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P3

  ..续本文上一页空。白日朗耀。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应念而现。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著。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净土天宫。逍遥任意。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热处若生。生处自熟。二六时中。头头尽妙。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师心铭

   人性本大。超乎形器。直以有我。自生障蔽。习染浓厚。故为物累。问学不广。故多自是。见理不明。骄矜恃气。轻内重外。逐物丧志。嗜欲戕生。不知避忌。弃己忘真。孰称为智。达人虚怀。应缘无滞。与时逶迤。龙蛇玩世。得失靡惊。贵贱无预。恬憺怡神。省思寡虑。力其未能。谨其未至。学其无为。行其无事。听其无听。视其无视。返观内照。念念不住。诸妄消灭。精一无二。此乃至人。师心之秘。在我求之。恢有余地。不如是观。名为自弃。

   觉非铭

   万里之行。步步皆非。维人不觉。寸步不移。人生百岁。念念不住。昧者冒然。孰分新故。善恶迭迁。如环无端。莫知其极。谁使之然。使者不知。愈新愈迷。脚跟罔措。举足成疲。疲之既久。失其故有。变怪百出。不见其丑。以迷为觉。大地皆错。嫫母效颦。恬然自乐。霎时临镜。忽然猛省。但歇狂心。不劳施粉。天然秀媚。眉目清朗。本来面皮。毫发无爽。无论美恶。不须雕琢。只任现成。自然还朴。觉不觉是。不知知非。是非俱唾。万物齐归。

   梦觉铭

   善恶无端。一心返复。圣凡不隔。唯存梦觉。以觉入梦。颠倒滋重。以梦入觉。当下解脱。梦觉俱非。寂尔灵知。不生不灭。何虑何思。幻化百千。唯在一念。念起不觉。太虚闪电。烦恼不结。业即不生。爱憎坚固。实生死根。因果报应。捷如影响。根若不生。枝从何长。业有多种。以杀为先。好生恶死。彼此皆然。躯壳虽异。佛性是同。但平等观。杀念自空。心镜尘埋。习染既厚。以觉消磨。光明自透。渐磨渐落。念起即觉。觉至无生。心境空廓。妄想驰逐。究竟无益。谛审思维。死生迅疾。生死来往。大梦冥冥。但随业转。如不有生。有生不著。须从梦觉。醒眼看来。无绳自缚。念念回光。心心返照。但不随情。是名要妙。

   忘缘铭

   情有智愚。性无明昧。凡圣之分。实存向背。如臣事君。如子侍父。一念精真。不容顾伫。顾伫则移。移则造迷。迷之既久。其神日疲。不移即悟。悟则不顾。独立湛然。妙用常住。应缘若响。处世如空。逍遥物化。顿脱樊笼。不出不入。无去无来。空华世相。水月襟怀。

   观世铭

   四大幻身。本无一物。愚者执之。爱憎桎梏。妙圆觉心。弥满清净。妄想积迷。颠倒增病。渴鹿逐焰。愈逐愈渴。看破即休。始知是错。游戏神通。不离日用。贵贱好丑。任其搬弄。达人大观。洞然明白。离合悲欢。了不可得。六尘境界。如梦聚宝。无量贪求。一觉便了。音声色相。风月行空。于斯不著。岂是盲聋。以此处世。有何挂碍。身虽凡夫。名观自在。

   六根铭

   身为业媒。心为业种。从六情根。贪奔爱涌。眼流于色。失其真明。耳流于声。遗其本闻。舌非爽味。实多妄语。恣意纵情。识风内鼓。习发窍鸣。如簧有声。不知所自。听者震惊。出口入耳。爱憎斯起。声已消亡。祸方资始。如雷击粪。忽生毒菌。愚者食之。误伤其命。维鼻合身。同为一觉。总是浮尘。身多过恶。意乃枢机。波流毒海。为彼所漂。汩其真宰。是故世人。虽生不生。若能返观。各得精真。精真若复。六根无物。似云浮空。如响出谷。不被形拘。不为心碍。迥出情尘。超然自在。

   念佛三昧铭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常衬两足。何必待身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是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

   正心铭

   心本光明。欲蔽故暗。天然之体。随情耗散。今欲正之。祛欲制情。一真既复。诸妄不生。

   诚意铭

   意乃妄根。乘虚日凿。密察其原。潜乎不觉。觉则不妄。妄息即真。至诚无息。其善乃敦。

   修身铭

   只体之欲。纵情之本。酒色之迷。陷身之阱。迷欲不返。身心不固。徒有此生。诚为虚度。

   齐家铭

   齐家之要。惟俭与勤。义礼若丰。澹薄自醇。勤俭传家。澹薄宁志。是乃圣贤。处世之秘。

   六妙铭(并引)

   雪峤山主。结庐双径之朝阳峰下。千峰如指。故颜曰千指。前峰紧抱。弯环如角。予名之曰麟角。且喻独也。庵前有池。俗呼洗砚。盖东坡尝三游兹山。特附讳乎。予易曰来月。古人喻道曰。池成月自来。池上有斋。予扁曰洗月。喻心境也。斋后有泉。味甘冽而醇。予题之曰。过乳。以昔圣言。劫初之水。味过于乳。以从金刚际来。今峰顶之水。其源必深。可喻道脉欲知本也。庵后有石。予名大歇。谓阿兰若。真修行处。为寂灭场。乃大休歇地也。此景天然。故题称六妙。而卷首书曰。六通四达。欲此境中人。老人随不为妙缚也。直须双夺。故曰通达耳。手而各为之铭。志不忘也。不作境会。不落言思。是在宾主自得耳。

   千指庵

   千峰卓立。直指此庵。此庵如空。了没遮阑。问庵中主。不出不入。有来参者。空中一咄。

   麟角峰

   群走奔腾。一麟自足。惟麟所重。在乎角独。片石如麟。万木若毛。可笑骑者。不动一毫。

   来月池

   月原不来。水亦不去。蓦尔相逢。不知其故。水底之天。池中之月。去来之相。了不可说。

   洗月斋

   月本无尘。水自清洁。从何处洗。求之不得。月堕水中。水涵月影。可惜观者。热梦未醒。

   过乳泉

   水中择乳。须是鹅王。此不须择。在乎善尝。不许入口。要先知味。惟知味者。饮之心醉。

   大歇石

   石不善走。为何要歇。歇之大者。为本寂灭。趺坐此中。不动不摇。吐广长舌。松风夜号。

   般若轩铭(并序)

   轩因阅此经以得名也。为吴门居士朱鹭王在公栖息所。鹭故奇士。在公举乡进士。为郡司马。唾轩冕。弃妻子。结隐于天目。无何复过双径。居此轩。阅般若经。大有省发。予自南岳来。以达大师末后因缘。得至此山。居士见而欢喜。执弟子业。予叹曰。非大力量。欣寂灭之乐者。何能顿脱尘累而至此耶因名朱曰大力。王曰大[金*(起-巳+戍)]。颜其轩曰般若。乃为铭以纪之。铭曰。

   咄哉此轩。光明透脱。内外洞然。了无缚著。六根门头。圆通虚豁。世出世闲。一齐抛却。此轩之味。恬憺寂漠。轩中主人。身心快乐。一切情尘。火聚太末。问此法门。名不可说。

   毗耶室铭(有序)

   居士管觉仙。生长吴门。早归三宝。不畜妻子。不治生产。唯结一室。颜曰毗耶。以延十方。以无法可说。但以香饭而作佛事。老人过其室。因请铭之。铭曰。

   毗耶离城。坚固绵密。虽居市[廓-享+墨]。而无尘迹。中有居士。独寝一室。门不通风。六窗虚寂。唯有十方。不时云集。有问法者。止是一默。香饭不请。随缘搏食。座不用借。露地为席。诸有屏空。一尘不立。身心两忘。世界齐掷。万累俱捐。诸缘顿息。在尘出尘。斯为第一。

   铁如意铭(并引)

   予别双径。雪峤山主。以铁如意并香奁为供。感而为铭。

   维此如意。代我心口。我不能谈。借尔善吼。尔言不无。我法非有。两者既离。一亦不守。唯法身香。与尔作耦。托此金刚。用垂不朽。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七

   偈一(七十二首)

   唯心偈

   净妙不思议。圆满真实心。广大具威神。变现无量事。其体离诸垢。不舍染净缘。世与出世闲。成就众善业。众业若空华。本来无所有。以无所有故。故说即真常。善达业性空。不为幻技惑。不著亦不厌。如理谛实观。起处即无生。当念自空寂。了无前后际。一念若须弥。动静平等如。境界风不动。寂灭妙常乐。清净若莲华。深入尘劳泥。不染世闲垢。怀此如意珠。随求无所乏。神光照暗冥。普觉诸含识。

   居山偈

   借问山中人。居山有何趣。日饱三顿粥。长伸两脚睡。磐石作禅床。云霞为盖被。微风吹幽松。发明西来意。拨落云里华。刮除眼中翳。一念绝中边。了无前后际。觉来双眼空。回视梦中事。捞捷水底月。却翻成钝滞。凡圣一齐抛。方脱娘生累。一物不将来。犹是第二义。透出无事关。始遂居山计。

   大泽禅人三度岭海参礼因示

   万里为谁来。来复为底事。靴里摸指头。原不在别处。若向外边寻。走尽天涯路。来来去复来。此法原无住。试问曹溪僧。菩提可有树。若不得一枝。枉费卖单布。

   示道脉源禅人

   参禅无秘诀。要为生死切。生死挂眉毛。念念不暂辍。提起金刚圈。脊梁劲似铁。努力望前追。直使命根绝。妄想顿潜踪。身心当下撇。要见本来人。如空中钉橛。打破黑漆桶。方是大休歇。

   题恒河图示恒一林禅人

   佛住恒河岸。常对河说法。至法难思处。即以河沙喻。若以沙数多。犹未尽佛意。直以此法身。乃显真实义。法身常不变。随流性不迁。虽以种种秽。体性常清净。乃至劫火燃。究竟体不坏。是故法身常。自性无生灭。佛子识此义。了悟自性身。如彼恒河沙。永劫性常一。是名金刚地。佛子善安住。

   观缘偈

   谛观此身无始来。皆从颠倒妄想生。轮回六道苦趣中。性返人天无量劫。妄念不止苦无涯。妄境不空业如海。若能一念暂回光。当下即令登彼岸。妄业积聚如须弥。人我是非苦坚固。结成生死铁围关。百劫千生不能出。镬汤炉炭本来无。只从一念嗔心起。若于起处即消除。火里金莲真解脱。现前境界若空花。镜像水月不可喻。世…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