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五课

  

第四十五课

  

思考题

  1.请详细阐述证悟般若的菩萨能击败恶魔的道理。也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2.为什么此般若乃趋入遍知智慧果由经之唯一道?鉴于此,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与安排?

  3.怎样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来认清菩提心之处般若?请从喻与义、事与理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般若,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癸二(能击败恶魔之功德)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彼之原因。

  子一、真实宣说:

  

等恒河刹诸有情,假设普皆成恶魔,

  

一毛亦化相同数,彼等无法障智者。

  这里以假设的语言说:修持般若空性法门、住于无分别智慧的菩萨,即使成千上万恶魔来对他进行作害,也不可能得逞。我们知道恒河沙无量无边,像恒河沙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尽其所有的众生,假设全部变成恶魔,每一恶魔的每一汗毛也幻化出恒河沙数刹土中所有有情数量的恶魔,尽管这么多的魔都对安住于无分别智慧的智者菩萨作障碍,或者说毁坏他,可是不但不能毁坏他的道心,连他的一根汗毛也不能动摇。

  其原因下面的颂词有阐述,这里我引用其他经典中类似的教证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大宝积经》中云:“安住佛法中,能修空智者,无量诸魔众,不能动彼等。”因此,对安住于佛法境界当中,能够修持般若空性的智者来讲,即使前面所讲那么多的魔众一起对他进行干扰,损害他的道心,也不可能动摇他。可见,有关大乘经典所描述的观点和意义非常相似,只不过末法时代的人,很多都没时间翻阅这些经典,如果很详细地阅读了,就能知道包括汉地已经翻译出来的经典中,有跟这里的内容相似的说法。

  就像前段时间我所讲的《佛说摩登女经》那样的篇幅,汉地还有一部经叫《佛说龙施女经》,这是三国时期支谦翻译的,经文很短。里面讲了一个真正安住大乘境界的人不被魔损害的好故事,内容如下:长者须福家有一女子叫龙施,她智慧和福报非常不错,从小就对大乘佛法有信仰,对众生有大悲心。十四岁那年,有一天她在七层高楼里梳妆打扮,此时佛陀及其眷属因化缘出现在她家门口。因佛眉间亳相之光照射在七重楼上,她因此而见到了佛陀的相好庄严,并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她发愿:我一切都供养佛陀及其眷属,将来要成佛度众。

  由于她的发愿力极为强大,整个魔王的宫殿都被震动了,还出现了各种恶兆。那时魔王波旬特别不高兴,马上显现为她父亲的身相来劝她不要这样发心,说:你没有必要发大乘心,众生根本度不完,阿罗汉的发心最好,因为毕竟都是涅槃,所以你千万不要发大乘心。龙施女说:不行,我还是要发大乘心,阿罗汉所发的毕竟是自私自利的小乘心,不能广利众生。魔王进一步劝告她:你是女身,即使发心也不能成佛,因为女身连转轮王、帝释天、梵天都做不了,所以你最好不要这样发心。她说:虽然女身不能成佛,但我可以通过精进修行尽快转成男身,然后就可以成佛度众。接着魔王以恶毒的意乐说:如果你实在要这样发心,那就从楼上跳下去,如此便能成佛,而且行菩萨道者,应不贪于世间、不惜于寿命。龙施女说:既然父亲说这样可以成佛,我就愿意为了佛法和众生舍弃自己的肉身。然后她一边发愿一边从七楼上跳下。

  因为发心力和发愿力的加持,她不但没有感受任何痛苦,于空中未落地前女相就变成了男相,落地后很多功德自然而然在相续中出生,身体也完好无损。那时佛陀也微笑、发光。当时众眷属请问原因,佛陀授记说:这位龙施女不舍道心,非常了不起,她将来成佛名号为龙盛如来。魔王看到她不舍众生、不舍佛法的坚强道心后,就羞耻地离开了。

  所以我希望道友们,在有时间时一定要对佛菩萨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融入自心。若能如此而行,哪怕是佛经、论典中的一个故事,对你的今生来世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而世间乱七八糟的书或各种分别念的文字,暂时看起来好像很吸引人,实际上对我们的身心以及断掉轮回种子,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当然,若是菩萨为了度众生,依靠世间人的形象示现这种极为恶劣的相,那就不用说了,除之此外绝对不可能有。有些道友说:“我看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是为了度化众生,因为这样做可以让邪魔外道高兴,可以将恶劣众生引入佛门。”话虽然说得非常漂亮,或初发心虽然很好,但若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萨,最后就会沉入迷乱当中而无力自拔,有这种危险性和可能性。

  但对佛陀所说的经典和高僧大德所著的论典,哪怕我们每天记一个教证或公案,长期耳濡目染,慢慢慢慢相续就会潜移默化,逐渐就会变成一位好修行人。就是世间学问,也不可能一天当中一切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需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不断地学习;在老师的不断开导和自己长期努力下,到大学本科毕业时,方方面面的学问和素质跟以前相比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学佛也是如此,因为佛法非常深奥、难以揣测,面对这样的甚深知识,我们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比如对相关教理进行比较等,长期坚持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可能有人对我讲《般若摄颂》(也包括《前行》和《净土》)有这种想法: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讲,太长了。但我觉得,当我每天翻阅很多大乘经典和论典后,自己真正法喜充满或有定解时(只可惜,再过几年就忘了),哪怕只给别人讲一个教证、一个公案,有人也会接受;如果真正能接受,对他一辈子来讲,在怎样面对魔众、怎样对付违缘等方面就会很清楚。

  很多人刚开始学佛时,问题多得不得了,其实很多问题通过学习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每天皆应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因为,哪怕是一个偈颂、一个故事,若能反反复复思维,其作用也跟世间知识完全不相同。世间好莱坞的电影故事或某位明星唱的歌,虽然暂时听起来或谈起来,人们会觉得很舒服,可是真正对精神和身体有什么样的利益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对末法时代的人来讲,因为寿命太短,再加上生活节奏特别快、琐事又相当多,这样一来,人生几十年迷迷糊糊就到了尽头,很多知识想重新学习也没有机会,所以每次听课时都应该认真听受。我昨前天所讲的一样,如果在学院住了一个月,至少会听到三十堂课,那就能学到三十个不同内容。即使没有学到,念三十遍《普贤行愿品》,对你一辈子来讲,也是非常大的功德。在临死时,这个善法功德就会维护着你,一定能对你带来利益,这毫无疑问。如果杀了三十头猪,那罪业就会染污你的相续,或者说变成黑点一直保留在那里。所以,大家对善法、恶法的功德与过失,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并认真进行取舍。

  在这里大家务必清楚的是:若能经常学习空性并安住于空性的境界,或把诸法观为如幻如梦,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佛本行集经》里也说[1]:在遇到魔众或违缘时,若能观察一切万法无有分别、远离一体他体的自性,了知它们如幻化相、如流星、如露珠、如浮云、如电、如旋火轮,就能把所显现的魔众全部观成幻化,这样心就能像须弥山那样坦然、顽强地安住,而没有任何动摇,此时一切魔众也会自然而然消失于空中。可见,若我们能像《米拉日巴传》和《中论》里所讲的那样进行观修,一切魔障和违缘皆能遣除。

  世间中,有些人特别害怕非人、魔众,这说明相续中没有般若空性。如果能修无分别智慧,或能真正安住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境界,魔众就不会危害你。即使不能安住于这样的境界,如果理论上闻思过,也能把魔王和一切法观成如幻、如梦、如阳焰般现而无自性,那一切魔众也不可能危害你。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并不能如此观修,反而认为魔众或违缘是实有的。有人说:“糟了、糟了,现在违缘又出现了,九头魔王一直跟着我。”如果你越来越产生实有的执著,魔众就会有机可乘。所以在遇到魔众、违缘时,一定要观修般若空性,这极为重要!

  子二、彼之原因:

  

四因菩萨具智力,四魔难胜不能动,

  

安住空性不舍众,如说而行佛加持。

  接着上面的颂词讲。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他们能抵抗或战胜一切魔的障碍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依靠四种原因,具足善巧方便或智力的菩萨,使烦恼魔、天魔、死魔、蕴魔等四魔难以胜过他,也不能动摇他的修行。虽然极个别菩萨因前世的因缘,在遇到违缘、魔障时显现上也无法战胜,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且,诸佛菩萨和上师示现无常也很有必要。为什么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和佛陀都没有不离开世间而长住的呢?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众生前显示万法无常的实相。一般来讲,在修行当中,只要具足这四因就能超越四魔。

  哪四因呢?第一,安住于空性智慧,也就是说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第二,具有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第三,按照自己以前在诸佛菩萨前承诺过的“乃至菩提果之间,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誓愿,在生活中实际执行、不断实践,也就是说誓言坚定;第四,以长期积累福慧二种资粮为因,已获得诸佛菩萨的护佑与加持。如果谁具足这四种条件:大智慧、大悲心、坚定的誓言、蒙受佛的加持,魔众就不可能危害他。

  概而言之,真正具足利益众生和空性智慧这两个条件的菩萨,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中也说:“为于众生说,以住真如…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