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必備的叁個竅訣
——2010年騰龍寺開示
主持人致辭: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生平事迹、弘法利生事業,相信在座各位都十分清楚。堪布弘法利生的法務非常繁忙,今天在百忙之中抽空來這邊傳法,是相當不容易的。在此,我們首先要感謝索達吉堪布!
現在許多居士都在學藏傳佛教,在我認識的範圍裏,他們能遇上索達吉堪布、慈誠羅珠堪布,或者五明佛學院的其他堪布,這是最好的運氣了。雖然藏地也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有很多大德,他們也都非常了不起,但由于語言的障礙,他們很難跟弟子溝通。如此一來,弟子光是天天跟著上師、聽灌頂,天天爲上師和寺廟服務,雖然這樣也很好,可以積累福德資糧,但這大多是人天福報,甚至果報要等來世才能成熟,所以,還不算是真正的修行。
那修行要從哪裏開始呢?要從聞思修開始,這是唯一的一條路。而聞思修的第一個——“聞”,就是要老師講、學生聽,這就要求至少沒有語言障礙,這一點,依止索達吉堪布非常非常好。而且這幾年來,堪布組織了菩提學會,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範圍內作遠程教育,這個非常方便,不需要付出太多,就可以直接學習,我覺得這對大家十分有利。
在座的各位,尤其是香港佛堂的居士們,今天我特別邀請索達吉堪布到這邊來,也是因爲以前我去香港佛堂傳法時,就是“盜用”索達吉堪布的書本。我也跟你們講過,我的水平很差,是幼兒園的老師,但有一點:我真的會對你們負責。我曾經說過,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在自己所了解的範圍裏,把最好的老師介紹給你們。今天,也算是給大家有個交代了。
香港佛堂的人,應該有六七十位,以後希望你們跟索達吉堪布弘法利生的大團體聯系上,堪布這邊布置什麼功課、學習什麼課程,大家都應該照做。簡單地說,你們的電話線要連在堪布的大網絡上,這樣你們學習會很方便,我也算是對你們有交代了。當然,我也不是不管你們了,而是會和你們一起,以後跟索達吉堪布學習,這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
我現在很激動,話都說不上來了。今天時間很短,但對我們很多人來說,特別是學藏傳佛教的居士,確實是個最好的緣起。我是真正發自內心講的,你們每個人也應該歡喜。下面我不再獻醜了,我們一起作七支供,然後請索達吉堪布給大家開示。
尊敬的普總堪布,來自香港等地的高僧大德、善德居士:
今天是騰龍大乘講修寺佛學院開光的日子,我們能集聚于此,確實是十分殊勝的因緣。我和普總堪布,是同一傳承上師座下的金剛道友,平時一些開光儀式,我基本上沒有習慣參加,但普總堪布多年以來,在漢地、藏地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廣,是真正的善知識,而且在藏地建立這樣的佛學院非常不容易,所以這次由于堪布的勸說,我才有緣來到這裏。
就事論事,不管是任何一個人,若能真正幫助衆生、利益衆生,我們都應發自內心地隨喜、贊歎。因此,你們有緣遇到這樣的大德,一定要盡量結上善緣。
我們本身是學習大乘佛教的,而大乘佛教的理念,就是以佛法來利益衆生。在這個世間上,如果以財富、地位、名聲幫助別人,這只是臨時的,不能解決生死大事,但若以講經說法來開導衆生,衆生就會從苦海中永遠得到解脫。所以,我們今天集聚在這裏,是一個特殊的因緣,希望以此因緣,各位今後真正能踏上解脫之道。
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些活得開心,有些活得痛苦,但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存的時間都不會很長,多則幾十年,少則遇到橫死就一命嗚呼了。因此,以一個大乘佛教徒的眼光來看,人生猶如水泡般無有實質,大家對此應好好觀察。
在觀察的時候,最好能與佛教相對應,因爲只有在佛教中,才能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快樂。並非因爲我是佛教徒,所以就自己贊歎自己,而是在長期以來,我們通過學習、研究,對比世間的各種知識,從中發現解決人類一切痛苦的妙藥,唯一就是佛法。所以,不管是哪裏的高僧大德,只要不是利用別人,不是以各種手段來引誘別人,而是以負責的態度想將佛法精神傳遞給有緣衆生,我們都非常隨喜;對于虔誠學佛的人們,我們也發自內心感到高興。
我今天的開示,沒有特別做准備,畢竟佛法浩如煙海,不可能用短短一節課就全部講完。但正如堪布剛才所說,大家以此因緣與這個殊勝道場結上善緣後,可以在今後的日子裏,逐漸了解藏傳佛教的不共特點。
我們藏傳佛教有唱誦,有跳金剛舞,還有建造寺院等其他善舉,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提倡聞思修行,學習佛法。假如你沒有學習佛法,那只是形象上的修行人;但若通過一定的時間聽法,然後將所學的內容再再思維、再再串習,則定可對治你的煩惱和痛苦,令其很快的時間銷聲匿迹。此時,你所享受的快樂,是任何物質都無法帶來的。如今人類發展到了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生活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在這背後,大家內心的快樂反而日益減少了。所以,當你遇到痛苦和困難時,應當從佛陀的精神中汲取妙藥,系統、認真地學習一些佛法。
尤其是現在藏傳佛教非常興盛,就像印度的那爛陀寺時代一樣。當年,漢地的法顯法師、玄奘法師千辛萬苦去印度取經,回來後在中國廣泛弘揚;藏地的許多高僧大德,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印度,求取高法獲得了解脫。那時候的印度完全是佛教中心,而現在的藏地也是如此。在我們藏傳佛教中,確確實實存在著非常珍貴的經論傳承和沿襲方法。當然,我不是說漢地等其他地方不存在這些,但比較而言,我也去過很多地方,了解過許多寺院的狀況,真正跟藏地比起來,在佛教傳統、學習方法方面可能還稍有欠缺。鑒于此,現在東西方國家有很多人,紛紛前來藏地求法,最後也獲得了心裏的快樂。
對一個人而言,心裏的快樂非常重要。如果缺乏這一點,就算物質上再富裕,也不可能得到滿足。尤其當大限來臨時,或者臥病在床時,地位、財産、名聲都派不上用場。會病、會死、會離開世間,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過的關,到那時,親朋好友、萬貫家財不會隨你而去,倘若沒有佛法的境界,不要說來世的解脫,死後面對中陰也會相當恐懼。
現在大城市裏的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渾渾噩噩地過生活,可是到頭來,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漫無目標地追求各種所需,真的非常無聊。你們這些來自大城市的人,對這種生活應該也深有體會,明白佛陀2500多年前說的輪回猶如火坑,確實是千真萬確、真實不虛。就算你剛開始對此不太懂,但慢慢經曆一些事情後,也能感受到這些金剛語的甚深內涵。
這樣一來,今天在各位面前,我想順便提幾個要求:
一、出離心
修行不能只求人天福報,必須要具足出離心。什麼叫出離心呢?就是指在六道輪回中,人間、天界也好,地獄、旁生也好,詳細觀察的話,絕不會有絲毫快樂。當然,此處的快樂,並不是指暫時有吃有穿,或遇到朋友的那種開心。佛教承許的“輪回皆苦”,也不是把世間所有快樂統統否定了,而是揭示了快樂的本質瞬息萬變,對讓自己快樂的對境越執著,帶來的痛苦就越大。這些,只不過我們沒有認真觀察而已,如果真正觀察了,也許你所喜歡的人,給你帶來的快樂根本沒有痛苦多。所以,佛陀宣說的“輪回皆苦”,是從萬法無常的行苦角度講的,若能認識到這一點,知道輪回完全是痛苦,就會渴望從中解脫,通過往生極樂或其他方式,來獲得五道十地的功德。
簡單說來,這就是佛教中所謂的出離心。這種出離心,剛學佛的人不一定懂,他們去寺院求神拜佛,多是爲了家庭和睦、生意興隆、平平安安。當然這樣也可以,《地藏經》中說了,依靠佛陀的加持,無論是求財富、求名聲、求子女,皆能如願以償。但作爲真正的修行人,不能把這些當作最究竟的目標。在座的各位以前對佛教的甚深理論,可能沒有特別學習過,不知道出離心如此重要。假如對此不太懂,那以後需要慢慢了解一下。
二、菩提心
這種出離心必須以菩提心來攝持,否則就會淪爲一種小乘佛法。在座的各位,可能都認爲自己是大乘行人,但真正衡量起來,包括在這裏給大家開示的我,雖說二十多年來一直學習大乘經論,可是有時候觀察自己,真的特別慚愧,不要說無僞的菩提心,就連真正的利他心有沒有也不好說。
大乘的菩提心,是要求我們平時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哪怕是一點一滴,也都是爲了利益天下無邊的衆生。這樣的利他觀,其他任何宗教都沒有,唯一是大乘佛教的特點。
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有人覺得這個太難修,因爲且不說菩提心,就算是菩提心的基礎——四無量心,也特別不容易做到。拿悲無量心來說,它是願一切衆生離開痛苦的發心。但對普通人而言,這種悲心是有限的,只能對“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我”的家人、“我”的好友生起。至于與“我”無關的其他國家、其他人類,小至螞蟻以上的衆生,則很難産生“願其遠離一切痛苦”的念頭,這就是悲心沒有達到無量。除了悲無量心,四無量心中還有慈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也都要緣一切衆生。這四種無量心若沒有修到位,就根本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現在不少人口口聲聲說,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或藏傳佛教是大乘佛教,自己修學的話,也就是大乘佛教徒。話雖如此,但“法”是大乘的,“人”是不是就不好說了。你們自己的境界到底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大家今後務必要重視菩提心的修法。
叁、無二慧
光有菩提心還不夠,還要有無我的空性觀。這方面,《中觀根本慧論》、《入中論》、《四百論》講得非常清楚,也就是在究竟的空性中,“我”不存在,萬法也不存在。這樣一說,聽起來似乎有點玄,實…
《解脫必備的叁個竅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