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海劫外法师
亲受灵山付嘱来。法筵今向海滨开。楞伽山顶魔罗众。几度闻经到讲台。
示南禅人
为问毗耶病里身。不知谁是病中人。二时粥饭三餐药。吃得分明意最亲。
寄赖古轩居士
长斋一室事空王。心地时焚般若香。遥想日长趺坐处。静听鸟语出山光。
寄谢青莲居士
常忆青莲居士身。梦魂时对镜中人。知君深得无生意。自信居尘不染尘。
鼎湖山居
历尽风波总是非。此心久已习忘机。翻身直入千峰里。坐看闲云白昼飞。
寄明宗法师
曾从兜率白椎来。一受金篦法眼开。会向今时传露布。只教平地净尘埃。
寄蕴法师
江头促膝别君时。回首青山入梦思。为问花台千百众。言前一句几人知。
寄巢法师
披云带月饱风霜。清夜迢迢鹤梦长。读罢楞伽香篆细。知君无物可思量。
寄雨法师
久从鹫岭现当机。谁问云兴花雨飞。莫道法筵今寂寞。堀中君作众归依。
示中孚表禅人
世缘看破解归来。火里莲花不易开。直把根尘都洗尽。莫教再入者胞胎。
示无知鉴禅人
明明佛性本无遮。自是从前一念差。失脚久沉生死海。者回切莫负莲花。
示微密禅人
钵囊遥自伏牛来。度岭寒梅花正开。若问曹溪亲切句。菩提无树镜非台。
示凝知瀚禅人
圆顶方袍八宝身。出家本意要超尘。若为烦恼轻埋没。再出头来已失真。
寄湛禅人住伏牛
曾持一钵到曹溪。跋涉宁辞独杖藜。闻道万山深隐处。夕阳斜照鸟争啼。
寄题郭次公如是院
舍卫曾开祇树林。君今重拟布金心。法王如是全提处。独许文殊是赏音。
答郭允叔
曾向曹溪问上乘。西来密意属南能。莫言杜口维摩诘。不是当年有发僧。
寄题郭叔子太乙囊泉亭
清池明月影沉沉。囊水江湖济度心。试问游鱼真荣处。濠梁未必是知音。
示弘范禅人
礼谢千华宝座前。却从临济觅三玄。今来更问曹溪路。云满青山月满天。
寄衲云法师
当阳剖破一微尘。拄杖闲提用处亲。明月夜深崖下虎。归依犹似昔时人。
送僧造旃檀像归茶陵
南海旃檀香一枝。法身随处现双眉。迎归寂寂松阴下。犹似拈花不语时。
赠郭生凌舄
长斋绣佛礼空王。火宅翻为选佛场。夜剔明灯心寂寂。莲花不必想西方。
将之南岳留别岭南法社诸子十首
一落风尘二十年。相逢须信是前缘。自从衣钵南来后。今日重拈直指禅。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触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大道从来绝本真。多因分别强疏亲。直须看破娘生面。方是尘中特达人。
瘴烟饮尽齿犹寒。不记从前道路难。此去万山深密处。云霞五色座中看。
廿载驱驰走瘴乡。年来不觉鬓如霜。今乘一叶扁舟去。踪迹应从万壑藏。
尘劳混迹久和光。只为拈提此事忙。千尺钓竿几斫尽。海天回首更茫茫。
一自归依绕法坛。时时为乞此心安。莫言别去三千里。明月中天觌面看。
时把纶竿见素心。竹枝唱罢几知音。扁舟归去霜天夜。明月芦花何处寻。
寒空历历雁声孤。踪迹从今落五湖。无限烟波寄愁思。片[馬*凡]天际是归途。
为法宁辞道路赊。岂云瘴海是天涯。频将一滴曹溪水。灌溉西来五叶花。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八
偈一
示邹生子胤十首
此事明明绝覆藏。普天匝地露堂堂。男儿不突金刚眼。觌体相看若面墙。
见闻知觉总空花。翳未除时见转差。只待晴空清净眼。方知别有好生涯。
声色场中岂偶然。自将荆棘苦参天。何人一掷翻身出。始信随缘自在禅。
妙性圆明自本真。从来皎洁绝纤尘。不教妄染轻遮障。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离寻常。待客迎宾底事忙。试看个中关捩子。何曾移动一毫芒。
五蕴山中寂灭场。六窗虚敞夜生光。只须唤醒庵中主。莫使昏沉自盖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只因情想自暌携。但看起处无消息。一任猿声日夜啼。
性天云净月轮孤。身世何须问有无。但得尘缘踪迹断。不劳名字挂江湖。
世缘逐逐几时休。弃却家山向外求。衣底明珠任埋没。长途空自抱穷愁。
太虚闪电不留情。憎爱何容逐队行。擘破娘生真面目。肯教埋没过平生。
寄袁生
曾将书札寄南能。问法遥参最上乘。三昧知从文字入。不知可记昔时僧。
示水天禅人
知识相逢岂易哉。个中消息口难开。妙高峰顶经行处。不是平空赚善财。
示谭复之
曾从授记向灵山。今日重来一扣关。为问拈华当日事。头陀不是易开颜。
示钟生衡颖
曾过曹溪已十年。相逢知识总前缘。阮生何必穷途哭。自有西来最上禅。
示方生觉之
心光独露形骸外。祖意能参机语前。想听匡山莲漏熟。故来重理旧因缘。
示常达禅人
南岳曹溪一脉来。相传明镜亦非台。金刚正眼人人共。须向磨砖一句开。
示宗玄禅人
幻成五蕴本来空。必欲求之似捕风。试向浑身消散后。应须识取主人公。
示南岳庸质山主
万山深处一茅庵。朝暮云霞当小参。最是溪声关不住。广长日夜语喃喃。
南岳山居
七十年来梦里过。江湖踪迹总蹉跎。而今喜得闲田地。莫问从前事若何。
脚跟踏遍水云乡。未离清凉古道场。筋力渐衰心已倦。安眠饱食是行藏。
大休歇处不寻常。妄想消时世已忘。都向别求真极乐。谁知当下是西方。
但见无生寂灭心。了无妄想敢来侵。根尘总是空花影。佛祖何须向外寻。
观心生处了无生。闪电光中眼倍明。为问西来成底事。今人都只解贪程。
示庐陵僧密洁公
庐陵米价近如何。问著休全举似他。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
示杜言禅人
西江一派马师禅。闻道而今久失传。莫谓磨砖堪作镜。自然不堕路途边。
示定水禅人
久依华座觅真诠。钟鼓分明句句玄。若问西来端的意。从前佛祖未曾传。
示量空禅人接待武昌
闻开梵刹向江湄。来往风[馬*凡]正渡时。为问华亭垂钓者。离钩三寸几人知。
题方觉之离垢庵
一芥庵中绝点尘。从来无物可相亲。静观寂灭清凉地。顿见如来妙法身。
题羼提庵
物我如空不可求。无边大海一浮沤。但看起处无踪迹。苦乐从教当下休。
示天渊禅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寻师费远行。只向目前亲荐取。是谁见色与闻声。
示六义禅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说起愁心可断肠。无量劫来都错过。者回岂忍负空王。
寄若昧法师
莲华峰下住庵人。日与云中五老亲。瀑布从空霏玉屑。恍如宾主对谈论。
示云居常元禅人
出世原为究此心。非图名字挂丛林。头话参到无心处。不向他家外面寻。
寄海会庵主
十方海会此为家。来往经过路不差。香饭饱餐回首去。出门烟水更无涯。
答雨法师寄法华新疏
灵山一会费商量。四十余年久覆藏。今日通身全吐露。分明只在一毫芒。
阁门紧闭不通风。多少踌躇叹路穷。不是轻劳弹指力。安知里许量如空。
穷子归来见父时。此心相委信无疑。纵将宝藏全分付。若不掀翻总不知。
无边刹海总莲华。可叹从前尽数沙。君向毛头亲点破。自今常御白牛车。
示素璞禅人(有引)
禅人向参予于曹溪。寻归吴门。顷巢雨二法师。以予与若师雪浪。为法门兄弟。命禅人持书。远走南岳。迎予终老。予感二公高谊。念禅人远劳。因成二偈。用以志怀。
曾礼曹溪走瘴乡。归依三匝绕禅床。分明一句无生话。莫道当时有覆藏。
遥持一纸故人书。特向空山问卜居。一片身心全付托。余生不必问何如。
答巢雨二法师
法门义气信非常。自是青山骨肉香。拟向通玄峰顶上。忘言相对一绳床。
吴门山水最幽清。二朗高峰久著声。傥得烟霞期共老。安眠饱食遂余生。
示浮刹禅人
遥向千峰问懒残。口边寒涕未曾干。火中黄独初煨熟。把似君前不易餐。
示大智禅人
竹杖芒鞋过万山。远从南岳扣松关。石头路滑难移步。莫道参方是等闲。
题别峰相见卷
百城南望尽烟波。峰顶相逢事若何。不是善财无面目。只缘知识信誵讹。
讯专愚衡公病
四大久观如泡影。病魔何处可潜踪。古人自有安闲法。只在无生一念中。
示若拙禅人
行遍天涯觅此心。从来都向外边寻。纵然未出门前路。须信漫漫草更深。
寄徐菶莪
时问维摩病里身。门开不二露天真。饱餐香饭忘言后。方信离情道始亲。
示心闻禅人
本来自性量如空。见色闻声树过风。但使浮云消散尽。几曾一物著其中。
示三昧真禅人游峨嵋
历遍诸方好歇心。不虚名字挂丛林。归来满面峨嵋雪。云白山青何处寻。
示径山静主
电光石火岂为真。瞥地相逢未可亲。若是本来消息断。大千随处现全身。
若野音禅人从黄梅走南岳复参双径示之以偈
远行南岳觅行踪。喜得黄梅一线通。别向五峰相见处。万山雪拥白头翁。
示无瑕禅人
策杖遥来双径深。别峰相见是知音。故人若问…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