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行實修法(第五十六修法~第六十七修法)

  

前行實修法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傳講

  乙六(皈依)分叁:一、皈依分類;二、思維功德;叁、皈依方法。

  丙一、皈依分類: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不同的皈依法:

  小士道皈依:害怕叁惡趣痛苦、希求善趣安樂而皈依叁寶。它所尋求的快樂,是暫時的、不穩固的。

  中士道皈依:了知叁界輪回猶如火宅,因懼怕輪回痛苦,希求像聲聞緣覺一樣的個人寂樂,從而皈依叁寶。這種皈依也不究竟,因其只想自己從輪回中解脫,沒有想到其他衆生。

  大士道皈依:知道一切衆生都當過自己父母,不忍他們在輪回中受苦,爲救脫他們脫離輪回而皈依叁寶。這種皈依所尋求的,是願一切衆生獲得佛果。

  了解這叁種皈依之後,我要斷除小士道、中士道的發心,應當爲了一切衆生而隨學大士道皈依。

  【提示語】:

  這樣的發心,我以前講過很多次,一些老常住、老學員應該都明白,也肯定如是皈依過。但有些新來的人,即使已經皈依多年,但發心也許是害怕輪回,或自己太痛苦,除此之外,可能從沒有想過衆生。

  若是如此,那從今天開始,你就應當發這種誓言。就像西方總統上臺時,要在上帝面前宣誓一樣,我們也應在叁寶面前宣誓,爲一切衆生而皈依。其實,皈依就是一種宣誓,大家對此應以大心來攝持。

  後行:善根回向一切衆生。

  

第五十六修法終

  丙二、思維功德: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如果皈依世間天神,他們自己也流轉于輪回中,不能成爲可靠的依怙;而且他們的心變化無常,對衆生經常有危害的行爲,因此,他們不能作爲怙主與依處。

  故我們應當皈依叁寶,以此可播下解脫的種子,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法。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一切功德的源泉。若皈依叁寶,就會得到護持白法的護法、天尊之護佑,一切所願如意成辦。通過這樣的善緣,自己也能恒時憶念宿世,生生世世不離正法光明,今生來世獲得暫時安樂,究竟獲得佛果。所以,皈依具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功德。

  【提示語】:

  我們要經常意念皈依的功德,時時想著皈依叁寶,口中也念誦皈依偈。皈依就像上師瑜伽一樣,每天都要修,並不是念完十萬就可以了。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行住坐臥都會不離叁寶的境界。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七修法終

  丙叁、皈依方法: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在自己前方的虛空中,觀想一個獅子座,寶座上有蓮花、日、月,上面端坐著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的根本上師,周圍由無數護法神、空行母等聖尊圍繞。

  再觀想:我與一切衆生在大地上恭敬合掌,默誦:“從今起乃至菩提果之間皈依您,除了您以外,沒有其他指望處、皈依處。”這樣一邊觀想,一邊以悅耳聲盡力念誦“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用藏文念是“喇嘛拉嘉森且奧,桑傑拉嘉森且奧,卻拉嘉森且奧,根登拉嘉森且奧”。

  (這個皈依偈,在藏地可以說人人從小都會念。有些人不管是出門也好,平時修行也好,就像漢人愛念“阿彌陀佛”一樣,隨時隨地都會念四皈依。希望你們以後也能養成這種習慣。)

  念了一段時間後,觀想自己與一切衆生融入皈依境,皈依境從周邊融入中間的根本上師,最後根本上師融入離戲法界。在這樣的境界中安住片刻。

  【提示語】:

  有些人因爲工作忙,抽不出時間觀修皈依境,念十萬遍皈依偈。那麼把四皈依修完,從而生起對叁寶的虔誠皈依之心,這樣應該也可以。

  當然,假如你有時間,就要按照《開顯解脫道》或《大圓滿前行》裏的要求來修。但如果實在不行,那麼你就用“快餐”吧。現在這個時代也是快餐時代,人們做什麼都喜歡快、快、快。其實修行是快不了的,最好要花一定的時間。

  原來上師如意寶去美國時,就說:“我的大圓滿修法《手中賜佛》,對你們西方人而言是最好的快餐。”那些人聽了一直鼓掌,笑得特別開心。對末法時代的衆生而言,有時候聽大經大論的豐富內容,自己容易打瞌睡,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給個又短又見效的竅訣——四皈依,讓他們經常可以修。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八修法終

  乙七(修四無量心)分叁:一、思維功德生起歡喜;二、真實修法;叁、修煉。

  丙一、思維功德生起歡喜: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若沒有修四無量心,則不可能成佛;如果修了,絕對可以成就,這是必然規律。所以,我們一定要修。

  修慈心的話,暫時令衆人悅意,究竟成就報身的果位;

  修悲心的話,暫時無有怨敵、鬼神等損害,究竟成就法身的果位;

  修喜心的話,暫時無有嫉妒的煩惱,究竟成就化身的果位;

  修舍心的話,暫時令自心得以堪能,究竟成就本性身的果位。

  此外,修四無量心還可現前色界等持,清淨自己的生處,從而投生爲欲界、色界的人天之身,利樂有情。

  思維此等利益之後,我必須修持四無量心。

  【提示語】: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修四無量心,直接就想修大圓滿。今天我收到一個人的信息,他說自己本來吃素五六年了,但遇到一個上師說:“你太著相了!不要執著,可以吃肉,什麼都可以做。”所以他現在有點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讓我給他回話。但我的話他不一定聽,于是我只回了幾個字:“不殺生吃素很好。”不知道他怎麼理解。

  真的,如今不少人對基礎法門不重視,一開口就是“什麼都不執著”、“一切都是光明清淨”,口氣倒是很大,聽起來也特別舒服,但你沒從基礎上抓的話,這種境界過不了很長時間,就會又恢複成原來俗人的狀態。

  所以,大家要先反反複複地修四無量心。一次沒有修成功,就第二次、第叁次……這樣久而久之,心才能漸漸得以調伏,進而生起堅固的菩提心。

  當然,在修四無量心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功德,如果不懂這些,就不一定願意修。這是傳承上師們留下來的珍貴教言,每個人要認認真真地體會。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九修法終

  丙二(真實修法)分四:一、修舍無量心;二、修慈無量心;叁、修悲無量心;四、修喜無量心。

  丁一、修舍無量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如今我貪執父母親友等自方,嗔恨怨敵病魔等他方,實際上是不合理的。爲什麼呢?因爲這些怨敵也做過我前世的親友;現在的親友也曾做過自己的仇人,這都是不一定的。

  如今也是同樣。若對長期的怨敵隨其心意,他也可能成爲親友,饒益自己;親友之間有時候因爲財産分配,或者相互爭論,各方面關系沒有處理好的話,也可能變成最可怕的怨敵,甚至自己的性命也會斷送在他們手中。

  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會出現親成怨、怨變親的情況,所以親怨是不定的,我應當斷除貪愛自方、憎恨他方之心,觀察親怨平等之理,做到無有親疏偏袒,對所有衆生一視同仁。

  觀修的時候,首先以一個人作爲對境,然後兩個、叁個、十個、一百個、一千個……修行的範圍越來越擴大,直至虛空界的一切衆生,對此修無有貪親嗔疏的無緣大舍心。

  【提示語】:

  菩提心修得比較好的人,確實能做到親怨平等。其實,這在一生中也不是不能修成的,長期這樣訓練的話,這顆心就可以慢慢達到這種狀態。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修法終

  丁二、修慈無量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時緣一切衆生,就像希望自方不具安樂的人獲得快樂一樣,願所有不安樂的衆生也得到一切安樂,以慈心將衆生視爲我所。

  觀想方式:以自己的父母及喜歡親近的人爲例,從一個衆生到一切衆生之間,皆如是修持慈無量心。

  最後,于何者也不緣中入定。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一修法終

  丁叁、修悲無量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正在遭受無法堪忍強烈痛苦的衆生。

  觀想方式:對他生起悲心,願其遠離此苦的逼迫。從一個衆生至一切衆生而觀修。

  最後,于無緣[1]中入定片刻。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二修法終

  丁四、修喜無量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的所緣境,是具有善趣大小安樂的衆生,直至凡是具有安樂的一切衆生。

  觀想方式:願這些衆生乃至未獲佛果之前,恒時不離此安樂,並且長壽無病、眷屬衆多、受用圓滿、無有損害、智慧廣大等,較此更幸福、更安樂。

  從一個衆生至一切衆生而觀修。尤其對加害自己的怨敵、嫉妒的對象,更應當反複觀修。

  最後于空性中安住。

  【提示語】:

  修喜無量心時,對所有衆生都要有歡喜心。有些人的修行很好,對所有高僧大德都觀清淨心,對所有衆生都觀大悲心,對自身的一切都觀如夢如幻,不會特別執著。他知道整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樣,自己也好、他人也好,暫時在恍恍惚惚的輪回中,感受恍恍惚惚的苦樂,但實際上這些都虛幻不實,到了真正開悟時,就不是這樣的了。

  後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叁修法終

  丙叁、修煉: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修的時候,先按慈、悲、喜、舍的順序次第而修;再按舍、喜、悲、慈的順序逆行而修;後按慈、喜、悲、舍的順序交替而修。刹那刹那串習,無有實執而精進修煉。如此可令相續中的境界,逐漸得以穩固。

  【提示語】:

  一會兒修這個、一會兒修那個,一會兒願衆生離開一切痛苦修悲心,一會兒願所有衆生得到快樂修慈心………

《前行實修法(第五十六修法~第六十七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