诸位同学听了经,得了无量功德,你学讲《圆觉经》,你的功德更不可思议!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注意「闻」字,你学讲经,得先听经?闻思修三慧,第一个就是闻慧,你不听,怎么能开智慧?现在闻经的人太少,因为讲经的人太少,实际有人讲经他也不闻,怎么能开智慧?怎么能得到功德?闻到《圆觉经》,不要说全部经文的义理,你都闻到,就是闻到《圆觉经》的经名,你发起来信心,不起疑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这个人的善根很大,不是在一个佛、二个佛的面前种的善根。你亲近佛,当然要供养佛,供养佛你就得到福;你听佛说法,就得到慧。大乘善根包括福慧两种,等你成了佛,福慧两足尊。

  「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在恒河沙那样多的佛的所在,「种诸善根」,就是种诸福慧。「闻此经教」,他种福、种慧、种善根,亲近到佛,听佛讲经说法,讲的是《圆觉经》。前面说没有哪一个佛不讲《圆觉经》,所以他种善根,亲近恒河沙那么多的佛,都在佛的面前听过《圆觉经》。《金刚经》也有这样的经文:「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面前种诸善根,亦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听见这句话,你要是心里想:我怎么有这个善根?这就叫做自卑感,众生瞧不起自己,是大障碍。我们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十方诸佛都能成佛,我怎么不能成佛呢?你有自卑感,自认是薄地凡夫,心里想:「我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我怎么能成佛!」那你永远不会成佛。儒教也有这个道理,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大舜怎么成为大舜呢?他做了大舜的事啊!大舜是人,我也是人,我只要做大舜所做的事,我也可以成为大舜一样的伟人…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