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七节课

  

第七十七节课

  

思考题

  303、平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需要值得注意?请一一说明。你以前没有做到哪些?

  304、倘若有人诽谤上师,对上师有邪见,你与这种人应当如何交往?为什么?

  305、不与破誓言者为伍,这是否不慈悲?请说说你的看法。

  306、对待金刚道友应以什么样的态度?请用比喻加以说明。你能做到多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依止上师”,这个讲完以后,就要讲不共加行了。在此之前,我想提醒大家:一、共同加行的基础一定要打好、一定要修,否则,不共加行的境界很难生起来;不共加行若没有修好,那么,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的境界就不太容易现前。

  所以,这次讲《前行》,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无论从自身的经验,还是其他上师的传记看,加行修得特别好的人,后来修行不易退失;加行修得不好的话,就算暂时能生起一些验相、获得一些成就,但很快的时间当中,这一切就销声匿迹了。因此,我一再地要求修共同加行,希望你们能引起重视。

  二、不共加行中的磕头[1],现在已经开始了。大家若能每天磕一些,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有些人觉得修一次加行特别累,尤其是磕头最辛苦,但对精进的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以前我好像也讲过,青海那边有位上师,他一辈子修了十六次加行。还有,前不久有位从国外回来的法师说,我们藏地公认的一位大德,50年代出去后就坚持每天磕一百个头,如今将近五十年了,他一直没有间断过。就算有时候去其他国家访问,或者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当天晚上也会抽空把磕头补上。前几年统计下来,总数大概有420多万。

  我听了这些事迹后,觉得人与人之间确实差别太大。表面上看来,谁都会吃饭、走路、说话,但修行的勇气却有天壤之别。有些人修一次加行,就叫苦不迭,觉得难如登天;而有些人无论修了多少次,对他来讲也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所以,大家在修加行时,要随学这些大德的精进。尤其是城市里的很多佛友,一开始都比较积极,但慢慢地,就力不从心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强调共修的重要性,否则,只依靠个人的力量,修加行很难善始善终。包括我自己在内,跟大家一起磕头的话,怎么样也能坚持下来,但如果私下单独修,就总有一件事情缠着自己,不能全力以赴。

  其实修加行打好基础,对每个修行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然我也不会花这么长时间一直讲。对我个人而言,长期都在研究佛法、学习佛法,若是讲些简单的修法、仪轨或者大经大论,也不会讲不来,至少字面上可以划下去。但我通过再三观察,觉得对大家最有用的就是加行,所以这几年想讲广一点,让你们对它的印象深一点,这样各方面的修行才不容易退失。

  不然,有些人刚学佛时特别积极,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开始生厌烦心了。诚如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所说:“闻思犹如蝌蚪身。”蝌蚪的尾巴一开始非常长,慢慢就越来越短了。有些人的修行也是如此,最初特别特别兴奋,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觉,但用不了多久就放弃了,最后什么法都不修了,这样虎头蛇尾就不可取。

  那天我看到宗萨钦哲仁波切在网上呼吁各国的道友修加行,并说会带大家一起修,报名条件是必须修十年,每天坐禅两个小时以上。当时大概有三四百人报了名,中国只有几个,大多数都是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我见了以后,觉得他们的善根很不错,如果在我们这边修五六年加行,不天天强调的话,好多人都忘了。有些人就像三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老师整天拿教鞭盯着,就不太听话。明明自己都是下午五六点钟的太阳了,可还是没有自觉性,总以为生活中这个重要、那个重要,什么都放不下。对我来讲,始终觉得修加行比什么都重要,跟你们的想法可能有点冲突,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多思考思考。

  

  今天继续讲依止上师的道理:

  平日里,我们在上师身边时,必须恭恭敬敬、如理如法。

  起身:当上师从座上起身时,自己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绝不能视若无睹,依然坐着、甚至躺着。当然,假如上师开许了,自己则不用站起来。否则,故意轻慢上师的话,不要说来世,就算是即生中,也会感受各种果报。

  安坐: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安问候,看上师身体怎么样、心情怎么样、吃得怎么样……然后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观察时机十分重要,倘若上师不高兴时,你非要拿个供品作供养,反而可能会触恼上师。只有各方面因缘成熟了,供养上师才有殊胜功德。当然,供养时还要看上师的心意,假如上师根本不喜欢,或者用也用不上,你供养了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如果上师比较喜欢,你则要尽心尽力地作供养。

  作为弟子,一定要对上师恭敬。格鲁派有一位甘珠尔上师说:“上师讲的任何话都不能违背,就算上师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你也要承认,并坚信不疑。”以前那些有清净心的弟子,上师说什么都听,并深信上师的语言与佛没有差别。而现在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了,倘若上师说太阳从西边出来,自己马上就会跳出来纠正:“哎呀!上师,您绝对说错了!”

  现在的这个社会,有些人片面地强调民主、平等,甚至认为自己应跟上师平起平坐,没必要有高低之别,因为万法本来就是空性、平等的。这种邪说非常不合理。尽管胜义中一切平等,但世俗当中,依靠恭敬上师、依止上师的缘起,最终能得到上师的智慧、慈悲、境界等超胜功德,也是不虚存在的。因此,我们在依止上师时,能令上师欢喜的事一定要做,并且要时时刻刻忆念上师。

  金厄瓦上师讲过,他因为经常忆念上师、恭敬上师,相续中生起了真实的功德。大家也记得吧,以前法王如意宝在大众中,经常一提起根本上师就泣不成声,令当场很多人对依止善知识的功德生起了坚定信心。我经常会想:现在学院的人数虽比法王在世时还要多,但讲课的加持力明显不如以前了。以前法王讲一堂课,大家都会法喜充满,内心有极大的转变。譬如一讲人身难得,全学院的人都觉得人身确实很难得,要马上修法;一讲寿命无常,每个人就不敢浪费时间了,不然无常到了怎么办;一讲到依止上师的功德,大家就特别有感触,觉得一定要恭敬上师。而现在,个别法师尽管也讲得很精彩,口才非常好,但听法的人有没有转变却很难说。所以,高僧大德一旦离开了这个世间,许多与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众生,心里的正法也会随之而隐没。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现在法王如意宝的功德、事业、加持始终没有消失,无论你见过上师也好、没见过上师也罢,如今有机会参加闻思修行,我认为都是上师的一种事业。试想:假如上师当初没有开创这个佛学院,没有培养这么多高僧大德,后学者肯定无缘学习那么多佛教的道理。

  原来上师曾讲过:“学院里的人哪怕生起一刹那善根,也都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加持。”同理可推,现在我们哪怕产生一次诸法无常、诸行皆苦的念头,也全是上师如意宝的加持。若能意识到这一点,对上师真正产生信心,如今在这个末法时代,修法才会有一种感受,法的力量才可以体现。否则,光是表面上依止上师、表面上修行,那只是一种形式,对自己的作用不会很大。

  因此,大家要多阅读前辈大德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么依止善知识、怎么长期祈祷传承上师的。这些大德依靠对上师的信心,时时都处于修行之中,而我们是有空闲、心情好了,才愿意闻思修行;心情不好了,或者遇到违缘逆境了,马上将佛法完全放弃,甚至产生一些邪见,这说明法并没有融入心。

  其实,不管你修什么法,都应观想这是上师的加持,是诸佛菩萨的妙力。不信佛或对佛教研究不深的人,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对这样的感应或加持心存怀疑。但佛教中对怀疑并不排斥,一个人若能对善法生起合理的怀疑,也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诚如《四百论》所言:“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行走:上师走路时,自己倘若随行的话,也有一些要求:如果走在前面,后背就对着上师,很不恭敬,所以绝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后面,会有踩上师脚印[2]、影子的可能,《事师五十颂》云:“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右边,又会处在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右侧。

  在佛教中,一般右边是首席,可世间上就不一定了。听说美国和中国的规矩就不同,各国的国家首脑聚在一起时,一个认为左边最尊,一个认为右边为贵,当年周恩来请尼克松吃饭,就发生了不少笑话。但在佛教中,右边的地位比较高,有些弟子跟上师拍照时,非要坐在上师右边高高的位置上,这样就不是很好。

  既然以上位置都不合适,那跟上师走路时,自己该位于哪里呢?应在上师左侧稍后的地方恭敬随行。不过,假如路途中遇到危险地带,或担心有恐怖事件发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自己走在前面也无妨。关于这方面,《入行论》的讲义里讲过,《金刚藏庄严续》也说:“夜晚与过河,处于险地时,请求师开许,先行无过失。”

  坐垫和乘骑:身为弟子,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除非先经上师开许,否则,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师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

  《事师五十颂释》还说,对上师的鞋子…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七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