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課
思考題
298、如果上師的行爲變化莫測,沒有一定之規,弟子應當如何理解?
299、有些上師的行爲特別低劣,作爲弟子應當如何看待?這能否一概而論?請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假如你遇到這種上師,你會怎麼做?
300、關于密宗的降伏、雙運,能從道理上說得過去嗎?請引用教證、公案具體說明。
301、善星比丘的故事看似好笑,但哪些方面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你自己有什麼體會?
302、倘若對上師很難産生清淨心,這時候該怎麼辦?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繼續學習《大圓滿前行》中的“依止上師”:
上師的行爲變化莫測,沒有固定性,因爲要攝受不同根基的衆生,故不能只是一種行爲、一種心態或一種威儀。否則,若單單示現小乘的寂靜行爲,那只能度化小乘衆生,其他根基的衆生則沒辦法引導。所以,我們觀察完上師、依止他以後,無論上師顯現什麼樣的形象,都要認識到那是度化衆生的善巧方便,唯一要觀清淨心,明白上師的本意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絕不會有任何過錯。一旦産生邪見、誹謗,應認識到是自己的心不清淨、眼不清淨,並且要立即忏悔。
如是對上師觀清淨心,則可得到一切正法功德。誠如《大智度論》所言:“于師一心不起增減者,汝于師所盡得妙法。”只要一心一意依止上師,不起增益和損減之心,上師的密意、智慧、悲心、利益衆生的善巧方便等功德,自己自然能全部獲得。因而,不管上師如何示現,弟子都不能妄生邪見。
下面就講一個故事:
從前,大智者那若巴獲得成就後,有一次本尊告訴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師是聖者帝洛巴,你應當前往印度東方。”那若巴聽了之後,立即起程奔赴東方。
由于不知道帝洛巴上師到底住在何處,他便向當地人打聽,結果他們都說不認識“聖者”帝洛巴。他又問:“那麼此地還有沒有誰叫帝洛巴?”
人們回答:“有個以行乞爲生的帝洛巴,大家都叫他“乞丐”帝洛巴。”
那若巴心想:大成就者行爲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于是繼續刨根問底:“乞丐帝洛巴住在哪裏?”(有些人可能不會這樣。他們喜歡種姓高貴、身材魁梧、說是多少多少世轉世的上師,假如聽說是個乞丐,不一定會去親近。)
人們告訴他:“就在那邊正冒煙的破圍牆內。”(也有曆史說,尊者當時住在一個河邊。)
他大步流星地來到那裏,帝洛巴尊者果真正坐在此處。只見他面前放著一個木盆,裏面裝滿了死魚活魚混在一起。他從中取出一條魚,放在火上烤完就吃了起來,接著彈一聲響指。
那若巴上前頂禮膜拜,請求攝受。帝洛巴尊者回答:“你說什麼呀?我可是個乞丐,哪有什麼攝受能力!”
經過那若巴誠心誠意的再叁懇求,帝洛巴尊者才攝受了他,並告訴他外境任何顯現都是心的妙用,執著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之後又讓他經曆了很多苦行,最終那若巴從執著的境界中獲得了解脫。
事實上,帝洛巴尊者並不是因饑餓難耐,實在得不到食物才殺魚的。而是因爲那些魚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惡趣衆生,他具有超度它們的能力,爲了使之與自己結上緣,他才吃了魚肉,然後將其神識接引到清淨刹土。
一般來講,無因無緣去超度一個衆生,是相當困難的。按照藏地的傳統,哪怕你只有一條哈達或一針一線,也要用它跟上師結上緣。但是作爲旁生,又沒有其他的結緣方式,唯一只能供養自己的肉身——這即是密宗中降伏的超度方法。
此公案在印藏可謂家喻戶曉。有些顯宗的初學者,剛開始聽覺得有點可怕,無法接受這種超勝境界。但你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來駁斥,心胸應該要放開點,不要因爲自己戒殺吃素,就把世界上所有殺生吃肉的人都看作壞人。畢竟聖者的境界不可思議,利益衆生的有些禁行也不能統統否定。
當然,境界不到的人,千萬不可隨意效仿這種行爲。有些學密的人看帝洛巴吃魚,自己就也把死魚活魚放在盆裏,吃一條就彈指一聲。雖然你的手指可以彈響,但能不能把魚的神識超度到清淨刹土,自己應該心知肚明。假如你真有這種能力,那怎麼做都可以;但若沒有的話,最好不要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有些境界盡管肉眼暫時看不到,你怎麼胡說八道都可以,但時間久了以後,別人從你的言行舉止中,也能慢慢看出你到底有沒有度化衆生的能力。
帝洛巴這樣的故事,實際上在漢地也有不少。虛雲長老的弟子體光老和尚,就曾講過一個,說是清朝皇帝鹹豐的母親死後,有一次給兒子托夢說:“我墮入了惡趣,西域寺放生場有個養豬的和尚,他是得道聖僧,你務必要請他給我超度!”
第二天,皇帝專門派欽差大臣到西域寺尋找聖僧。去了一看,豬圈裏有個僧人,穿得破破爛爛、邋裏邋遢,跟豬一塊睡,吃的是豬食。欽差見周圍沒有別人,心想可能就是他。知客罵道:“你趕快站起來,欽差大人來了!”但他無動于衷。欽差在那兒給他磕頭,他才慢慢站起來,然後被請到了皇宮。
晚上放焰口,皇帝讓他坐在正臺上,其他和尚坐在兩邊。他什麼也不會,在臺上竟然睡著了,睡得呼呼響,其他和尚只好把他拉起來。當天晚上,太後又給皇帝托夢說:“聖僧去救我,我拉著聖僧的衣服就要出來了,他被後面的人一拉,我又出不來了。”
第二天晚上,不管他怎麼睡,誰也不敢動他了。等焰口快放完了,他坐了起來,下面和尚拿著切好的饅頭說:“大師啊,您可不可以給惡趣衆生施施食?”
他拿著饅頭就往下丟,說:“老僧活了八十多,從沒幹過這個活,大的孤魂生淨土,小的孤魂吃饅頭。”當下,成千上萬的餓鬼就超生了。
以此因緣,皇帝封他爲國師,禦賜了紫金缽、銮駕。體光老和尚說他出家時,還親眼見過這些,但後來“文革”期間可能毀壞了,現在已經沒有了。
在這個公案中,那位聖僧平時住在豬圈裏,全身髒兮兮的,行爲也瘋瘋癫癫的,請他去度化衆生,別人不一定有那麼大信心。但實際上,有些大成就者的境界是隱藏的,不是像挂在鼻子上、耳朵上,大家一看就清清楚楚。表面上,大成就者也是人,業力深重者也是人,或許後者裝得更像聖者,很多人都不辨真僞,但其實二者的境界有天壤之別。所以,我們不能僅憑外表去判斷別人的境界,不要以爲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壞人、愚人、凡夫人。
在大成就者中,除了剛才講的公案以外,薩繞哈巴也曾顯現爲弓箭手的形象、夏瓦日巴則現爲獵人的身份。如此以下賤種姓、低劣姿態出現的聖者,古往今來比比皆是。例如印度的八十四大成就者[1],他們的境界雖不可思議,但形象上有的是獵人,有的是妓女,行爲似乎很不如法。對于這些,我們千萬不要妄加評論,否則,誹謗聖者有什麼過失,大家應該非常清楚。
尤其是大成就者薩繞哈巴,曆史上說他是龍猛菩薩的親教師。有一次,他喝了金剛瑜伽母化現的賣酒女人的酒,當下分別念從心裏消失,獲得了殊勝等持。人們聽說後,說他已失壞了婆羅門種姓,向他挑釁。他在國王等衆人面前,把一塊大石頭扔進大海,說:“如果我喝了酒,願此石沈入海中;如果你們喝酒而我沒喝,願石頭漂浮在大海上。”結果那塊巨石漂浮在水面上,一直沒有沈下去,衆人當下爲之折服。
後來,他在那爛陀寺出家,成爲非常了不起的大智者,衆人趨之若鹜。一次他去南方,遇到了一個以做箭爲生的箭女,那箭女有門特殊的工藝:無論怎樣凹凸的曲木,經過她的製作,都能變成筆直的利箭。每天她都做同樣的事情。薩繞哈巴尊者通過箭女的直指,豁然開悟,證悟了法性實相。(我們的心本來也是端直的,現在卻被無明煩惱扭曲了。只要通過上師的竅訣將其拉直,就可以現前本來面目。)
尊者帶著箭女作爲明妃周遊四方,他自己也製作弓箭。因他曾是一位守持淨戒的大比丘、衆多僧人的親教師,人們對他的行爲很不理解,誹謗聲四起。他面對這些譏諷挖苦,一邊做箭一邊唱道:“受持光頭比丘相,酒女一起也同行,貪與不貪無分別,也無淨與不淨念,此理他人不了知。嗚呼世人如毒蛇……”國王等人聽聞之後汗毛悉豎,都生起了無生智慧,獲得了成就。
他在給龍猛菩薩傳戒之前,就已經接受了那位箭女,並且還唱了一個道歌:“昨日之前非比丘,今日之後真比丘。”我們平時常說,通達萬法無有自性的境界就是了義的比丘,所以他稱自己爲“真比丘”,原因也在這裏。
夏瓦日巴的公案也是如此。最初他叁兄妹是唱歌跳舞的,一次對龍猛菩薩作歌舞供養之後,龍猛菩薩給他們看了寶慧菩薩的畫像,夏瓦日巴覺得寶慧菩薩異常眼熟,生起了很大信心。于是他依止龍猛菩薩,通過修持大手印而開悟,現見了具有宿緣的寶慧菩薩,成就了雙運果位。之後,他前往印度南方的吉祥山,接受了兩個明妃,以獵人的形象度化衆生。這兩個明妃,後來分別成爲了弘揚大手印、多哈道歌的兩個空行母。
當然,這種現象,小乘行者肯定無法接受,但在具大乘境界的人面前,則完全可以理解。現在漢傳佛教有些人,認爲藏傳佛教某些教義,尤其是接受明妃的行爲,非常不合理。其實這不能一概而論。假如一個人沒有真正的境界,只是以密宗爲借口,依靠貪欲行持雙運,這是任何經典、續部都不允許的;但如果他已斷除了貪欲,即使表面上接受明妃,實際上也有開許的時候。
漢地東晉時期翻譯的《觀佛叁昧海經》,裏面就有一個淫女,初見佛陀與阿難、難陀在樓下化緣,便…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七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