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P7

  ..續本文上一頁余生事。萬疊雲山一片心。

   示念西居士

   南詢煙水百城過。知識相逢事若何。更向五峰深處覓。須知佛法本無多。

   示勤如禅人禮峨嵋

   遠從雙徑禮峨嵋。涉水登山爲阿誰。傥見普賢真面目。莫教辜負一雙眉。

   示徑山堂主

   雙徑單傳佛祖心。蒼崖翠竹古叢林。應知正令常新處。鍾鼓時宣妙法音。

   挽幻予師

   寒岩凍餓有誰知。絕後重蘇賴阿師。今日五峰窺塔影。恍然猶對坐談時。

   示仁安法師

   身心一片似冰壺。試看其中是有無。妄想不來消息斷。何須此外覓工夫。

   過菩提庵喜逢智河禅友

   原是菩提樹下人。到來恍忽見前身。溪聲常說無生法。可惜時人聽不真。

   樹下相逢舊有緣。別來不記幾生前。入門一笑心相契。始信無言是秘傳。

   示詢南禅人看病

   出世何爲最勝因。目前看破病中身。知他痛癢相關處。萬行無如此念真。

   示德門禅人校經

   海眼從來絕點塵。大光明藏可安身。只須仔細從頭看。才著纖塵便失真。

   示非玄曉禅人

   曾向慈恩理教綱。釣竿抛卻曆諸方。于今若識娘生面。不必將心問法王。

   過甘露接待寺

   登山涉水總迷途。未審前邨是有無。蓦直忽逢甘露灑。才沾一滴破焦枯。

   示承拙禅人持明密行

   烈火炎炎妄想流。醍醐須灌頂門頭。會教一滴周毛孔。始是持明秘密修。

   澹泊齋示雲山居士

   廛中一室冷如冰。趺坐長明午夜燈。來往應真時滿座。人人知是在家僧。

   示蓮西居士

   妄想生時當下休。了無一念挂心頭。忘機便是真安養。極樂何須向外求。

   題達大師書經墨光亭

   聞道蓮華筆底生。墨光猶自照虛明。閑來爲問華中主。滿耳秋濤說法聲。

   示曹生錫卿

   丈夫立志豈尋常。刺股懸梁苦備嘗。但使六根無垢濁。管教心地自生光。

   遊浮山于妙高峰下聞智燈禅人誦法華經因題于壁

   水上蓮華舌上經。一庵深鎖萬峰青。松風日夜常宣說。可惜時人不解聽。

   示真嗣沙彌

   生死無常一息閑。好將心志在青山。但能不作紅塵業。嬴得終身物外閑。

   匡山喜陳赤石大參過訊

   萬疊青山一片心。目前處處是雲林。不須更問西來意。水鳥時宣妙法音。

   示修六逸公掩關金輪峰

   萬仞峰頭獨坐時。身心放下是全提。銀山鐵壁須鑽透。徹底分明不許知。

   送悟心融首座還京口

   空山擬伴老余年。何意東歸上法船。好待海門孤月上。話頭一爲老僧圓。

   示達本禅人

   勘破塵凡萬劫心。歸來遙向白雲深。金輪峰下松濤急。日聽無生妙法音。

   示本懷禅人

   身心久在白雲中。何事隨緣任轉蓬。收拾歸來全放下。萬山高臥日頭紅。

   示行素侍者

   抛卻身心禮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

   示頓利禅人遊五臺

   一條拄杖曳單瓢。參禮休辭萬裏遙。傥遇曼殊齋會日。休教惡水蓦頭澆。

   示寂知慧林二禅人

   學人不必苦馳求。妄想消時得自由。但自披衣閑處看。心心不斷是誰流。

   空山寂寂絕諸緣。不學諸方五味禅。參者不須求向上。但能放下自天然。

   示恒一禅人

   此事從來不外求。見聞知覺有來由。但知日用頭頭現。莫落隨緣第二籌。

   示克文禅人

   空華起滅本無端。爭奈人人翳眼看。須信晴空無處覓。丈夫切莫被他瞞。

   示巨壑禅人

   坐斷千峰不問禅。爐香經卷是生緣。但能此外無余事。自是塵中極樂天。

   若惺炯首座遠來相訊因示

   苦海相從二十年。重從廬嶽禮枯禅。相看莫問余生事。五老雲霞在目前。

   念雲禅人遵乃祖命接待吳江今逢六十初度偈以壽之

   塵中覺路敞雲堂。遍布身心滿十方。一片祖翁常住地。願教永劫作津梁。

   示眉子

   火宅炎炎不易清。六根銷爍可憐生。但能一念如冰冷。便是超凡第一程。

   送昧法師應講維揚

   偶乘一葦截江流。法鼓雷鳴彼岸頭。無數群生開大夢。歸來毫相不曾收。

   示鄭白生居士

   一片身心放下時。直教內外似琉璃。其中無著纖塵處。日用頭頭只自知。

   示曹溪堂主俯無昂公

   常想新州戴發僧。不知一字有何能。肩頭柴擔腰閑石。博得西來無盡燈。

   道場不必向他求。只在當人一念頭。自性但能全體現。何愁法海不橫流。

   示見空禅人

   出塵本意在山林。四十無聞愧此心。今喜腳跟絲線斷。萬峰深處更宜深。

   示禅人禮峨嵋

   無邊法界以爲身。觸處相逢意最親。若向峨嵋峰頂上。雲霞滿目更迷人。

   西望峨嵋雪似銀。普賢端坐一微塵。無邊刹海都含攝。應現隨緣喜見身。

   示冶師鑄鍾成

   天地爲爐萬象銅。镕成衆竅吼長風。一聲響徹叁千界。喚醒人閑大夢中。

   示李生

   浮世光陰苦不多。己躬下事竟如何。今生若不求歸宿。依舊從緣墮愛河。

   示樸行者乞食

   市遠山深乞食遙。單持一缽路迢迢。莫因曲折生疲厭。應想黃梅石墜腰。

   示無隱法師

   昔依華座繞空王。文字時生般若香。今向一毛觀刹海。逢人不必細商量。

   示幻宗老衲印造華嚴經

   剖破微塵出大經。法門珠網遞相形。分明托出蓮華藏。觸處令人夢眼醒。

   贈堪輿響山老衲

   大地山河入眼空。一條拄杖活如龍。分明指出無生路。直與西來一派通。

   示體具禅人

   趙州無字死生關。鐵壁銀山冷眼看。但向未生前觑破。自然不被舌頭謾。

   示悅禅人清涼庵舍茶

   楊枝甘露灑焦枯。一滴才沾熱惱蘇。直指西來端的意。相逢但問吃茶無。

   寄博山無異來公

   襟期不隔一毫端。千裏雲山觌面看。最是思君親切處。夜深明月照人寒。

   示壽昌長老

   瓦礫翻成大道場。祖翁田地莫教荒。應思冒雨沖寒句。粒米莖薪可斷腸。

   示壽昌[門@臭]然谧禅人

   堀中師子久調兒。轉擲翻身未易知。莫使野狐蹤迹近。叉牙切記在當時。

   示頑石禅人

   埋身八面不通風。死盡偷心始見功。但向未生前著力。方知海底日頭紅。

   示碧霞老衲

   他方行遍久歸來。梵刹家山坐地開。衲子入門無別事。吃茶洗缽亦奇哉。

   示玄樞禅人

   己躬下事要分明。一念單提莫記程。但使妄情消盡處。管教心水自澄清。

   示蕲陽歸宗老衲

   觸目明明般若光。六門常放未遮藏。若能當念根塵斷。日用端居大道場。

   示慧鏡禅人

   心見光明不在根。從來諸暗不能昏。叁千世界如觀果。那律親登此法門。

   示六如坤公掩關

   收攝身心緊閉關。塵中不異在深山。好將妄想都抛卻。從此勤求出世閑。

   示戒深浚侍者

   憶昔攜瓶逐杖藜。幾回爲法到曹溪。今來直入千峰裏。更向堂前乞指迷。

   示有明了重禮五乳

   昔年參罷禮清涼。一見文殊返故鄉。不識叁叁多少衆。故來重請爲敷揚。

   鄭白生重參五乳因示

   昨來問法過匡廬。一句全提會也無。但只不忘歸去路。自然超出聖凡途。

   聞沈朗倩掩關城中寄示

   廛居一室豁如空。凡聖交參落此中。獨有主人常寂寂。十方坐斷不通風。

   示丹陽觀音山慧空禅人

   祇園門外即迷津。來往風波過客頻。高揭慧燈常不昧。直須照破一微塵。

   示岸度禅人

   幻海無涯浪未收。全憑智楫駕慈舟。中流高桂輕[馬*凡]去。直到菩提彼岸頭。

   寄金貞度

   同坐祇園飯食時。別來每憶善思惟。法緣應似維摩诘。不二相談近是誰。

   寄普陀昱光禅人

   白花山下久跏趺。水月光中一念孤。正使十方俱坐斷。海枯石爛恰如無。

   酬心光法師

   空山一室白雲封。鳥道玄微入萬重。不是直通霄外路。安知步步絕行蹤。

   示深光侍者省親

   爾別慈親已廿年。要明父母未生前。而今複作思歸夢。此去應須斷愛緣。

   示姚星陽居士

   心在塵中願出塵。直須不昧本來人。時時常想歸依處。八寶花閑有後身。

   示了此老衲增臘

   濁世浮生莫問年。法身叁際不能遷。但須一念常光現。華藏莊嚴在目前。

   示護關侍者

   擎茶奉水要真知。動靜周旋看是誰。須向目前叁喚處。莫教辜負一雙眉。

   犀牛扇子骨皮全。急喚將來不解拈。一語痛如叁頓棒。幾能脅下會還拳。

   示新安仰山本源禅人

   割愛應知出世因。肯教心地著纖塵。直須念念回光照。莫昧當人淨法身。

   圓明一念沒遮藏。觸處逢緣盡寂光。拈起一塵含法界。更于何處覓西方。

   寄雞鳴寺沖虛上人

   湖光山色照床前。樓閣渾如出水蓮。遙憶故人行樂處。花中白日坐安禅。

   寄黃檗山了心上人

   禅從黃檗最難參。才著言诠落二叁。唯有風光當一掌。至今山水語喃喃。

   寄樊山主

   隨緣示現小王身。心似蓮花不染塵。宴坐深宮常說法。直教不昧本來人。

   寄袁居士

   一向此身都是客。而今掉臂始歸家。回看奔走紅塵道。何似棲心白藕花。

   示明海禅人

   袈裟之下豈尋常。不自求心最可傷。曠劫漂流至今日。者回真是好商量。

   示心悟禅人閉關九年

   閉關枯坐九年期。好似嵩山面壁時。縱有齊…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6-4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