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七節課

  

第六十七節課

  

思考題

  264、什麼叫增上果?它是不是指所造的業會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風上?爲什麼?

  265、十不善業、十善業的增上果,分別是什麼樣的?請一一說明。

  266、如今天災人禍頻頻不斷,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應當從何處下手?你對此有哪些看法?

  267、若想受持十善戒,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倘若不能全部受持,那該怎麼辦?你是如何受持的?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這部論典,內容非常豐富,學起來也是非常大的工程。對我來講,能圓滿傳授這部論典,是畢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對你們而言,最好也能聽受圓滿,前面的如果沒有聽全,希望通過光盤、法本來補上,後面部分只要你有信心、有決心,善始善終應該沒有問題。只有這樣,對終生修行才會創造一個很好的緣起。

  同時,大家在聽受的過程中,心必須要專注,最好是以歡喜心、恭敬心認真谛聽。假如實在沒有這樣的心態,行爲也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則,你聽了再多法也沒用。佛陀在經中曾言:“不恭敬者勿說法。”可見,聽法完全是自由的,有恭敬心、歡喜心就可以聽,但如果沒有的話,則不應該給他講法。

  我們學院裏的道友,因爲長年聞思的緣故,聽法的習氣、行爲比較不錯,但極個別城市裏的人,似乎沒有這種概念,他們在看光盤的過程中,經常隨便上衛生間、打電話、發信息、吃東西……其實,聽法時最多是可以喝點水,除此之外,一切世間行爲都應該放下。城市裏的人雖然很忙,有很多瑣事,但一堂課充其量只有一個小時,這麼短的時間你都不能關機,讓心靜下來的話,那學法就成了一種表面形象。所以,大家以後不管聽什麼課,都要盡量如理如法,不能只是虛有其表——今天來、明天不來,或者前半節課來、後半節課不來,這都是對因果不重視的態度,今後一定要逐漸改正過來。

  當然,如今大多數人還是很不錯的。以前我去城市裏給人講課時,一見到下面人的行爲,就感到特別悲傷。但這幾年來,通過網絡、光盤的弘法作用,不少人已對聞法的基本威儀有所了知,許多行爲也變得如法了,這是很讓人欣慰的。然而還是有極少數人,在聞法時存在一些小問題,他們可能是不了解聞法規律;可能是過去雖然了解,但現在已經忘了;還可能是中間産生一些煩惱所致……不管怎麼樣,大家在聞法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地如理如法。

  

  下面繼續講“十不善業之果”。前面講完了異熟果、等流果,今天是講增上果。

  己叁、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業後成熟在外境上的報應。

  當然,它的意思並不是說,自己所造的業會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指業力對外境所産生的作用。就拿監獄來講,它可以說是犯法的這群人以罪業形成的環境,但並不是指他們犯法之後,罪業就成熟于外境的監獄上了,自相續不必承受任何果報。《增一阿含經》亦雲:“由十惡之本,外物衰耗,何況內法?”由此可見,造了十種不善業後,外在的環境是會受到影響的。

  其實,我們現在的器世界,也是以衆生共業而形成的。《俱舍論》中講“先前有情如色界……”時說過,在初劫的時候,人類跟色界衆生一樣,身體自然發光,根本不需要飲食,但後來由于貪執地味乃至財物,內心慢慢變得越來越壞,外境也隨之每況愈下、日益惡劣。所以,內心和外境之間是互相起作用的。一個人的內心若産生極大痛苦,那麼在他的眼中,外境也會變得特別醜惡,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此處所講的增上果,主要是側重于外境上的報應,亦即業力與外境産生一種相應關系。那麼十不善業的增上果,分別是什麼樣的呢?

  殺生:造殺業的人,會轉生在環境不優美,或是深谷、懸崖、險地等威脅生命的地方。

  不與取:造了不與取的惡業,則會生于莊稼常遭霜凍冰雹襲擊、樹木不結果實、饑荒時有發生的地方。

  前段時間,因爲有些孩子讀書的問題,我需要跟一些農民交往。在此過程中,有個農民告訴我:他們當地不知是什麼原因,每年在莊稼成熟時就來一場冰雹,把莊稼打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好多年幾乎都顆粒無收。實際上,這即是他們的共業所感。就像漢地一些有錢人,全都住在豪華的別墅中,周圍的風景非常優美,各方面的條件也極其優越;而有些鄉村的農民,始終住在又破又小的土房裏,環境特別肮髒,條件也特別差,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這群人各自的共業現前。所以,每當我到了一個好的環境時,自然而然會想到:“這些人以前肯定造過十善業,如是快樂值得隨喜!”而看到一些不好的環境時,不由自主會覺得:“這是當地人所造的惡業成熟的果報。”這一點,應當這樣來理解。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處,是臭氣熏天的糞坑、汙穢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惡心的地方。

  現在一些繁華城市的附近,常有許多民工住在特別不衛生的環境中,這即是他們昔日邪淫的果報現前。甚至在同一個地方,有些人居住的環境十分舒服,而有些人卻偏偏住在廁所旁邊,房子裏也非常不潔淨,這肯定都跟前世業力有一定關系。

  妄語:口說妄語的話,會轉生到財富動搖不定的環境中。就像有些人,今天在這裏打工,明天在那裏打工,整個生活很不穩定,沒有絲毫保障性。而且他自己也沒有安全感,心裏經常慌慌張張,總遇到令人心驚肉跳的違緣。

  離間語:造了離間語的惡業,會轉生于懸崖陡壁、深淵狹谷等難以行走的地方。

  有時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見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懸崖,中間只有一條路,行車和走路都很困難。居住在那裏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平時提水好像也很危險,但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認爲一輩子活在這裏還可以。

  惡語:口出惡語的人,會轉生在亂石堆積、荊棘叢生等使人心神不甯的地方。

  拉薩那一帶,有些地方就是這樣。雖說布達拉宮、桑耶等聖地非常令人向往,但在阿裏、薩迦附近,好多山都光禿禿的,寸草不生,不像其他地方森林茂密,綠化得特別好。所以到了那裏以後,經常會想起這些業果。

  绮語:以绮語惡業所感,將來轉生的地方,盡管辛勤務農,辛辛苦苦幹了很久,可是到頭來卻顆粒不收,季節反複無常且動蕩不安。

  那天我還碰到一個農民,問他當地的收成怎麼樣。他說:“我們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別特別多,但秋天莊稼收完之後,一家人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糧食剛剛夠吃而已,想賣一點都沒辦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沒當過牧民和農民,對此不一定有感覺。但你如果真對他們的生活、季節、居住之地、每天幹的活去詳細了解,就會深深體會到:衆生業力的確不同。盡管每個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別,但他們所轉生的地方還是有很大影響,而這一切,則是源于自己前世的業力。

  所以,大家千萬不能特別放逸,一定要對善法有信心。作爲有頭腦的人,不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就不能隨隨便便造惡業,否則,以後生生世世轉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貪心:以貪心感得,將來的生處莊稼荒蕪、地時惡劣的痛苦層出不窮。就像非洲有些地方,好多孩子連穿的衣服都沒有,地裏莊稼也不生長,種種疾病、戰爭此起彼伏。

  害心:以害心所感,會轉生到多災多難的地方。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我們通過不同的媒體和新聞也知道,那裏要麼出現饑荒,要麼發動戰爭,這些天災人禍並不是一兩次,而是每年都不斷地頻頻發生。

  邪見:邪見特別嚴重的人,會轉生于物資鮮少、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有些偏僻地方,水果也沒有,蔬菜也沒有,交通也不方便,水資源、礦産資源非常貧乏,荊棘、毒藥等對人身不利的因緣卻多之又多,生存條件極其惡劣。這些地方的人看見一個水果,就好像遇到了如意寶般,拼命地擠著搶著——如今可能稍微好一點了,過去有些地方聽說很多水果都沒有,他們特別羨慕南方人,因爲南方的生活資源比較豐富。

  

  以上講了十不善業的增上果。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果報,甚至有人聽法時對法義不感興趣,《大集經》[1]中說也是造十不善業所致,如雲:“造十不善業,少福無供養,法味不純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業的人沒有福報,得不到任何供養。尤其是聽聞佛法之後,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過程中,心的力量也極其薄弱。

  昨前天在考試時,我就想起了這個教證。有些道友背誦的時候,這個論也能背、那個論也能背,而且筆考、講考都可以參加,講的時候也不是誇誇其談,確實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這是什麼原因呢?不用問別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報。而有些人雖然對此很羨慕,但一會兒生起邪見了,一會兒身體不行了,一會兒心情不好了,然後對這個道友生嗔心、對那個道友生嗔心,這即是前世造過十不善業的緣故。

  我原來也講過吧,差不多在十年前,我去南方某個城市看病,當時有個小護士,天天都板著一張臉,態度極其惡劣。護士長說她不高興是有原因的,因爲某人沒給她打電話。但因爲別人不給她打電話,她就天天把氣撒在我身上,每次給我打針時,使勁地把針紮…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七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