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課
思考題
1.請詳細闡述證悟般若的菩薩能擊敗惡魔的道理。也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應做好什麼樣的准備。
2.爲什麼此般若乃趨入遍知智慧果由經之唯一道?鑒于此,你有什麼樣的計劃與安排?
3.怎樣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來認清菩提心之處般若?請從喻與義、事與理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學習般若,今天講第二個問題。
癸二(能擊敗惡魔之功德)分二:一、真實宣說;二、彼之原因。
子一、真實宣說:
等恒河刹諸有情,假設普皆成惡魔,
一毛亦化相同數,彼等無法障智者。
這裏以假設的語言說:修持般若空性法門、住于無分別智慧的菩薩,即使成千上萬惡魔來對他進行作害,也不可能得逞。我們知道恒河沙無量無邊,像恒河沙那樣多的叁千大千世界中盡其所有的衆生,假設全部變成惡魔,每一惡魔的每一汗毛也幻化出恒河沙數刹土中所有有情數量的惡魔,盡管這麼多的魔都對安住于無分別智慧的智者菩薩作障礙,或者說毀壞他,可是不但不能毀壞他的道心,連他的一根汗毛也不能動搖。
其原因下面的頌詞有闡述,這裏我引用其他經典中類似的教證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大寶積經》中雲:“安住佛法中,能修空智者,無量諸魔衆,不能動彼等。”因此,對安住于佛法境界當中,能夠修持般若空性的智者來講,即使前面所講那麼多的魔衆一起對他進行幹擾,損害他的道心,也不可能動搖他。可見,有關大乘經典所描述的觀點和意義非常相似,只不過末法時代的人,很多都沒時間翻閱這些經典,如果很詳細地閱讀了,就能知道包括漢地已經翻譯出來的經典中,有跟這裏的內容相似的說法。
就像前段時間我所講的《佛說摩登女經》那樣的篇幅,漢地還有一部經叫《佛說龍施女經》,這是叁國時期支謙翻譯的,經文很短。裏面講了一個真正安住大乘境界的人不被魔損害的好故事,內容如下:長者須福家有一女子叫龍施,她智慧和福報非常不錯,從小就對大乘佛法有信仰,對衆生有大悲心。十四歲那年,有一天她在七層高樓裏梳妝打扮,此時佛陀及其眷屬因化緣出現在她家門口。因佛眉間亳相之光照射在七重樓上,她因此而見到了佛陀的相好莊嚴,並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于是她發願:我一切都供養佛陀及其眷屬,將來要成佛度衆。
由于她的發願力極爲強大,整個魔王的宮殿都被震動了,還出現了各種惡兆。那時魔王波旬特別不高興,馬上顯現爲她父親的身相來勸她不要這樣發心,說:你沒有必要發大乘心,衆生根本度不完,阿羅漢的發心最好,因爲畢竟都是涅槃,所以你千萬不要發大乘心。龍施女說:不行,我還是要發大乘心,阿羅漢所發的畢竟是自私自利的小乘心,不能廣利衆生。魔王進一步勸告她:你是女身,即使發心也不能成佛,因爲女身連轉輪王、帝釋天、梵天都做不了,所以你最好不要這樣發心。她說:雖然女身不能成佛,但我可以通過精進修行盡快轉成男身,然後就可以成佛度衆。接著魔王以惡毒的意樂說:如果你實在要這樣發心,那就從樓上跳下去,如此便能成佛,而且行菩薩道者,應不貪于世間、不惜于壽命。龍施女說:既然父親說這樣可以成佛,我就願意爲了佛法和衆生舍棄自己的肉身。然後她一邊發願一邊從七樓上跳下。
因爲發心力和發願力的加持,她不但沒有感受任何痛苦,于空中未落地前女相就變成了男相,落地後很多功德自然而然在相續中出生,身體也完好無損。那時佛陀也微笑、發光。當時衆眷屬請問原因,佛陀授記說:這位龍施女不舍道心,非常了不起,她將來成佛名號爲龍盛如來。魔王看到她不舍衆生、不舍佛法的堅強道心後,就羞恥地離開了。
所以我希望道友們,在有時間時一定要對佛菩薩的語言進行交流,並融入自心。若能如此而行,哪怕是佛經、論典中的一個故事,對你的今生來世也會帶來非常大的利益。而世間亂七八糟的書或各種分別念的文字,暫時看起來好像很吸引人,實際上對我們的身心以及斷掉輪回種子,根本沒有任何利益。當然,若是菩薩爲了度衆生,依靠世間人的形象示現這種極爲惡劣的相,那就不用說了,除之此外絕對不可能有。有些道友說:“我看這些不好的東西就是爲了度化衆生,因爲這樣做可以讓邪魔外道高興,可以將惡劣衆生引入佛門。”話雖然說得非常漂亮,或初發心雖然很好,但若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薩,最後就會沈入迷亂當中而無力自拔,有這種危險性和可能性。
但對佛陀所說的經典和高僧大德所著的論典,哪怕我們每天記一個教證或公案,長期耳濡目染,慢慢慢慢相續就會潛移默化,逐漸就會變成一位好修行人。就是世間學問,也不可能一天當中一切知識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需要從小學到大學一直不斷地學習;在老師的不斷開導和自己長期努力下,到大學本科畢業時,方方面面的學問和素質跟以前相比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學佛也是如此,因爲佛法非常深奧、難以揣測,面對這樣的甚深知識,我們就要花一定的時間,比如對相關教理進行比較等,長期堅持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可能有人對我講《般若攝頌》(也包括《前行》和《淨土》)有這種想法: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講,太長了。但我覺得,當我每天翻閱很多大乘經典和論典後,自己真正法喜充滿或有定解時(只可惜,再過幾年就忘了),哪怕只給別人講一個教證、一個公案,有人也會接受;如果真正能接受,對他一輩子來講,在怎樣面對魔衆、怎樣對付違緣等方面就會很清楚。
很多人剛開始學佛時,問題多得不得了,其實很多問題通過學習都會迎刃而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每天皆應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樣的收獲。因爲,哪怕是一個偈頌、一個故事,若能反反複複思維,其作用也跟世間知識完全不相同。世間好萊塢的電影故事或某位明星唱的歌,雖然暫時聽起來或談起來,人們會覺得很舒服,可是真正對精神和身體有什麼樣的利益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對末法時代的人來講,因爲壽命太短,再加上生活節奏特別快、瑣事又相當多,這樣一來,人生幾十年迷迷糊糊就到了盡頭,很多知識想重新學習也沒有機會,所以每次聽課時都應該認真聽受。我昨前天所講的一樣,如果在學院住了一個月,至少會聽到叁十堂課,那就能學到叁十個不同內容。即使沒有學到,念叁十遍《普賢行願品》,對你一輩子來講,也是非常大的功德。在臨死時,這個善法功德就會維護著你,一定能對你帶來利益,這毫無疑問。如果殺了叁十頭豬,那罪業就會染汙你的相續,或者說變成黑點一直保留在那裏。所以,大家對善法、惡法的功德與過失,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並認真進行取舍。
在這裏大家務必清楚的是:若能經常學習空性並安住于空性的境界,或把諸法觀爲如幻如夢,魔衆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佛本行集經》裏也說[1]:在遇到魔衆或違緣時,若能觀察一切萬法無有分別、遠離一體他體的自性,了知它們如幻化相、如流星、如露珠、如浮雲、如電、如旋火輪,就能把所顯現的魔衆全部觀成幻化,這樣心就能像須彌山那樣坦然、頑強地安住,而沒有任何動搖,此時一切魔衆也會自然而然消失于空中。可見,若我們能像《米拉日巴傳》和《中論》裏所講的那樣進行觀修,一切魔障和違緣皆能遣除。
世間中,有些人特別害怕非人、魔衆,這說明相續中沒有般若空性。如果能修無分別智慧,或能真正安住遠離四邊八戲的勝義境界,魔衆就不會危害你。即使不能安住于這樣的境界,如果理論上聞思過,也能把魔王和一切法觀成如幻、如夢、如陽焰般現而無自性,那一切魔衆也不可能危害你。但最關鍵的是,我們並不能如此觀修,反而認爲魔衆或違緣是實有的。有人說:“糟了、糟了,現在違緣又出現了,九頭魔王一直跟著我。”如果你越來越産生實有的執著,魔衆就會有機可乘。所以在遇到魔衆、違緣時,一定要觀修般若空性,這極爲重要!
子二、彼之原因:
四因菩薩具智力,四魔難勝不能動,
安住空性不舍衆,如說而行佛加持。
接著上面的頌詞講。如果有人問:爲什麼他們能抵抗或戰勝一切魔的障礙呢?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依靠四種原因,具足善巧方便或智力的菩薩,使煩惱魔、天魔、死魔、蘊魔等四魔難以勝過他,也不能動搖他的修行。雖然極個別菩薩因前世的因緣,在遇到違緣、魔障時顯現上也無法戰勝,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且,諸佛菩薩和上師示現無常也很有必要。爲什麼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和佛陀都沒有不離開世間而長住的呢?其目的就是爲了在衆生前顯示萬法無常的實相。一般來講,在修行當中,只要具足這四因就能超越四魔。
哪四因呢?第一,安住于空性智慧,也就是說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第二,具有不舍一切衆生的大慈大悲心;第叁,按照自己以前在諸佛菩薩前承諾過的“乃至菩提果之間,利益無量無邊衆生”的誓願,在生活中實際執行、不斷實踐,也就是說誓言堅定;第四,以長期積累福慧二種資糧爲因,已獲得諸佛菩薩的護佑與加持。如果誰具足這四種條件:大智慧、大悲心、堅定的誓言、蒙受佛的加持,魔衆就不可能危害他。
概而言之,真正具足利益衆生和空性智慧這兩個條件的菩薩,魔衆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中也說:“爲于衆生說,以住真如…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五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