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93] 《華嚴經》卷6,大正10,30上。
[94] 《法華經》說:“諸佛方便力,分別說叁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只,常說法教化,無數億衆生,令入于佛道。爾來無數劫,爲度衆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卷3,大正9,27中;卷5,大正9,43中)按:《法華經》說:叁乘是方便,一乘是究竟;佛常住不滅,方便示涅槃,道生之佛陀觀與其亦有關連。
[95] 《大般泥洹經》卷2,大正12,866上、865上、865下;卷5,大正12,890下。
[96] 《大般泥洹經》卷2,大正12,866中;卷5,大正12,891上。
[97] “生公的見地,得力在《般若》、《法華》、《涅槃》。《般若》掃蕩一切,是安公、什公所重的本典。而《法華》、《涅槃》的叁乘是方便,“是滅非真滅”;釋迦的誕生入滅是方便,真佛常住不變,都是引發生公妙悟的因緣。”(《佛教史地考論》,頁387)
[98] (1)慧琳《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诔》,收錄于《廣弘明集》卷23,大正52,265下~266上。
(2)《佛教史地考論》,頁384~387,400。
(3)梁《高僧傳》卷7,大正50,366下。
[99] 《印度之佛教》,〈自序〉頁7;《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頁
------------------------------------------------------------------------------
參考書目
一、原典:
1. 《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7冊
3.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經》,大正藏第8冊
4.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冊
5.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冊
6. 《勝鬘夫人會》,大正藏第11冊
7. 《大般泥洹經》、《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12冊
8. 《佛說無垢稱經》、《維摩诘所說經》,大正藏第14冊
9. 《入楞伽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正藏第16冊
10. 《楞嚴經》,大正藏第19冊
11. 《根有律》〈破僧事〉、〈雜事〉、《本業璎珞經》,大正藏第24冊
12. 《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
13. 《大毗婆沙論》,大正藏第27冊
14. 《顯宗論》,大正藏第29冊
15. 《般若燈論》,大正藏第30冊
16. 《大莊嚴經論》,大正藏第31冊
17. 《異部宗輪論》,大正藏第49冊
18. 吉藏《法華玄論》,《法華義疏》,大正藏第34冊
19. 吉藏《淨名玄論》,大正藏第38冊
20. 吉藏《勝鬘經寶窟》,大正藏第37冊
21. 吉藏《百論疏》,大正藏第42冊
22. 吉藏《二谛義》,《大乘玄論》,大正藏第45冊
23. 《大般涅槃經集解》,大正藏第37冊
24. 《注維摩诘經》,大正藏第38冊
25. 窺基《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大正藏43冊
26. 《大乘大義章》(鸠摩羅什法師大義),大正藏第45冊
27. 隋
赜法師《叁論遊意義》,大正藏第45冊
28. 元康《肇論疏》,大正藏第45冊
29. 梁《高僧傳》,唐《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30. 慧遠《釋叁報論》,《明報應論》,收錄于《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冊
31. 齊
劉虬《無量壽經序》,收錄于《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冊
32. 謝靈運《辯宗論》,收錄于《廣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冊
33. 《出叁藏記集》,大正藏第55冊
34. 日本
宗法師《一乘佛性慧日抄》,大正藏70冊
35. 唐
均正《大乘四論玄義》,卍續第74冊
36. 窺基法師《異部宗輪論述記》,卍續第83冊
37. 《名僧傳抄》,卍續第134冊
38. 道生《法華經疏》,卍續第150冊
39. 陳
慧達《肇論疏》,卍續第150冊
二、現代人著作:
1. 印順導師《佛教史地考論》,正聞,民國80年4月十叁版
2. 印順導師《印度之佛教》,正聞,民國76年9月二版
3. 印順導師《成佛之道》增注本,正聞,民國82年9月初版
4. 印順導師《中觀論頌講記》,正聞,民國72年4月叁版
5. 印順導師《中國禅宗史》,正聞,民國70年5月出版
6. 印順導師《中觀今論》,正聞,民國71年12月再版
7. 印順導師《勝鬘經講記》,正聞,民國70年5月出版
8. 印順導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民國75年3月叁版
9. 印順導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單行本,正聞,民國78年8月初版
10. 演培法師《異部宗輪論語體釋》,《谛觀全集》11,靈峰般若講堂印行
11. 湯錫予《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鼎文書局,民國71年9月叁版
12. 釋悟殷《中國佛教史略原點資料彙編》,法界,民國86年9月初版
13. 釋悟殷《部派佛教》上篇,法界,民國90年3月初版
14. 釋悟殷《部派佛教》中編,法界,民國92年3月初版
《從〈點頭頑石話生公〉談道生法師之思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