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四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務員爲客人上菜。這家日本餐館是泰國首家擁有機器人服務員的餐館,顧客可以通過電子觸摸屏進行點菜,點完菜後機器人會帶來相應服務,比如上菜等。它還能以種種表情在客人前唱歌、跳舞,還可以自動到餐桌爲客人收走空盤。當時這件事很哄動。

  雖然世間有各種各樣的幻化人,但它們都沒有真實的分別心。拿剛才這個機器人來說,它不可能有這個客人好、那個客人不好的分別念。就像這樣,菩薩在利益衆生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執著。所以,修行人有很大執著的話,那就說明他證悟空性的境界並不一定很高,應該從這方面來了解。

  壬叁(獲得如是證悟之功德)分二:一、受到衆天頂禮之功德;二、能擊敗惡魔之功德。

  癸一、受到衆天頂禮之功德:

  

如是行持諸智者,衆天合掌亦頂禮,

  

十方世界諸佛陀,亦作贊歎衆功德。

  前面所講的,通達一切萬法爲空性、具有無分別境界的菩薩,世間衆天尊皆會雙手合掌,以最大的恭敬頂禮他。可能有人會問:石頭、茶杯等無情法也無分別,它們是否受到諸天恭敬呢?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我們現在雖然分別念很重:因痛苦、快樂交替出現,便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或者說,除了酣睡以外,基本上都在患得患失的分別執著中度過;但我們若能好好修行空性,最後達到無分別境界,也能得到諸天的贊歎與禮敬,就像世間中具足無分別慧的智者或高僧大德一樣。

  爲什麼在禅宗和密宗的曆史上,無數高僧大德受到那麼多人的崇拜呢?其實,人們並不是崇拜他們的身體,也並不是崇拜他們的聲音。當然,這也是身體素質非常好的運動員、嗓子特別好的歌星,在老年時不一定能贏得人們崇拜的原因。那人們崇拜他們什麼呢?就是智慧和禅定。所以,如果誰真正了達一切萬法爲空性,那不管他是什麼樣的身相,人們都會崇拜他。

  這裏講,對如是善巧行持無分別行爲的諸位智者,包括世間智者在內的人道衆生,和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叁十叁天的天人在內的天界衆生,還有夜叉、羅刹、魔衆等非人,自然而然會向他恭敬、頂禮;不僅如此,十方所有佛陀,如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等,皆會交口稱贊或宣說這位安住在空性中的菩薩的功德。

  若我們想獲得這樣的稱贊,那就不要看各種各樣的世間雜書,也不要在無意義的瑣事上浪費時間。如果心能經常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一切萬法都看得很淡,也就是說,擁有看破、放下、自在的空性境界的話,那包括同行道友在內的所有衆生都會敬仰你。我們這裏有些法師,相信看見過他們說話、辦事的人,都能了知他們有一些境界,心裏也會生起恭敬心;而有些相續中並沒什麼境界,只不過嘴巴會說、身體整天奔波而已,那就不一定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如果人中如此,那非人和天人就更不用說了。

  在《大般若經》中說:行持般若波羅蜜多的人,人和天人皆會恭敬,預流果、一來果、無來果、阿羅漢、緣覺等聖者也會恭敬他,所有諸佛菩薩也會恭敬他,而且這樣的菩薩還能遠離一切魔障和疾病。

  現在有些愛睡懶覺的人說:“我愛睡覺,通過睡覺可以降伏魔衆。”這種說法太愚癡了,因爲誰愛睡覺魔王最高興,那怎能降伏它呢?如果真的想降伏魔衆,就要多看一些般若空性方面的書。其他經論實在不能學習的話,你就念《金剛經》和《心經》。若念《般若心經》,所有外魔都不能接近你。《金剛經》中也說[2]:讀誦、受持此經的地方,就像塔廟一樣,所有魔衆都不可能靠近。

  所以,人天一切衆生皆應恭敬、受持般若法。《大般若經》中也說:“能療一切病,世尊今所說,般若微妙藥,我等頂戴持。”意思是說,我們皆應頂戴、受持世尊所說的,能治療一切病的最甚深、最微妙的般若法。所謂“頂戴持”,指以恭敬心受持,並不是說對般若經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

  現在世間的領導或學者都認爲自己的講話很精彩、很有價值,其實他們的話過一段時間就會作廢。比如,七十年代很多領導的講話現在有沒有人行持或接受呢?沒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代一代的領導都是這樣。世間名人所說的話基本上也是這樣。前一段時間,我看了華盛頓、林肯、裏根等美國總統的演講,但它們現在對西方文化還有多大影響呢?在東方文化的曆史長河中,現在又能取出多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呢?可是,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給我們宣說的萬法皆空的道理,包括科學家、文學家在內的世間智者都極爲贊許。那天有一個人說:“佛陀說的法很好啊!科學家也是破不了的喲!”因此大家皆應了知,佛法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我們能受持這樣的妙法,應該說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因爲,安住在般若空性中的人,十方諸佛菩薩也會贊歎他,就像諸佛菩薩贊歎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樣。在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傳記中說:十方世界都會贊歎他們的功德。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他們恒時安住于空性的境界。可見,並不是僅僅贊歎他們的行爲。

  前面也講了,一切萬法的本體本來是現空無別的,若我們慢慢在這樣的境界中修行,最後心完全到達這種境界,那個時候就可以做到無分別。其實,無分別智有道位無分別智和果位無分別智兩種。一般來講,凡夫人相似的無分別智可以包括在道位無分別智中,雖然我們現在並不能做到完全像佛菩薩那樣,但也可以相似修行。我們每天念修上師瑜伽時,都要觀想叁世諸佛菩薩的智慧跟上師的密意一味一體,最後上師的無分別智慧跟自己的智慧融合,並如是安住,其實這就是相似的無分別智慧。

  漢地、藏地有些禅師剛開始坐禅時,分別念很重,安住一分鍾也覺得很漫長。他們會想:時間到了沒有?或者要麼動眼睛、要麼動嘴巴,一直忍不住。有些在安住的過程中,連自己的語言都克製不了,到時就開始咳嗽等。其實,如果心真正能安住,各種聲音和分別念全部能控製。

  當然,現在我們很多人還在道位,有些連相似的無分別境界也不一定有,那要達到無分別念的境界就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要逐漸學習,而且還要長期地學。我希望道友們在一輩子中,都要修學般若空性法門和利益衆生的菩提心,千萬不要正在講《中觀根本慧論》等時看一看,然後就扔到一百公尺以外的地方,從此之後完全斷絕關系。我覺得這樣做並不是很好。

  現在有些人生活習慣特別不好,看見她們的行爲我就失去信心,覺得特別可憐,除此之外也沒辦法說什麼。她們對有意義、有價值的法本始終生不起信心,而對世間中具有正常智慧者根本不會看或不會想的東西,卻當作如意寶那樣來對待。這種人無可救藥,可以這麼說。所以希望自己觀察自己:自己來到這裏到底是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呢,還是做一個無用的人?千萬不要把自己推到垃圾桶裏去,否則諸佛菩薩想拯救你也很困難。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爲了飲食,也並不是爲了肉體的快樂,應該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標。所以,爲了解脫,大家皆應不斷努力。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雜譬喻經·木師畫師喻》:“昔北天竺有一木師,大巧,作一木女,端正無雙,衣帶嚴飾,與世女無異。亦來亦去,亦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語耳。時南天竺,有一畫師,亦善能畫。木師聞之,作好飲食,即請畫師。畫師既至,便使木女行酒擎食,從旦至夜。畫師不知,謂是真女,欲心極盛,念之不忘。時日以暮,木師入宿,亦留畫師令住止。以此木女立侍其側,便語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燈邊。客即呼之,而女不來。客謂此女羞,故不來,便前以手牽之。乃知是木,便自慚愧,心念口言:“主人诳我,我當報之。”于是畫師複作方便,即于壁上畫作己像,所著被服,與身不異,以繩系頸,狀似絞死,畫作蠅鳥,著其口啄。作已閉戶,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見戶未開,即向中觀,唯見壁上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謂實死,即破戶入,以刀斷繩。于是畫師從床下出。木師大羞。畫師即言:“汝能诳我,我能诳汝。客主情畢,不相負也。”二人相謂:世人相诳惑,孰異于此?時彼二人信知诳惑,各舍所親愛,出家修道。”

  

  

  [2] 《金剛經》雲:“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四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