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五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的一切,都能激發她的創作靈感。如今她喜歡跳度母舞,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否則,一輩子都模仿孔雀等動物的話,來世會變成什麼也很難說。

  其實演藝圈中有善根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給衆生種下善根的節目,能結上這樣的緣。而沒有善根福報、業力深重的人,所編出來的歌舞直接或間接會損害很多人,甚至他已離開人世好久了,其作品仍有這種影響力,人們一看到、一聽到,就會不斷生起猛火般的貪心、嗔心、癡心。這可能也跟每個人的因緣和發願有關系。

  剛才所講的這些行爲,實際上都是源于前世的習氣。有些人從小就喜歡善法,而有些人一幹壞事,眼睛便睜得大大的,讓他讀書、行善就特別苦惱;有些人天生就愛聞思修行,對善法功德一聽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續中遍滿邪見,對善法沒有半點意樂……這些不同習性的根源是什麼?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我家鄉那邊有個老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我小時候就常說出家人的過失,每次一說起這個,他的嘴巴能說會道,一個小小的問題也一直放大,讓很多人聽得津津有味,並且對此信以爲真。而一講起出家人的功德、善法的功德,以前他特別反對,現在雖不敢反對了,但一直叁緘其口、默然不語。有時我故意在他面前說出家人多麼好,可他聽了以後,一點感覺都沒有。所以,一個人前世怎麼樣,從今生中也看得出來。

  佛經亦雲:“過去生何處,當視今此身;未來生何處,當視今此身。”你過去是好人還是壞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對善法有信心、對惡法很厭惡,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惡法便興致勃勃,講起善法就興趣索然,則說明你前世的“專業”是搞惡業的。所以,你用不著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問自己的前世是什麼,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舉止,就會明白往昔到底是什麼人了。同樣,你來世會怎麼樣,從今生中也看得出來: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來世必定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快樂,相反,則會不斷地感受痛苦。

  關于感受同行等流果,包括動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鷹、豺狼喜愛殺生,老鼠擅長偷盜,這都是源于往昔的同行等流果。因此,不管是什麼衆生,今生的行爲跟前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法王如意寶降生時,剛一落地就口誦文殊心咒,這說明他前世與文殊菩薩有不共的因緣。此外,緬甸有個小女孩,只要看見飛機、聽到它的聲音,就嚇得尖聲驚叫,這是因爲她前世是個日本軍人,後在緬甸被飛機炸死了。

  因此,了知這些道理之後,我們應對因果生起堅定的信心。假如你實在生不起信心,則不妨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提出疑惑,並舉出充分的理由進行駁斥。不過我想,你可能只是不明白的地方比較多而已,若想真正駁倒因果的存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總之,因果的這些基本道理,是特別重要的竅訣,你若對這些關鍵問題産生邪見,那麼所得的法再高、再深、再妙,自己也不一定受益。現在很多人特別喜歡求大法,雖然我對此並不反對,但你的基礎如果不穩,連個因果正見都沒有,對善惡有報也懷疑,那就算修持的竅訣再殊勝,也不過是冰上建築,不可能維持很長時間。

  所以,我們現在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打好佛教基礎。否則,如果沒有因果正見,不懂生死輪回,也不了解宏觀、微觀的佛教世界,佛教的最深教言肯定無法接受。哪怕你已經得到了這些,但就像獅子乳無法用陶器盛一樣,法器不合格的話,裏面倒的甘露再美味,恐怕對自他也不會有利。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希望各位要詳細觀察!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業中的每一種,都有兩種感受等流果。

  殺生:前世造殺業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報應。誠如《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所言:“殺生無善報,短命多諸疾,來世生惡道,具受種種苦。”

  殺生不但沒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當多。在這些果報中,首先就是會短命,比如有些嬰兒剛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雖活了叁四十歲,但突然就遇到橫禍,死于非命。而且這種現象在多生累世中經常發生,就像前面講的那只鴿子,無數世中連續不斷地變成鴿身,不可能從業網中脫離出來。

  另一種果報就是多病。有些人從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種疾病的折磨,可以說有生之年幾乎沒有不病的時候,吃什麼藥、看多少醫生都無濟于事,這肯定是往世殘殺毆打生靈的業報,如果沒有好好忏悔,以後一定會轉生到叁惡趣中。

  所以,當我們生病的時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擺脫這些疾病。當然,你去尋找各種治療方法,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認爲這些病跟前世一點關系都沒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錢去治,絲毫起色也沒有,但如果去念經,好好地忏悔,效果就特別明顯,這說明什麼?說明這些病應該跟往昔的業力有關。

  當然,也有極個別疾病是四大不調或偶爾因緣而引起的,采用藥石之法可以治愈,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應將精力放在發露忏悔上,下決心痛改前非、棄惡從善。通過這種對治法,罪業得以清淨之後,很多疾病會特別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與取:前世偷盜的人,將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貧乏;即便有一點點財産,也會被強奪或偷走,被迫與敵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貧如洗的人,與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勞作,還不如積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決罪福經》雲:“種福得福,種貧得貧。先世不布施,今世則貧窮。”可見,發財最主要的因就是布施,假如你即生一毛不拔、悭吝成性,要想得到無比的財富,則無疑是癡人說夢。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的《兜調經》[5]中也說:“種麥得麥,種稻得稻。作善得善,作惡得惡。”還有《大般涅槃經》雲:“種麥得麥,種稻得稻。”這種因果規律,以前學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時,有些老師以分別念駁斥過,但就算他們講得言之鑿鑿,也找不出合理的依據來。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如甜種子會生甜果、苦種子會生苦果般,我們今生中造惡、行善,定會感召相應的苦樂。而且因與果的相續是同類的,毒藥的種子不可能生出妙藥,妙藥的種子也不可能産生毒藥。當然,對于一些特殊情況,佛教中也是承認的。比如,你本來造的是惡業,但遇到殊勝對境作了忏悔後,此惡業不但不會成熟,反而還會變成功德。就像有些植物遇到其他種子的因緣,性質可能發生改變,這種現象也是有的。

  故而,在因果的問題上,作爲一個特別穩重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自己的正見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隨波逐流,今天信這個上師說,明天信那個道友說,就像牆上蘆葦一樣隨風飄蕩、搖擺不定。

  剛才也講了,前世喜歡偷盜的人,必定會感受貧窮的果報。如果往昔沒有造善業,從來沒有布施過,那今生就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想賺錢,也不會有發財致富的因緣。甚至有時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虧得一塌糊塗。

  像那些光天化日強搶的土匪、趁人不備暗偷的竊賊,他們每次獲得的贓物多不勝數,如果經常都是如此,整個大地恐怕也難以容納;有些大企業的老板,一年中能賺好多億,倘若長期這樣賺錢,銀行裏可能都放不下;還有些享用信財的出家人、活佛、上師,平時得到的財物特別多,假如全部堆積在一起,夠自己享用好幾輩子了。然而事實上,這些人由于前世沒有積累福報,雖像吝啬鬼一樣守財不放,從來不願意回饋社會,但到頭來要麼落得個餓死的下場,要麼自己根本享用不到。因此,這些貪得無厭的人,其實算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了。如《大寶積經》雲:“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爲最貧者。”

  現在社會上有些老板,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可是一輩子那麼辛苦、那麼勞累,還不如一個身無分文的乞丐自在。我曾看到一個乞丐,他在垃圾桶裏撿個玉米棒後,把外面的皮一剝,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完後再去河邊喝點水,躺下來看藍天白雲,傾聽河水輕輕唱歌,這種生活特別逍遙。或許他在睡覺的時候,安住于明空無二的境界中也不好說(衆笑)。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著賺錢,所作所爲對社會沒有利益,對自己也沒什麼用處,這樣就完全成了金錢的奴隸。

  要知道,財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報有很大關系。如果你具備往昔布施的果報,那麼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擁有一生享之不盡的財富。因此,你若想財富源源不斷、滾滾而來,就必須精勤地上供下施,這是發財的唯一辦法。這種果報即使你今生中沒有現前,來世也必定會無欺獲得。

  我們南贍部洲是業力之地,前半生造業,後半生大多數都會成熟果報。倘若你遇到殊勝福田,那麼轉眼之間,善果成熟也是有可能的。就像《賢愚經》裏的一個人,家裏非常貧窮,天天靠砍柴去賣來換點糧食。有一天,他見一位獨覺找不到飯,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養了。然後去山裏砍柴時,他遇到一只山兔,遠遠地把鐮刀抛過去,兔子當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時,兔子變成一個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頭。他剛開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變成了一具金人。後來此事傳到國王耳裏,國王親自去看時,見到的只是一具死屍,可是在這窮人眼裏,卻是明晃晃的金子。窮人還拿了少許金子獻呈國王,國王一見金子,是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就問這些怎麼來的,他說是供養獨覺的緣故。國王聽了很歡喜,就拜他爲大臣,讓他享有種種尊榮。[6](這樣的現象,如今的社會上也比較多。有些人本來特別貧窮,但因爲今生遇到一些殊勝因緣,或者發了不共的善願力,好像不知不覺就發財了。)

  所以,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講特別重要。尤其是作爲佛教徒,如果你對因果不相信,最好先不要高攀大法,而應該學習《百業經》、《百喻經》中的因果公案,以及因明《釋量論》中對此的詳細…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