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P5

  ..續本文上一頁煙水茫茫苦問津。歸去家山生意滿。百花深處鳥啼春。

   示查汝定

   涉水登山亦壯哉。芒鞋遙自敬亭來。入門一笑忘賓主。莫道維摩口不開。

   題雪山苦行佛

   萬山冰雪連根凍。一片身心徹骨寒。不是死中重發活。如何能得識情幹。

   無端棄卻金輪位。特爾令生大地疑。自是九重深密事。從來不許外人知。

   輕抛兜率入王宮。一顧回頭思不窮。走向萬山千丈雪。埋身八面不通風。

   心似冰霜骨似柴。六年凍餓口難開。誰知忽睹明星上。落得盈盈笑滿腮。

   答定齋賀明府

   函蓋乾坤一句新。晴空霹雳淨煙塵。箭鋒拄處難回互。狹路相逢是故人。

   青獅白象駕雲中。金色銀光出處同。若問無生端的意。空山風雨吼長松。

   示歐生羽仲傳經诃林

   斯道幽微若一絲。全憑信力以維持。苟非一片金剛地。難使菩提葉葉輝。

   送樂天法師還匡廬

   山色湖光一鏡開。曼殊誤落此中來。莫教獅子輕彈舌。恐震當年舊講臺。

   贈西來梵僧

   十萬西來碧眼胡。渡江曾折一莖蘆。只今石室猶留影。試問前生是有無。

   挽本來和尚

   五年叁度叩禅關。此日尋師去不還。不是白椎兜率院。多應聽法五臺山。

   送如證禅人造旃檀像還五臺

   火雲赤日滿炎荒。金色光含古道場。不是曼殊親出現。誰知隨處是清涼。

   海岸旃檀淨法身。無邊相好隱微塵。分明剖出諸人看。觌面當機一句新。

   寄大千法師

   叁十年前同法席。別來消息斷他鄉。忽聞近住千峰裏。想已心空聞妙香。

   示曹溪塔主

   香火千秋似一朝。兒孫終夜守寥寥。茶湯宛若生前供。不負當年石墜腰。

   勉曹溪諸弟子十首

   千僧和合似靈山。大衆依歸豈等閑。不是曾蒙親囑付。如何得入祖師關。

   肉身現在即如生。朝暮茶湯出志誠。鍾鼓分明常說法。不須苦口再叮咛。

   福田種子要深栽。因果如臨明鏡臺。親到寶山千萬次。者回不可又空回。

   辛勤作務莫辭勞。可想當年石墜腰。一息不來千萬劫。善根不種苦難消。

   莫教輕易過平生。如箭光陰實可驚。只恐氣銷叁寸後。幾時再到寶山行。

   功德園林不可輕。腳跟步步要分明。莫教錯落隨他去。免使盲人又夜行。

   寸椽片瓦衆緣成。信施脂膏不可輕。切莫貪他驢糞橛。等閑換卻一雙睛。

   信心膏血重須彌。粒米莖薪不可欺。但看披毛並戴角。酬償夙債苦泥犁。

   幸生中國蚤離塵。身著袈裟遠六親。受用空門清淨福。如何能報祖師恩。

   少小能存向上心。毫芒終長到千尋。只須曆盡冰霜苦。始得成材出鄧林。

   示曹溪沙彌能新智融達一淨洗通文方覺書華嚴經七首

   剖破微塵出大經。無邊刹海遞相形。松風鳥語分明說。只在當人著意聽。

   佛境重重不可量。毫端叁昧豈尋常。須知舉手通身現。觸處全彰海印光。

   行行雁影落寒空。直豎橫斜但信風。莫問普賢求妙行。先須識取主人公。

   毗盧樓閣幾時開。彈指感須待善財。頓見閣中無盡藏。重重佛境甚奇哉。

   福城東畔禮文殊。知識遙參到海隅。五十叁人同一調。不勞遠涉費程途。

   海波爲墨亦須幹。筆若須彌舉不難。描寫毗盧華藏界。最初一字許誰看。

   紙墨文言總不真。真經全在剖微塵。但能字字光明現。莫道文殊是智人。

   挽萬固寺一山和尚

   二十年前問起居。相逢猶是在生初。只今遙望中條月。獨有清光照竹廬。

   寄高常侍

   憶昔長安話別時。雪中把臂立臨歧。而今萬裏炎荒外。一念清涼君獨知。

   贈诃林裔公

   菩提樹下久棲遲。時複經行繞樹思。遙想當初栽樹日。曾經親手一封泥。

   贈顔杏園醫士

   雪山衆草郁菁蔥。信手拈來用得工。不是等閑醫國手。肯教狼藉怨春風。

   贈太和老人

   金剛堀裏舊相逢。雪鬓鬔松氣更雄。一盞玻璃茶尚醉。依稀猶記放牛翁。

   送暹侍者遊五臺兼訊空印法師

   遙從火宅入清涼。萬裏休言道路長。傥見文殊問消息。堀中今空幾禅林。

   過法性寺菩提樹下禮六祖大師

   菩提樹下舊相逢。千載重來氣尚同。鍾鼓聲沈香不斷。兒孫何故覓玄蹤。

   送離際禅人參方

   汝持一缽曹溪水。遍灑諸方五味禅。莫道老憨無法說。而今不直半文錢。

   送若惺炯公禮普陀

   波流不動白華山。滿月寒空大士顔。若向岩前相見處。瞻依須聽普門還。

   喜法侄行廣至

   憶昔離家別祖年。爾應猶是未生前。今從萬裏相看處。一笑還追夙世緣。

   問遊石陽病

   借問毗耶病裏身。就中檢點孰爲真。只須剝盡重陰後。始見陽和大地春。

   送惺來裔公行腳

   彌漫煙水淼無窮。回首山城曆百重。只爲尋師參底事。德雲不在妙高峰。

   懷大都千佛寺

   憶昔千花七寶臺。一花一葉一如來。不知近日花閑佛。可似當年震法雷。

   示能哲禅人

   爾到曹溪路不差。眼前行腳未爲賒。試看初出門前望。芳草漫漫何處家。

   寄王居士

   清涼雪夜共談禅。一別于今二十年。常憶毗耶真面目。寒空明月幾回圓。

   再過法性寺喜炯公禮普陀歸

   叁年不坐菩提樹。一念常懸般若燈。莫謂頭陀慵說法。道緣不似獵叢僧。

   詠楞伽室寄天與孔居士

   滔滔毒海渺無涯。夜刹羅叉此是家。獨有楞伽無價寶。光明日夜照恒沙。

   八面光明體最圓。金剛雖利不能穿。時時安置心王殿。照破叁千及大千。

   曹溪雪茶寄金山珍公

   摘得先春葉一枝。寄將鶴骨病阿師。試烹一盞親嘗過。可似初參趙老時。

   甲辰春奉檄還戍舟泊支江逸炯二公啓南羽仲仲遷諸子過訊因示

   暫系孤舟傍柳陰。端居恰似逝多林。菩提樹下常隨衆。怪道能來問法音。

   示堪輿梁生

   山河大地一微塵。法眼圓明始見真。自是要求歸著處。肯教埋沒世閑人。

   示羅浮山主印宗

   羅浮山下繞恒河。河畔祇林似普陀。若問華中觀自在。試看明月墮清波。

   贈周相士

   落魄江湖一蒯缑。相心神術自壺丘。逢人若問榮枯事。一段真光在兩眸。

   示性如濟禅人

   底事南遊學善財。爲尋知識久徘徊。妙高峰頂無蹤迹。莫道文殊錯指來。

   示普陀勝林禅人

   普陀山下白華邨。日夜潮音說普門。試問庵居何所有。但聞鹦鹉報黃昏。

   聞惺來裔公于雲棲受具歸以偈訊之

   一條拄杖活如龍。相伴曾登天竺峰。自向雲棲聞法後。諸緣可頓一時空。

   山中夏日

   竹床瓦枕足松風。午睡沈酣夢想空。四體百駭俱作客。不知誰是主人公。

   靜夜鍾聲

   鍾聲清夜響寒空。一擊如吹萬竅風。不是閑催龍聽法。多應喚醒主人公。

   示泰和周生

   大道從來在目前。卻于死處覓枯禅。誰知日用頭頭事。盡是無生最上緣。

   道力何如業力強。就中生熟好思量。臨機遇境能回互。頓息迷途演若狂。

   示圓通總持長老

   西江一派自曹溪。馬祖頭疼孰可醫。若向圓通覓生藥。死貓頭話最堪思。

   示龔生伯起

   數千裏外訪知音。只爲從人覓此心。及至相逢親見面。始知昔日費追尋。

   示慈明賢禅人

   一錫遙從多寶來。南詢煙水獨浮杯。歸途若過曹溪路。路滑休行雨後苔。

   戊申夏日重過羊城偶成

   仙城已度十叁載。人世今過六十年。回首塵寰如夢事。不知究竟屬何緣。

   當年一缽曆諸方。到處名山是道場。吃盡檀那無米飯。至今酬價費商量。

   五臺千尺雪蒙頭。只道寒灰死便休。誰想一星星火種。焚燒大地更橫流。

   東海曾沖萬裏濤。奔雷破石浪頭高。輕乘一葉隨風去。直踏叁山釣六鳌。

   示正位侍者

   極盡懸崖百尺竿。動移一步最爲難。只教撒手翻身去。不作狸奴白牯看。

   示悅禅人誦華嚴經

   百城煙水望如天。何處相逢問普賢。想向妙峰山頂過。不知曾說此因緣。

   示飯頭

   德山托缽幾時來。去米長沙莫浪猜。休向上方香積借。火爐邊事亦奇哉。

   寄五臺妙峰師

   玻璃世界水晶宮。金色銀光處處同。獨跨金毛獅子步。遊行八面不通風。

   冰霜鶴骨發如銀。誰識曼殊最後身。一自堀中相別後。至今不隔一微塵。

   拄杖橫挑刹海遊。無邊刹土一塵收。閑來擘破微塵看。落盡空花剩兩眸。

   千丈寒岩百尺冰。當年相對坐崚嶒。即今火宅清涼界。一個維摩一個僧。

   寄五臺空印師

   遙思遊戲雜花林。獨坐旃檀寶樹陰。不動舌根常說法。萬人時聽海潮音。

   一自抛身瘴海瀾。蠻煙毒霧盡加餐。歸來渴飲曹溪水。不減清涼徹骨寒。

   示曹溪紫筍莊莊主

   一夕東風紫筍肥。無邊春色到柴扉。桃花滿眼。無人問。誰薦當陽向上機。

   寄枝隱

   白門深隱一枝安。山水娛情世念殘。曾入維摩方丈內。百千叁昧一毫端。

   示杲禅人閉關

   六窗緊閉不通風。何事藏身入此中。試向文殊彈指處。直教拶破太虛空。

   贈融禅人住持泰和大司馬郭公忠孝寺

   脫體原從瘴疠天。叁生又結宰官緣。維摩丈室渾無語。莫道無言不是禅。

   示懷愚修堂主

   向上叁玄動步疑。言前一句許誰知。若非撒手懸崖去。辜負娘生兩道眉。

   寄靈山桂峰師

   靈山一會俨然存。松柏雲棲滿鹿園。自是法身常說法。分明鍾鼓報黃昏。

   寄東…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