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颂(十八首)
世尊著衣持钵空生叹希有
著衣持钵只如斯。饭食经行有甚奇。何故空生叹希有。令人特地更生疑。
应如是住
穷途白眼正凄惶。忽漫相逢大歇场。放下便为安乐地。何须忉怛费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闲灯影弄孩儿。黑夜翻疑有鬼随。试到天明亲看破。许多惊喜向谁提。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夜来梦到鬼门关。无数罗叉拥铁山。唱罢寒鸡天大晓。回头一笑破愁颜。
不住于相
乾闼婆城落镜中。楼台殿阁满虚空。但看无数登临客。倚槛披襟送去鸿。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鸟迹鱼踪莫浪寻。电光石火岂容心。时人但听春禽噪。谁信频伽鷇里音。
无我人众生寿者
傀儡登坛待鼓锣。大家相聚听高歌。不知线索经谁手。线断羞惭最懡[怡-台+羅]。
四果不作是念
长途客店暂招商。一宿休闲岂久长。夜梦忽登兜率界。回头空费好思量。
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少携书剑走他乡。主意将来赴选场。偶向街头遇占卜。报言当作状元郎。
持四句偈其福甚多
年年鬼祟请神巫。送退还来作秽污。太上老君如律令。诸邪从此一齐驱。
须菩提感激流涕
心头痛处有谁知。国丧家亡说向谁。回首故乡消息断。不堪重听雁声悲。
歌利王割截身体
穆王心爱偃师人。歌笑欢娱当是真。一怒顿教支解后。始知胶漆合成身。
一念信心即得菩提
莫道夷门荐狗屠。一言然诺许金躯。提锤直入中军帐。夺得将军肘后符。
三心不可得
寒空落落雁孤征。望眼昏迷里数生。自是本来踪迹断。劝君不必计途程。
无法可说
幻戏场中伎俩多。歌声不断舞婆娑。可怜观者增悲喜。曾见其中一线么。
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画工随意写形容。状貌衣冠各不同。好丑任他分别尽。到头不是主人公。
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贵贱原无定准程。从来白屋出公卿。一蒙天子亲宣诏。便是当场第一名。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梦向华胥国里游。到时欢喜转时愁。一声鸡唱霜天晓。枕上空华落两眸。
净土十六妙观颂
第一日观。观落日如悬鼓
白日西沉寄所思。夕阳尽处有心知。一从别后无消息。自此常如见面时。
第二水观。观大水澄清。凝冰映彻。作琉璃想
清凉心地碧澄澄。莹彻犹如水结冰。一片琉璃光洁地。休教埋没老胡僧。
第三地观。观冰琉璃。成就地想
游心何处可经行。宝地琉璃一掌平。未动脚跟前一步。看来原不涉途程。
第四树观。观琉璃地上。作宝树想
行树重重七宝林。目前罗列气阴森。花含无量摩尼聚。风动常宣妙法音。
第五池观。观七宝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涌泉。水含八德注花闲。金刚池底金沙布。念念心开七宝莲。
第六总观。作宝楼阁想
宝严楼阁影重重。无量诸天集此中。不鼓自鸣天乐动。法音盈耳乐无穷。
第七座观。观七宝莲华中。含金刚台想
七宝华含七宝台。摩尼华蕊结胞胎。随心一片光明藏。自身金容出现来。
第八像观。观一佛二菩萨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见慈亲。从今一识娘生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第九佛观。观佛相好想
毫若须弥目若莲。重重相好总无边。通身毛孔光明聚。照彻三千及大千。
第十观音观。作大士形像。佛立顶冠想
长大无边大士身。顶光化佛等微尘。细看毛孔含生土。触目分明是故人。
第十一势至观。作端坐。手执莲花想
光明色相总非差。顶上天冠百宝华。华里净含诸佛土。不知谁是主人家。
第十二普观。作自身往生莲华开合想
心想莲华量若空。托身深处密难通。光明照破华开后。醒眼依然似梦中。
第十三杂观。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参差。来去随人任所之。只道两头分二路。谁知动处不曾移。
第十四。上三品观
心想遥登兜率宫。庄严妙丽境重重。亲闻弥勒谈真谛。只恐相逢是梦中。
第十五。中三品观
天子求才选孝廉。乡评大小共称贤。一朝特地登金殿。白屋公卿岂偶然。
第十六。下三品观
剑树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变金莲。椎埋拜将英雄事。始信为官不是钱。
本住法颂寿黄檗山无念禅师八十(有引)
上御宇之三年。癸亥仲春。二月十有七日。乃黄檗山无念禅师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惟师少志向上。早悟自心。开顶门之正眼。竖无畏之高幢。法门归重。衲子趋风。莫不指归第一义。令入自信之地。诚末法之津梁。长夜之慧炬也。宗门寥落。赖师独振其家声。不慧虽未承颜。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以法忘情。无彼我相。为日久矣。嗟今老矣。愧不能一接麈尾。以结法喜之缘耳。今幸值师示生之辰。十方宰官居士缁白众等。各持供养而兴庆赞。不慧闻而欢喜。私谓悟无生者。离寿者相。非四相之可迁。安可以世谛而拟之耶。乃说本住法颂。敬遣侍者。遥持香花。用申赞叹。是以滴水而称大海。以一隙而睹太虚。非敢尽其涯量。聊见微忱。以法供养之意耳。而说颂曰。
诸法自性常寂灭。湛然不动如虚空。世界森罗及万象。唯此一法之所印。佛未出世祖未来。此本住法无欠阙。草芥尘毛体自全。白牯黧奴亦知有。何况众生各具足。而与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无生灭。又岂四相之可迁。不来不去无始终。是故名为本住法。若人悟此体如如。一超顿绝凡圣见。正眼开时生死空。迷悟两关当下辟。已过关者掉臂行。独蹈大方无滞碍。犹如师子自在游。非是野干可随逐。揭开五蕴封蔀茅。露地披襟坦然坐。是名无畏解脱人。从此常依本法住。唯师了此本住法。独踞黄檗最高峰。巍巍不动若须弥。万象森罗齐额手。日月游行若电光。世界山河镜中影。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万法无起灭。是故一尘与空合。即与虚空共一体。一切微尘亦复然。身与微尘等无二。身尘既入法界空。自性体与虚空等。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寿无量。空中世界任起灭。一切圣凡从去来。是法不动相常住。此是大地众生寿。众生既与诸佛同。吾师岂与众生别。但愿吾师常化生。证入众生无量寿。
箴
座右箴示黄生
欲不可纵。志不可荡。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学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而外驰。勿嗜好而内丧。恬憺自居。百骸无恙。不为物诱。其神自王。
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于物欲。勿郁郁于乱想。勿矫矫于浮云。勿逐逐于世网。宜定志以素居。冀凝神而静养。藜藿澹以自茹。山水清而独赏。披玄易以穷化。览春秋而鉴往。诵南华以销忧。叩西坟而破障。观世态若阳焰。听是非如谷响。视众物如虫臂。看此身如鼠壤。富贵于我何求。得失于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何惚何恍。形似木鸡。心如象罔。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之谓善长。
我箴
一切爱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无量。逐境心生。随情动念。心境两忘。物我无辨。物无妍丑。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为。动静等观。贵贱一视。凡圣齐平。名不思议。
身箴
敬咨尔身。尔何为者。四大合成。内外虚假。聚沫芭蕉。尘埃野马。众苦稠林。生死旷野。昧之者多。识之者寡。一息不来。赘疣土苴。
心箴
尔胡为心。恍惚杳冥。为物之则。为人之灵。昭昭不昧。耿耿常惺。善恶之府。贤圣之庭。无为欲蔽。勿使妄萦。恬憺寂寞。其神自宁。
性箴
尔体圆明。尔形精奥。不动不迁。无相无貌。如水之湿。如火之燥。万化不移。名言不到。去住来今。闲忙静躁。卓尔独存。是名真道。
命箴
咨尔何从。实唯天顾。寿夭穷通。听其所遇。不忮不求。无怨无恶。鹑居鷇食。龙云豹雾。信乎尔神。浮沉有数。安以俟之。无容外慕。
铭
母子铭(并序)
清因弘法致难。上干圣天子怒。声若雷霆。私念老母。闻之必惊绝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阳。道经故乡。迎老母于江上。一见欢喜谈笑。音声清亮。胸中略无纤毫滞念。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顾。余因感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乃为之铭曰。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澄心铭示丁右武
真性湛渊。如澄止水。僧爱击之。烦恼浪起。起之不休。自性浑浊。烦恼无明。愈增不觉。以我取彼。如泥入水。以彼动我。如膏益火。彼乱我真。乱实我生。我若不生。劫烧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从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坚忍。习气才发。忽然猛省。省处即觉一念回光。扫踪绝迹。当下清凉。清凉寂静。挺然独立。恬澹怡神。物无与敌。
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便。总归一窍。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妄想生怪。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急处回光。著力一照。云散晴…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