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七十六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善加思維改自過。”自己的心尚未調伏之前,若以迷亂的錯誤觀念觀察上師,則會有無量過失。就如同善星比丘,盡管精通十二部經典,卻以自己的劣見觀察上師過失,最終墮入惡趣當中。所以,我們要善加思維上師的功德,一旦生起不好的念頭,應意識到是著魔了,要馬上忏悔。

  假如上師表面上對你發脾氣,似乎特別不高興,你也切切不可氣急敗壞,覺得上師特別偏心、處理不公。(現在有很多這種人,對外道倒是很起信心,對上師卻常生邪見,這也是前世的業障吧,沒辦法。)這時候,你應當這樣想:“上師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種過失,才如此責罵我。上師觀察到以嚴厲呵責方式調伏我的時機已到,才這樣進行調化的。”然後等上師心平氣和了,再到上師面前忏悔。不然,倘若上師正在氣頭上,你忏悔了也不一定接受。

  依止上師的時候,這些方法確實很重要。以前我還沒正式依止上師時,對此就已經學習了,所以在一生中不管遇到哪個法師,我都會以最大的恭敬心和清淨心去依止。在此過程中,自己無意中肯定犯了很多錯,但即便如此,還是盡心盡力地依止,從來沒有像現在學生對老師不恭敬一樣,把上師當成是普通人。對很多世間人來說,在跟上級打交道時,高興時可以一起合作,不高興時就可以誹謗,甚至刁難、威脅也無所謂。但佛教中不能這樣,就算你對“人”沒有感覺,對“法”也要有感恩之心。因此,我們對所有上師都要恭敬,這一點非常重要。

  尤其上師示現忿怒相時,自己一定不能生邪見。《功德藏》中也說:“倘若上師現忿怒,見己過失呵責調,時機成熟應忏悔,如是智者不著魔。”上師在發脾氣時,我們應意識到是自己剛強難化,上師以寂靜的方式無法調伏,故才會嚴厲呵責的,這說明自己得度的機緣成熟了,理應值得高興。否則,把上師的行爲完全當作過失,進而肆意誹謗,那這個人就著魔了。所以,我們要始終視師如佛,千萬不要看上師的長短,如《般舟叁昧經》雲:“當敬善師,不得視師長短。”

  退一步說,倘若你實在無法把上師觀成佛菩薩,那也要盡量憶念他的法恩。比如我們對父母爲什麼要恭敬?就是因爲他們對自己有生育、養育之恩。同樣,給你傳授一個偈頌以上的上師,可以長養你的智慧法身,如果你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就應該感激、恭敬上師,對上師起歡喜心。

  否則,對上師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傳下來的法對你也不會有利,而且成就會遙遙無期。反之,假如你對上師有恭敬心、清淨心、歡喜心,那麼佛法自然而然會滋潤你的相續,你的相續也會與法相應,生起很多證悟的功德。所以,經典中爲什麼說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原因就在這裏。這不像世間上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關系,只要沒有針鋒相對,對工作沒太大影響,二者怎麼樣都可以。然而佛教中並非如此,上師和弟子之間有種不可言說的緣起,這種緣起牽涉到你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脫,與你的證悟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就算你不是爲了上師或佛教,僅僅是想到自己將來的成就和命運,也要恭敬善知識!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八十四大成就者:印度佛教時期八十四名在修行上有大成就的聖者。其中包括八十位男性、四位女性。五位是比丘,其余則是在家瑜伽士。這些是金剛乘、大乘佛教中耳熟能詳的人物。

  

  

  [2] 《觀佛叁昧海經》雲:爾時世尊化叁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勝諸世間一切人類。此女見已身心歡喜,爲化年少五體投地,敬禮年少白言:“丈夫我今此舍如功德天,福力自在衆寶莊嚴我,今以身及與奴婢,奉上丈夫可備灑掃。若能顧納隨我所願,一切供給無所愛惜。”作是語已化人坐床。未及食頃,女前親近白言:“丈夫願遂我意。”化人不違,隨己所欲即附近已,一日一夜心不疲厭。至二日時愛心漸息,至叁日時白言:“丈夫可起飲食。”化人即起纏綿不已。女生厭悔白言:“丈夫異人乃爾?”化人告言:“我先世法凡與女通,經十二日爾乃休息。”女聞此語如人食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身體苦痛如被杵搗。至四日時如被車轹;至五日時如鐵丸入體;至六日時,支節悉痛如箭入心。女作念言:“我聞人說迦毘羅城淨飯王子,身紫金色叁十二相,愍諸盲冥救濟苦人,恒在此城常行福慶,放金色光濟一切人,今日何故不來救我?”作是念已懊惱自責:“我從今日乃至壽終終不貪色,甯與虎狼師子惡獸同處一穴,不貪色欲受此苦惱。”作是語已複起飯食,行坐共俱無奈之何。化人亦嗔:“咄弊惡女廢我事業,我今共汝合體一處不如早死,父母宗親若來覓我于何自藏,我甯經死不堪受恥。”女言:“弊物我不用,爾欲死隨意。”是時化人取刀刺頸血流滂沱,塗汙女身萎沱在地,女不能勝亦不得免。死經二日青瘀臭黑,叁日膖脹四日爛潰,大小便利及諸惡蟲,迸血諸膿塗漫女身,女極惡厭而不得離。至五日時皮肉漸爛,至六日時肉落都盡,至七日時唯有臭骨,如膠如漆粘著女身。女發誓願:“若諸天神及與仙人,淨飯王子能免我苦,我持此舍一切珍寶以用給施。”作是念時,佛將阿難難陀,帝釋在前擎寶香爐燒無價香,梵王在後擎大寶蓋,無量諸天鼓天妓樂。佛放常光明耀天地,一切大衆皆見。如來詣此女樓,時女見佛心懷慚愧藏骨無處,取諸白[疊*毛]無量衆香,纏裹臭骨臭勢如故不可覆藏。女見世尊爲佛作禮,以慚愧故身映骨上,臭骨忽然在女背上。女極慚愧流淚而言:“如來功德慈悲無量,若能令我離此苦者,願爲弟子心終不退。”佛神力故臭骨不現。女大歡喜爲佛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所珍一切施佛。”佛爲咒願梵音流暢,女聞咒願心大歡喜,應時即得須陀洹道。

  

  

  [3] 《善巧方便經》:《大方廣善巧方便經》之略名,四卷,趙宋施護譯。與《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皆《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之異譯。

  

  

  [4] 這些公案,在《經律異相·善星比丘違反如來謗無因果》中也有記載。

  

  

  [5] 關于這一時間,不同經中說法不一。

  

  

  [6] 《涅槃經》說他墮入了阿鼻地獄,如雲:“善星比丘遙見如來,見已即生惡邪之心,以惡心故,生身陷入墮阿鼻獄。”

  

  

  [7]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雲:阿難白世尊曰:“憶念我昔,入舍衛城,而行分衛。見有闿士,名重勝王。在他室坐,與女人同床。我謂犯穢心用惟慮,得無異人學梵行者,于如來教,將無造見聞想念于一切乎……”佛語阿難:“……彼女人者乃往去世爲重勝王百生之偶,宿情未拔故有色恩,貪重勝顔口發誓言:若與我俱得遂所娛,當從其教發無上正真道意。時重勝王心知其念,晨現整服由斯法門入之其室,觀內外地心等無持,執手同處已如其欲。”

  

  

  [8] 《親友書》雲:“當知人類如芒果:外似成熟內未熟,內成熟外似未熟,內外未熟內外熟。”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七十六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