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九節課

  

第六十九節課

  

思考題

  272、“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會被外道打死,這說明了什麼?它是什麼業緣所導致的?這對你理解“神通抵不過業力”有哪些幫助?

  273、有些人認爲,佛菩薩感受果報只是顯現,並不是真實的,故無法證明因果不虛。你認爲這種觀點對嗎?爲什麼?

  274、明白一切都是業的自性後,對你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有什麼助益?請具體舉例說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在講課之前,給大家強調兩件事情:

  一、每次聽課時要發菩提心:“爲了天邊無際的一切衆生,我要聽這堂課。”以此心態來聽受很重要,這是叁殊勝的第一個。

  二、要觀清淨心。這並不是表面上說說,而應真正將聽課的地方——不管是經堂、居士家,或是其他道場,觀想爲蓮花生大士的刹土、觀音菩薩的刹土或阿彌陀佛的刹土;跟自己一起聽課的人,都是具殊勝緣分的大乘根基者,全部是菩薩或金剛勇士勇母,而不能認爲“我旁邊這個人是壞蛋,那個人如何如何”,好像除了自己以外統統是凡夫;傳法上師,也應觀爲觀音菩薩、蓮花生大士等……總之,從自性清淨來講,萬法均爲清淨的,並不是把本不清淨的東西硬觀爲清淨。

  這五種清淨觀,如果你不能長期堅持,那在短短的聽課期間,也要盡量觀想。若能如此,一堂課的法義就會融入自心,所得的加持跟其他課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密乘的不共竅訣。有些觀修好的人,哪怕只聽一堂課,也會有極大收獲。這一點,你們聽課時務必不能忘!

  下面繼續講一切都是業的自性。昨天講了佛陀也會感受果報,今天繼續講阿羅漢受業報的公案:佛陀的聲聞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是由業力所感被外道殺害的。

  目犍連和舍利子二位尊者,時常前往地獄餓鬼、旁生、人間和天界五道去饒益有情。一天,他們來到無間地獄,見那裏有無量衆生感受燃燒之苦,于是就各顯神通降下雨水,令地獄衆生得到清涼。

  當時,外道的本師飲光能圓[1],死後也轉生在這裏。由于他生前爲衆人演說邪教,如今正在感受舌頭上有五百鐵犁耕墾、鮮血淋漓之苦。飲光對他們說:“您們二位尊者返回人間時,請轉告我的弟子:“你們本師飲光能圓墮在無間地獄中,舌頭上每天被鐵犁耕墾,極其痛苦。遍行宗派[2]沒有沙門善行,此善行唯有佛教內道才有,你們宗派是顛倒的教派,因此,應當舍棄自己的宗派,隨學釋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們將本師的骨灰做成靈塔之後,每當供養時,熾熱的鐵雨就會降落到他身上,所以萬萬不要供養他的遺塔。””

  二位尊者返回人間後,路上正好碰到了這些外道。外道原本就對他們不滿,因爲他們昔日也曾是外道,皈入佛門之後,以修行的功德力感召了很多人,令外道威望大大下降。于是外道就商量:“如果這兩人贊歎我們的宗派,我們就算了;如果態度不好,這次要把他們狠狠打一頓。”

  首先,外道問走在前面的舍利子:“我們宗派有沒有沙門善行?”舍利子以偈頌回答:“正命衆中無沙門,釋迦衆內沙門有,若阿羅漢有貪愛,即無凡小愚癡人。”由于沒有前世的業緣,他們沒有聽懂,以爲是在贊歎自己的宗派,就放過了舍利子。(可見,人與人因溝通所致的吵架、打架,都跟前世有一定的因緣。)

  目犍連問舍利子:“你有沒有把飲光能圓的口信轉告給他弟子?”舍利子答言:“我說是說了,可他們卻什麼話也沒說。”目犍連說:“他們可能沒有聽懂,還是我去說吧。”

  隨後他來到遍行外道的所在地,先說你們宗派是顛倒的,之後又說你們本師如今在地獄裏受苦,我親眼看到了,他讓我給你們捎口信……外道聽了怒不可遏:“這個人不但對我們妄加責難,居然膽大包天地誹謗起我們的本師來了。來,給我打!”他們數數毆打目犍連,目犍連的身體被摧殘得像葦草一樣支離破碎。

  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這要是在以前,不要說被這些外道打得皮開肉綻,哪怕是叁界所有衆生群起而攻之,就連他的一根汗毛尖也動不了。可是在當時,由于往昔的業力所壓,他連變化也想不起來,更不必說大顯神變了[3]。此時此刻的尊者,與平常的凡夫人一模一樣,被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舍利子見後非常悲痛,就把他背了回去。

  未生怨王聽說這個消息,帶領大臣、眷屬前去問候。他看到尊者的樣子極爲氣憤,下令把這些遍行外道抓起來,用火燒死。尊者勸他不要這樣,並說這是往昔業力所感,不怪他們。國王只好改變主意,但把這些外道逐出了國境。

  國王問尊者:“您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怎麼會被這些外道打成這樣?”尊者用了一個偈頌回答:“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國王要求國內醫術高明的醫生們,必須在七天內令尊者的身體恢複如初,否則就免去現在的一切封祿,並讓大臣親自照顧尊者,然後就回宮了。

  此時目犍連告訴舍利子,不久後自己便會涅槃。舍利子非常傷心,說:“我們二人剛開始一起學外道,後來一起出家,一起聽受佛法甘露,同樣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倘若你要涅槃,我也會跟你一起涅槃。”

  馬勝比丘聽說目犍連受傷極重,于是也前來探望。但他不像我們,得知親友生病了、受傷了,去醫院時只拿一束花,而他沒拿什麼花,也沒拿什麼錢,當時只講了兩個偈頌:“非山非海中,無有地方所,亦不在空裏,能避于先業。如影隨人去,無有安住者,善惡業不亡,無上尊所說。”不管是大山也好、大海也好、虛空也好,叁界中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避開業力。人的業力相當于隨身的影子,不會安住在別的地方,只要因緣成熟了,前世所造的善業和惡業,定會在自身上現前果報,這是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金剛語。馬勝比丘講完就走了——以後我們有修行境界的人,去醫院看一些金剛道友時,也可以講兩個偈頌就走,這是釋迦教徒的一種做法。(衆笑)

  話說剛才那些醫生,苦于國王所下達的七日之限無法做到,便去乞求目犍連尊者:“您千萬不能死啊!不然,國王會剝奪我們的封祿。”尊者答應了,並讓他們轉告國王,七天後自己會去城中化緣。七天之後,尊者果然入城次第化緣,然後來到王宮門口。國王得知後很高興,連忙請尊者入宮應供。

  這時,舍利子入定觀察爲何目犍連身負重傷還入城化緣,結果發現他有趨入涅槃的打算。于是就去佛陀那裏,悲傷地說:“對于好友目犍連死去的消息,我聽也不願意聽,何況是親眼見到了?既然他要趨入涅槃,我也不想住世了,所以想提前圓寂。”佛陀叁次問他是否真要如此,但舍利子的心意已決,佛陀只好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那就隨緣吧!”

  最後,舍利子與八萬阿羅漢先入涅槃。緊接著,目犍連回到自己的故土,講經說法後,也與七萬七千阿羅漢入滅了。這個公案,不僅是藏傳佛教有,漢地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也有詳細闡述。

  此經還記載,當時衆弟子見目犍連被外道打得粉身碎骨而示現圓寂,就問佛陀這是什麼因緣。佛陀說:往昔有個婆羅門的兒子娶了一個媳婦,媳婦跟婆婆之間的關系不好,兒子因爲偏愛媳婦,就對母親特別不滿。有一次,媳婦又跟他告狀,他心生惡念、口出惡語:“要是有個力氣大的人,把母親打得像葦草一樣,該多好啊!”以此因緣,他在五百世中常被人打得像葦草一樣,最後即使成了“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也仍要感受這種余報。

  可見,父母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對他們不要說真正去打,就算是心生惡念、口出惡語,將來的果報也十分可怕。還有些經典中說,目犍連前世是婆羅門的兒子,曾經對父親生過惡分別念、罵過惡語[4];也有論典中說,目犍連前世對父母都産生惡念惡語,從而招致了如此惡果[5]。但我看《毗奈耶雜事》中講的是“母親”,以前法王如意寶講這個公案時,也是說對“母親”不恭敬而成熟的果報。

  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對此公案理應引起注意。爲什麼呢?因爲且不說過去的很多世,僅僅是這一世中,我們對父母可能也生過惡念,甚至有人把父母打得特別厲害。如果是這樣,果報何時才能忏淨啊?我們現在若沒有發自內心地忏悔,下場肯定很可怕。這一點,你不信就另當別論了。但就算不信,因果也不會有絲毫改變,一旦你造了這種惡業,痛苦只能由自己承受。《諸法集要經》雲:“愚夫無正見,不達罪福相,循環叁有中,唯苦爲己有。”意思是愚夫由于沒有正見,根本不明白哪些是罪、哪些是福,以至于在叁界輪回中一直不斷循環,飽受各種各樣的痛苦。

  所以,取舍因果在學佛的過程中非常關鍵。我爲什麼經常強調“修高法不重要,先打好基礎最重要”?就是因爲只有打好了前行基礎,修學了前行的這些道理,即使再過十年八年,甚至二叁十年,修行境界也很穩固。否則,一兩天內修個大法、修個竅訣,甚至跟人天天辯論,好像智慧相當不錯,但是這樣長期下來,你根本不會有什麼真實境界。

  因此,大家必須要打好前行、尤其是業因果的基礎,對這個公案要再叁思維。雖然它表面上只是個古代故事,但你若真正相信因果,就會知道對父母乃至上師、僧衆做好事,功德必定不可思議;反之,倘若你對他們不敬、不孝、誹謗、傷害,在業力沒有忏淨之前,果報絕對會無欺成熟!

  

  還有一則公案:從前,在克什米爾地方,有位具有神通神變的比丘,名叫日瓦德,他座下的…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九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