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P2

  ..續本文上一頁

   金剛經頌(十八首)

   世尊著衣持缽空生歎希有

   著衣持缽只如斯。飯食經行有甚奇。何故空生歎希有。令人特地更生疑。

   應如是住

   窮途白眼正淒惶。忽漫相逢大歇場。放下便爲安樂地。何須忉怛費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閑燈影弄孩兒。黑夜翻疑有鬼隨。試到天明親看破。許多驚喜向誰提。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夜來夢到鬼門關。無數羅叉擁鐵山。唱罷寒雞天大曉。回頭一笑破愁顔。

   不住于相

   乾闼婆城落鏡中。樓臺殿閣滿虛空。但看無數登臨客。倚檻披襟送去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鳥迹魚蹤莫浪尋。電光石火豈容心。時人但聽春禽噪。誰信頻伽鷇裏音。

   無我人衆生壽者

   傀儡登壇待鼓鑼。大家相聚聽高歌。不知線索經誰手。線斷羞慚最懡[怡-臺+羅]。

   四果不作是念

   長途客店暫招商。一宿休閑豈久長。夜夢忽登兜率界。回頭空費好思量。

   燃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

   少攜書劍走他鄉。主意將來赴選場。偶向街頭遇占蔔。報言當作狀元郎。

   持四句偈其福甚多

   年年鬼祟請神巫。送退還來作穢汙。太上老君如律令。諸邪從此一齊驅。

   須菩提感激流涕

   心頭痛處有誰知。國喪家亡說向誰。回首故鄉消息斷。不堪重聽雁聲悲。

   歌利王割截身體

   穆王心愛偃師人。歌笑歡娛當是真。一怒頓教支解後。始知膠漆合成身。

   一念信心即得菩提

   莫道夷門薦狗屠。一言然諾許金軀。提錘直入中軍帳。奪得將軍肘後符。

   叁心不可得

   寒空落落雁孤征。望眼昏迷裏數生。自是本來蹤迹斷。勸君不必計途程。

   無法可說

   幻戲場中伎倆多。歌聲不斷舞婆娑。可憐觀者增悲喜。曾見其中一線麼。

   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畫工隨意寫形容。狀貌衣冠各不同。好醜任他分別盡。到頭不是主人公。

   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貴賤原無定准程。從來白屋出公卿。一蒙天子親宣诏。便是當場第一名。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夢向華胥國裏遊。到時歡喜轉時愁。一聲雞唱霜天曉。枕上空華落兩眸。

   淨土十六妙觀頌

   第一日觀。觀落日如懸鼓

   白日西沈寄所思。夕陽盡處有心知。一從別後無消息。自此常如見面時。

   第二水觀。觀大水澄清。凝冰映徹。作琉璃想

   清涼心地碧澄澄。瑩徹猶如水結冰。一片琉璃光潔地。休教埋沒老胡僧。

   第叁地觀。觀冰琉璃。成就地想

   遊心何處可經行。寶地琉璃一掌平。未動腳跟前一步。看來原不涉途程。

   第四樹觀。觀琉璃地上。作寶樹想

   行樹重重七寶林。目前羅列氣陰森。花含無量摩尼聚。風動常宣妙法音。

   第五池觀。觀七寶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湧泉。水含八德注花閑。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第六總觀。作寶樓閣想

   寶嚴樓閣影重重。無量諸天集此中。不鼓自鳴天樂動。法音盈耳樂無窮。

   第七座觀。觀七寶蓮華中。含金剛臺想

   七寶華含七寶臺。摩尼華蕊結胞胎。隨心一片光明藏。自身金容出現來。

   第八像觀。觀一佛二菩薩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見慈親。從今一識娘生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第九佛觀。觀佛相好想

   毫若須彌目若蓮。重重相好總無邊。通身毛孔光明聚。照徹叁千及大千。

   第十觀音觀。作大士形像。佛立頂冠想

   長大無邊大士身。頂光化佛等微塵。細看毛孔含生土。觸目分明是故人。

   第十一勢至觀。作端坐。手執蓮花想

   光明色相總非差。頂上天冠百寶華。華裏淨含諸佛土。不知誰是主人家。

   第十二普觀。作自身往生蓮華開合想

   心想蓮華量若空。托身深處密難通。光明照破華開後。醒眼依然似夢中。

   第十叁雜觀。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參差。來去隨人任所之。只道兩頭分二路。誰知動處不曾移。

   第十四。上叁品觀

   心想遙登兜率宮。莊嚴妙麗境重重。親聞彌勒談真谛。只恐相逢是夢中。

   第十五。中叁品觀

   天子求才選孝廉。鄉評大小共稱賢。一朝特地登金殿。白屋公卿豈偶然。

   第十六。下叁品觀

   劍樹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變金蓮。椎埋拜將英雄事。始信爲官不是錢。

   本住法頌壽黃檗山無念禅師八十(有引)

   上禦宇之叁年。癸亥仲春。二月十有七日。乃黃檗山無念禅師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惟師少志向上。早悟自心。開頂門之正眼。豎無畏之高幢。法門歸重。衲子趨風。莫不指歸第一義。令入自信之地。誠末法之津梁。長夜之慧炬也。宗門寥落。賴師獨振其家聲。不慧雖未承顔。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以法忘情。無彼我相。爲日久矣。嗟今老矣。愧不能一接麈尾。以結法喜之緣耳。今幸值師示生之辰。十方宰官居士缁白衆等。各持供養而興慶贊。不慧聞而歡喜。私謂悟無生者。離壽者相。非四相之可遷。安可以世谛而擬之耶。乃說本住法頌。敬遣侍者。遙持香花。用申贊歎。是以滴水而稱大海。以一隙而睹太虛。非敢盡其涯量。聊見微忱。以法供養之意耳。而說頌曰。

   諸法自性常寂滅。湛然不動如虛空。世界森羅及萬象。唯此一法之所印。佛未出世祖未來。此本住法無欠阙。草芥塵毛體自全。白牯黧奴亦知有。何況衆生各具足。而與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無生滅。又豈四相之可遷。不來不去無始終。是故名爲本住法。若人悟此體如如。一超頓絕凡聖見。正眼開時生死空。迷悟兩關當下辟。已過關者掉臂行。獨蹈大方無滯礙。猶如師子自在遊。非是野幹可隨逐。揭開五蘊封蔀茅。露地披襟坦然坐。是名無畏解脫人。從此常依本法住。唯師了此本住法。獨踞黃檗最高峰。巍巍不動若須彌。萬象森羅齊額手。日月遊行若電光。世界山河鏡中影。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萬法無起滅。是故一塵與空合。即與虛空共一體。一切微塵亦複然。身與微塵等無二。身塵既入法界空。自性體與虛空等。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壽無量。空中世界任起滅。一切聖凡從去來。是法不動相常住。此是大地衆生壽。衆生既與諸佛同。吾師豈與衆生別。但願吾師常化生。證入衆生無量壽。

   箴

   座右箴示黃生

   欲不可縱。志不可蕩。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學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而外馳。勿嗜好而內喪。恬憺自居。百骸無恙。不爲物誘。其神自王。

   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于物欲。勿郁郁于亂想。勿矯矯于浮雲。勿逐逐于世網。宜定志以素居。冀凝神而靜養。藜藿澹以自茹。山水清而獨賞。披玄易以窮化。覽春秋而鑒往。誦南華以銷憂。叩西墳而破障。觀世態若陽焰。聽是非如谷響。視衆物如蟲臂。看此身如鼠壤。富貴于我何求。得失于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何惚何恍。形似木雞。心如象罔。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之謂善長。

   我箴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逐境心生。隨情動念。心境兩忘。物我無辨。物無妍醜。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爲。動靜等觀。貴賤一視。凡聖齊平。名不思議。

   身箴

   敬咨爾身。爾何爲者。四大合成。內外虛假。聚沫芭蕉。塵埃野馬。衆苦稠林。生死曠野。昧之者多。識之者寡。一息不來。贅疣土苴。

   心箴

   爾胡爲心。恍惚杳冥。爲物之則。爲人之靈。昭昭不昧。耿耿常惺。善惡之府。賢聖之庭。無爲欲蔽。勿使妄萦。恬憺寂寞。其神自甯。

   性箴

   爾體圓明。爾形精奧。不動不遷。無相無貌。如水之濕。如火之燥。萬化不移。名言不到。去住來今。閑忙靜躁。卓爾獨存。是名真道。

   命箴

   咨爾何從。實唯天顧。壽夭窮通。聽其所遇。不忮不求。無怨無惡。鹑居鷇食。龍雲豹霧。信乎爾神。浮沈有數。安以俟之。無容外慕。

   銘

   母子銘(並序)

   清因弘法致難。上幹聖天子怒。聲若雷霆。私念老母。聞之必驚絕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陽。道經故鄉。迎老母于江上。一見歡喜談笑。音聲清亮。胸中略無纖毫滯念。因問老母。聞兒死生之際。豈不憂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憂。何憂于汝。但人言參差。于事無決定見。爲疑念耳。相與侍坐。達旦即作永訣。老母囑曰。汝善以道自愛。無爲我憂。今亦與汝長別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顧。余因感天下之爲母有如此者。豈不頓盡死生之情乎。乃爲之銘曰。

   母子之情。磁石引針。天然妙性。本自圓成。我見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無我。生而不戀。死若不知。始見我身。是石女兒。

   澄心銘示丁右武

   真性湛淵。如澄止水。僧愛擊之。煩惱浪起。起之不休。自性渾濁。煩惱無明。愈增不覺。以我取彼。如泥入水。以彼動我。如膏益火。彼亂我真。亂實我生。我若不生。劫燒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從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堅忍。習氣才發。忽然猛省。省處即覺一念回光。掃蹤絕迹。當下清涼。清涼寂靜。挺然獨立。恬澹怡神。物無與敵。

   觀心銘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衆妙。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便。總歸一竅。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妄想生怪。谛觀此心。空洞無物。瞥爾情生。便覺恍惚。急處回光。著力一照。雲散晴…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