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剖析,看因果在名言中是怎麼存在的?它跟外道的道理有何不同?假如你有了因果正見,在此基礎上,修什麼善法都很方便。就像一個農民有了田地,就可以在上面種各種莊稼。不然,你連最基本的因果概念都沒有,那貪求再多的其他功德,最後也可能毀于一旦。
因而,大家一定要掌握這些關鍵竅訣,不要爲了發財去欺騙別人,或者一門心思幹些偷盜等勾當。不然,內心所想與身體所行背道而馳,最終不但來世會于數劫中墮爲餓鬼受苦,今生以業力感召也會變得越來越窮、越來越慘,即便擁有微乎其微的財産,自己也沒有權力享用。就如同以前有個人,好不容易買了本好書,卻被另一個人搶走了,17年後他還念念不忘,不停地念叨,但卻無計可施。這種現象,也跟自己的福報有關。
還有些人生性吝啬,越富裕就越覺得貧困,似乎自己一無所有,甚至財産也成了造惡之因。這些人雖然擁有大量財富,看似財力十足,但這些錢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願上供下施爲今生與來世積累福德,那麼他們比窮人更可憐。爲什麼呢?因爲窮人雖然沒錢,但卻沒有守護財富、積累財富的壓力,每天活得很輕松安閑。可是這些身家不菲的富人,不要說拿錢作功德,連自己吃穿都舍不得,現在就已感受到了餓鬼的等流果——《入中論釋》講過一種守財餓鬼,天天置身于財寶的包圍中,卻只能看而不能用。或者也像大企業的財務管理員、銀行的點鈔員,整天都在拼命數錢,一筆筆巨款從手中經過,但自己口袋裏的卻寥寥無幾。
以上所講的這些現象,究其原因,都是不清淨布施的報應。《毗耶娑問經》講過33種不清淨布施,送別人酒、肉、煙都屬于這個範疇,方便時大家可以看一下。倘若你前世作過不清淨布施,今生就可能變成守財奴,每天對金錢看得到也摸得著,但自己卻特別“貧窮”,根本沒有權力使用。
綜上所述,我們作爲修行人,即生中知足少欲很重要,在此前提下,對前世的因果也要值得重視。倘若你自己有福報,經常無勤就能得到財富,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實在沒有福報,今生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如願以償,那也沒有必要太傷心,只要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不應該要求太高。
如今包括藏地有些人,內心的貪欲特別強,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要的東西太多了,福報跟不上的話,就會開始貪汙,通過各種手段去騙錢,做出種種不如法的行爲,最終給自己帶來許多痛苦。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關鍵取決于內心。內心調整好了,在短暫的人生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想得開;反之,倘若內心欲壑難填,就算你擁有得再多,也不一定幸福。
現在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業力吧,想象力特別豐富,動不動就天馬行空地亂想一通,有些根本不現實的東西,也能在腦海裏一直盤算:“聽說叁十叁天有棵如意樹,可以滿足一切所欲,我要想辦法得到它!”“聽說美國是有錢人的天堂,我一定要想方設法發財,然後去那裏定居。到時我要買架私人飛機,它該怎麼加油呢?我現在要上網查查,這個首先要准備好,不然到那邊可能來不及……”這些人真的特別可笑,不要說這一輩子,就算許多世也不一定能實現的夢想,他卻天天在打如意算盤,有時候看起來非常愚癡。
因此,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盡量過一種比較簡單的生活,不要奢求太多。愛因斯坦也說:“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和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至于你在生活中會不會發財,則跟前世的福報有關。明白這個道理後,有錢也不必太開心,沒錢也不必太難過,應當隨遇而安,這一點很重要!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親友書》雲:“有者所造諸罪業,縱未即時如刀砍,然死降臨頭上時,罪業之果必現前。”
[2] 《大智度論》中,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齊限。複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爲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衆生,然後入無余涅槃,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贊佛功德,于是初發心願欲作佛。然後于叁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衆生已而入無余涅槃。”
[3] 《福蓋正行所集經》:十二卷。龍樹集,宋代日稱等譯。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內容輯錄能成就福德覆身之諸正行法。本經以布施、持戒爲中心而修行諸德之見解中,未見龍樹所說中道之空思想、大乘思想。
[4]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雲:“佛習氣盡,二乘習氣不盡。如牛齝比丘常作牛齝,以世世牛中來故;如一比丘,雖得漏盡而常以鏡自照,以世世從淫女中來故;如一比丘常跳棚踯閣,以世世猕猴中來故。”
[5] 《兜調經》:一卷,失譯者。與《鹦鹉經》及《分別善惡報應經》皆《中阿含鹦鹉經》之別譯。兜調者,婆羅門名也。
[6] 詳見《賢愚經·波婆離品》中阿淚吒的公案。此窮人阿淚吒,即爲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五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