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必备的三个窍诀

  

解脱必备的三个窍诀

  

——2010年腾龙寺开示

  主持人致辞: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生平事迹、弘法利生事业,相信在座各位都十分清楚。堪布弘法利生的法务非常繁忙,今天在百忙之中抽空来这边传法,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索达吉堪布!

  现在许多居士都在学藏传佛教,在我认识的范围里,他们能遇上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或者五明佛学院的其他堪布,这是最好的运气了。虽然藏地也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有很多大德,他们也都非常了不起,但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很难跟弟子沟通。如此一来,弟子光是天天跟着上师、听灌顶,天天为上师和寺庙服务,虽然这样也很好,可以积累福德资粮,但这大多是人天福报,甚至果报要等来世才能成熟,所以,还不算是真正的修行。

  那修行要从哪里开始呢?要从闻思修开始,这是唯一的一条路。而闻思修的第一个——“闻”,就是要老师讲、学生听,这就要求至少没有语言障碍,这一点,依止索达吉堪布非常非常好。而且这几年来,堪布组织了菩提学会,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作远程教育,这个非常方便,不需要付出太多,就可以直接学习,我觉得这对大家十分有利。

  在座的各位,尤其是香港佛堂的居士们,今天我特别邀请索达吉堪布到这边来,也是因为以前我去香港佛堂传法时,就是“盗用”索达吉堪布的书本。我也跟你们讲过,我的水平很差,是幼儿园的老师,但有一点:我真的会对你们负责。我曾经说过,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在自己所了解的范围里,把最好的老师介绍给你们。今天,也算是给大家有个交代了。

  香港佛堂的人,应该有六七十位,以后希望你们跟索达吉堪布弘法利生的大团体联系上,堪布这边布置什么功课、学习什么课程,大家都应该照做。简单地说,你们的电话线要连在堪布的大网络上,这样你们学习会很方便,我也算是对你们有交代了。当然,我也不是不管你们了,而是会和你们一起,以后跟索达吉堪布学习,这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

  我现在很激动,话都说不上来了。今天时间很短,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学藏传佛教的居士,确实是个最好的缘起。我是真正发自内心讲的,你们每个人也应该欢喜。下面我不再献丑了,我们一起作七支供,然后请索达吉堪布给大家开示。

  

尊敬的普总堪布,来自香港等地的高僧大德、善德居士:

  今天是腾龙大乘讲修寺佛学院开光的日子,我们能集聚于此,确实是十分殊胜的因缘。我和普总堪布,是同一传承上师座下的金刚道友,平时一些开光仪式,我基本上没有习惯参加,但普总堪布多年以来,在汉地、藏地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是真正的善知识,而且在藏地建立这样的佛学院非常不容易,所以这次由于堪布的劝说,我才有缘来到这里。

  就事论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若能真正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我们都应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因此,你们有缘遇到这样的大德,一定要尽量结上善缘。

  我们本身是学习大乘佛教的,而大乘佛教的理念,就是以佛法来利益众生。在这个世间上,如果以财富、地位、名声帮助别人,这只是临时的,不能解决生死大事,但若以讲经说法来开导众生,众生就会从苦海中永远得到解脱。所以,我们今天集聚在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因缘,希望以此因缘,各位今后真正能踏上解脱之道。

  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些活得开心,有些活得痛苦,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存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多则几十年,少则遇到横死就一命呜呼了。因此,以一个大乘佛教徒的眼光来看,人生犹如水泡般无有实质,大家对此应好好观察。

  在观察的时候,最好能与佛教相对应,因为只有在佛教中,才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并非因为我是佛教徒,所以就自己赞叹自己,而是在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对比世间的各种知识,从中发现解决人类一切痛苦的妙药,唯一就是佛法。所以,不管是哪里的高僧大德,只要不是利用别人,不是以各种手段来引诱别人,而是以负责的态度想将佛法精神传递给有缘众生,我们都非常随喜;对于虔诚学佛的人们,我们也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我今天的开示,没有特别做准备,毕竟佛法浩如烟海,不可能用短短一节课就全部讲完。但正如堪布刚才所说,大家以此因缘与这个殊胜道场结上善缘后,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逐渐了解藏传佛教的不共特点。

  我们藏传佛教有唱诵,有跳金刚舞,还有建造寺院等其他善举,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提倡闻思修行,学习佛法。假如你没有学习佛法,那只是形象上的修行人;但若通过一定的时间听法,然后将所学的内容再再思维、再再串习,则定可对治你的烦恼和痛苦,令其很快的时间销声匿迹。此时,你所享受的快乐,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带来的。如今人类发展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在这背后,大家内心的快乐反而日益减少了。所以,当你遇到痛苦和困难时,应当从佛陀的精神中汲取妙药,系统、认真地学习一些佛法。

  尤其是现在藏传佛教非常兴盛,就像印度的那烂陀寺时代一样。当年,汉地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千辛万苦去印度取经,回来后在中国广泛弘扬;藏地的许多高僧大德,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印度,求取高法获得了解脱。那时候的印度完全是佛教中心,而现在的藏地也是如此。在我们藏传佛教中,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珍贵的经论传承和沿袭方法。当然,我不是说汉地等其他地方不存在这些,但比较而言,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了解过许多寺院的状况,真正跟藏地比起来,在佛教传统、学习方法方面可能还稍有欠缺。鉴于此,现在东西方国家有很多人,纷纷前来藏地求法,最后也获得了心里的快乐。

  对一个人而言,心里的快乐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这一点,就算物质上再富裕,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尤其当大限来临时,或者卧病在床时,地位、财产、名声都派不上用场。会病、会死、会离开世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的关,到那时,亲朋好友、万贯家财不会随你而去,倘若没有佛法的境界,不要说来世的解脱,死后面对中阴也会相当恐惧。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地过生活,可是到头来,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漫无目标地追求各种所需,真的非常无聊。你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人,对这种生活应该也深有体会,明白佛陀2500多年前说的轮回犹如火坑,确实是千真万确、真实不虚。就算你刚开始对此不太懂,但慢慢经历一些事情后,也能感受到这些金刚语的甚深内涵。

  这样一来,今天在各位面前,我想顺便提几个要求:

  一、出离心

  修行不能只求人天福报,必须要具足出离心。什么叫出离心呢?就是指在六道轮回中,人间、天界也好,地狱、旁生也好,详细观察的话,绝不会有丝毫快乐。当然,此处的快乐,并不是指暂时有吃有穿,或遇到朋友的那种开心。佛教承许的“轮回皆苦”,也不是把世间所有快乐统统否定了,而是揭示了快乐的本质瞬息万变,对让自己快乐的对境越执著,带来的痛苦就越大。这些,只不过我们没有认真观察而已,如果真正观察了,也许你所喜欢的人,给你带来的快乐根本没有痛苦多。所以,佛陀宣说的“轮回皆苦”,是从万法无常的行苦角度讲的,若能认识到这一点,知道轮回完全是痛苦,就会渴望从中解脱,通过往生极乐或其他方式,来获得五道十地的功德。

  简单说来,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刚学佛的人不一定懂,他们去寺院求神拜佛,多是为了家庭和睦、生意兴隆、平平安安。当然这样也可以,《地藏经》中说了,依靠佛陀的加持,无论是求财富、求名声、求子女,皆能如愿以偿。但作为真正的修行人,不能把这些当作最究竟的目标。在座的各位以前对佛教的甚深理论,可能没有特别学习过,不知道出离心如此重要。假如对此不太懂,那以后需要慢慢了解一下。

  二、菩提心

  这种出离心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否则就会沦为一种小乘佛法。在座的各位,可能都认为自己是大乘行人,但真正衡量起来,包括在这里给大家开示的我,虽说二十多年来一直学习大乘经论,可是有时候观察自己,真的特别惭愧,不要说无伪的菩提心,就连真正的利他心有没有也不好说。

  大乘的菩提心,是要求我们平时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哪怕是一点一滴,也都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众生。这样的利他观,其他任何宗教都没有,唯一是大乘佛教的特点。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有人觉得这个太难修,因为且不说菩提心,就算是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也特别不容易做到。拿悲无量心来说,它是愿一切众生离开痛苦的发心。但对普通人而言,这种悲心是有限的,只能对“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家人、“我”的好友生起。至于与“我”无关的其他国家、其他人类,小至蚂蚁以上的众生,则很难产生“愿其远离一切痛苦”的念头,这就是悲心没有达到无量。除了悲无量心,四无量心中还有慈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也都要缘一切众生。这四种无量心若没有修到位,就根本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现在不少人口口声声说,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或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自己修学的话,也就是大乘佛教徒。话虽如此,但“法”是大乘的,“人”是不是就不好说了。你们自己的境界到底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大家今后务必要重视菩提心的修法。

  三、无二慧

  光有菩提心还不够,还要有无我的空性观。这方面,《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四百论》讲得非常清楚,也就是在究竟的空性中,“我”不存在,万法也不存在。这样一说,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实…

《解脱必备的三个窍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