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節課

  

第六十六節課

  

思考題

  260、請引用《華嚴經》的教證進行分析,邪淫、妄語、離間語、惡語、绮語、貪心、害心、邪見,分別會招致什麼樣的感受等流果?你自己如今正在感受哪些?

  261、現在社會上,很多夫妻關系都非常緊張,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262、我們今生在遭受一些痛苦時,應當以什麼心態來面對?如何將其轉爲道用?

  263、你平時喜歡給人起外號嗎?看到身體有缺陷的人時,你對他們有起碼的尊重嗎?通過學習這節課,你以後會有哪些改變?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正在講“十不善業之果”。昨天已講了殺生、不與取的感受等流果,今天接著講邪淫的感受等流果。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將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醜陋、懈怠懶惰,雙方猶如仇人一樣經常吵架,勢不兩立。佛陀在《華嚴經》中雲:“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婦不貞潔;二者得不隨意眷屬。”

  現在世間上大多數夫妻,還沒有結婚之前,一天不見對方,就如隔叁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寶般身心不安。但結了婚以後,過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敵,整天無休止地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現,另一方就如釋重負,感覺非常輕松舒服。他們認爲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對方性格惡劣,人品不賢善,對自己沒有良心,對家庭不負責任……卻不知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尤其是現代人,不像古人一樣零散而居,大多數都是住高樓大廈,夫妻間只要半夜叁更開始吵架,就會攪得四鄰不安,周圍的人一直聽到哭鬧聲、喊救命、砸東西,想睡也睡不著。之所以發生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如今人們缺乏倫理道德、家庭觀念,以至于常以種種原因導致家庭不和,給雙方帶來極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缺乏佛教的因果觀念,總認爲凡事都是對方的錯,把責任統統推到別人身上,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

  我認識漢地一個特別出名的明星,她演的很多電影,大家都非常喜歡。她曾告訴我:“通過學習佛法,尤其是看了《前行》後,我心態有了很大轉變。過去始終覺得工作中、家庭中發生的好多事,都對自己不公平,現在才明白並不一定都是別人的問題,也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現在,我的生活態度有了一種新的改變。”可見,很多人只是沒有學過佛罷了,如果真的學了,佛法會給心靈帶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但如果不懂這一點,想完全依賴外在的物質滿足自己,或者拼命從他人身上尋找快樂,簡直是難如登天。

  其實,夫妻之間發生爭執,理當認識到這是自己往昔造惡業的果報,盡可能地忍氣吞聲,不要心生嗔恨、大動肝火。在這個世間上,家庭和合很重要,一個人若能與家人和睦相處,他的心情肯定快樂,所做的事情也會有意義。否則,比如一個學校的校長天天和妻子吵架,那他心情不好的話,跟老師開會、接觸時,除了有特殊境界的人以外,通常都會把氣撒在老師頭上。各個老師的心情受到影響之後,這種情緒也會直接帶到教室裏,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同樣,其他團體、部門的人也是如此,即便自己不是領導,只是普普通通一個人,但跟家人吵架心情很差的話,也會直接或間接波及四周的很多人。因此,夫妻之間在相處時,最好能如帕單巴尊者所言:“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言爭吵當熱瓦。[1]”

  現在許多男女剛在一起時,喜歡發誓要同生共死、不離不棄,可這種誓言往往只是一時熱情,甚至有人今天發誓了,明天就分手了。其實作爲在家人,理應珍惜彼此的緣分,不要動不動就吵得面紅耳赤,否則,你們兩個大吵大鬧的話,下面的孩子在哭,上面的老人也在哭,但他們再怎麼哭也沒用,你的嗔心沒有消失之前,別人怎樣勸都無濟于事。

  實際上好多夫妻吵架,只是源于一點區區小事,他們不可能爲國家大事而吵,也不可能因爲“你發了阿羅漢的心、我發了大乘菩提心”,爲了各自發心不一致而吵。對很多在家人來講,吵架似乎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不久,學院一位法師去我家鄉傳法時,就問當地老百姓:“誰能保證以後跟家人不吵架的,請舉手!”結果只有一人舉手,但旁邊的人都悄悄議論:“他家天天在吵,不可能的……”後來這位法師實在沒辦法,只好又問:“你們以後肯定會跟家人吵架的,請舉手!”此時,大家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由此可見,“當熱瓦”的教言真正實行起來,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即便如此,了知這些道理也很重要。現在有些人學了《入行論》、《前行》後,不信佛的家人常對我表示感謝,說從此之後兩人吵架少了,雖不能做到徹底杜絕,但至少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了。其實這個很重要!作爲佛教徒,不一定人人都要離婚出家,故你們在家時,與家人和睦相處相當關鍵,畢竟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只有家庭和諧了,社會才會真正安甯。

  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家人或許是你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今生也成爲修行的惡緣;或許是你生生世世共同發願的道友,今生成爲修行的善緣。但不管怎麼樣,你們既然集聚在一起了,就是一種因緣,最好能夠彼此理解,這樣一來,對自己的修行也會有幫助。然而,如今很多夫妻不懂這個道理,經常只盯著眼前矛盾不放,認爲都是對方的錯,從來不去觀察自己,以至于家中經常硝煙不斷、戰火紛飛,這是非常遺憾的!

  

  妄語:前世愛說妄語的人,今生將感得常常遭到誹謗,或者上當受騙。《華嚴經》中也說:“妄語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爲人所诳。”

  有些人常被別人欺騙,甚至去商店買個東西,也會買到假貨,而且平時總無緣無故蒙受不白之冤、枉遭誹謗,其實這不能怪別人不好,而要明白這是自己前世說妄語的果報。如《正法念處經》雲:“若人妄語說,彼人速輕賤,爲善人舍離,天則不攝護。”愛說妄語的人,名聲、地位、財産始終會遭受不順,善良的人都會舍棄他,天人和護法也會不管他、遠離他。

  因此,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們受到欺騙、誹謗時,對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還牙,而要盡可能地觀想:“依靠這場風波,可以淨除我前世對他人造謠、誹謗、說妄語的累累惡業,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這樣看來,他對我的恩德實在不薄。”尤其是修行比較好的人,當遭到別人毀謗時,根本不當作一回事,不像有些人,小小的誤會就受不了:“天哪!我從來沒有偷過東西,他竟說我偷東西了,我真想把他狠狠揍一頓,嗚嗚嗚……”

  持明無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講過:“怨敵反對亦使修行增,無罪遭到誣陷鞭策善,此乃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無法回報彼恩德。”通過對怨恨的敵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還有開悟的可能。同時,你明明沒有過失,別人卻無中生有地誣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斷除對世間的貪執,覺得輪回沒什麼可靠的,自然會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種逆境和違緣,是毀壞我們對世間貪執最好的善知識,與根本上師沒什麼差別,其恩德實在無法回報。作爲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毀、非議時,會很珍惜這種難得的機會,並能將其轉爲道用。

  當然,即便毀謗可轉爲道用,但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斷除妄語。佛經亦雲:“實爲第一善,妄語第一惡,舍過取功德,是人人中勝。”不然,你騙了人家一次的話,他就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永遠都不相信你所說的話,始終認爲你在騙他。因此,語言真實特別重要,《二規教言論》也講了“正直”的許多功德,若能具備這一點,對自己的生活也好、解脫也好,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離間語:前世愛說離間語的人,今生將感得眷屬、仆人之間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擊等。《華嚴經》雲:“兩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得弊惡眷屬;二者得不和眷屬。”

  比如說,有些上師的弟子、官員的隨從、公司的下屬、家裏的傭人等內部之間相互不和,經常吵架、打架,上師或主人再怎樣費盡口舌,也始終沒辦法平息,他們不但不聽從,反而還強詞奪理,進行辯駁。我就看到有些寺院和集體中,當住持或領導特別苦惱,因爲下面的人根本不聽,這樣你當了也沒什麼用,就算說一百遍,他們也不會聽,甚至鬧得更厲害。這種集體還不如早點散了好,但卻一直散也散不了,合又合不了,成天吵吵鬧鬧的,特別痛苦。

  還有些家庭裏的雇傭,主人指派做一件簡單的小事,但說了兩叁次,他們還是充耳不聞。直到主人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加以呵責,這些人才慢吞吞地開始行動,極不情願地勉勉強強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後也不向主人彙報結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貫惡劣。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撥離間的業報成熟于身,因爲此種惡業所感,自己所生之處,環境非常不好,周圍始終不和合。如《正法念處經》中雲:“何人兩舌說,善人所不贊,生處常凡鄙,在于惡處生。”

  我們不管是學院、還是外面的學會,由于法王如意寶的加持,從大的方面來看,四衆道友還是比較團結。當然,這裏並不是極樂世界,每個人也不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薩,因此一些小的沖突也在所難免。但總體來講,這麼多年來,我們解決不了的大矛盾,從來也沒有碰到過。

  所以,在座很多法師和居士,今後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與人和睦相處…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