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烟水茫茫苦问津。归去家山生意满。百花深处鸟啼春。
示查汝定
涉水登山亦壮哉。芒鞋遥自敬亭来。入门一笑忘宾主。莫道维摩口不开。
题雪山苦行佛
万山冰雪连根冻。一片身心彻骨寒。不是死中重发活。如何能得识情干。
无端弃却金轮位。特尔令生大地疑。自是九重深密事。从来不许外人知。
轻抛兜率入王宫。一顾回头思不穷。走向万山千丈雪。埋身八面不通风。
心似冰霜骨似柴。六年冻饿口难开。谁知忽睹明星上。落得盈盈笑满腮。
答定斋贺明府
函盖乾坤一句新。晴空霹雳净烟尘。箭锋拄处难回互。狭路相逢是故人。
青狮白象驾云中。金色银光出处同。若问无生端的意。空山风雨吼长松。
示欧生羽仲传经诃林
斯道幽微若一丝。全凭信力以维持。苟非一片金刚地。难使菩提叶叶辉。
送乐天法师还匡庐
山色湖光一镜开。曼殊误落此中来。莫教狮子轻弹舌。恐震当年旧讲台。
赠西来梵僧
十万西来碧眼胡。渡江曾折一茎芦。只今石室犹留影。试问前生是有无。
挽本来和尚
五年三度叩禅关。此日寻师去不还。不是白椎兜率院。多应听法五台山。
送如证禅人造旃檀像还五台
火云赤日满炎荒。金色光含古道场。不是曼殊亲出现。谁知随处是清凉。
海岸旃檀净法身。无边相好隐微尘。分明剖出诸人看。觌面当机一句新。
寄大千法师
三十年前同法席。别来消息断他乡。忽闻近住千峰里。想已心空闻妙香。
示曹溪塔主
香火千秋似一朝。儿孙终夜守寥寥。茶汤宛若生前供。不负当年石坠腰。
勉曹溪诸弟子十首
千僧和合似灵山。大众依归岂等闲。不是曾蒙亲嘱付。如何得入祖师关。
肉身现在即如生。朝暮茶汤出志诚。钟鼓分明常说法。不须苦口再叮咛。
福田种子要深栽。因果如临明镜台。亲到宝山千万次。者回不可又空回。
辛勤作务莫辞劳。可想当年石坠腰。一息不来千万劫。善根不种苦难消。
莫教轻易过平生。如箭光阴实可惊。只恐气销三寸后。几时再到宝山行。
功德园林不可轻。脚跟步步要分明。莫教错落随他去。免使盲人又夜行。
寸椽片瓦众缘成。信施脂膏不可轻。切莫贪他驴粪橛。等闲换却一双睛。
信心膏血重须弥。粒米茎薪不可欺。但看披毛并戴角。酬偿夙债苦泥犁。
幸生中国蚤离尘。身著袈裟远六亲。受用空门清净福。如何能报祖师恩。
少小能存向上心。毫芒终长到千寻。只须历尽冰霜苦。始得成材出邓林。
示曹溪沙弥能新智融达一净洗通文方觉书华严经七首
剖破微尘出大经。无边刹海递相形。松风鸟语分明说。只在当人著意听。
佛境重重不可量。毫端三昧岂寻常。须知举手通身现。触处全彰海印光。
行行雁影落寒空。直竖横斜但信风。莫问普贤求妙行。先须识取主人公。
毗卢楼阁几时开。弹指感须待善财。顿见阁中无尽藏。重重佛境甚奇哉。
福城东畔礼文殊。知识遥参到海隅。五十三人同一调。不劳远涉费程途。
海波为墨亦须干。笔若须弥举不难。描写毗卢华藏界。最初一字许谁看。
纸墨文言总不真。真经全在剖微尘。但能字字光明现。莫道文殊是智人。
挽万固寺一山和尚
二十年前问起居。相逢犹是在生初。只今遥望中条月。独有清光照竹庐。
寄高常侍
忆昔长安话别时。雪中把臂立临歧。而今万里炎荒外。一念清凉君独知。
赠诃林裔公
菩提树下久栖迟。时复经行绕树思。遥想当初栽树日。曾经亲手一封泥。
赠颜杏园医士
雪山众草郁菁葱。信手拈来用得工。不是等闲医国手。肯教狼藉怨春风。
赠太和老人
金刚堀里旧相逢。雪鬓鬔松气更雄。一盏玻璃茶尚醉。依稀犹记放牛翁。
送暹侍者游五台兼讯空印法师
遥从火宅入清凉。万里休言道路长。傥见文殊问消息。堀中今空几禅林。
过法性寺菩提树下礼六祖大师
菩提树下旧相逢。千载重来气尚同。钟鼓声沉香不断。儿孙何故觅玄踪。
送离际禅人参方
汝持一钵曹溪水。遍洒诸方五味禅。莫道老憨无法说。而今不直半文钱。
送若惺炯公礼普陀
波流不动白华山。满月寒空大士颜。若向岩前相见处。瞻依须听普门还。
喜法侄行广至
忆昔离家别祖年。尔应犹是未生前。今从万里相看处。一笑还追夙世缘。
问游石阳病
借问毗耶病里身。就中检点孰为真。只须剥尽重阴后。始见阳和大地春。
送惺来裔公行脚
弥漫烟水淼无穷。回首山城历百重。只为寻师参底事。德云不在妙高峰。
怀大都千佛寺
忆昔千花七宝台。一花一叶一如来。不知近日花闲佛。可似当年震法雷。
示能哲禅人
尔到曹溪路不差。眼前行脚未为赊。试看初出门前望。芳草漫漫何处家。
寄王居士
清凉雪夜共谈禅。一别于今二十年。常忆毗耶真面目。寒空明月几回圆。
再过法性寺喜炯公礼普陀归
三年不坐菩提树。一念常悬般若灯。莫谓头陀慵说法。道缘不似猎丛僧。
咏楞伽室寄天与孔居士
滔滔毒海渺无涯。夜刹罗叉此是家。独有楞伽无价宝。光明日夜照恒沙。
八面光明体最圆。金刚虽利不能穿。时时安置心王殿。照破三千及大千。
曹溪雪茶寄金山珍公
摘得先春叶一枝。寄将鹤骨病阿师。试烹一盏亲尝过。可似初参赵老时。
甲辰春奉檄还戍舟泊支江逸炯二公启南羽仲仲迁诸子过讯因示
暂系孤舟傍柳阴。端居恰似逝多林。菩提树下常随众。怪道能来问法音。
示堪舆梁生
山河大地一微尘。法眼圆明始见真。自是要求归著处。肯教埋没世闲人。
示罗浮山主印宗
罗浮山下绕恒河。河畔祇林似普陀。若问华中观自在。试看明月堕清波。
赠周相士
落魄江湖一蒯缑。相心神术自壶丘。逢人若问荣枯事。一段真光在两眸。
示性如济禅人
底事南游学善财。为寻知识久徘徊。妙高峰顶无踪迹。莫道文殊错指来。
示普陀胜林禅人
普陀山下白华邨。日夜潮音说普门。试问庵居何所有。但闻鹦鹉报黄昏。
闻惺来裔公于云栖受具归以偈讯之
一条拄杖活如龙。相伴曾登天竺峰。自向云栖闻法后。诸缘可顿一时空。
山中夏日
竹床瓦枕足松风。午睡沉酣梦想空。四体百骇俱作客。不知谁是主人公。
静夜钟声
钟声清夜响寒空。一击如吹万窍风。不是闲催龙听法。多应唤醒主人公。
示泰和周生
大道从来在目前。却于死处觅枯禅。谁知日用头头事。尽是无生最上缘。
道力何如业力强。就中生熟好思量。临机遇境能回互。顿息迷途演若狂。
示圆通总持长老
西江一派自曹溪。马祖头疼孰可医。若向圆通觅生药。死猫头话最堪思。
示龚生伯起
数千里外访知音。只为从人觅此心。及至相逢亲见面。始知昔日费追寻。
示慈明贤禅人
一锡遥从多宝来。南询烟水独浮杯。归途若过曹溪路。路滑休行雨后苔。
戊申夏日重过羊城偶成
仙城已度十三载。人世今过六十年。回首尘寰如梦事。不知究竟属何缘。
当年一钵历诸方。到处名山是道场。吃尽檀那无米饭。至今酬价费商量。
五台千尺雪蒙头。只道寒灰死便休。谁想一星星火种。焚烧大地更横流。
东海曾冲万里涛。奔雷破石浪头高。轻乘一叶随风去。直踏三山钓六鳌。
示正位侍者
极尽悬崖百尺竿。动移一步最为难。只教撒手翻身去。不作狸奴白牯看。
示悦禅人诵华严经
百城烟水望如天。何处相逢问普贤。想向妙峰山顶过。不知曾说此因缘。
示饭头
德山托钵几时来。去米长沙莫浪猜。休向上方香积借。火炉边事亦奇哉。
寄五台妙峰师
玻璃世界水晶宫。金色银光处处同。独跨金毛狮子步。游行八面不通风。
冰霜鹤骨发如银。谁识曼殊最后身。一自堀中相别后。至今不隔一微尘。
拄杖横挑刹海游。无边刹土一尘收。闲来擘破微尘看。落尽空花剩两眸。
千丈寒岩百尺冰。当年相对坐崚嶒。即今火宅清凉界。一个维摩一个僧。
寄五台空印师
遥思游戏杂花林。独坐旃檀宝树阴。不动舌根常说法。万人时听海潮音。
一自抛身瘴海澜。蛮烟毒雾尽加餐。归来渴饮曹溪水。不减清凉彻骨寒。
示曹溪紫笋庄庄主
一夕东风紫笋肥。无边春色到柴扉。桃花满眼。无人问。谁荐当阳向上机。
寄枝隐
白门深隐一枝安。山水娱情世念残。曾入维摩方丈内。百千三昧一毫端。
示杲禅人闭关
六窗紧闭不通风。何事藏身入此中。试向文殊弹指处。直教拶破太虚空。
赠融禅人住持泰和大司马郭公忠孝寺
脱体原从瘴疠天。三生又结宰官缘。维摩丈室浑无语。莫道无言不是禅。
示怀愚修堂主
向上三玄动步疑。言前一句许谁知。若非撒手悬崖去。辜负娘生两道眉。
寄灵山桂峰师
灵山一会俨然存。松柏云栖满鹿园。自是法身常说法。分明钟鼓报黄昏。
寄东…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