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的佛堂裏最好有佛像、佛經、佛塔叁寶所依,這些不可缺少。阿瓊堪布在《前行備忘錄》中說,祈禱之前,應于叁寶所依面前陳設五供,先修一下七支供,隨後修四無量心,接著施舍叁種自己最執著的事物——身體、受用、善根,以此來積資淨障。
或者,也可以先修上師瑜伽,觀想皈依境全部融入上師,上師融入自己,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無二無別,在這種境界中稍微安住一下。然後,再次觀想皈依境,在皈依境前開始念誦發心偈。
這些修法,可根據自己是否相應來定,不一定完全是一種。
(二)正行階段
念誦發心偈時,有時間的話,我建議先念叁遍無垢光尊者《叁處叁善引導文》中的一段文字,它歸攝了諸多傳承上師的教言,剛開始念一下是非常好的。
這段文字是:
我某某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皈依諸大金剛持上師,皈依二足至尊諸佛出有壞,皈依離貪寂滅至尊正法,皈依諸衆之至尊不退轉聖者僧衆。
祈求攝受我爲菩薩,祈禱諸大金剛持上師、諸佛出有壞、住地諸大菩薩垂念我。
如往昔諸佛出有壞、住地大菩薩爲一切衆生而發殊勝菩提心,我某某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間爲一切衆生而發廣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脫者令解脫,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念叁遍之後,開始念發心偈。或者也可以念《開顯解脫道》,從開頭念到“發心”那裏,然後再一直念發心偈:
@R, )A- v<- .
- $
3- o=- 2- Y
- 2&
- GA
, ,
吙 結達地 色 嘉瓦這 階吉
吙 如同叁世佛佛子
L%- (2- 3(R$- +- ,$
- /A- 2*J.- 0- v<, ,
香且喬 德特 讷吉 巴達
已發最勝菩提心
2.$- G%- 3#:- H2- :PR- !/- 21=- L:A- KA<, ,
達江 卡 恰 桌 根 紮 西些
我亦爲度遍天衆
]- 3J.- L%- (2- 3(R$- +-
J3
- 2*J.- .R, ,
喇梅香且 秋德 森 吉多
願發無上勝覺心
也可以念龍欽心滴《大圓滿前行》的發心偈:
@R: $- 5S$
- $%- 2-(- ^:A- m/-
吙 那湊囊瓦切得怎瑞 記
吙 種種顯現水月幻化紋
:#R<- 2- =- $- o.- .- :H3
- 0:A- :PR;
扣瓦樂革傑德恰 波 晝
相續漂泊輪回衆有情
<%-
讓熱怄 薩 揚 色鄂 瘦 謝
爲于自證光明界休息
5.- 3J.- 28A- ;A- %%- /
-
J3
- 2*J.- .R;
擦美月葉昂 內 塞 吉鬥
以四無量境界而發心
以上偈頌最好用藏文來念。倘若實在不會,念漢文也可以。
有人認爲,這些應該等自己老了再修,年輕時應以聞思爲主。但實際上,你剛開始聞思時,以《大圓滿前行》來打基礎是最好的,有了它的話,一生中的修行將會非常穩固。
我第一次修五加行,當時是23歲。因爲上師極爲強調,自己雖不敢說生起了真實的菩提心,但也在這方面努力過,一直覺得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從自身的修行體會來看,無論是年輕人、老年人,我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母,沒有得救度的,我來救度他;沒有得解脫的,我來令他解脫,一定要讓他們獲得究竟安樂,這樣修持非常關鍵。
有了這種心態以後,再一直念發心偈。一座中能念多少算多少,最後自己打個記號。
(叁)後行階段
念完回向時,觀想皈依境從外圍開始,聖尊們依次化爲光,融入中間的蓮師佛父佛母,蓮師再融入自己,自己的心與上師蓮花生大士的智慧無二無別,在此境界中安住片刻。
安住的時候,假如你修過大圓滿、禅宗,可在這種境界中安住;若沒有這方面的體悟,也可以先通過中觀推理,抉擇一切萬法爲空性,于此妙觀察得出的空性境界中,稍許安住一會兒。
之後念一遍: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向卻森巧仁波切
菩提心妙寶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瑪吉巴南結傑吉
未生者當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吉巴年巴美巴央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恭內恭德培瓦效
展轉益增長
若有時間,最好把發心儀軌後面的偈頌也念完,然後再用“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作回向。
倘若你修的是《開顯解脫道》,那結座之後,接著念《開顯解脫道》的剩下部分,再作回向,這是一座發心的完整修法。五加行若能一座一座這樣完成,效果是很好的。不過,大家集體共修時,可能沒有這麼長時間。
◎ 修菩提心一定要落到實處
修菩提心時,有時候可以觀想衆生平等,親人和怨敵沒有差別,安住在舍心的境界中;有時候願通過自己的能力,讓一切有情獲得彼岸的快樂,在慈心的狀態中念誦;有時候願衆生離開所有的痛苦,住于悲心的狀態中;有時候看到衆生離苦得樂,內心由衷歡喜,處于喜心的狀態中。以此四無量心來修也可以,但最關鍵的是要想到衆生。
否則,《前行備忘錄》中也講了,上師若只是煞有介事地說說“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衆生”,弟子也是裝模作樣地想想,雙方都眯著眼睛說“好可憐啊”,這樣空洞地說大話,沒有任何實質,就像空中漂浮的雲,沒辦法滋潤地上的莊稼。
所以,我們修菩提心時,最好能先修四無量心,並參考一下《前行備忘錄》的發心部分。藏地所有的高僧大德,共稱這部論典是最甚深、最圓滿的次第法要,學院很多人在修菩提心時,也常借鑒它的內容。因此,大家對這部論典一定要重視。
尤其是學院的四衆道友,今年除了學習《入行論》以外,其他的背誦、辯論都放下了,全力以赴要先把加行修完。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應該把這部竅訣書多看一下,盡量減少一些瑣事,不要邊修加行邊做很多事,否則,心很散亂的話,修的效果不一定很好。
原來我在建學校的同時,也觀修過一些法,但在入定的過程中,經常冒出來學校建築的形象。所以很多大德也說:在修出世間法時,做許多世間法對修行是有害的。然由于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再加上自己的發心,有時候也不得不去做。但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家以後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精力,把大圓滿的基礎——菩提心修好。修的過程中,盡量減少瑣事和分別念,時時刻刻要想到衆生。
在想衆生時,正如剛才所說,不能只是嘴上會講“我要度化一切衆生”,一旦真正遇到怨恨的敵人,內心生煩惱卻束手無策。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說過,發心後一定要實修,修的時候,先將關系最不好的衆生觀在面前,以他爲對境修四無量心,這個修成了以後,再一個一個衆生增加。若能如此,你以後無論見到什麼衆生,都會發自內心地愛護他,哪怕是看到一條小蟲,對它的悲心也會油然而生。
我們現在修菩提心非常難,難在哪裏呢?就是遇到實際情況用不上。你雖然口頭上念過十萬遍發心,但若沒有以四無量心攝持,付諸于實踐相當困難。很多竅訣書裏也講了,閉關或靜坐時念誦的發心,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念發心偈時若能一直想“叁世諸佛怎麼發殊勝菩提心,我今天也在十方叁寶面前發這個願,要發菩提心度化衆生”,每一次都這樣觀修,那久而久之,因爲提前有過訓練,當遇到任何衆生時,自然就想去利益他。
尤其是前世有善根的人,稍微修一點,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來,從此之後,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就像禅宗有種說法:你進來時是凡夫,出去時是佛陀。我們雖不敢說是佛陀,但也可以說:剛修這個法時是薄地凡夫,最後完全斷除了自利心。
當然,作爲凡夫人,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無法斷除實有的執著,但自利心卻可以斬斷。平時也看得出來,有些出家人或居士剛來學院時,一點利他心都沒有,但後來通過學習大乘佛法,慢慢地根…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