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一切,都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如今她喜欢跳度母舞,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否则,一辈子都模仿孔雀等动物的话,来世会变成什么也很难说。
其实演艺圈中有善根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给众生种下善根的节目,能结上这样的缘。而没有善根福报、业力深重的人,所编出来的歌舞直接或间接会损害很多人,甚至他已离开人世好久了,其作品仍有这种影响力,人们一看到、一听到,就会不断生起猛火般的贪心、嗔心、痴心。这可能也跟每个人的因缘和发愿有关系。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我家乡那边有个老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小时候就常说出家人的过失,每次一说起这个,他的嘴巴能说会道,一个小小的问题也一直放大,让很多人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对此信以为真。而一讲起出家人的功德、善法的功德,以前他特别反对,现在虽不敢反对了,但一直三缄其口、默然不语。有时我故意在他面前说出家人多么好,可他听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一个人前世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关于感受同行等流果,包括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豺狼喜爱杀生,老鼠擅长偷盗,这都是源于往昔的同行等流果。因此,不管是什么众生,今生的行为跟前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法王如意宝降生时,刚一落地就口诵文殊心咒,这说明他前世与文殊菩萨有不共的因缘。此外,缅甸有个小女孩,只要看见飞机、听到它的声音,就吓得尖声惊叫,这是因为她前世是个日本军人,后在缅甸被飞机炸死了。
因此,了知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应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假如你实在生不起信心,则不妨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提出疑惑,并举出充分的理由进行驳斥。不过我想,你可能只是不明白的地方比较多而已,若想真正驳倒因果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之,因果的这些基本道理,是特别重要的窍诀,你若对这些关键问题产生邪见,那么所得的法再高、再深、再妙,自己也不一定受益。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求大法,虽然我对此并不反对,但你的基础如果不稳,连个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也怀疑,那就算修持的窍诀再殊胜,也不过是冰上建筑,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所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好佛教基础。否则,如果没有因果正见,不懂生死轮回,也不了解宏观、微观的佛教世界,佛教的最深教言肯定无法接受。哪怕你已经得到了这些,但就像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一样,法器不合格的话,里面倒的甘露再美味,恐怕对自他也不会有利。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各位要详细观察!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
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虽活了三四十岁,但突然就遇到横祸,死于非命。而且这种现象在多生累世中经常发生,就像前面讲的那只鸽子,无数世中连续不断地变成鸽身,不可能从业网中脱离出来。
另一种果报就是多病。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吃什么药、看多少医生都无济于事,这肯定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如果没有好好忏悔,以后一定会转生到三恶趣中。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摆脱这些疾病。当然,你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认为这些病跟前世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去念经,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病应该跟往昔的业力有关。
当然,也有极个别疾病是四大不调或偶尔因缘而引起的,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应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通过这种对治法,罪业得以清净之后,很多疾病会特别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劳作,还不如积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可见,发财最主要的因就是布施,假如你即生一毛不拔、悭吝成性,要想得到无比的财富,则无疑是痴人说梦。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的《兜调经》[5]中也说:“种麦得麦,种稻得稻。作善得善,作恶得恶。”还有《大般涅槃经》云:“种麦得麦,种稻得稻。”这种因果规律,以前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时,有些老师以分别念驳斥过,但就算他们讲得言之凿凿,也找不出合理的依据来。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如甜种子会生甜果、苦种子会生苦果般,我们今生中造恶、行善,定会感召相应的苦乐。而且因与果的相续是同类的,毒药的种子不可能生出妙药,妙药的种子也不可能产生毒药。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佛教中也是承认的。比如,你本来造的是恶业,但遇到殊胜对境作了忏悔后,此恶业不但不会成熟,反而还会变成功德。就像有些植物遇到其他种子的因缘,性质可能发生改变,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故而,在因果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别稳重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正见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随波逐流,今天信这个上师说,明天信那个道友说,就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荡、摇摆不定。
刚才也讲了,前世喜欢偷盗的人,必定会感受贫穷的果报。如果往昔没有造善业,从来没有布施过,那今生就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想赚钱,也不会有发财致富的因缘。甚至有时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亏得一塌糊涂。
像那些光天化日强抢的土匪、趁人不备暗偷的窃贼,他们每次获得的赃物多不胜数,如果经常都是如此,整个大地恐怕也难以容纳;有些大企业的老板,一年中能赚好多亿,倘若长期这样赚钱,银行里可能都放不下;还有些享用信财的出家人、活佛、上师,平时得到的财物特别多,假如全部堆积在一起,够自己享用好几辈子了。然而事实上,这些人由于前世没有积累福报,虽像吝啬鬼一样守财不放,从来不愿意回馈社会,但到头来要么落得个饿死的下场,要么自己根本享用不到。因此,这些贪得无厌的人,其实算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了。如《大宝积经》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可是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自在。我曾看到一个乞丐,他在垃圾桶里捡个玉米棒后,把外面的皮一剥,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后再去河边喝点水,躺下来看蓝天白云,倾听河水轻轻唱歌,这种生活特别逍遥。或许他在睡觉的时候,安住于明空无二的境界中也不好说(众笑)。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
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我们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前半生造业,后半生大多数都会成熟果报。倘若你遇到殊胜福田,那么转眼之间,善果成熟也是有可能的。就像《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6](这样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也比较多。有些人本来特别贫穷,但因为今生遇到一些殊胜因缘,或者发了不共的善愿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发财了。)
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尤其是作为佛教徒,如果你对因果不相信,最好先不要高攀大法,而应该学习《百业经》、《百喻经》中的因果公案,以及因明《释量论》中对此的详细…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