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实修法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乙六(皈依)分三:一、皈依分类;二、思维功德;三、皈依方法。
丙一、皈依分类: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不同的皈依法:
小士道皈依:害怕三恶趣痛苦、希求善趣安乐而皈依三宝。它所寻求的快乐,是暂时的、不稳固的。
中士道皈依:了知三界轮回犹如火宅,因惧怕轮回痛苦,希求像声闻缘觉一样的个人寂乐,从而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也不究竟,因其只想自己从轮回中解脱,没有想到其他众生。
大士道皈依: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父母,不忍他们在轮回中受苦,为救脱他们脱离轮回而皈依三宝。这种皈依所寻求的,是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
了解这三种皈依之后,我要断除小士道、中士道的发心,应当为了一切众生而随学大士道皈依。
【提示语】:
这样的发心,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一些老常住、老学员应该都明白,也肯定如是皈依过。但有些新来的人,即使已经皈依多年,但发心也许是害怕轮回,或自己太痛苦,除此之外,可能从没有想过众生。
若是如此,那从今天开始,你就应当发这种誓言。就像西方总统上台时,要在上帝面前宣誓一样,我们也应在三宝面前宣誓,为一切众生而皈依。其实,皈依就是一种宣誓,大家对此应以大心来摄持。
后行:善根回向一切众生。
第五十六修法终
丙二、思维功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果皈依世间天神,他们自己也流转于轮回中,不能成为可靠的依怙;而且他们的心变化无常,对众生经常有危害的行为,因此,他们不能作为怙主与依处。
故我们应当皈依三宝,以此可播下解脱的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法。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础,一切功德的源泉。若皈依三宝,就会得到护持白法的护法、天尊之护佑,一切所愿如意成办。通过这样的善缘,自己也能恒时忆念宿世,生生世世不离正法光明,今生来世获得暂时安乐,究竟获得佛果。所以,皈依具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提示语】:
我们要经常意念皈依的功德,时时想着皈依三宝,口中也念诵皈依偈。皈依就像上师瑜伽一样,每天都要修,并不是念完十万就可以了。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行住坐卧都会不离三宝的境界。
后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七修法终
丙三、皈依方法: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观想一个狮子座,宝座上有莲花、日、月,上面端坐着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周围由无数护法神、空行母等圣尊围绕。
再观想:我与一切众生在大地上恭敬合掌,默诵:“从今起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您,除了您以外,没有其他指望处、皈依处。”这样一边观想,一边以悦耳声尽力念诵“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用藏文念是“喇嘛拉嘉森且奥,桑杰拉嘉森且奥,却拉嘉森且奥,根登拉嘉森且奥”。
(这个皈依偈,在藏地可以说人人从小都会念。有些人不管是出门也好,平时修行也好,就像汉人爱念“阿弥陀佛”一样,随时随地都会念四皈依。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养成这种习惯。)
念了一段时间后,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融入皈依境,皈依境从周边融入中间的根本上师,最后根本上师融入离戏法界。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片刻。
【提示语】:
有些人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观修皈依境,念十万遍皈依偈。那么把四皈依修完,从而生起对三宝的虔诚皈依之心,这样应该也可以。
当然,假如你有时间,就要按照《开显解脱道》或《大圆满前行》里的要求来修。但如果实在不行,那么你就用“快餐”吧。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快餐时代,人们做什么都喜欢快、快、快。其实修行是快不了的,最好要花一定的时间。
原来上师如意宝去美国时,就说:“我的大圆满修法《手中赐佛》,对你们西方人而言是最好的快餐。”那些人听了一直鼓掌,笑得特别开心。对末法时代的众生而言,有时候听大经大论的丰富内容,自己容易打瞌睡,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给个又短又见效的窍诀——四皈依,让他们经常可以修。
后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八修法终
乙七(修四无量心)分三:一、思维功德生起欢喜;二、真实修法;三、修炼。
丙一、思维功德生起欢喜: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若没有修四无量心,则不可能成佛;如果修了,绝对可以成就,这是必然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修。
修慈心的话,暂时令众人悦意,究竟成就报身的果位;
修悲心的话,暂时无有怨敌、鬼神等损害,究竟成就法身的果位;
修喜心的话,暂时无有嫉妒的烦恼,究竟成就化身的果位;
修舍心的话,暂时令自心得以堪能,究竟成就本性身的果位。
此外,修四无量心还可现前色界等持,清净自己的生处,从而投生为欲界、色界的人天之身,利乐有情。
思维此等利益之后,我必须修持四无量心。
【提示语】: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修四无量心,直接就想修大圆满。今天我收到一个人的信息,他说自己本来吃素五六年了,但遇到一个上师说:“你太著相了!不要执著,可以吃肉,什么都可以做。”所以他现在有点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让我给他回话。但我的话他不一定听,于是我只回了几个字:“不杀生吃素很好。”不知道他怎么理解。
真的,如今不少人对基础法门不重视,一开口就是“什么都不执著”、“一切都是光明清净”,口气倒是很大,听起来也特别舒服,但你没从基础上抓的话,这种境界过不了很长时间,就会又恢复成原来俗人的状态。
所以,大家要先反反复复地修四无量心。一次没有修成功,就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久而久之,心才能渐渐得以调伏,进而生起坚固的菩提心。
当然,在修四无量心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功德,如果不懂这些,就不一定愿意修。这是传承上师们留下来的珍贵教言,每个人要认认真真地体会。
后行:回向善根。
第五十九修法终
丙二(真实修法)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丁一、修舍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今我贪执父母亲友等自方,嗔恨怨敌病魔等他方,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怨敌也做过我前世的亲友;现在的亲友也曾做过自己的仇人,这都是不一定的。
如今也是同样。若对长期的怨敌随其心意,他也可能成为亲友,饶益自己;亲友之间有时候因为财产分配,或者相互争论,各方面关系没有处理好的话,也可能变成最可怕的怨敌,甚至自己的性命也会断送在他们手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出现亲成怨、怨变亲的情况,所以亲怨是不定的,我应当断除贪爱自方、憎恨他方之心,观察亲怨平等之理,做到无有亲疏偏袒,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
观修的时候,首先以一个人作为对境,然后两个、三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修行的范围越来越扩大,直至虚空界的一切众生,对此修无有贪亲嗔疏的无缘大舍心。
【提示语】:
菩提心修得比较好的人,确实能做到亲怨平等。其实,这在一生中也不是不能修成的,长期这样训练的话,这颗心就可以慢慢达到这种状态。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修法终
丁二、修慈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时缘一切众生,就像希望自方不具安乐的人获得快乐一样,愿所有不安乐的众生也得到一切安乐,以慈心将众生视为我所。
观想方式:以自己的父母及喜欢亲近的人为例,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皆如是修持慈无量心。
最后,于何者也不缘中入定。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一修法终
丁三、修悲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正在遭受无法堪忍强烈痛苦的众生。
观想方式:对他生起悲心,愿其远离此苦的逼迫。从一个众生至一切众生而观修。
最后,于无缘[1]中入定片刻。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二修法终
丁四、修喜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的所缘境,是具有善趣大小安乐的众生,直至凡是具有安乐的一切众生。
观想方式:愿这些众生乃至未获佛果之前,恒时不离此安乐,并且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圆满、无有损害、智慧广大等,较此更幸福、更安乐。
从一个众生至一切众生而观修。尤其对加害自己的怨敌、嫉妒的对象,更应当反复观修。
最后于空性中安住。
【提示语】:
修喜无量心时,对所有众生都要有欢喜心。有些人的修行很好,对所有高僧大德都观清净心,对所有众生都观大悲心,对自身的一切都观如梦如幻,不会特别执著。他知道整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样,自己也好、他人也好,暂时在恍恍惚惚的轮回中,感受恍恍惚惚的苦乐,但实际上这些都虚幻不实,到了真正开悟时,就不是这样的了。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六十三修法终
丙三、修炼: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修的时候,先按慈、悲、喜、舍的顺序次第而修;再按舍、喜、悲、慈的顺序逆行而修;后按慈、喜、悲、舍的顺序交替而修。刹那刹那串习,无有实执而精进修炼。如此可令相续中的境界,逐渐得以稳固。
【提示语】:
一会儿修这个、一会儿修那个,一会儿愿众生离开一切痛苦修悲心,一会儿愿所有众生得到快乐修慈心………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六修法~第六十七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