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必备的三个窍诀▪P2

  ..续本文上一页际上,佛教虽然也承认世俗中“我”是如幻如梦的假象,然而详细去观察,鼻子不是“我”,耳朵不是“我”,身体不是“我”,心不是“我”……这样一一剖析下来,所谓的“我”根本找不到。

  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佛教水平,否则,刚开始学佛就说“我”不存在,有些人可能会害怕的。正因为大乘的空性法门极其深奥,当年在印度,许多小乘佛教徒都不接受;包括现在的泰国、缅甸等小乘国家,对大乘佛教也并不是很赞同。所以,了知无我空性的殊胜之后,希望大家要好好学习。

  法王如意宝以前常讲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这部论的大致内容,就是依次介绍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也是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其实,佛教中虽有不同教派,但它们在教义上并无相违,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中不管是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其究竟见解都是一致的、圆融的。

  以上给大家讲了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刚才堪布也说了,以后有时间的话,他会给大家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入菩萨行论》等法要。这些法都非常殊胜,希望你们要系统地闻思,不然,表面上当个佛教徒、皈依了三宝,这样尽管也有功德,《譬喻经》中就有皈依佛一声便可逃脱摩竭鱼之口的故事,但若想真正获得解脱,最重要的还是系统学习佛法,然后详细对照自己,不断地调伏内心。

  看看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他们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开始修行了,整个人生都是在精进、智慧、悲心中度过的。可我们凡夫俗子,大多数都是吃喝玩乐,把特别宝贵的人身浑浑噩噩就浪费了,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所以,你们来到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修行。这个道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周围非常寂静,算得上是人间净土了,不像大城市里到处闹哄哄的,什么都令人眼花缭乱。到了这里以后,如果你有因缘,哪怕每年抽出一两个月来实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这个人生,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地位,而是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不仅从暂时的痛苦中脱离,还要从轮回的镣铐里解脱。若想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定基础的话,恐怕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务必要通达以上的道理。

  你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物质方面特别优越,但从精神方面来看,确实非常非常贫乏。因此,若能在这里呆一天,也会给心里带来一种宁静。一旦自心得到了宁静,对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会油然生起。所以,前辈大德赞叹依止寂静地方的功德,原因也在于此,你们应该好好地感受感受。

  今天也是一个缘起,跟堪布和大家集聚在这里,我想什么就胡言乱语说了一通。接下来,不知堪布有没有什么开示?在座各位若有佛教方面或人生中的困惑,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这样大家也会比较放松。不然,就我一个人喋喋不休地在这里啰唆,你们不一定有兴趣听。虽然我回答得不一定好,但借此机会可以共同学习,好不好?

  主持人结语:

  非常感谢索达吉堪布为我们开示!我真的很感动,感动得要流泪了,但是怕你们笑话,就只好忍住了。

  我学佛的因缘是与生俱来的,我出生于一个佛教家庭,先不论自己学得好不好,但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到最后确实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开始的时候,八万四千法门很多,有点像在北京逛“新东方”商场,看到这个觉得好,看到那个觉得更好……但到了最后,这些全部可以涵摄在今天上师所讲的“三主要道”中,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一个人如果要解脱,唯一就是这条路。所以,今天得到这个法,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真的很高兴、很欢喜!我想在座的同修们,应该也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我讲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忘:你们以后如果有机会,或者尽量去创造机会,要有系统地学习佛法。刚才也说了,上师今天讲的“三主要道”,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但若想通达这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呢?就是系统地学习佛法,若能这样,你最后会明白“我知道三主要道就足够了”。

  我们这帮人,以前没有参加过索达吉堪布的传法,希望今天借这个最好的缘起,加入上师的弘法大团体。我们今天只是个开始,只是去学校注册登记了,但我真的很高兴,有缘可以参加这个团体——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也是我今天的目的!我很高兴,觉得目的达到了,对长期关心我、支持我的人也有个交代了。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成绩?这还要看每个人自己,希望你们以后要好好学习。

  接下来就是上师慈悲给我们一个互动的空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请教上师。

  问:刚才上师讲了空性的问题,我们作为居士,怎样才能更好地趋入、认识、证悟空性?

  答:认识或证悟空性有两种途径:一是长期学习《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等般若方面的经论;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修加行,依靠上师的窍诀,逐渐证悟大圆满的境界。

  问:人临终的时候,如何把握自己?

  答:人在临终时,按照显宗和密宗的观点,应该有两种方法:密宗的话,莲花生大士在中阴窍诀里有“刹那往生法”,或要有想前往清净刹土的强烈意念;显宗的话,临终时一定要心不颠倒,不能纷乱,处于念阿弥陀佛的状态中,这一点很重要!

  问:家里有老人去世时,我们具体该怎么做才能送他往生?

  答:具体的做法,前不久我造了个《助念往生仪轨》,专门讲了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此时应该请一些同修佛友,共同给亡人助念佛号。

  对亡人而言,生前要依靠长期学习,深刻认识到三界轮回犹如苦海,自己很想从中出离。就像《极乐愿文》中所说,如同犯人从监狱里逃出来一样,义无反顾地舍弃娑婆世界,前往极乐世界。在反反复复对比了世间的过患、解脱的功德之后,最终应生起坚定的出离心,满怀信心想前往清净刹土。

  问:我从2004年随您学习《入行论》,生起了愿菩提心,但经常还是有自私自利的心,这该如何对治?

  答:许多人学了《入行论》后,最初生起愿菩提心比较容易,但实际上真正观察的话,正如我刚才讲的那个简单比喻,仅仅是一个悲无量心也很难做到,菩提心就更不用说了。但即便如此,菩提心也仍要不断串习,不断去闻思《学集论》、《经集论》等大乘论典,不断去了解菩提心的功德、自私自利心的危害。

  你们也许没有发现,一个人只要有痛苦,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里的,全是自利心所导致,这一点你们务必要牢记!在生活中也好、感情上也好,只要你心里不舒服,就肯定跟自私自利心有关。明白这一点后,大家今后一定要学利他的菩提心。

  问:当我们往生以后,心识是进入下一个肉身,还是到哪里去了?

  答:要说“死了”以后,不是“往生”以后。往生的话,一般都是到清净刹土去了。

  我们死了以后,身体已经舍弃,而心会随着自己的业力,也许再生于人间,也许堕为旁生等。此时,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任何东西也带不走,唯有业力永远跟着自己的心,善业带来快乐,恶业带来痛苦。

  佛教中特别关键的问题,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点,唯物论者认为只是种传说,或某种宗教的教条主义,这种观点十分不合理。正如种下毒药的种子,它长出的果必定是毒,不会变成妙药;种下妙药的种子,它的果必定是妙药,不会变成毒,这就是因果的基本法则。所以,若想生生世世得到快乐,以后就一定要多做善事,这样善业才会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心,永远带来快乐。

  问:我们在实修过程中,违缘、障碍、烦恼现前时,有时候用因果正见和空性智慧对治了,但还是随着烦恼习气走,这怎么办呢?

  答:那走吧,开玩笑!

  我们修行还没有到位之前,虽然理论上懂得因果正见、无我空性,懂得对治嗔恨、贪心的一些窍诀,可是因为没有长期串习,在面对根深蒂固的烦恼时,用这些不一定马上就能奏效。

  所以,高僧大德们始终要求:修行的时间要越长越好。若能如此,到了一定时候,即使你的烦恼现前,也像春天的微风一样力量不强,不像冬天的寒风那样凛冽刺骨。那个时候,就算烦恼和痛苦现前了,也会被智慧的光芒慢慢消除。

  问: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对世间八法刹那不起羡慕心,才是生起出离心的标志。但我们作为居士,还有一些世间琐事,那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像我们在做好世间事的同时,尽量把时间用在修行佛法上、闻思上,这样能算有出离心吗?

  答:你问的这个,是辩论场上比较深的一个问题。确实,《三主要道论》里说,对世间一切盛事刹那羡慕心也不生,才算生起了出离心。但这是特别严格的界限,一般人很难真正做到。

  不过,按照其他上师的教言,出离心也可以这样定义:比如你是监狱里的犯人,虽然监狱里的生活待遇非常好,你也许会生起欢喜心,但它始终都是监狱,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并不会贪恋暂时的快乐,而是渴望尽快离开。这样的心态,就叫做出离心。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的立意,并非指对世间产生一刹那的执著,就变成了无有出离心。而是从长远来讲,整个轮回就像监狱,对此若没有特别贪执,像华智仁波切的上师那样,对荣华富贵的一切对境,不管是美丽的、富饶的、有地位的,不生丝毫羡慕之心,这就可以称为出离心。

  问:我们的烦恼都依从八识田,眼耳鼻舌身遇到外尘就起烦恼,若想真正获得解脱,怎样才能断除烦恼,把八识转成智慧?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长期修学佛法的各种理论、窍诀,然后去实地修行。若能如此,极个别的利根者,依靠上师的窍诀,当下即可断除一切烦恼而开悟;有些人可以压制自己的烦恼;还有些人这辈子不行,但在相续中可以播下解脱的种子,来世直接或间接能断除烦恼。

  问:上师再三强调要系统闻思佛法,那什么是系统闻思呢?

  答:所谓的系统闻思,就像世人学习知识,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依次读上去。那么佛教也是同样,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从初步的佛教基础学起,然后依次学习五部大论,最后再学大幻化网、大圆满等特别高深的修法。

  现在很多佛教徒,皈依以后什么都不懂,直接就求特别高的法,或对佛教理论一无所知,就到处去宣扬“我是个佛教徒”,实际上这样不太合理。世间知识既然都需要系统学习,那极为甚深的佛教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不管你学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应该花几年功夫先打好基础,再用十到十五年慢慢去学上面的法,只有这样,自称为佛教徒才算名副其实。

  汉地的历史上,系统闻思方面比较欠缺,到寺院里也好、居士群体中也罢,很多人看起来非常虔诚,但真正懂得佛理的,除了极个别人以外,自古以来就很少很少。相比之下,我们藏传佛教历来对这方面很重视,就算在一个小山沟里有个小小的寺院,这小小的寺院也是个闻思的道场,也有讲经说法的法师。因此,藏传和汉传在某些地方截然不同,藏地的任何一个寺院,都保留着系统学习佛法的传统,而汉地尽管学佛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懂佛理的却寥寥无几。所以,大家今后对系统学习一定要重视!

  《极乐愿文》云:“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解脱必备的三个窍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