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P6

  ..續本文上一頁海劫外法師

   親受靈山付囑來。法筵今向海濱開。楞伽山頂魔羅衆。幾度聞經到講臺。

   示南禅人

   爲問毗耶病裏身。不知誰是病中人。二時粥飯叁餐藥。吃得分明意最親。

   寄賴古軒居士

   長齋一室事空王。心地時焚般若香。遙想日長趺坐處。靜聽鳥語出山光。

   寄謝青蓮居士

   常憶青蓮居士身。夢魂時對鏡中人。知君深得無生意。自信居塵不染塵。

   鼎湖山居

   曆盡風波總是非。此心久已習忘機。翻身直入千峰裏。坐看閑雲白晝飛。

   寄明宗法師

   曾從兜率白椎來。一受金篦法眼開。會向今時傳露布。只教平地淨塵埃。

   寄蘊法師

   江頭促膝別君時。回首青山入夢思。爲問花臺千百衆。言前一句幾人知。

   寄巢法師

   披雲帶月飽風霜。清夜迢迢鶴夢長。讀罷楞伽香篆細。知君無物可思量。

   寄雨法師

   久從鹫嶺現當機。誰問雲興花雨飛。莫道法筵今寂寞。堀中君作衆歸依。

   示中孚表禅人

   世緣看破解歸來。火裏蓮花不易開。直把根塵都洗盡。莫教再入者胞胎。

   示無知鑒禅人

   明明佛性本無遮。自是從前一念差。失腳久沈生死海。者回切莫負蓮花。

   示微密禅人

   缽囊遙自伏牛來。度嶺寒梅花正開。若問曹溪親切句。菩提無樹鏡非臺。

   示凝知瀚禅人

   圓頂方袍八寶身。出家本意要超塵。若爲煩惱輕埋沒。再出頭來已失真。

   寄湛禅人住伏牛

   曾持一缽到曹溪。跋涉甯辭獨杖藜。聞道萬山深隱處。夕陽斜照鳥爭啼。

   寄題郭次公如是院

   舍衛曾開祇樹林。君今重擬布金心。法王如是全提處。獨許文殊是賞音。

   答郭允叔

   曾向曹溪問上乘。西來密意屬南能。莫言杜口維摩诘。不是當年有發僧。

   寄題郭叔子太乙囊泉亭

   清池明月影沈沈。囊水江湖濟度心。試問遊魚真榮處。濠梁未必是知音。

   示弘範禅人

   禮謝千華寶座前。卻從臨濟覓叁玄。今來更問曹溪路。雲滿青山月滿天。

   寄衲雲法師

   當陽剖破一微塵。拄杖閑提用處親。明月夜深崖下虎。歸依猶似昔時人。

   送僧造旃檀像歸茶陵

   南海旃檀香一枝。法身隨處現雙眉。迎歸寂寂松陰下。猶似拈花不語時。

   贈郭生淩舄

   長齋繡佛禮空王。火宅翻爲選佛場。夜剔明燈心寂寂。蓮花不必想西方。

   將之南嶽留別嶺南法社諸子十首

   一落風塵二十年。相逢須信是前緣。自從衣缽南來後。今日重拈直指禅。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觸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大道從來絕本真。多因分別強疏親。直須看破娘生面。方是塵中特達人。

   瘴煙飲盡齒猶寒。不記從前道路難。此去萬山深密處。雲霞五色座中看。

   廿載驅馳走瘴鄉。年來不覺鬓如霜。今乘一葉扁舟去。蹤迹應從萬壑藏。

   塵勞混迹久和光。只爲拈提此事忙。千尺釣竿幾斫盡。海天回首更茫茫。

   一自歸依繞法壇。時時爲乞此心安。莫言別去叁千裏。明月中天觌面看。

   時把綸竿見素心。竹枝唱罷幾知音。扁舟歸去霜天夜。明月蘆花何處尋。

   寒空曆曆雁聲孤。蹤迹從今落五湖。無限煙波寄愁思。片[馬*凡]天際是歸途。

   爲法甯辭道路賒。豈雲瘴海是天涯。頻將一滴曹溪水。灌溉西來五葉花。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叁十八

   偈一

   示鄒生子胤十首

   此事明明絕覆藏。普天匝地露堂堂。男兒不突金剛眼。觌體相看若面牆。

   見聞知覺總空花。翳未除時見轉差。只待晴空清淨眼。方知別有好生涯。

   聲色場中豈偶然。自將荊棘苦參天。何人一擲翻身出。始信隨緣自在禅。

   妙性圓明自本真。從來皎潔絕纖塵。不教妄染輕遮障。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離尋常。待客迎賓底事忙。試看個中關捩子。何曾移動一毫芒。

   五蘊山中寂滅場。六窗虛敞夜生光。只須喚醒庵中主。莫使昏沈自蓋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只因情想自暌攜。但看起處無消息。一任猿聲日夜啼。

   性天雲淨月輪孤。身世何須問有無。但得塵緣蹤迹斷。不勞名字挂江湖。

   世緣逐逐幾時休。棄卻家山向外求。衣底明珠任埋沒。長途空自抱窮愁。

   太虛閃電不留情。憎愛何容逐隊行。擘破娘生真面目。肯教埋沒過平生。

   寄袁生

   曾將書劄寄南能。問法遙參最上乘。叁昧知從文字入。不知可記昔時僧。

   示水天禅人

   知識相逢豈易哉。個中消息口難開。妙高峰頂經行處。不是平空賺善財。

   示譚複之

   曾從授記向靈山。今日重來一扣關。爲問拈華當日事。頭陀不是易開顔。

   示鍾生衡穎

   曾過曹溪已十年。相逢知識總前緣。阮生何必窮途哭。自有西來最上禅。

   示方生覺之

   心光獨露形骸外。祖意能參機語前。想聽匡山蓮漏熟。故來重理舊因緣。

   示常達禅人

   南嶽曹溪一脈來。相傳明鏡亦非臺。金剛正眼人人共。須向磨磚一句開。

   示宗玄禅人

   幻成五蘊本來空。必欲求之似捕風。試向渾身消散後。應須識取主人公。

   示南嶽庸質山主

   萬山深處一茅庵。朝暮雲霞當小參。最是溪聲關不住。廣長日夜語喃喃。

   南嶽山居

   七十年來夢裏過。江湖蹤迹總蹉跎。而今喜得閑田地。莫問從前事若何。

   腳跟踏遍水雲鄉。未離清涼古道場。筋力漸衰心已倦。安眠飽食是行藏。

   大休歇處不尋常。妄想消時世已忘。都向別求真極樂。誰知當下是西方。

   但見無生寂滅心。了無妄想敢來侵。根塵總是空花影。佛祖何須向外尋。

   觀心生處了無生。閃電光中眼倍明。爲問西來成底事。今人都只解貪程。

   示廬陵僧密潔公

   廬陵米價近如何。問著休全舉似他。一粒但能輕嚼破。始知佛法總無多。

   示杜言禅人

   西江一派馬師禅。聞道而今久失傳。莫謂磨磚堪作鏡。自然不墮路途邊。

   示定水禅人

   久依華座覓真诠。鍾鼓分明句句玄。若問西來端的意。從前佛祖未曾傳。

   示量空禅人接待武昌

   聞開梵刹向江湄。來往風[馬*凡]正渡時。爲問華亭垂釣者。離鈎叁寸幾人知。

   題方覺之離垢庵

   一芥庵中絕點塵。從來無物可相親。靜觀寂滅清涼地。頓見如來妙法身。

   題羼提庵

   物我如空不可求。無邊大海一浮漚。但看起處無蹤迹。苦樂從教當下休。

   示天淵禅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尋師費遠行。只向目前親薦取。是誰見色與聞聲。

   示六義禅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說起愁心可斷腸。無量劫來都錯過。者回豈忍負空王。

   寄若昧法師

   蓮華峰下住庵人。日與雲中五老親。瀑布從空霏玉屑。恍如賓主對談論。

   示雲居常元禅人

   出世原爲究此心。非圖名字挂叢林。頭話參到無心處。不向他家外面尋。

   寄海會庵主

   十方海會此爲家。來往經過路不差。香飯飽餐回首去。出門煙水更無涯。

   答雨法師寄法華新疏

   靈山一會費商量。四十余年久覆藏。今日通身全吐露。分明只在一毫芒。

   閣門緊閉不通風。多少躊躇歎路窮。不是輕勞彈指力。安知裏許量如空。

   窮子歸來見父時。此心相委信無疑。縱將寶藏全分付。若不掀翻總不知。

   無邊刹海總蓮華。可歎從前盡數沙。君向毛頭親點破。自今常禦白牛車。

   示素璞禅人(有引)

   禅人向參予于曹溪。尋歸吳門。頃巢雨二法師。以予與若師雪浪。爲法門兄弟。命禅人持書。遠走南嶽。迎予終老。予感二公高誼。念禅人遠勞。因成二偈。用以志懷。

   曾禮曹溪走瘴鄉。歸依叁匝繞禅床。分明一句無生話。莫道當時有覆藏。

   遙持一紙故人書。特向空山問蔔居。一片身心全付托。余生不必問何如。

   答巢雨二法師

   法門義氣信非常。自是青山骨肉香。擬向通玄峰頂上。忘言相對一繩床。

   吳門山水最幽清。二朗高峰久著聲。傥得煙霞期共老。安眠飽食遂余生。

   示浮刹禅人

   遙向千峰問懶殘。口邊寒涕未曾幹。火中黃獨初煨熟。把似君前不易餐。

   示大智禅人

   竹杖芒鞋過萬山。遠從南嶽扣松關。石頭路滑難移步。莫道參方是等閑。

   題別峰相見卷

   百城南望盡煙波。峰頂相逢事若何。不是善財無面目。只緣知識信誵訛。

   訊專愚衡公病

   四大久觀如泡影。病魔何處可潛蹤。古人自有安閑法。只在無生一念中。

   示若拙禅人

   行遍天涯覓此心。從來都向外邊尋。縱然未出門前路。須信漫漫草更深。

   寄徐菶莪

   時問維摩病裏身。門開不二露天真。飽餐香飯忘言後。方信離情道始親。

   示心聞禅人

   本來自性量如空。見色聞聲樹過風。但使浮雲消散盡。幾曾一物著其中。

   示叁昧真禅人遊峨嵋

   曆遍諸方好歇心。不虛名字挂叢林。歸來滿面峨嵋雪。雲白山青何處尋。

   示徑山靜主

   電光石火豈爲真。瞥地相逢未可親。若是本來消息斷。大千隨處現全身。

   若野音禅人從黃梅走南嶽複參雙徑示之以偈

   遠行南嶽覓行蹤。喜得黃梅一線通。別向五峰相見處。萬山雪擁白頭翁。

   示無瑕禅人

   策杖遙來雙徑深。別峰相見是知音。故人若問…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