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隨感應念。是故稱名。普門示現。
又。
苦海無涯。欲流不竭。至人所憑。青蓮一葉。彼岸非遙。途程不涉。身若雲空。心如水月。能如是觀。何法可說。
慈聖聖母刻瑞蓮觀音贊
聞彼昙華。千年一現。有聖人出。以爲瑞驗。惟皇聖母。阙産此華。以此征德。又何以加。
蓮華觀音贊
至人應物。如優昙華。見之者稀。故以爲誇。青蓮出水。根從淤泥。見之者衆。不以爲奇。是故我說。法身周遍。十方皆稱。普門示現。如此周匝。人何不識。只在目前。建大法幟。苟非真淨。無以致此。故大士身。聊複爾爾。
又。
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至人處之。如清涼國。五欲淤泥。猶如糞壤。蓮華挺生。枝葉自長。摩尼寶珠。體淨圓潔。墮溷迹中。光明不缺。佛性在纏。染而不汙。泥中之蓮。廁中之珠。日用行藏。昭昭不昧。火裏蓮花。故稱爲瑞。
禅定觀音贊
以思惟心。入衆生想。打水成痕。敲空作響。參而不雜。離而不兩。雪裏鹭鸶。珠中象罔。以如是觀。名尊中上。
又。
以如幻觀。無作妙力。從聞思修。入叁摩地。
又。
大士無心。何有寂亂。衆生無情。了無幹絆。應緣而度。原非有心。諸苦無住。如空谷音。是故大士。其悲最廣。如空合空。似響答響。本無去來。亦無起滅。大士神通。故不可說。
白衣觀音贊
衣白心赤。己無他有。使一切人。念不下口。
又。
本來無染。今亦無垢。能如是觀。十方通透。
又。
無形之形。隨感而現。只在一毫。光明普遍。
又。
折竹之枝。當吉祥草。坐斷十方。海枯山倒。
又。
海竭蓮枯。塵消覺證。全憑楊枝。灑掃清淨。
又。
我觀大士心。欲潔衆生染。故自白其衣。遮護衆生短。如水但洗塵。水不自洗水。大士與衆生。其實無彼此。若見自己心。便識大士面。擘破一微塵。大士光明現。
又。
大士中赤而外白。與衆生心全不隔。聲叫聲應即現前。猶如濁水涵明月。衆生心垢不易除。大士以身爲洗潔。日用如觀大士容。色相求之即不得。只在聲前一句明。耳見眼聞不可說。
又。
大士潔白。以本不染。故入衆生。其心不淺。如水清珠。投之濁水。珠不留影。水清見底。明月在空。水清即現。不邀而至。不應而遍。故衆生苦。爲大士身。凡有所求。即大士心。身心無外。彼此不二。應念現前。名不思議。
又。
湛湛寒空。澄澄秋水。大士法身。實同于此。月不離空。空不離水。似有兩般。實無彼此。心本無染。衣非愛白。以不白者。瞻之即潔。大士無心。衆生有想。相從想生。如月在掌。是故有求。隨念即應。原無去來。自心現證。
又。
惟我衆生苦。即是大士悲。由苦與悲合。故我願無違。假使百千億。隨求一時應。何況智慧男。于我而獨吝。如水銀墮地。顆顆思皆圓。我所求一事。事事亦複然。我觀大士身。如空谷覓響。大士觀我心。事如視諸掌。
魚籃觀音贊
籃兒在手。腳不住走。十字街頭。要人知有。
又。
手中一物。常放不下。赤心片片。爲人不假。是故我說。真慈悲者。
又。
手提魚兒街上賣。眼裏尋人只圖快。中心不愛半文錢。多因要了慈悲債。
紫竹觀音贊
紫竹林。七寶地。普陀岩。金剛際。十方坐斷鎮常閑。有求之者隨聲至。不是吾師觀世音。誰能個個皆如意。
又。
紫竹無林。大士非身。今所見者。皆出自心。
南海觀音大士贊
碧海蒼崖。黃花翠竹。魚鼈蛟龍。夜叉鬼窟。隨類現形。沿流出沒。如空在地。無處不足。此是觀音自在身。不枉稱爲過去佛。
又。
踞磐陀石。觀寂滅心。即彼群動。出微妙音。法離諸相。真經無文。惟我大士。現身如雲。有求必應。無類不往。以大悲心。全同妄想。
岩龛大士贊
蒼岩片石。苔封雲護。大士法身。于中顯露。觸目分明。略無回互。而人別求。此何以故。
又。
片石孤峰。清池白月。自在法身。原無起滅。形不自形。本來如幻。翳目空花。晴虛閃電。非關大士。有心要爲。實由幻者。妄想思算。欲見大士。真本來面。但莫思量。全體自現。
岩樹觀音大士贊
瞻彼蒼崖。巍巍不動。實我大士。法身孤迥。盼彼崖樹。枝葉扶疏。維我大士。慈蔭開敷。晏坐其中。無說無求。示叁十二。妙應普周。群蒙驚起。不出大定。拔盡諸苦。悉令清淨。我觀大士。了諸無相。于幻化身。號尊中上。出廣長舌。山高水深。日夜常說。名觀世音。
觀音大士應變相贊
大士之身。如摩尼寶。五色互現。隨緣即了。在天而天。在人而人。既稱隨求。何不現形。若有求男。便應男子。福德智慧。莊嚴無比。只在求者。一心顯現。是故名爲。不思議變。
自在觀音贊
稽首大悲主。圓滿自在身。鏡像水中月。而作難思事。微細法界塵。一塵一切刹。刹刹如塵衆。無處不現形。衆生一念閑。一時平等應。如圓通所說。猶是分量數。惟我心自知。大士全不覺。
又。
月影鍾聲。妙音色相。耳視心聞。功德無量。
禦刻觀音大士贊
惟我大士。法身普應。從耳根門。圓通妙證。十方擊鼓。十方齊聞。于法界空。現形如雲。天上天下。無類不入。是故求者。隨心自足。惟我聖慈。宿秉悲願。如大士心。廣行方便。以此妙相。普施群生。令有所願。如響應聲。
普陀觀音大士贊
我聞大士。不思而遍。應微塵國。廣行方便。衆生即心。心即衆生。故有求者。聲叫聲應。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苦劇悲深。應接不暇。踞補陀岩。住生死海。虛空縱銷。此心不改。
又。
踞補陀岩。觀寂滅海。普震潮音。名觀自在。出廣長舌。十方周遍。故有求者。應念即現。衆生具足。何勞往救。水澄月現。不前不後。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叁十四
贊
天衣觀音大士贊
稽首大悲主。圓滿具足尊。晏坐法界空。皎若星中月。普應衆生心。如月臨衆水。衆生日用中。不知大士力。欲現微妙身。故借畫工手。畫工與大士。同入不思議。影現一毫端。如春在百花。于最微妙中。全體一齊現。莊嚴極妙麗。璎珞百寶光。天衣覆其身。如薄霧籠月。宛在白毫中。睹此希有相。故我一瞻依。頓入寂滅海。是知求者心。清淨如止水。感此微妙身。隨念悉成就。以此願所生。同證金剛體。常住照世閑。解脫一切縛。
草衣觀音大士贊
大士無相。胡爲示俗。草衣蒲團。隨意具足。須發抓搔。不是不剪。故意留之。刺俗人眼。大士非俗。俗在觀者。如空中花。翳之過也。能除我見。大士即我。既隨類應。有何不可。又如痛處。痛者自知。若知大士。真俗皆非。
海潮, 觀音大士贊
森羅普印。性海湛然。境風一擊。波浪滔天。圓滿法身。端然常住。于波浪中。光明彌露。是故衆生。識浪作惡。法身潛爲。見聞知覺。是故智者。于見聞中。一念返觀。業海頓空。大士救苦。匪從外來。自心顯現。不假安排。既唯自心。何用外尋。但聞聞性。名觀世音。
海月觀音贊(海中一月大士坐于滿月之中)
惟我大士。圓通妙應。入生死海。如月普印。清淨光中。法身湛然。煩惱波浪。一任滔天。煩惱愈盛。法身益顯。故于衆生。隨順不遠。如水涵月。月不離水。光光相照。原無彼此。我觀大士。不離此心。故求之者。如響應聲。常光不昧。死生不隔。寂滅現前。自然超越。
空海大士贊
生死若海。世界如空。一片身心。放舍此中。空水混融。波濤不惡。此唯我師。是真解脫。
現天大將軍身贊
諸佛所證圓通門。實從衆生六根入。六根一際有淺深。獨有耳根最圓滿。大士故從耳門入。根塵兩忘觀亦舍。生滅滅已寂滅現。一念與佛衆生等。法身平等無不融。十法界身一齊現。但隨所願即得見。猶如空谷答衆響。是知天大將軍身。求者有心即應手。一身即具一切身。如海水具百川味。智者能離色相觀。一切根塵俱寂滅。
降伏六魔大士贊
我觀大士不思議。常在生死苦海中。身心普入諸有情。降伏魔冤利含識。諸魔不止八萬余。都以六根爲橐籥。六門寂滅妙用全。即是大士威神力。魔與大士本不二。猶如虛空與日光。若空與光有差別。大士即爲魔所攝。是故禮拜及稱名。不思議力應念現。蒼崖翠竹等法身。如如不動真解脫。
降十二魔大士贊
佛未出世魔界空。佛一出世魔即有。佛魔本自無差別。但從衆生顛倒見。根塵對待魔壘封。心境兩忘魔隊滅。是故觀音妙智力。降魔但只淨根塵。六門洞逮法界空。佛魔一時俱不現。我今頂禮不思議。願以無畏施衆生。令我頓入圓通門。常使諸魔爲法侶。魔能隨念建法幢。始感大士威神力。
圓通大士贊
惟大士身。無處不在。故大士心。圓通無礙。十方衆生。原非分外。色裏膠青。水中土塊。既無彼此。難分疆界。所以應求。如此便快。
刺繡大士贊(有引)
嘉禾夏母範氏。年五十二。持齋叁十五年。日夜誦金剛經。偶患瘘疾。苦劇。婦馮氏。性至孝。願以身代。乃刺繡觀音大士。叁年無懈。成二十余幅。母疾果愈。步履勝常。婦竟病且死。母思婦言笑如生。其子錫書。乞爲之贊。贊曰。
以無緣慈。其身普遍。入衆生心。如針引線。媳代姑病。刺大士身。隨手而應。若影與形。姑病既愈。其媳亦死。足見體同。原無彼此。媳托大士。死亦不滅。絲絲縷縷。出廣長舌。
又。
法身本無形。形隨衆生有。衆生妄想興。法身即出現…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31-35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