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六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对阿难、难陀生起了贪心,日日期盼他们到来。于是佛陀幻化出无比庄严的童子,她见后倍加爱慕,就与其一起做不净行。童子天天与她缠绵、不知疲倦,她由最初的欣喜若狂变成了痛苦万分。童子告诉她,自己一旦与女人缠绵,就必须要12天才休息。淫女厌悔不已,抱怨连连。童子不堪其辱,就在她身上自杀了,但尸体一直缠着她的身体,慢慢腐烂,直至变成白骨。淫女此时贪欲全息,祈祷净饭王子(佛陀)来解救她。佛陀出现在她面前放光,令其身上的白骨消失,然后给她讲法,她最终也获得了圣者果位。[2]

  可见,汉传佛教一些经典中,关于这方面,也以比较隐晦的方式作过描述。现在有些人一听双运和降伏,就担心密宗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其实在小乘别解脱戒中,贪欲就是贪欲,这些肯定说不过去,但在大乘显宗的了义经典中,还是间接提到了这些教义。前段时间,我也引用过《善巧方便经》[3]的几则公案。假如说贪欲永远不能转为道用,那汉传佛教中很久以前就翻译出来的这些经典,其中的公案又该如何解释?因此,大家不要随便排斥藏传佛教。

  当然,有时候也不能太过激了,倘若认为学佛什么都可以做,是非、对错不用管,这样也不行。要知道,我们观察善知识极有必要,有些善知识完全是假装的,什么法相都不具足,对这样的人则不应依止。就像世间上买一些产品,其中有真也有假,有些只值10块钱,但经过一番包装,却被贴上了180块钱的标签,以至于特别愚痴的人经常受骗;还有些药不但不是药,反而对身体有害,但因为广告打得特别好,许多人都争相购买,最后害了很多人。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用智慧认真观察,如果自己取舍实在无能为力,至少也应该问问别人。就像你买一件商品,到底它合不合格、来源怎么样,找有经验的人问一问很有必要。而依止善知识的问题比这更严重,你东西买错了,充其量也只是浪费了钱,或者暂时对身体不利,但依止错了人的话,不仅仅这一生的时间、钱财、精力被浪费了,乃至生生世世的善根也被毁坏了。所以,大家务必要寻找好的上师。

  依止了上师之后,我们对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唯一要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云:“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有些上师的显现非常非常恶劣,《密宗大成就者奇传》中就有不少这类故事,但作为具相的弟子,对上师的许多超胜行为,都不会产生邪见,并能欣然接受。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谤他,就会像坐在被灰覆盖的火上,过一会儿就燃起来了,相当危险!

  如今许多人对已得过法的上师,经常议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包括在网上的各种言词,让人听了都特别害怕。其实,这样做对你自身非常不利。很多大成就者的密意,也许你终生都看不出来,直到死还认为他是坏人,结果他却真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所以,我们对上师理应观清净心,尽量少说过失。

  

  尤其是跟一位上师时间久了,就会把他看作普通朋友一般,将其很多行为都观为过失,这即是所谓的“久伴于佛亦见过”。意思是说,就算是佛陀,也会有人去见他的过失。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功德圆满、一切过失断除的,唯有佛陀一人,但是没有信心、具有邪见者,即使跟佛陀共住共睡,也会觉得他没什么了不起,就像善星比丘一样。

  善星比丘,有些经论说是佛陀的兄弟,而汉地《法华玄赞》中说是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如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耶,三罗睺。”《涅槃经》亦云:“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不管怎么样,反正善星比丘这么一个人确实存在,而且是佛陀的亲戚。他当时对佛陀的言行举止不仅不生信心,反而经常无端诽谤。

  关于他的行为,《大般涅槃经》33卷中描写了很多,让人看了有点啼笑皆非。比如说,一次佛陀在晚上为帝释天传法,善星比丘因为是侍者,必须承侍佛陀就寝后,自己才能休息。他一直在那儿打瞌睡,很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太长。当时王舍城有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就会吓唬道:“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此事,就恐吓佛说:“世尊,快去禅堂歇息吧,不然薄拘罗鬼要来抓您了!”佛陀回答:“痴人,你不知道佛已断除了四魔,是无所惧的吗?”帝释天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后,对善星比丘的愚痴惊讶不已。

  还有一次,佛前往城中乞食,照例善星要跟在身边。许多人信佛虔诚,念念不忘要瞻仰佛陀,即使是佛的脚印也想顶礼膜拜。不料,善星跟在佛的后面,故意把佛的足迹踏乱抹去。结果不但抹不掉,反而让大家十分反感。

  他们进了城之后,在一家酒馆旁,看见一个异教徒喝醉了,满口胡言乱语。善星听了非常敬佩,很高兴地跟佛说:“世尊,如果世上有阿罗汉,此人可以说是阿罗汉中的阿罗汉。为什么呢?因为他说:没有善恶因果的存在。”佛陀摇头道:“你不是常听我说法吗?阿罗汉是不喝酒的,也不会诽谤佛法,说善恶因果不存在。而这个人无恶不作,怎能算是阿罗汉呢?”善星听后不服气,也不相信佛的说法。

  还有一次,有个异教徒叫苦得,他不承认因果,常对人宣扬:“烦恼是无因无缘产生的,解脱也是无因无缘产生的。”善星听了又非常赞成,立刻禀告佛说:“世尊,世上如有阿罗汉,那苦得正是最殊胜的阿罗汉。”

  佛陀回答:“苦得不是阿罗汉。他连什么是阿罗汉都不知道。”

  善星问:“您不是阿罗汉吗?怎么阿罗汉也会对阿罗汉生嫉妒心?”

  佛陀说:“我不是生嫉妒心,只有你才有这种邪见。苦得根本不是阿罗汉,再过七天他会腹痛而死,死后投生为食吐鬼,尸体被同学抬到尸陀林中。落到这种下场,很明显他不是阿罗汉。”

  听了佛的预言,善星赶紧跑到苦得那儿告诉他,并说:“您一定要注意啊,千万不要被佛言中了,要想办法让佛落个妄语罪。”苦得听后便在六天中不饮不食,到了第七天,实在忍不住就吃了黑蜜,喝了点冷水,结果腹痛而死。

  善星听说这个消息后,匆匆赶到尸陀林去,见苦得的尸体旁真有一个食吐鬼。善星提心吊胆地问:“大德,您死了吗?”“死了。”

  “怎么死的呢?”“腹痛死的。”

  “谁把尸体送来的?”“我同学送来的。”

  “您现在投胎转生为什么?”“食吐鬼。”

  食吐鬼继续说:“善星,你不要对佛起邪见。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你为什么不信呢?假如世上有人不信佛语,将来也会落得我这样的下场。”尽管如此,善星对佛的邪见仍没有消除。[4]

  善星在二十四年[5]中当佛的侍者,对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可是他将佛的一切行为都看成了欺诳之举,对佛连芝麻许的功德也看不到,并认为:“除了我没有佛的一寻光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而且我在智慧方面远远超胜,不应该给佛当侍者。”生起这种邪分别念后,他对佛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不为仆。”说完就扬长而去。

  当时,阿难问佛陀:“善星将来会转生到何处?”

  佛陀告诉他:“善星现在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投生为饿鬼。”

  阿难来到善星跟前,将佛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善星暗想:“有时候他的谎话也可能成真,不管怎么样,这七天中我还是要谨慎,等七天过后我再好好羞辱他。”于是他在六天当中水米未进。到了第七天早晨,他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喝了一口水,没想到水未消化而气绝身亡,死后在花园中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6]。

  现如今,也有不少像善星一样的弟子,依止上师的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恶念。我曾见过有些人,刚开始对上师很有信心,但后来听信别人诽谤,自己的信心慢慢就退了,觉得“我在你身边做事好多年,现在不愿意继续呆了”,离开时也认为自己胜过了上师,并将所了解的许多事在世人面前毁谤,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

  其实作为有智慧的弟子,不会盲目地跟着愚者。根登群佩就有个格言说:“愚者虽不会跟随我,但我也不要跟着愚者跑,这是智者的第一个誓言。纵遇命难也不要舍弃。”这是大智者的语言,我觉得里面有很甚深的意义。我们具有智慧的人,不要跟随世间愚人;而愚痴之人能不能跟随我们呢?也很困难,他们就算暂时依止了智者,但时间长了以后,也总会离开的。可见,智者的路和愚者的路完全不同。《萨迦格言》也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所以,有智慧的人万万不要学愚者舍弃上师、诽谤上师,一旦将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就要在心里谴责自己:“这绝对是我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

  刚才也讲了,以外在行为去衡量内心境界,是很容易出错的。《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中还讲过一个重胜王,他虽然已得圣果,但为了度化某女人,而示现与其同床,令其发起了无上道心[7]。所以,我们无法了知别人境界的话,不能依靠外相去揣测。《十住毗婆沙论》也说:“若以外量内,而生轻贱心,败身及善根,命终堕恶道。”记得《亲友书》曾讲过四种人[8],其中一种就是内成熟而外不熟。就像有些大成就者,虽然已获得解脱,但有时因度化众生的需要,示现的行为看似不如法,实际上却能成熟众生的善根。

  故作为弟子,在依止上师时应如《功德藏》所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六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