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节课
思考题
256、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它有哪两种划分方式?
257、现在许多人肆无忌惮地造恶业,不择手段地赚钱,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名利,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有违因果规律?请说明理由。
258、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259、杀生、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分别是什么?你从自他身上能发现这些规律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下面具体给大家作个介绍。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你们在座的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下面介绍一下这四种果:
己一、异熟果:
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另外,《本事经》也说过:“具足贪嗔痴,无智见明慧,定不能解脱,生老病死等。”具有贪嗔痴的人,由于没有智慧现见万法真相,故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反过来说,此经又云:“远离贪嗔痴,具智见明慧,决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等。”远离贪嗔痴的人,由于以智慧现见了万法真相,故一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所以,贪嗔痴烦恼严重的话,比如你今天嗔恨心特别猛烈,发作时间也很长,那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其异熟果必会成熟于三恶趣中。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
其实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牵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然而,现在许多具邪见者不懂这个道理,认为造恶业是获得金钱、快乐的途径,这种想法很不正确。要知道,造恶业的人所感受的快乐,是他以前行善的果报,就像一个农夫现在没有种庄稼,甚至将田地全部毁坏了,可是他上一年所积累的粮食,足够享用一段时间了。表面上看来他虽然丰衣足食、吃穿不愁,可是未来的资粮无法积累,眼前这些享用完了也就没有了。
所以,业果的成熟,如《亲友书》中所说[1],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一般而言,并非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出血一样,今天造了业就今天成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因果道理,大家务必要弄明白,同时也应通过各方面来学习,否则,不承认因果的话,就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作所为会相当可怕。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记得《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
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2]”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
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大家都要记住一点:你造了因以后,果肯定会现前,这没有任何怀疑。《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福盖正行所集经》[3]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说:“设经无量劫,彼业不能坏,果报成熟时,众生决定受。”所以,众生所造的业无论过多久,都绝对不会耗尽,一旦因缘成熟,果报定会亲自感受。这些道理,我们若用智慧去好好观察,其实对因果也很容易生起定解。
下面接着讲: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庚一、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4],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比如,藏地的单比尼玛仁波切,8岁就能将《入行论》讲得十分精彩。华智仁波切见后,感慨地说:“直品单比尼玛8岁为人宣讲佛法,看来宁玛巴的教法正值辉煌期,前途无量!”
大家熟悉的歌手邓丽君,也是从小就酷爱唱歌。当时台湾听收音机是一般人的主要娱乐,邓丽君经常跟着学唱歌,再难的歌听几遍就会了,不到10岁,就拿下了黄梅调比赛的冠军。
还有我以前去云南时,当地人特别佩服跳孔雀舞的杨丽萍。听说她从记事起就爱跳舞,平时可以跟一朵白云学,可以观察一只小蚂蚁看它们怎么动,还有蜻蜓点水、孔雀开屏,大自然中…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